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膜瘤磁共振氢质子波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膜瘤氢质子波谱(1H MRS)的特征及代谢物变化规律,探讨1H MRS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hilips Intera Nova Dual 1.5 T超导MR机对16例脑膜瘤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1H MRS检查,并与16例正常志愿者对应部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全部病例表现为显著降低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肌酸(Cr)峰、NAA/胆碱复合物(Cho)、NAA/Cr,而Cho峰、Cho/Cr升高.结论 1H MRS作为一种无创伤活体显示组织代谢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脑膜瘤磁共振氢质子波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膜瘤氢质子波谱(^1H MRS)的特征及代谢物变化规律,探讨^1H MRS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Intera Nova Dual 1.5T超导MR机对16例脑膜瘤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1H MRS检查,并与16例正常志愿者对应部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全部病例表现为显著降低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肌酸(Cr)峰、NAA/胆碱复合物(Cho)、NAA/Cr,而Cho峰、Cho/Cr升高。结论^1H MRS作为一种无创伤活体显示组织代谢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及磁共振波谱(1H-MRS)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BE)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分析价值.方法:选取60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均于急性期、慢性期行MRI及1H-MRS检查,随访1年评价患儿预后.比较各期MRI、1 H-MRS的征象,分析其与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1H-MRS、MRI及临床诊断BE的阳性率分别为46.67%、35.00%、25.00%.在急性期苍白球区T1WI呈高信号,T2WI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慢性期,T2WI多呈等信号,部分患儿表现为稍高信号或高信号;未见DWI上有特殊改变.1H-MRS表现为NAA/Cr下降,Cho/Cr、Cho/NAA增高;急性期、慢性期苍白球区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患儿,均预后不良.结论:苍白球区T1WI高信号可作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急性期的特征性表现,慢性期T2WI高信号预示预后不良,1H-MRS的改变早于MRI,表现为NAA/Cr下降,Cho/Cr、Cho/NAA增高,常规MRI与1H-MRS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诊断率,对其早期诊断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前列腺病变(前列腺癌15例,前列腺增生23例)的MRI和MRS进行研究。常规MRI评估前列腺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及信号特点;MRS观察枸橼酸盐(Cit)和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e)的波峰及化学位移,并测定(Cho+Cre)/Cit值。结果:15例PCa在T2WI像上表现为外周带信号减低,其中9例为单侧局灶性,6例为双侧弥漫性;23例BPH在T2WI像上表现为前列腺移行带和中央带增大,其中14例为局灶性结节状高、低信号,9例为弥漫性体积增大,呈均匀低、等信号。MRS显示PCa的Cit峰明显下降,Cho峰升高,(Cho+Cre)/Cit值升高,而BPH病灶各代谢物波峰变化不明显,两者间(Cho+Cre)/Ci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常规MRI平扫联合MRS有利于提高PCa和BPH的鉴别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T多体素^1H-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各代谢产物峰值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急性脑梗死23例患者进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多体素^1H-MRS成像,测量区域包括常规MRI和DWI上病灶中心区及对侧相应部位。结果:23例DWI病变区均表现为较高信号和明显高信号:病灶侧梗死灶中心区MRS均测到NAA、Cr、Cho峰值,在1.33ppm处均可见Lac双峰及与之重叠的Lip。对照区测得NAA,Cr,Cho,无Lac峰。结论:急性脑梗死区NAA峰下降,并出现Lac峰和Lip峰。选择恰当的感兴趣区及检测参数,调整测量区域的中心位置和角度.有助于波谱检查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氢质子波谱(1HMRS)的特征及其代谢物变化规律,探讨MRS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InteraNovaDual1.5T超导MR机分别对急性与慢性多发性硬化各8例患者进行常规MR及MRS扫描并与12例正常志愿者对应部位二维多发性硬化氢质子波谱影像(2D1HMRSI)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性期表现为显著降低的NAA峰、Cr峰及NAA/Pcr值,而Pcr、Cho、Lac和MI升高,慢性期Cho、Cr、Pcr、MI恢复正常,Lac峰消失,NAA及NAA/Pcr值下降。结论MRS作为一种无创伤活体显示组织代谢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WI 和1H-MRS 在块状脑梗死及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组共总结了5 例脑梗死病例,均行常规MRI 及DWI 检查,2 例加做H-MRS 检查;10 例脑胶质瘤病例,均行常规MRI 及1H-MRS 检查.总结脑梗死及脑实质性肿瘤DWI 和1H-MRS 的异常表现,并对比分析两类疾病的不同特点.结果:急性脑梗死于DWI 均呈高信号,行1H-MRS 检查者见Lac 峰;脑实质性肿瘤于DWI呈低信号,MRS 可见NAA 降低,Cho 增高,Cho/NAA 及Cho/Cr 均增高,部分见Lac 峰.结论:DWI 和1H-MRS 较具特征性,在脑梗死及脑实质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浅谈磁共振波谱(MRS)在脑内肿瘤的鉴另4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07年5月~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MRS上表现为脑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例影像学上的诊断证实的最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核磁共振(MRS)提示98例脑内肿瘤,病理证实96例;脑膜瘤的MRS临床表现为氨-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消失或降低趋势显著,胆碱复合物(Cho)升高,肌酸(Cr)信号减弱,有Ala峰出现,肿瘤周围的脑组织均正常;淋巴瘤的MRS表现为NAA在肿瘤区域有所降低,Cho升高,同时出现脂质(Lip)峰;胶质瘤的MRS临床表现为NAA降低或显著降低,Cho升高,肿瘤区域的脑组织呈现类似改变;转移瘤的MRS表现NAA显著降低,Cho显著升高,而肿瘤旁脑组织的MRS波形基本正常.[结论]通过患者资料的综合分析,磁共振波谱(MRS)在对脑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较大的研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的MRI影像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6例脑胶质瘤的MRI影像表现。结果脑胶质瘤的MRI的影像表现,低级别胶质瘤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高级别胶质瘤T1、T2为混杂信号。脑胶质瘤的MRS的影像表现,肌酸(Cr)无明显变化;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下降,胆碱(Cho)增高,变化的程度由肿瘤的级别高低决定,高低级别的胶质瘤的肿瘤组织分别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r、NAA/Cho比值存在显着差异(P<0.01)。MR灌注图像上可见CBV较高的区域是肿瘤实质,同时相应区域的MTT延长,水肿带MTT略升高,CBV明显下降。PWI的CBV图像上,血供丰富的区域为复发的肿瘤组织,相比T1强化区域,对肿瘤实质定位更精确。结论脑胶质瘤的磁共振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磁共振波谱及磁共振灌注可明显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氢质子波谱(^1H MRS)的特征及其代谢物变化规律,探讨MRS在多发性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Intera Nova Dual 1.5T超导MR机分别对急性与慢性多发性硬化各8例患者进行常规MR及MRS扫描并与12例正常志愿者对应部位二维多发性硬化氢质子波谱影像(2D^1HMRSI)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性期表现为显著降低的NAA峰、Cr峰及NAA/Pcr值,而Pcr、Cho、Lac和MI升高,慢性期Cho、Cr、Pcr、MI恢复正常,Lac峰消失,NAA及NAA/Pcr值下降。结论MRS作为一种无创伤活体显示组织代谢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磁共振表现及其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MRI影像资料,记录病灶的位置、数目及信号特点、强化特征等。结果:脑膜瘤边界清晰,多为类圆形,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占位效应明显,增强后强化均匀。结论:磁共振时脑膜瘤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频谱和扩散加权成像,分析健康青年、中年两个年龄组两侧海马的脑代谢物浓度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旨在为各种与海马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40名健康青年、中年两组志愿者双侧海马行磁共振波谱(MRS)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计算双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胆碱)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健康成年人左、右两侧海马的脑代谢物浓度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青年组、与健康中年组海马的脑代谢物浓度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氢质子磁共振频谱和扩散加权成像测定的NAA/(Cr+Cho)、NAA/Cr、NAA/Cho和Cho/Cr值及ADC值为标准,为各种与海马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增强后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颅内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8例颅内常见肿瘤患者行增强后多体素1H-MRS检查,其中胶质瘤19例,单发转移瘤13例,脑膜瘤16例.测量计算3种肿瘤瘤体强化区、水肿边缘区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的含量和它们比值Cho/Cr、NAA /Cr、NAA /Cho,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胶质瘤、转移瘤与脑膜瘤的瘤体强化区的Cho/Cr、NAA/Cr、NAA /Cho值分别为(2.76±1.46、1.02±0. 69、0.41±0.20)、(2.69±0.46、1.45±0.95、0.57±0.15)、(2.38±0.66、0.72±0.40、0.16±0.07);瘤体水肿边缘区的Cho /Cr、NAA /Cr、NAA /Cho值分别为(1.44±0.67、1.28±0.48、0.98±0.58)、(1.08±0.35、1.20±0.37、1.22±0.65)、(0.99±0.48、1.45±0.55、1.53±0.72).与对侧正常组织对比,胶质瘤、转移瘤与脑膜瘤瘤体强化区与水肿区的NAA /Cr、NAA/Cho有显著性差异(P<0.05),Cho/Cr无显著性差异(P>0.05).瘤体强化区中,胶质瘤与转移瘤之间NAA/Cho有显著性差异(P<0.05),胶质瘤与脑膜瘤之间Cho/Cr、NAA/Cr、NAA/Cho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瘤与脑膜瘤间NAA/Cr、NAA /Cho有显著性差异(P<0.05).瘤体水肿区中,胶质瘤与转移瘤之间Cho/Cr有显著性差异( P<0.05),胶质瘤与脑膜瘤之间Cho/Cr、NAA /Cho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瘤与脑膜瘤间NAA/Cr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增强后多体素1H-MRS对颅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 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脑胶质瘤的1H-MRS 特点与其病理级别相关性.方法:搜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病例49 例,按照WHO 诊断标准分成两组:低级别脑胶质瘤组、高级别脑胶质瘤组.所有患者在术前行1H-MRS 检查,均在MR 非增强成像的基础上获得.使用Philips Achieva 1.5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单体素或多体素扫描,点分辨法,检测不同区域代谢物变化.结果:脑胶质瘤的1H-MRS 表现:肌酸(Cr) 轻度下降,N- 乙酰天门冬氨酸(NAA) 显著下降,胆碱(Cho) 显著增高.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与对侧正常脑组织的NAA、Cho、NAA/Cr、NAA/Cho 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的NAA/Cr、NAA/Cho 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脑胶质瘤的NAA/Cho、Cho/Cr、NAA/Cr 值与病理级别相关,其中NAA/Cho和NAA/Cr 值反映肿瘤级别较稳定;NAA/Cr、NAA/Cho 值呈负相关关系,Cho/Cr 值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H-MRS 结合MRI 能提高脑胶质瘤术前诊断的准确性.1H-MRS 能对胶质瘤进行分级,反映胶质瘤代谢特性以及肿瘤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征象,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传统MRI征象、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MRS)表现.结果 15例患者均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共检出17个结节,13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病灶多位于幕上,以基底节区、侧脑室周围白质好发,胼胝体易受累;TIWI呈低、等信号影,T2WI呈等、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影;病灶的边界不清,周围可见轻中度水肿;病灶多呈明显均匀强化及“缺口征”、“尖突征”;H-MRS表现为胆碱(Cho)峰升高,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中度降低,肌酸(Cr)峰轻度降低,并可见巨大的脂质(Lip)峰和乳酸双峰(lactate).PWI提示病灶为低灌注结节.结论 传统磁共振成像与DWI、PWI、H-MRS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磁共振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探讨婴儿痉挛症患儿脑内生化代谢的改变, 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5T超导MRI扫描仪对住院的40例婴儿痉挛症患儿与10例同龄正常的婴幼儿颅脑行MRI平扫和1HMRS检查, 选取相同感兴趣区:双侧丘脑、基底节区、颞叶, 获得脑组织的波谱曲线图及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的相对浓度。结果 1)病例组中基底节区、丘脑区、颞叶NAA/Cho+Cr、NAA/Cho 、NAA/Cr比值较对照组下降, Cho/Cr比值较对照组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病灶区域常可见高大乳酸峰。结论 1H-MRS能无创性评估婴儿痉挛症患儿脑内生化代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卵巢卵泡膜瘤-纤维瘤的MRI表现,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瘤-纤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包括卵泡膜细胞瘤2例,纤维瘤21例,卵泡膜纤维瘤19例,肿瘤边界清楚,多呈实性。纤维瘤T2WI呈低信号15例,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6例;卵泡膜细胞瘤T2WI均呈稍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卵泡膜纤维瘤T2WI呈低信号2例,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7例;所有肿瘤T1WI均呈等信号或低信号;增强扫描后38例为轻度延迟强化,3例无明显强化,1例显著持续强化。结论:卵巢卵泡膜瘤-纤维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临床定性、定位诊断均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资料和病理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均为B细胞淋巴瘤,16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楚,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轻。MR平扫T1WI等信号12个,略低信号16个,T2WI呈等低信号21个,略高信号7个;DWI呈高信号20个。14例行1H-MRS检查,11例肿瘤实质区均出现典型中度减低的NAA峰,明显升高的Cho峰,10例出现高耸的特征性的Lip峰。增强扫描,18个病灶明显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强化,典型的出现"缺口征"及"尖角征"。13例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结论 PCNSL的病理学基础决定其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对于PCNSL的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28例行立体定向活检的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例,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MRS)检查,探讨该技术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同时行波谱检查,分析计算病变区Cho/Cr,NAA/Cr,Cho/NAA等值,分别依据常规MRI和结合MRS作出术前诊断,最后再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波谱特征,常规MRI和其他非MILS图像影像诊断正确率为39.2%(11/28),而MRI结合MRS诊断正确率为82.2%(23/28),二者相比差异显著。结论:MRS可提供组织生化和代谢方面的信息,可以提供比常规MRI之外更多的信息,对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肿瘤的MRI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肿块38例,分析其MRI征象.结果:38例软组织肿块包括良性肿块31例,恶性肿块7例.除脂肪瘤、脂肪肉瘤及血肿机化在T1WI、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外,其余肿块T1WI多为等或低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良性组一般边界清楚,部分病变具有特征性MRI征象.恶性组体积较大,信号不均匀,其中6例邻近组织受侵.结论:MRI能清楚地显示肿瘤的范围、信号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某些特征性MRI征象对软组织肿块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