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广泛查阅有关资料,综述新型给药系统在天然药物和中药制刑中的应用。结果:目前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口服缓控释、靶向、透皮给药系统3个方面。结论:应加强对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药动学在药物新剂型评价的应用。方法:综述了近年来药动学在药物新剂型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结果:缓释、控释和靶向制剂是新型给药系统,是目前药剂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药动学是评价新剂型预期效果的重要方法。结论:药动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制剂达到“三效”、“三小”的要求,实现制剂研究与生产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脉冲给药系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控释给药系统-脉冲给药系统,并通过其在口服,注射,埋植,透皮,眼用等给药途径中的应用,阐明了脉冲给药系统的释药原理及其按时辰药理学原理适时提供药物的特点,该系统是剂型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药物新剂型新技术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药物剂型的发展,新技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概况。方法文献调研,分类总结。结果新辅料、新材料和新技术等的应用,使药物剂型发展迅速,形成了普通释药系统、缓释和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和脉冲自动调控式给药系统等释药系统,在给药途径、定时、定位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使用药更有效、更安全、更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药物剂型必将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陈丽娟 《天津药学》2001,13(3):18-20
目的:介绍新型给药系统发展状况和质量评价。为今后对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帮助。方法:根据近几年的文献,综述了发展较快的三种给药系统;口服肠道定位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黏膜给药系统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及应用等。结果与结论: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方法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但它独特的给药途径避免了传统给药方式的不足,对提高药物的全身和局部作用,减少不良反应,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新型凝胶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红义  杨今祥 《中国药师》1999,2(3):121-123
凝胶在现代药学中应用广泛,以凝胶为基质的缓释控释剂型,如胃滞留控释系统、凝胶骨架片等,得到了全面的研究。适用于凝胶给药系统的药物甚多,亲水性药物、疏水性药物、酸性药物、阳离子药物、大分子药物、细胞组织等均可作为它的模型药物。而且可以从口腔、鼻腔、眼粘膜、消化道粘膜、阴道、直肠、皮肤等途径给药。  相似文献   

7.
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疗效显著,无肝首过效应,临床应用方便,是继口服、注射给药系统之后最有发展潜力的给药系统之一。从中药透皮给药的促渗透技术、新剂型、中药穴位敷贴等方面,综述近年来中药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纳米粒、微球、脂质体、原位凝胶和微乳或亚微乳等给药系统能减少药物在体内外的降解,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基于上述给药系统的新型注射剂已成为药物研发的关注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外上市的新型注射剂的剂型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概况,并介绍了几种新型注射装置.  相似文献   

9.
徐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21):1755-1756,1762
目的:对近年来中药口腔黏膜给药新剂型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方法:根据有代表性的文献,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果:近几年来,中药口腔黏膜给药系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已由传统的散剂、片剂、液体制剂等剂型改良得到新型给药系统。结论:中药口腔黏膜给药新剂型的研制,可以克服传统剂型给药量大,生物利用度低,作用不持久,给药不便等缺点,为更好地发挥中药局部及全身治疗作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侯鹏高  吕长淮 《中国药房》2012,(45):4311-4312
目的:了解羟丙甲纤维素衍生物的研究概况,为药用新辅料及新剂型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2001-2012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从材料角度对羟丙甲纤维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结构确认、性能以及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羟丙甲纤维素衍生物能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作为新型药用辅料,已广泛应用于肠溶制剂、缓控释制剂和结肠处药物定位释放给药系统的包衣材料,为药物制剂新剂型提供了新型辅料,在药物新剂型的研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述抗肝纤维化中药制剂的研究.说明进行其新剂型研究的意义。方法:针对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及中药制剂的特点,分析并阐述抗肝纤维化中药的常规制剂、缓控释制剂和靶向给药系统。结果:抗肝纤维化中药剂型各具特点,目前大多为常规制剂,新剂型的研究较少。结论: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新剂型和新制剂具有很大的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介绍普通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新药剂型研究以及药物传递系统和制剂新技术,包括控缓释与靶向制剂、经皮给药系统、植入剂与黏膜给药系统、生物药物制剂、中药现代化制剂、制剂新技术(脂质体、微乳与纳米乳、  相似文献   

13.
介绍普通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新药剂型研究以及药物传递系统和制剂新技术,包括控缓释与靶向制剂、经皮给药系统、植入剂与黏膜给药系统、生物药物制剂、中药现代化制剂、制剂新技术(脂质体、微乳与纳米乳、  相似文献   

14.
陆海 《北方药学》2014,(8):81-81
随着现代社会人口老龄化、眼病患者的增多。眼用制剂的使用呈现高速增长趋势。由于眼部的生理结构特殊,药物在眼部的生物利用度偏低。为了使治疗药物进入眼内发挥疗效,新型眼用给药系统是近年来医药市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未来的眼科用药需要新型的给药系统如凝胶系统、微球毫微粒给药系统、植入剂、插入剂、眼用冻干载体系统等,其优势是:提高了药物的吸收率,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局部给药系统中具有独特性。现将新型眼用给药系统的特性、研究的进展及发展趋势作一论述。新型给药系统虽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但却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5,(1):132-135
目的:为温敏凝胶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相关理论参考。方法:以"温敏凝胶""作用机制""辅料""给药途径""Temperature-sensitive gel""Mechanism""Accessories""Route of administration"等为关键词,组合检索2009-2014年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对温敏凝胶的作用机制、释药模式、给药途径及应用情况等作简要综述。结果与结论:温敏凝胶通过改变分子间的作用力,使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随着温度升高而形成凝胶。其中常用的是丙烯酰胺类,主要释药模式包括挤压式、正反"开-关"式、压力作用式等。采用注射、口腔、耳内、鼻腔、眼内、皮肤等多种给药方式,使药物在人体内发挥很好的缓释作用,降低药物毒性,防止药物外渗,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比同类药物的其他剂型更有优势。随着温敏凝胶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其作为一种新型剂型,有望在肿瘤、中药新剂型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有效的治疗药物品种有限,而且普遍存在易于耐药和对机体毒副作用明显等问题。本文以目前研究中的新剂型和新载体材料为重点,对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各类新型给药系统进行综述。研究工作进展表现了剂型优化在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和改善药物动力学性质上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7.
口腔粘膜粘附给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口腔粘膜粘附给药系统这一新型给药系统从口腔粘膜的结构与分类、粘膜粘附的理论及影响因素、处方的设计、剂型、质量评价等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中南药学》2017,(8):1075-1079
胃肠道生物黏附给药系统是指利用黏附性材料与胃、肠黏膜黏液层/上皮细胞之间的生物黏附作用,延长药物滞留时间或特定部位作用时间的给药系统,在药物的口服给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胃肠道生物黏附的优势、新型的生物黏附材料、体内外评价方法及其当前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新型口服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时辰药理学与新型药物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继章  杨树民 《上海医药》2004,25(5):211-213
目的:介绍根据时辰药理学和疾病发作的时间节律点而研究开发的新型药物。方法:参考国内外文献,从时辰药理学角度来阐述脉冲给药系统、智能给药系统。结果:脉冲给药系统能按最佳给药时间来释放药物,既可提高药效、减少用药量,又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研究开发新型智能型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缓释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干扰素缓释给药系统研究进展。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干扰素缓释给药系统的研究状况。结果:阐明了不同干扰素缓释剂型的处方工艺,释药特点、存在的问题。结论:开发研究该类剂型仍需解决许多问题,目前长效缓释注射剂是干扰素缓释给药系统中较理想的应用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