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纺丝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的可行性,并评价支架管的体外降解性能。方法不同比例PLGA 合成后,采用电纺丝技术得到纳米输尿管支架管,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管表征。将输尿管支架管截成长约2 cm 小段,并浸于尿液中进行体外降解试验研究,分别于各观察点取出样品,观察大体形态、残重率及分子量变化。结果支架管具有纳米结构,其物理性质及电镜下结构完全满足可降解支架管的需求。PLGA 材料的降解的残重率曲线近乎成线性,其中50:50比例的PLGA 降解最快,约至第6周材料崩解,而70:30 比例的PLGA 降解最慢,在10 周左右崩解,80:20 降解速率介于二者之间,降解时间约需8 周。材料的体外降解过程中分子量变化趋势与重量损失大体相同,降解早期分子量下降迅速,后期减慢并趋于平稳。结论电纺丝技术得到的输尿管支架管管物理特性完全满足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的要求。PLGA(80:20)及PLGA(50:50)两种材料满足了输尿管支架管对降解时间的要求,是制备支架管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丙交酯/乙交酯共聚材料支架的输尿管原位组织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生物降解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 80∶20)支架的输尿管原位组织相 容性。方法:16只雄性家犬左侧输尿管施以离断吻合术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8)将PLGA支架植于输尿管吻合局部支撑引流,对照组(n=8)植入UROVISION支架,分别于术后2、4、8及12周取2只犬术侧输尿管行组织病理学切片检查,采用Lumiaho评分法进行组织学反应评价。结果:实验组PLGA材料在植入12周内完全降解,输尿管腔内无材料碎片残留;支架植入2~4周,术侧输尿管局部见移行上皮过度增生、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支架植入8~12周,随PLGA材料降解,术侧输尿管壁炎症消退,仅见极轻微的移行上皮增生。对照组早期病理表现与实验组相似,但局部炎症反应随植入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术后12周时输尿管移行上皮增生、固有层炎细胞浸润及组织充血、水肿等反应比实验组明显(P<0.05)。结论:PLGA材料支架植入犬输尿管后发生的输尿管炎症反应是可恢复的,PLGA材料具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是加工可生物降解输尿管支架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一种生物可降解输尿管载药支架材料,并研究其体内外降解特性、药物释放特性及组织相容性.方法 乙交酯-L-丙交酯-ε-己内酯三元无规共聚物材料、雷帕霉素共溶于三氯甲烷溶液中,溶液蒸发法制备两种规格载药支架材料.将材料浸泡于体外尿液环境中,恒温振荡2、4、6、8、10周后,通过大体形态、电镜扫描观察材料的体外降解情况;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材料载药量变化研究材料药物释放特性.将材料包埋于兔两侧椎旁肌,于1、4、12周时手术取出材料行组织染色切片研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结果 体外振荡环境下,4周时管内可见絮状漂浮物,此时质量丢失率约为27%,扫描电镜下材料表面可见细小孔洞,10周时材料降解为泥沙样沉积物.支架载药量逐渐降低,0周组(1412±28)μg与2周组(1335±74)μg载药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组与4周组(1165±84)μg、4周组与6周组(622±25)μg、6周组与8周组(286±17)μg载药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切片观察急性期表现为手术损伤后炎症反应,植入后期纤维增生不明显.结论 新型生物可降解输尿管载药支架材料肌肉包埋组织学反应轻微,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体外环境下其在降解同时,能持续释放雷帕霉素达8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产生物降解输尿管支架材料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 80∶20)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体外降解特性。 方法:体内实验采用PLGA试件埋植在Wistar大鼠脊柱两侧肌肉内,体外实验采用PLGA试件浸泡于流动的尿液中,分别于观察时间内取出,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材料周围组织反应,利用扫描电镜检查和分子量、质量检测了解材料在体内、体外的降解情况。 结果:PLGA材料在6~7周内可降解为随尿液流动的细小颗粒;材料的体内、体外降解趋势相 同,体内降解速度略快于体外;埋植材料周围肌肉组织无脓肿形成和组织坏死发生,局部组织反应为非细菌性炎症反应。 结论:PLGA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降解时间适宜,适用于制备输尿管支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体外构建种植自体尿路上皮细胞的包膜化聚乳酸输尿管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将聚乳酸输
尿管支架于比格犬皮下包埋3周,在其表面诱导形成一层结缔组织薄膜,获得包膜化聚乳酸输尿管支架。经脱细胞处理后,将
体外扩增培养的自体尿路上皮细胞种植于包膜输尿管支架表面。采用常规HE染色组织切片、扫描电镜和免疫组化法对包膜输
尿管支架及尿路上皮附着情况进行观察;应用MTT比色法比较尿路上皮细胞在包膜化聚乳酸输尿管支架组和管状小肠粘膜下
基质组的生长差异。结果HE染色及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结缔组织层内含有大量毛细血管,但无明显局部炎症反应;
扫描电镜和免疫组化染色提示包膜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构成、表面呈现三维立体结构,尿路上皮细胞能在支架包膜表面粘附,
形成连续的上皮层;MTT检测显示包膜化聚乳酸输尿管支架组和管状小肠粘膜下基质组组吸光光度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说明尿路上皮细胞在包膜化输尿管支架上能连续增殖。结论包膜化聚乳酸输尿管支架适合尿路上皮细胞黏附和增殖,
体外构建的包膜化组织工程输尿管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可降解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比较两种可降解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A,聚消旋乳酸、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和磷酸三钙共混物;B,聚消旋乳酸、聚乳酸-聚乙二醇-聚乳酸和生物玻璃共混物与对照组聚消旋乳酸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效果,以期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理想的支架材料.[方法]24只成年新西兰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形成15mm×6mm×5mm全层骨质缺损,每一缺损作为一个实验单位,术后2周、4周、8周、12周取材行大体标本、X片观察、组织学观察、电镜观察.[结果]复合支架材料与聚消旋乳酸相比,成骨时间早,成骨面积多,血管增生明显,同期成骨量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可降解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效果明显优于聚消旋乳酸,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尿管内支架对兔输尿管蠕动和肾盂压的影响及随时间的变化。方法将4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留置输尿管内支架0、1、2、3、4、7、12周组,共8组,每组5只。对照组不留置内支架,其余各组经膀胱留置右侧输尿管内支架。0周组留置内支架后即进行实验,余下的各组依次在留管1、2、3、4、7、12周后进行实验,观察输尿管蠕动和肾盂压的变化。结果留置内支架后肾盂压先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留置内支架期间未发现输尿管蠕动。结论对正常的上尿路,内支架是一个梗阻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输尿管内支架对兔输尿管蠕动和肾盂压的影响及随时间的变化。方法 将4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留置输尿管内支架0、1、2、3、4、7、12周组,共8组,每组5只。对照组不留置内支架,其余各组经膀胱留置右侧输尿管内支架。0周组留置内支架后即进行实验,余下的各组依次在留管1、2、3、4、7、12周后进行实验,观察输尿管蠕动和肾盂压的变化。结果 留置内支架后肾盂压先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留置内支架期间末发现输尿管蠕动。结论 对正常的上尿路,内支架是一个梗阻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尿管内支架管残留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输尿管内支架管残留病例的临床处理。结果术中顺行插管,输尿管内支架管残留的发生率为0.95%(7/740例)。内支架管残留原因:放置不到位14例(87.5%),管回缩2例(12.5%)。输尿管镜下一期取管13例(81.25%),二期取管2例(12.50%),开放性手术取管1例(6.25%)。结论术中顺行插管时,解剖因素造成的内支架管放置不到位是造成输尿管内支架管残留的主要原因;而在输尿管镜下取管是处理输尿管内支架管残留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聚乳酸/羟基乙酸胆总管支架在体外胆汁中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比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胆总管支架在体外胆汁中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外形变化的情况,找出在胆总管探查术中可替代T管作用的理想质量比的支架。方法:选用不同质量比(50/50、60/40、70/30和80/20)的PLGA可降解支架,每种比例各45只,放入装有新鲜人体胆汁的安瓶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每日更换胆汁,隔日观测 支架外形、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结果:50/50和60/40配比的支架降解高峰在9~10 d;70/30配比的支架降解高峰在13~14 d;80/20配比的支架降解高峰在17~18 d,符合临床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拔除的时间(一般为14 d)。结论:80/20配比的PLGA可降解支架的降解高峰在临床T管拔除时间之后,可替代T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置输尿管导管在预防宫颈癌根治术中输尿管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38例,其中40例术前在膀胱镜下行输尿管插管(包括输尿管支架及double-J stent),术后立即拔出或术后3个月拔出输尿管导管。结果 40例术前预置输尿管导管者,其中1例术中发现输尿管损伤,未予特殊修补,术后3个月拔出D-J管,自然修复,余无输尿管损伤。经腹手术230例,输尿管损伤6例,1例为术中发现输尿管瘘口,行修补术,留置输尿管支架,其余5例为肿瘤侵润或致密粘连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膀胱输尿管植入术;腹腔镜手术208例,输尿管损伤7例,3例为术中损伤,1例因术前插入D-J管,未行特殊处理,自然愈合;1例行腹腔镜下修补,置入D-J管引流;1例为术后发现,再次行经腹输尿管膀胱植入术。4例因器械热损伤术后14d左右发现,1例行单纯膀胱镜下置入D-J管引流,2例行腹腔镜下修补,留置D-J管引流,1例行肾盂造瘘。结论宫颈癌根治术中,术前预置输尿管导管有助于术中识别输尿管,可预防和治疗输尿管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生物可降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输尿管支架并评估其机械性能及药物释放特性。方法采用聚乳酸为原料,将其溶于氯仿后加入雷帕霉素粉末,通过溶液挥发法构建螺旋形生物可降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输尿管支架。通过万能压力机检测新型生物可降解雷帕霉素输尿管支架力学性能,并分别在3周、6周、9周和12周时通过色谱分析仪评估其药物释放特性。结果成功构建的生物可降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输尿管支架,长度为50 mm,内径为0.8 mm,外径1.4 mm,厚度为200μm,带宽为1 mm。支架不仅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并可有效持续释放药物,支架平均雷帕霉素含量为2755μg,3周后支架平均含药量为2670μg,6周后支架平均含药量为2533μg,9周后支架平均含药量为1541μg,12周后支架平均含药量为744μg。结论构建的生物可降解雷帕霉素药物洗脱输尿管支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可有效释放药物,有望为输尿管损伤或狭窄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简单有效的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重建方法治疗犬输尿管黏膜剥脱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a SJ  Lü BD  Jing YF  Sun HB  Tang XD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2):2271-2274
目的 观察不同重建方法对输尿管黏膜剥脱的疗效,探索治疗输尿管黏膜剥脱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成年杂种犬20条,随机分为4组,制作输尿管黏膜剥脱模型后.黏膜缺损处分别予膀胱黏膜或腹膜植入、输尿管黏膜原位回置处理,对照组仅留置支架管.术后10周行静脉肾盂造影(IVP)和病理检查.结果 对照组均产生输尿管腔闭锁或严重狭窄.输尿管黏膜原位回置组和腹膜替代组输尿管腔均无明显狭窄及扩张,重建段新生黏膜生长良好,接近正常输尿管结构.膀胱黏膜组死亡1条,2条重建段上段输尿管轻度扩张,2条输尿管腔无明显狭窄.结论 输尿管黏膜原位回置或采用腹膜重建并留置支架管充分引流治疗输尿管黏膜剥脱疗效理想;膀胱黏膜可作为输尿管黏膜剥脱后重建可选择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夏朝晖 《医学综述》2014,(24):4566-4567
目的研究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3年2月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进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并在术后留置双J管的患者15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导致留置双J管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3例患者留置双J管后发生并发症106例,发生率为69.3%。多危险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反复血尿的危险因素为双J管长度≥26 cm、留置时间≥4周和每日饮水量≤1200 m L;膀胱刺激征的危险因素为双J管长度≥26 cm、每日饮水量≤1200 m L和未有药物干预;双J管异位的危险因素为留置时间≥4周;腰痛的危险因素为双J管长度≥26 cm。结论双J管长度选择不当是最大的危险因素,而双J管留置时间过久、患者饮水不足、未有药物干预也是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肾盂微导丝贯通逆行输尿管支架置入在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失败的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因恶性输尿管梗阻行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失败患者6例,共7条梗阻输尿管,采用经皮穿刺肾盂,利用微导丝建立体外?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贯通道,然后利用交换导管导丝技术,逆行置入输尿管支架。结果:6例患者7条梗阻输尿管均成功置入输尿管支架,手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肉眼血尿;术后尿内红细胞计数较术前无升高;术后第7天患者肌酐平均值较术前降低,4例术前肌酐异常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术后第7天所有患者肾盂输尿管扩张较术前明显好转,3例无明显扩张。结论:对于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失败的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经皮穿刺肾盂微导丝贯通逆行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效果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