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文辉  李杰  聂鹏  袁正强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23-1825
目的:探讨在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观察其能否改善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uention,PCI)术后的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及其安全性.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为AMI的患者72例,43例患者接受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作为对照组,29例患者在CAG后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作为治疗组,2组患者均在接受充分药物准备及CAG后即刻开始PCI治疗.应用TIMI分级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评价术前术后心肌灌注变化,并动态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ST段偏移总和比值(sum STR)的变化,以及2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出血事件和心血管事件的差异.结果:CAG后即刻PCI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TMP分级达到3级水平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2%:78.2%,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心电图sum STR>70%的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1%:46.0%,P<0.05);2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出血事件和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有助于改善AMI患者PCI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水平,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2.
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忠玉  黄进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54-2356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1例STEMI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25例)和未使用替罗非班的对照组(46例),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随访住院期间和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TIMI血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LVEF、MAC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0d两组LVEF、MAC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80d两组比较LVEF有所升高,MACE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EMI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替罗非班的时机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疗效的影响。方法 10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提前治疗组(n=55)和术中治疗组(n=51),分别在急诊室内和造影后行PCI前静脉弹丸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1),之后维持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24h。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流复流情况、术后1h最高导联的ST段回落率、术后1wk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死亡率等指标。结果与术中治疗组相比,提早治疗组冠状动脉造影时无血流的比例低(TIM10级62%vs.80%),术中发生无再流率低(5%vs.20%),最高导联的ST段70%回落发生率高(53%vs.33%),术后1wk心脏超声LVEF值高、LVDd值低(均P<0.05)。2组间30d内MACE、死亡及术后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时,早期联合使用替罗非班能改善PCI手术疗效,对早期心功能的改善有益,且并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能否改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心肌标志物升高与不良预后明显相关性。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6例,30例患者接受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作为对照组,26例患者在PCI术后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作为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接受PCI术后开始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至术后第3~5天,对照组患者接受PCI术后立即应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术后心肌标志物[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TnI(肌钙蛋白I)]水平。结果应用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与单纯低分子肝素治疗相比,可以明显降低患者PCI后12 h和24 h的CK-MB水平以及术后6 h的TnI水平。结论在传统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替罗非班可以减少患者选择性PCI术后的CK-MB和Tnl的释放,降低48h的联合心脏事件,并发症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术(PCI)后心肌组织的再灌注影响。方法符合STEMI入选取标准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调脂等治疗,术中加用盐酸替罗非班以输液泵持续泵入,对照级除未加盐酸替罗非班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2组术中都常规应用普通肝素。联合应用TMP(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和SumSTR(Sum ST-segment resolution)方法对心肌组织的灌注进行评价。结果2种评价方法均显示:治疗组急诊PCI后心肌组织灌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后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6.
马坤  周子健  侯晶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65-66,68
目的研究对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对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心肌灌注、心功能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5月共入选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术后1h应用替罗非班[10μg/kg静脉推注后,以0.15μg/(kg.min)持续48h],对照组(38例)不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基线临床状况,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出院后30d和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再次靶病变血管重建)发生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的基线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出院后30d的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5.0%vs18.4%,P〈0.05),其中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vs10.5%,P〈0.05)。治疗组6个月MACE发生率和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降低(分别为10.0%vs23.7%,P〈0.05;2.5%vs10.5%,P〈0.05),治疗组出院后30d,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6)%vs(46±8)%,P〈0.05;(57±7)%vs(50±9)%,P〈0.05]。两组的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可以显著降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30d和6个月MACE发生率,改善其30d和6个月的心功能不增加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7.
曾欣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533-3534
目的:探讨半量替罗非班用于老年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老年患者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手术及药物治疗,观察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中给予半量替罗非班,观察两组出血风险、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风险(血小板减少、轻微出血、严重出血)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1、1.35、0.94,P=0.643、0.768、0.578);观察组术后30 d、90 d再梗死、死亡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率明显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 d:χ^2=9.54、18.33、16.75,P=0.043、0.029、0.031;术后90 d:χ^2=17.48、21.78、19.54,P=0.034、0.011、0.021)。结论半量替罗非班可以减少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风险,改善临床预后,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的药物治疗方案加PCI,治疗组同对照组治疗方案+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评估指标:PCI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术后心肌微循环的情况、术后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血小板聚集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著降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显著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降低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P〈0.05),血小板集聚率昵显降低(P〈0.05),轻度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P〈0.05),重度出血并发症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能显著降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显著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进一步降低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而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张明德  曹应江  卜建学  李冠海 《重庆医药》2009,38(13):1654-1656
目的评价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104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PCI)治疗的STEMI患者纳入研究,实验组48例,对照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病变血管术后均行TIMI分级、TIMI计帧。结果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造影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与对照组闸术后TIMI3级为91.7%和76.8%(P=0.0408),发生无复流现象为4.2%和16.1%(P=0.0491);远端小血管栓塞为8.3%和23.2%(P=0.0408);两组的TIMI帧数为20.2&#177;2.8和31.2&#177;4.4(P=0.0225);两组住院期间均无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PCI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0.
唐亮  屈晨  张曼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2):1144-1146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方法将145例行PCI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受试组,73例)和B组(对照组,72例)。A组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术中给予推注普通肝素70 U/kg,B组术中推注普通肝素100 U/kg。比较两组射血分数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胸痛(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危险因素、心功能分级、血管病变指数等临床特点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住院及随访期间再发胸痛:A组2例,B组8例。两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射血分数分别为47.0%±6.4%、56.2%±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EMI患者介入术中使用替罗非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直接PCI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发病12h内且无溶栓禁忌证的初发AMI患者根据处理措施分为溶栓加PCI组(47例),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或尿激酶溶栓后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进行补救或延迟PCI;直接PCI组(78例),进行直接PCI。对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支架植入成功率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PCI后4周超声心动图测定的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到达导管室时IRA已达TIMI3级血流者27例,其中溶栓加PCI组19例(40.4%)高于直接PCI组的8例(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IRA支架植入术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术后4周左心室功能溶栓加PCI组LVEF为(59.8±7.3)%,高于直接PCI组的(5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溶栓加PCI组PCI术前已达TIMI3级血流者4周后LVEF明显好于直接PCI者(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介入疗法治疗AMI早期IRA再通率高,更有利于保护左心室功能,并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是值得考虑的AMI早期再灌注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联合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早期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和研究组(静脉联合冠状动脉内使用替罗非班),每组各33例患者。比较2组PCI术后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心电图ST段回落率、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分级及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CI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血清cTnT、CK-M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ST段回落率、TIMI血流III级获得率及TMPG III级获得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PCI术后7d的LVEF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总MACEs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68%vs 34.4%,P<0.05)。2组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与单纯早期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脉和静脉内联合使用安全,且更有助于改善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和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田青平  赵茹  吴建国 《天津医药》2001,29(11):665-666
目的:探讨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溶栓治疗失败后的24例AMI患者按常规方法施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心功能Killip分级;Ⅰ-Ⅱ级21例,Ⅲ-Ⅳ级3例。结果:术后18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血流达Ⅲ级,4例达Ⅱ-Ⅲ级,残余狭窄≤50%。2例患者死亡;手术成功率90.3%,术中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无血流现象。经自体血液快速灌注后血流均迅速达到TIMIⅡ-Ⅲ级。结论:AMI患者溶栓治疗后临床判断IRA未再通者,尽早实施补救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可取得较好的即刻和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 (PCI) ,探讨不同病变支数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并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178例AMI患者 ,分为PCI组105例和静脉溶栓组73例 ,比较其血管再通率、从疼痛到血管再通时间、病死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梗死率、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 (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PCI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分成单支、双支、3支病变组。结果 :(1)PCI组与溶栓组比较 ,血管再通率 (99.0 %vs52.1 % ) ,从疼痛到血管再通时间[(5.63±1.99)hvs (7.05±3.02)h] ,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0.9%vs8.2% ) ,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0.5 %vs21.9 % ) ,再梗死率 (1.9%vs11.0 % ) ,两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住院病死率PCI组低于溶栓组 ,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9 %vs8.2% ,P>0.05)。 (2)PCI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溶栓组[ (59.76±8.56) %vs (55.65±9.51) % ,P<0.01] ;EDD水平显著低于溶栓组[(53.43±5.42)mmvs (56.55±6.89)mm ,P<0.01]。 (3)PCI组中单支血管病变组的LVEF比双支和3支血管病变组高 (P<0.01或P<0.05) ,而EDD低于后两者 (P<0.01)。结论 :与溶栓比较 ,直接PCI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挽救濒死心肌 ,改善左室功能 ,降低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采用观察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97例AMI患者采用UK溶栓(UK组),60例AMI患者采用直接PCI治疗(PCI组),比较两组住院期及随访期的超声心动图(UCG)和临床结果。结果:住院期UCG检查室壁运动正常率及LVEF在PCI组高于UK组,矛盾运动发生率则PCI组低于UK组。住院期心衰及随访期累计心衰的发生率UK组高于PCI组。住院期病死率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累计病死率UK组明显高于PCI组。60岁以上年龄组累计的病死率仍然是UK组高于PCI组。在随访3、6、12及24个月时PCI组的生活质量计分均高于同时期UK组的计分。结论:直接PCI治疗AMI患者与UK治疗相比能改善左室重构、减少心衰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有条件的病人和医院应提倡用直接PCI治疗AMI。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冠脉联合静脉内使用d,N量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76例,年龄≥70a,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患者。对照组: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μg/kg,之后以0.15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人24h;研究组: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10μg/kg,之后以0.075μg·kg-1·min。持续静脉泵人24h。比较2组PCI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率,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cTnT)峰值,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栓积分、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PCI术后90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的差异;比较2组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PCI术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心电图ST段回落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3),血清超敏cTnT峰值(P=0.025)、IRA血栓积分显著降低(P=0.013),TIMI3级血流及TMPG3级的获得率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38和0.030)。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PCI术后90d的LVEF显著增加(P=0.026),总MACEs的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3)。用药期间,研究组总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3)。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与单纯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脉联合静脉内小剂量替罗非班更有助于改善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和缩小梗死面积,并显著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梁蓉  秦勤  屈大展  赵炳让 《天津医药》2006,34(5):299-301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与延迟PCI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的差异.方法:200例AMI患者中80例在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另外120例行延迟PCI.分析2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术后7~10 d做超声心动图,对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以评价心功能.结果:直接PC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衰较延迟PCI组明显降低(12.50%vs 24.17%,10.00%vs 21.67%,P<0.05).术中直接PCI组发生室颤、窦停或严重窦缓率高于延迟PCI组(12.50%vs 2.50%,17.50%vs 6.67%,P<0.05);而心源性死亡无增加.直接PCI组近期EDVI、ESVI、LVEF优于延迟PCI组.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室颤、窦停或严重窦缓的发生率较延迟PCI组增多,但急诊PCI可以有效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恢复梗死区域心肌血流灌注,使左室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48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直接31例,补救17例)。其中心源性休克5例,术中死亡1例,手术成功率98%。共置入支架40个,术中支架事件2例,经有效处理最终成功率100%。术中急性反复再闭塞最常见(30%),球囊再扩张或支架术是最有效的方法。无血流见于4例右冠状动脉闭塞者,冠脉内注射异搏定和三磷酸腺苷(ATP)是首选的方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达34%,5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在IABP(术前便插)支持下PTCA术后院内存活4例。结果表明急诊PTCA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院内病死率的有效手段,术者PTCA技术水平决定成功率,冠状动脉搭桥和循环支持是必有的后备保障。  相似文献   

19.
陈孟英  王伟 《天津医药》2012,40(9):892-894
目的:探讨血浆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水平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23例行急诊PCI的AMI患者按2年随访期结束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分为MACE组(95例)和无MACE组(128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浆sPLA2水平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并以无MACE组血浆sPLA2水平的P75为截断点(5.48μg/L)分为高sPLA2组和低sPLA2组,应用乘积极限法分析sPLA2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MACE组的男性、2型糖尿病、白细胞计数(WBC)、尿素氮(BUN)、入院血糖(Glu)、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sPLA2、多支病变(≥2支冠状动脉病变)、从发病到球囊扩张的时间和无复流的患者比例明显多于无MACE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无MACE组;Cox回归分析显示sPLA2>5.48μg/L(RR:3.23,95%CI:1.24~12.36,P<0.001)、2型糖尿病(RR:2.78,95%CI:1.52~7.24,P<0.001)、多支病变(RR:2.37,95%CI:1.66~6.79,P<0.001)和LVEF<0.50(RR:1.74,95%CI:1.07~2.94,P=0.037)是AMI患者急诊PCI术后长期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结论:血浆sPLA2水平的升高与行急诊PCIAMI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比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来观察急性心梗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我院诊断明确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83例(男性64例),均为血液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波动良好、Allen's试验阳性患者,随机分组.经桡动脉介入组为38例,经股动脉介入组为49例.结果:PCI总成功率为100%,桡动脉组插管成功率为94.7%(36/38),股动脉组插管成功率为100%(49/49),p>0.05,无统计学意义.罪犯血管最终开通率(TIMI3级)桡动脉组为86.8%(33/36)其中2例因导管不能到位改为股动脉入径.股动脉组为91.8%(45/49),p>0.05,无统计学意义.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和整个手术时间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桡动脉组为45.7±20.3min,股动脉组为48.5±16.3min.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出血并发症桡动脉组为0,股动脉组为11%(5/4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血流稳定的AMI患者,两种介入途径的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桡动脉组并发症明显减少,更有利于治疗安全,可作为AMI患者行急诊PCI的常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