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淋巴结外Ki 1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Ki 1positive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 ,Ki 1ALCL)的临床病理诊断要点。方法 应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 12例Ki 1ALCL的临床病理学特性进行观察 ,并设置阴性对照组。结果 淋巴结外Ki 1ALCL病理组织学形态特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12例淋巴结外ALCL均为Ki 1阳性 (CD30或BerH2 ) ,其中 5例为白细胞共同抗原单克隆抗体 (LCA)、上皮膜抗原单克隆抗体 (EMA)阳性 ,2例LCA阴性、EMA阳性 ,1例LCA阳性、EMA阴性 ,其余 4例LCA、EMA均为阴性。T、B细胞标记表明 ,7例为B细胞性 ,2例为T细胞性 ,另 3例为非T非B细胞性。结论 淋巴结外Ki 1阳性ALCL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上有一定特异性 ,与其他肿瘤能够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特点、预后因素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2月间收治的19例ALCL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ALCL患者中,18例(94.74%)出现B组症状,14例(73.7%)早期出现结外侵犯。误诊率84.2%。化疗有效19例(100%),6个疗程后完全缓解率95%,1年及2年的无病生存率均为88.2%。早期复发1例(5.3%)。结论ALCL患者B组症状多见,易早期出现结外侵犯,误诊率高。但对化疗敏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报道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382例,男女比例为1.98:1;发病高峰年龄21~50岁,占72%;发病部位,淋巴结内占64.7%,结外占35.3%。按国际工作分型法进行组织学分类,弥漫型占90.4%,滤泡型9.6%。免疫学分型,B细胞型占64.9%,T细胞型占35.1%。临床分期,Ⅰ、Ⅱ期占21.8%,Ⅲ、Ⅳ期占78.3%。预后,滤泡型较弥漫型为好,B细胞型较T细胞型好;临床Ⅰ、Ⅱ期患的生存期明显长于Ⅲ、Ⅳ期。  相似文献   

4.
中线外周T细胞淋巴瘤长期随访结果(附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中线外周T细胞淋巴瘤( 原中线恶网) 的诊断、治疗结果及预后因素。方法 56 例中27 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所有病例均经过放射治疗,其中13 例配合化疗。结果 27 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中19 例为T 细胞来源,1 例为B细胞来源,7 例不能分型。3,5,10 年生存率分别为59.2% ,51 .1% 和46 .0% 。全身(B) 症状、颈淋巴结侵犯及放射治疗剂量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结论 原中线恶网多为结外侵犯的外周T 细胞淋巴瘤,放射治疗是局部首选的治疗方法,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为B症状,颈淋巴结侵犯及放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5.
57例原发系统型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与目的:原发系统型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特征和疾病转归国内外报道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蛋白(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被认为是原发系统型ALCL较为特异的标志,表达与否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原发系统型ALC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检测ALK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57例原发系统型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标本中ALK的表达。结果:57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0岁,男女比例为1.9:1,有B症状、Ⅲ~Ⅳ期和结外侵犯患者分别占57.9%、40.4%和40.4%。所有患者接受化疗,56例可评价疗效,40例(71.4%)取得完全缓解,客观有效率为96.4%;中位随访49.1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35.2个月,预计5年生存率为65.2%:国际预后指数评分低/低中危患者和中高/高危患者的预计5年生存率分别为68.9%和33.3%(P=0.010)。46例中ALK阳性29例(63%),发病年龄小于阴性者(P=0.001),预计5年生存率优于阴性者(尸〈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LK表达状况、原发部位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是AL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原发系统型ALCL发病年龄较年轻,化疗有效率高,预后良好,但ALK阴性、IPI中高/高危、尤其合并结外侵犯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结外侵犯非霍奇金淋巴瘤224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初治时伴结外侵犯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治伴结外侵犯的NHL患者224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与完全缓解率之间的关系。结果:224例伴结外侵犯的患者中B细胞NHL140例,主要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77例);T细胞NHL84例,主要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53例)。伴结外侵犯的B细胞NHL,最常见的侵犯部位是咽淋巴环、胃肠道和浆膜腔;伴结外侵犯的T细胞NHL,最常见的侵犯部位是咽淋巴环和鼻腔副鼻窦。B细胞NHL完全缓解率为34.3%(48例),T细胞NHL完全缓解率为31.0%(26例)。Ⅲ~Ⅳ期、B症状、体能状况差、巨大包块者完全缓解率低;性别、LDH及是否放疗与完全缓解率无相关性,P>0.05;国际预后指数(IPI)不同的患者,其完全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细胞性淋巴瘤P=0.023,T细胞性淋巴瘤P=0.014)。结论:伴结外侵犯的NHL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其完全缓解率低,可以利用IPI指数预测其疗效与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提高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并比较ALK+与ALK-在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的不同点。方法:对原诊断为ALCL的20例病例重新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0例中15例属于T/Null细胞表型,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为ALCL。15例ALCL均强烈表达CD30;ALK阳性者9例,ALK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免疫分型、组织分型、临床分期无相关性;而与患者年龄及化疗敏感性具有相关性(P〈0.05)。其余5例为B细胞表型(CD20强阳性),结合新的淋巴瘤分类标准,被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结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具有标志性的大细胞出现CD30、ALK和EMA阳性时,对ALCL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ALK+ALCL与ALK-ALCL在遗传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的不同,使其作为一种新的病理类型被提出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原发喉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喉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其总生存(OS)及疾病无进展生存(PFS),利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15例患者中,男性13例,中位发病年龄为40岁。8例患者的病变局限在喉内,仅4例存在颈部淋巴结受侵。Ann Abor分期Ⅰ期11例,Ⅱ期3例,Ⅲ期1例。全组患者的中位OS为28.0个月,5年OS为32.0%;中位PFS为24.7个月,5年PFS为33.3%。14例Ⅰ/Ⅱ期患者中,接受放化疗综合治疗的预后显著优于单纯放疗及单纯化疗组(中位OS:37.2 ∶11.2 ∶3.7个月,P=0.004)。结论 原发于喉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非常罕见,中年男性为主,一般情况较好,早期病变为多,预后较差。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疗效似乎优于单纯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发病率低,预后较差。本研究探讨PB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12年1月经福建省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收治的23例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或化疗并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和生存情况。结果:23例患者全部为女性,发病年龄27~87岁,中位年龄46岁。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78%的患者为ⅠE期或ⅡE期。按照WHO 2001淋巴瘤病理分类标准,22例B细胞性淋巴瘤[19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小淋巴B细胞淋巴瘤,1例介于弥漫大B(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和伯基特(Burkitt lymphoma,BL)之间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1例ALK阳性的间变T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16例行肿块切除术加术后化疗(4例加术后放疗),2例行根治术加术后放化疗,3例仅行单纯手术,1例Ⅳ期患者粗针穿刺活检取得病理后仅行全身化疗,1例Ⅳ期患者合并肾衰放弃治疗。19例患者在首次治疗后取得临床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但随访中有10例复发,部位见于同侧及对侧乳腺,肝、脾、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骨及骨髓。有3例中枢侵犯者治疗期间未行鞘内预防。随访时间为4~114个月,中位16个月。全组死亡12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8%、47.1%、45.1%和41.0%。中位无进展时间为12个月,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6.2%、41.2%和26.9%。结论:PBL多为弥漫大B细胞型,预后差;PBL采用局部切除术联合放、化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模式;对于中高度恶性的PBL,首次治疗时接受CNS预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地区不同民族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466例NHL标本,复查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重新诊断、分型。结果 466例中B细胞性NHL 369例(79.2 %),T细胞性NHL 97例(20.8 %);结内193例(41.4 %),结外273例(58.6 %);最常见组织学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维吾尔族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比例分别为7.5 %(9/120)和4.2 %(5/120),高于汉族的1.3 %(4/308)和2.3 %(7/308)(χ2=11.276,P=0.001;χ2=1.137,P=0.286)。而汉族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比例为7.1 %(22/308),高于维吾尔族的3.3 %(4/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96,P=0.138)。其余各亚型在不同民族间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NHL结外发病高于结内,B细胞性淋巴瘤的发病明显高于我国内地。维吾尔族和汉族B-NHL发病构成在整体上差别不大,但是在T细胞NHL中,维吾尔族T-LBL和ALCL高于汉族,而汉族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高于维吾尔族,这些差异是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与地域差异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原发CD5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D5-positive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CD5+DLBCL)的临床、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点及治疗反应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7例通过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免疫分析确诊的CD5+DLBCL的临床和免疫表型特点,细胞遗传学异常及治疗和预后。结果:7例患者中位年龄70岁。3例以淋巴结起病,同时有骨髓累及。2例以淋巴结合并乳腺肿块或胃肿块起病。2例分别以牙龈肿块和胃溃疡作为单纯结外病变起病,免疫组化示免疫表型为CD5+、CD10-、CD19+、CD20+、CD23-,Ki-67为50%~80%。Hans分型均为非生发中心亚型。2例累及骨髓者有复杂染色体异常。联合化疗治疗后3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进展。3例完全缓解病人中2例分别在缓解20和24个月后复发,仅1例持续存活已30个月。结论:CD5+DLBCL侵袭性强,治疗效果差,长期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淋巴结及结外病变、骨髓活检、血清乳酸脱氢酶和免疫表型等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62岁(44~74岁),≥60岁者15例(65.2 %)。男女比例为4.8∶1。Ann Arbor临床分期Ⅲ期12例,Ⅳ期9例。首发症状为浅表淋巴结肿大20例(87.0 %),以颈部最多;伴有腹腔内淋巴结肿大13例(56.5 %)。病程早期发热者9例(39.1 %),15例行骨髓穿刺患者中骨髓有肿瘤细胞浸润10例(66.6 %)。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11例(47.8 %)。免疫表型CD5阳性14例(60.9 %),CD20阳性21例(91.3 %)。CyclinD1过度表达19例(82.6 %)。结论 套细胞淋巴瘤主要发生在男性老年人群,初诊时多为晚期,多有骨髓浸润。首发症状为浅表淋巴结肿大,结外病变明显。免疫表型检测显示套细胞淋巴瘤有成熟B细胞(CD+20)抗原,同时兼有T细胞(CD+5)的抗原。免疫组织化学呈现CyclinD1过度表达可为诊断套细胞淋巴瘤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 EBV 阳性的老年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方法:采用 EBV 编码微小 RNA(EBV encoded miRNA,EBERs)原位杂交检测方法确定 EBV 感染的老年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6例。结果:6例患者中男、女各3例;中位发病年龄为59.2(50~66)岁;疾病分期在Ⅱ期的有3例,Ⅳ期3例;IPI 评分<2分的患者有3例,≥2分的患者3例;有 B 症状的患者3例,无 B 症状的患者3例;ECOG <2分的患者4例,ECOG≥2分的患者2例;LDH 升高的患者3例,LDH 正常的患者3例。生发中心外的患者3例,生发中心内的患者3例;CD30阳性的患者5例,CD30阴性的患者1例。原发于淋巴结外的患者有5例,原发于淋巴结的患者1例。6例患者治疗均采用 CHOP 样方案,其中1例应用 R - CHOP 方案化疗6周期,疾病达 PR,1例应用CHOP 方案化疗6周期,疾病达 CR,2个月后疾病进展,给予放疗及 CHOP 方案化疗2周期效果不佳死亡,1例应用 R - CHOP 方案化疗4周期,疾病完全缓解后应用 R 单药维持治疗,1例应用 R - CHOP 方案化疗4周期疾病达 PR,再次给予 R - CHOPE 方案治疗后疾病快速进展死亡,1例应用 CHOPE 方案化疗5周期后疾病达 PR,1例应用 R - CHOP 方案化疗2周期后放疗疾病进展死亡。上述病例死亡3例,部分缓解2例,完全缓解1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结论:EBV 阳性的老年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患者发病率较低,对治疗的敏感性差,即使疾病达到完全缓解亦很快进展死亡,且常以淋巴结结外侵犯为主,伴有 CD30阳性,本实验由于病例有限,仍需多家中心联合统计,进一步探究治疗 EBV 阳性的老年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方案,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1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1994年1月-1997年12月共收治淋巴瘤170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结外淋巴瘤20例,占11.76%.发病年龄为33岁~73岁,中位年龄43.4岁,发病部位:原发于肠道10例(50%),胃3例(15%),乳腺2例(10%),扁桃体、肺、睾丸、腮腺、鼻咽部各1例(5%).20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大无裂B细胞型5例,组织细胞型6例,淋巴细胞消减型5例,T细胞来源2例,淋巴细胞为主型2例.根据体检,辅助检查,剖腹探查证实分型.Ⅰ期8例(40%).Ⅱ期4例(20%).Ⅲ期5例(30%).Ⅳ期3例(10%).并发症:ⅣA2例并发胸腔积液,Ⅲ期3例并发肠梗阻,ⅣB期1例并发白血病.20例中手术切除加化疗或放疗为16例.单纯化疗4例.化疗方案为COP、COPP、CEAP.20例中18例经1~2疗程化疗后均获完全缓解.其中1例3年后再次复发.2例因全身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分析原发骨非霍奇金淋巴瘤(PLB)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疗效,结合文献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并分析经病理证实的PLB 2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放化疗综合治疗23例(88.5 %),单纯化疗3例(11.5 %),3例还接受过手术治疗。结果 26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8~70岁,中位年龄49岁。病理类型中,弥漫大B细胞型15例(57.7 %),小淋巴细胞型1例(3.8 %),B细胞来源未具体分型4例(15.5 %),T细胞型5例(19.3 %,其中间变大细胞型3例),未分型1例(3.8 %)。Ann-Arbor临床分期ⅠE期15例(57.7 %),ⅡE期和ⅢE期各3例(11.5 %,11.5 %),ⅣE期5例(19.3 %)。全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9.16 %和31.37 %,11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为接受手术切除后出现原发灶复发,9例发生其他部位侵犯。中位剂量50 Gy的放射治疗未观察到放疗后骨折发生。结论 PLB以骨盆较常见,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居多,临床分期Ⅰ、Ⅱ期为主,多不伴有B症状。放化疗综合治疗仍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放疗中位剂量50 Gy较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原发部位和临床预后与免疫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DLBCL病检存档石蜡包埋组织标本53例,应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方法通过测定CD10、BCL-6和MUM1的表达,将DLBCL分为GCB型和non-GCB型.结果:经免疫学分型后,GCB型占45.3%(24/53),non-GCB型占54.7%(29/53);原发于淋巴结内23例,其中GCB型14例,non-GCB型9例;原发于淋巴结外30例,GCB型占10例,低于淋巴结内组中所占的比例,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缓解(CR)的DLBCL患者中,GCB型17例,non-GCB型12例,两种分型的缓解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存分析显示GCB型患者与non-GCB型存在明显的差异,GCB患者的生存期长于non-GCB患者.结论:53例DLBCL中,non-GCB型DLBCL在结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结内,原发于结外患者多数为non-GCB型;GCB型DLBCL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non-GCB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30例儿童急性高白细胞白血病(AHLL)的临床表现、免疫分型、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30例患儿进行MICC分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3例,FAB分型为L1型1例、L2型15例、L3型7例;免疫分型B系表达14例,T系表达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7例,FAB分型为M2型2例,M3型3例,M4型1例,M5型1例。细胞遗传学改变22例,其中染色体数量异常13例,结构异常9例。在积极调整患儿内环境稳定前提下应用不同方案小剂量化疗降低白细胞负荷,保护脏器功能并治疗并发症,白细胞降至20×109/L以下后参照儿童白血病诊治指南针对不同分型白血病进行化疗。结果:本组存活患儿观察期6-60月,初治诱导治疗期死亡5例,占16.7%,4例骨髓复发死亡,2例维持期感染死亡。19例存活患儿3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带瘤存活,另2例动态随访监测中。本组AHLL并发症以ATLS(占40%)及DIC为主(40%),同时易发严重感染及出血症。结论:AHLL患儿具有缓解率低、早期死亡率高、复发率高且缓解期短的特点,积极降低白细胞负荷、调整内环境稳定及治疗并发症是治疗初期的重点,而寻求特异性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殖等是目前力求患儿长期存活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30例儿童急性高白细胞白血病(AHLL)的临床表现、免疫分型、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30例患儿进行MICC分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3例,FAB分型为L1型1例、L2型15例、L3型7例;免疫分型B系表达14例,T系表达9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7例,FAB分型为M2型2例,M3型3例,M4型1例,M5型1例.细胞遗传学改变22例,其中染色体数量异常13例,结构异常9例.在积极调整患儿内环境稳定前提下应用不同方案小剂量化疗降低白细胞负荷,保护脏器功能并治疗并发症,白细胞降至20×109/L以下后参照儿童白血病诊治指南针对不同分型白血病进行化疗.结果 本组存活患儿观察期6-60月,初治诱导治疗期死亡5例,占16.7%,4例骨髓复发死亡,2例维持期感染死亡.19例存活患儿3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带瘤存活,另2例动态随访监测中.本组AHLL并发症以ATLS(占40%)及DIC为主(40%),同时易发严重感染及出血症.结论 AHLL患儿具有缓解率低、早期死亡率高、复发率高且缓解期短的特点,积极降低白细胞负荷、调整内环境稳定及治疗并发症是治疗初期的重点,而寻求特异性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殖等是目前力求患儿长期存活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粘膜相关淋巴瘤和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探讨两类淋巴瘤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94例结外B细胞淋巴瘤(粘膜相关淋巴瘤62例,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2例),经诊断复查后,收集其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类淋巴瘤相比较,MALT淋巴瘤发病的中位年龄、临床病理分期、复发率、淋巴结累及率和细胞增殖活性均偏低,5年生存率较高.94例结外B细胞淋巴瘤的生存影响因素分析:肿瘤细胞增殖指数>20%的患者生存状况较<20%的患者低,I E期以上患者生存状况较I E期患者差,伴有淋巴结累及的患者生存状况较无累及患者低.结论:粘膜相关淋巴瘤与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在发病年龄、细胞增殖水平、临床分期、复发等临床病理特征上有明显差异.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累及对两种淋巴瘤的生存状况和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维吾尔族老年人EB病毒(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250例DLBCL患者中EBV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进行组织学分型和EBV检测.结果 250例DLBCL患者中,EBV阳性DLBCL老年患者36例(年龄≥60岁28例),其中汉族21例,维吾尔族15例,男女比为2:1;结内病变23例,结外13例.Ann Arbor分期中Ⅰ、Ⅱ期7例,Ⅲ、Ⅳ期29例;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30例,国际预后指数中-高危险度22例.组织形态学观察:淋巴结及结外组织正常结构破坏,炎性背景中可见弥漫浸润的中心母细胞、免疫母细胞及R-S样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D20/CD79a强阳性,Ki-67高表达.依据CD10、bcl-6、Mum-1进行组织学分型,非生发中心型31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维吾尔族老年人EBV阳性DLBCL的年龄和发病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指标及组织学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维吾尔族老年人EBV阳性DLBCL发病率低,具有DLBCL独特的临床病理亚型,预后不良,且发病与EBV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