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细菌性脑膜炎合理治疗的几点体会周绍光江西省井岗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343000)细菌性脑膜炎(BM)应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抗生素、激素、支持及对症治疗。笔者综合有关文献就抗生素和激素在BM治疗中如何合理应用,谈几点体会。1掌握抗生素的治疗原...  相似文献   

2.
合肥市小儿b型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的发病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Yang Y  Leng Z  Lu D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4):251-253
目的了解合肥市小儿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脑膜炎的流行情况。方法组成13家医院的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协作组,收集合肥市1990~1992年3年的资料。监测所有临床诊断为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患儿,收集标本进行病原学研究。对脑脊液(CSF)、血作常规细菌学检查,脑脊液、血和浓缩尿标本进行对流免疫电泳(CIE)抗原检测,全部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3年中共有经临床确诊的小儿细菌性脑膜炎60例,其中31例(517%)Hib抗原阳性,而其中仅3例CSF细菌培养出Hib。该市Hib脑膜炎年发病率15岁以下儿童为481/10万,5岁以下儿童为10.66/10万,病死率为97%,存活患儿214%留有精神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用抗原检测结合细菌培养,可为90%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作出病原学诊断。Hib是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最常见的病原,但它的发病率较世界其它地区为低。  相似文献   

3.
地塞米松在治疗小儿脑膜炎中的作用(067600)河北省宽城县大石柱子乡卫生院韩素艳近年来国外资料多次报道地塞米松在治疗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本文摘述如下:国外资料报道,对于200名患细菌性脑膜炎的婴儿或儿童。所进行的瞻望性的双盲及安慰...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的不典型变化宁波市传染病院(315010)钱世萍,汪庆瑛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传染病科(200025)高健,罗振辉目前细菌性脑膜炎仍然是人类常见而严重的疾病。据国外资料统计,成人细菌性脑膜炎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50%;...  相似文献   

5.
何逾祥 《中外医疗》2013,(30):91-92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患者按照抽签的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安慰剂及地塞米松加以治疗,采用Elisa法对两组患儿脑脊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I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观察组死亡率为4.00%,对照组为1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小于观察组(P〈0.01)。结论地塞米松辅助治疗小儿细菌性脑膜炎疗效显著,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6.
用荧光抗体技术(FA)和对流免疫电泳(CIE)检查199份拟诊由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细菌性脑膜炎,确诊59份(30%)。FA和C1E的阳性率分别为80%和70%,并能测出血清分  相似文献   

7.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采用AMB脂质体静脉滴注,同时间断鞘内注射治疗,后期采用氟康唑口服维持。结果:4例患者均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AMB脂质体是一种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射频热疗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前列腺射频热疗仪治疗慢性细菌性(A组)和非细菌性(B组)前列腺炎231例,结果,B组总有效率89%,显著优于A组(总有效率为36%)。  相似文献   

9.
采用前列腺射频热疗仪治疗慢性细菌性(A组)和非细菌性(B组)前列腺炎231例,结果,B组总有效率89%,显著优于A组(总有效率为36%)。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证实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素及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位点夹心化学免疫荧光法对5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C反应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对感染病因辅助诊断的价值。结果:30例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升高(4.52—76.55g/L),26例病毒性脑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仅轻度升高(0.10—1.32g/L),p〈0.0001。而血清C反应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在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中有重叠。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是鉴别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龙志刚 《海南医学》1998,(3):215-217
细菌性脑膜炎(BM)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治疗难,死亡率高10%~68%[4],不少病人可有CNS后遗症,故正确的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就BM的抗生素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学特点1990年疾病控制中心(CDC)公布了对BM多中心监测研究结果[3],发现流感嗜血杆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多数病人由3种细菌所致,流感嗜血杆菌(Hi),肺炎链球菌(SP)和脑膜炎双球菌(Nm),其中Hi占45%、SP18%,Nm14%,其它细菌如李斯忒氏菌,B族链球菌及G-杆菌等也是BM的致病菌。另外,不同年龄阶段致BM的细菌谱…  相似文献   

12.
应用间接EUSA法测定9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柯萨奇病毒E特异性IgM(CVB。-IM牡)。结果阳性30例,总阳性率31.3%:19例健康儿中有1例阳性,阳性率5.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4,20,P<0.05)病程<2月者阳性率为42.4%(28/66例).病程2~6月者阳性率为7.7(1/13例),病程>6月者阳性率为5.9%(1/17例).后两组与病程<2月组比较差异均显著(分别为4,9.6.61,P均<(0.05)。提示CVB-IM测定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原学的早期诊断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CXCL-5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和外周血中CXCL-5水平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集34名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和24例非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儿童(对照组)脑脊液和外周血标本,利用ELISA方法检测CXCL-5浓度。经合理抗生素治疗,待临床症状控制后,再检测外周血和脑脊液中的CXCL-5含量。结果: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及外周血血清中CXCL-5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增高(P〈0.001)。经合理抗生素治疗后,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及外周血血清中CXCL-5水平明显下降(P〈0.001)。结论:CXCL-5可能直接刺激中性粒细胞向脑脊液内移动,并参与了脑脊膜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4.
结核性脑膜炎(TBM)的确诊,依赖于从患者脑脊液(CSF)中检出结核杆菌。以目前临床常用的PCR。涂片镜检。细菌培养和ELISA测血清中结核杆菌抗体四种检测方法进行临床评价,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实验组:64例TBM患者均为该院儿科、神内传染科住院病人,均符合TBM的诊断标准,且临床抗痨治疗有效的典型病例;对照组:45例非TBM中正常人21例系手术腰麻留取CSF。病毒性脑膜炎9例,化脓性脑膜炎4例,中毒性脑病4例,脑膜白血病3例,脑瘤3例,高热惊厥1例均由腰穿留取CSF,4℃冰…  相似文献   

15.
对经脑脊液(CSF) 和CT证实为脑积水的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OTBM) 42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同期无脑积水的OTBM 39 例对照, 以研究OTBM 的CSF变化、影像学改变与脑积水形成的关系及其预后。发现OTBM临床症状、CSF变化不典型, 基础疾病多, 病死率较高 (28.57% ),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结果表明:脑膜纤维蛋白渗出、增殖和老年性脑室变窄是形成脑积水的直接因素。CSF指标的动态检测对脑积水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早期规范抗痨, 早用激素, 对减轻脑膜炎症与脑积水、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及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病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病毒性脑膜炎组(62例)、细菌性脑膜炎组(31例)和化脓性脑膜炎组(47例),采用化学荧光法对这3组患儿血清降钙素的水平进行测定,采用免疫单扩散试验法对这3组患儿C-反应蛋白的水平进行测定,观察对比3组患儿的检测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3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的CRP水平、PCT水平、WBC水平及脑脊液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和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且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的CRP水平、PCT水平、WBC水平及脑脊液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及C-反应蛋白检测对临床鉴别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136例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称甲肝)患者进行了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标记物(HBVM)检测,检出HBVM阳性者24例(17.65%)其中抗-HBc阳性21例(15.4%),抗-HBs阳性8例(5.88%),HBsAg阳性8例(5.88%),抗-HBc阳性6例(4.41%),HBcAg和HBeAg阳性的各一例(0.74%)动态观察恢复期HBVM阴转8例(33.33%),2例HBsAg阴转病  相似文献   

18.
细菌性脑膜炎致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抗生素治疗方法的进步,脑膜炎所引起的病死率大大降低。但许多幸存下来的患者伴有各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其中耳聋是最常见的后遗症。细菌性脑膜炎所致耳聋通常为永久性、不可逆的双耳聋,发生率为6%~37%,其中极重度聋(〉90dB)约占5%。细菌性脑膜炎是后天获得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和耳蜗骨化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在所有病原体中,肺炎链球菌导致耳聋的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维生素E(VE)、普罗布考(PRB)对溶血卵磷脂(LPC)引起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EC)损伤的保护作用和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BCM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及结晶紫染色法分别测定BCMEC损伤和BCMSMC的增殖。结果:VE5~50μmol/L时显著抑制LPC50nmol/L引起的BCMEC释放LDH,释放率下降至(36.8±1.0)%~(16.2±2.9)%;显著抑制LPC10nmol/L引起的BCMSMC增殖,抑制率为(37.6±7.0)%~(61.3±0.6)%。PRB5~50μmol/L时显著抑制LPC50nmol/L引起的BCMEC释放LDH,释放率下降至(34.2±3.3)%~(19.1±2.4)%;显著抑制LPC10nmol/L引起的BCMSMC增殖,抑制率为(40.9±2.4)%~(47.0±3.7)%。结论:VE和PRB对LPC引起的BCMEC损伤有保护作用,对BCMSMC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微小病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微小病灶(BMMD)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PCR加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PCR/RE)法,分别检测35例NHL病人骨髓标本的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γ链(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从而发现其BMMD。结果BMMD总阳性率为66%(23/35),IgH阳性率为51%(18/35),TCRγ为49%(17/35),双项阳性率(IgH和TCRγ同时阳性)为34%(12/35),而骨髓涂片的骨髓浸润阳性率为26%(9/35)。本方法的骨髓浸润检出率明显高于骨髓涂片。实验发现,全组多数NHL病人已有BMMD,而且Ⅰ、Ⅱ期病人也有58%发生BMMD。BMMD与NHL的恶性程度和全身症状相关,与临床分期、近期疗效、病死率和复发率的关系,虽无明确统计学意义,但有较明显的变化趋势。结论NHL基本是一个全身性疾病;BMMD可能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