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忠贤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1997,11(4):496-496
<正>我院自1985年1月~1995年12月共行胆囊胆道手术174例,其中肝外胆管癌24例,占同期胆囊胆道手术的11.7%。有4例拒绝手术,自动出院。现将有完整资料的20例作如下分析。 1.临床资料 本组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3岁,平均48.8岁,50岁以上16例(占80%)。乏力纳差17例(占85%),上腹部闷胀不适19例(95%),消瘦15例(占75%),畏寒发热8例(占40%)。全部病例均有黄疸,皮肤瘙痒10例(50%),肝肿大18例(90%),胆囊肿大占45%,20例血清胆红素均升高,最高达452μmol/L。16例AKP值升高,最高65U。18例GGT升高,最高365U。全部病例病理检查均为胆管腺癌。胆管上段8例,中段6例,下段6例。伴有胆管结石3例,胆囊结石1例,均有慢性胆道胆囊感染病史。发现腹腔内有广泛转移6例。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癌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由于其所处的解剖部位特殊,诊断及术前判断能否手术切除较为困难。临床上多数病例可根据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获得初步诊断,但要明确病因病变部位,尤其是了解恶性病变的浸润范围,观察并记录肿瘤上下界距离,方位、大小、形态、回声、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肿大.邻近脏器有无受累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4.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又称Klatskin瘤、高位胆管癌或上段胆管癌,是指累及胆囊管开口以及以上1/3的肝外胆管,并扩展至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一侧或两侧的肝管癌.HC占肝外胆管癌的56%~58%,多呈局限性生长,体积小,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及手术技术的进步,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对术前的影像学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术前诊断除需作出定位定性外,还应以术前能否做出分型及TNM分期为重点,以便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由于MRI设备及检查费用昂贵,目前B超与CT检查还是基层单位较为普及的检查手段.现就近年来有关B超与CT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的评估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宫外孕是妇产科中常见的急腹症 ,需早期作出诊断。我院从 1997年至 2 0 0 0年经B超诊断宫外孕 2 0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2 0例宫外孕 ,年龄 17~ 4 3岁 ,平均 31岁。有停经史者 14例 ,阴道流血 6例 ,腹痛 16例。采用Aloka公司SSD— 72 0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5MHz,常规充盈膀胱 ,在下腹部 ,耻骨联合上方作纵、横、斜切 ,注意观察子宫及附件区域。2 结 果B超诊断宫外孕 2 0例 ,与手术及病理诊断对照符合者 18例 ,占 90 % ,破裂型 16例 ,未破裂型 2例。其中壶腹部妊娠 14例 ,伞端 2例 ,间质部 1例 ,峡部 1例。误诊 2例… 相似文献
8.
9.
肝外胆管结石的超声诊断为胆系结石超声诊断之难点.尤其是肝外胆管下段结石则更难.我们在近两年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约97例,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基本方法,供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管癌进行超声分析。结果超声对胆管癌定性准确率达81%,敏感率为92%,定位诊断准确率:上段84.6%,中段100%,下段62.5%。结论超声对胆管癌定性、定位准确率均较高,是诊断胆管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45例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良性1例,恶性44例。术前B超检查,经手术病理对照,客观分析超声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45例为我院1985年8月~1999年9月住院病人。男26例,女19例。年龄25~76岁,50岁以上31例,40岁以下4例。胆管癌13例(其中肝门胆管癌6例,中段癌1例,下段癌6例,合并周围浸润及腹腔广泛转移2例,胰头转移1例);壶腹癌4例(其中胆总管下端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壶腹癌1例);胆囊癌8例(其中胆囊颈癌1例,合并胆管癌2例,肝门侵犯及肝转移3例,胰头转移2例);胰、头癌1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肠吻合术残端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瘤1例。临床表现无痛性黄疸16例,其中轻度1例。腹痛伴黄疸29例。黄疸1周~半年,多伴有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提高远端胆管癌早期诊断率的方法。方法 对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远端胆管癌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22例中,进行B超检查15例,11例拟胆管癌(73.3%),进行CT检查14例,9例拟胆管癌(64.3%)。行ERCP检查5例,4例拟胆管癌。结论 胆管癌早期诊断首选B超,如不能明确时可加做CT检查,对仍未能明确诊断者,再选择ERCP或PTC检查。 相似文献
13.
17例肝外梗阻性黄疸的B超诊断分析李静,李君,李艳罗(包钢卫生处,包头014010,包钢医院)B型超声检查对黄疽的鉴别诊断,尤其对有无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以及便阻性质的确定,有较大的诊断价值。本文对17例肝外梗阻性黄疽超声显象检查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肝外胆管癌的超声诊断.方法根据患者进行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胆管癌早期无特征性症状,临床上多以进行性加重的无痛性黄疸就诊,可伴腹胀、纳差、皮肤瘙痒、消瘦等症状.肝外胆管腔内发现实性肿块时,诊断较容易.肿块不明显时,需结合多种声像表现,并应仔细观察胆管阻塞端及周围血管改变.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外胆管癌属少见肿瘤,是引起梗阻性黄疸的重要原因。因其发病特点,于发病初期并不引起临床症状,故出现黄疸、消瘦等症状时均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现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回顾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肝外胆管癌,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并讨论与胆管扩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ALOKaSSD—256及ToshibaSAL—55A、Apogee—8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空腹8~12h,取仰卧位、左侧卧位,对肝、胆系统进行连续的纵、横、斜切扫查,注意胆管的宽度及走行,胆管有无异常肿块,管壁有无增厚,管腔有无狭窄等征象。结果:本组52例肝外胆管癌,上段胆管癌16例(3077%);中段胆管癌8例(1538%);下段胆管癌28例(5385%);B超对其部位及性质诊断完全准确者40例,诊断符合率为7692%。结论:1)肝外胆管癌有其典型的声像图特征,B超对其部位及性质的确定有重要价值;2)胆管扩张的程度与胆管癌发生的部位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原发性肝外胆管癌属少见肿瘤,是引起梗阻性黄疸的重要原因。因其发病特点,于发病初期并不引起临床症状,故出现黄疸、消瘦等症状时均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现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