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44例皮肤利什曼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2年4月对克拉玛依地区2240人进行皮肤利什曼病流行病学调查,病理确诊26人(1.61%)。外来无免疫人群具易感染性。临床表现不规则形溃疡性结节、斑片、丘疹样结节,病理以原虫性坏死结核样结节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通过多地区、大样本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中国银屑病患病情况的基本资料。方法在中国6个省或自治区中各选择一个城市作为调查点,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所有被调查者填写问卷和接受皮肤科医生检查。调查表数据录入EpiData软件,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抽样调查19974人,完成调查人数17345人,发现银屑病患者102人,总患病率为0.59%,标化患病率0.4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0.65%,标化患病率为0.54%;女性患病率为0.54%,标化患病率为0.44%。男女银屑病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分型中以寻常性为主(97.06%),28.43%的银屑病患者有家族史,59.80%的患者认为银屑病影响了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中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银屑病患病率为0.47%,高于国内其他调查的结果 ,被调查人群的男、女银屑病患病率接近。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 1998年 5月 14日为某航运公司的一艘商业运输船的全体船员体检 ,发现阴虱病 18例 ,现报告如下。  1山东省寿光市皮肤病防治站 ,2 62 70 0  2中国青岛检疫局驻寿光办事处  临床资料 同船共有船员 2 1人 ,均为男性。发病18例 ,年龄 2 5~ 50岁 ,平均 2 5岁。就诊前病程 5~ 4 5天 ,平均 17.5天。皮肤科情况 :胸、腹、腋窝、外阴等部皮肤有散在粟粒大小暗红色丘疹、斑丘疹 ,并伴有抓痕、血痂 ,较大之斑丘疹高起皮肤 0 .3~ 0 .5cm ,瘙痒以夜间为著 ,皮疹于 6~ 7天开始消退 ,退后留有色素斑。流行病学调查 病人为同一商船的船员…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6个月。以全身斑片、斑丘疹15个月来诊。患儿出生1月后颜面部出现褐色及红棕色斑片及斑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多,4个月皮损遍布全身,发病期间出现约5~6个水疱。患儿病史中无呕吐、腹泻、头痛、晕厥症状出现。自发病以来,饮食可,睡眠可,大小便无异常。  相似文献   

5.
9例均是5~7岁儿童,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食花数量:最少4朵,最多8朵,均于食花后3~8小时发病。病程:最短5小时,最长1.5天;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先感觉皮肤癌痒,继而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丘疹、风团、瘀点、瘀斑等。其中6例以风团等皮疹为主,2例以猩红热样皮疹为主,l例以紫瘀为主。进食桐树花致皮肤过敏9例报告@彭明高$陕西铜川矿务局第二医院@车乃增$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色素性荨麻疹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科收治的13例色素性荨麻疹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儿童9例,成人4例,平均年龄(9.93±12.61)岁。临床表现为躯干及四肢红棕色斑丘疹,1例累及跖部,2例累及面部,1例为躯干及四肢泛发淡灰色斑并融合成片,1例为棕色斑丘疹和风团。组织病理见真皮内有肥大细胞浸润,Giemsa染色见肥大细胞内有异染颗粒。结论色素性荨麻疹多发生于婴幼儿,为躯干及四肢卵圆形红色或红棕色斑丘疹,Darier征阳性,组织病理特征性表现为真皮内有肥大细胞浸润,Giemsa染色阳性。  相似文献   

7.
扁平苔藓属于红斑鳞屑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临床表现为紫红色扁平状斑丘疹,临床类型繁多.目前扁平苔藓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清楚,主要包括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微生物感染、神经精神因素、代谢综合征、基因改变、细胞内某些蛋白的改变、合并其他疾病等.  相似文献   

8.
例1:男,33岁。面颈部弥漫性暗红斑10年。双侧面颊、耳前、下颌和颈侧红棕色斑片,可见毛细血管扩张、灰黑色色素沉着、毛囊角化性丘疹及角栓,皮肤触之有颗粒感。例2:男,49岁。面颈部红斑2年。耳周皮肤、颈前区、项部红斑,其上可见少许毛细血管扩张及散在毛囊性丘疹。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为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  相似文献   

9.
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婴儿湿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疹(eczema)为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常见皮肤病。自觉瘙痒,皮损为多形性,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尤其婴儿湿疹其发病率高,发病部位主要分布在面颊、头皮、耳廓等处。皮损以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黄白色脂溢性痂等为主要表现。目前治疗仍以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制剂为主。  相似文献   

10.
报告2例双侧太田痣。2例均为十几岁发病,发病相对较晚,临床表现为双侧眶周及颞部等处褐青色斑疹,同时伴双侧巩膜蓝色斑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5年以来收治的5例HE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讨论其临床表现与治疗策略。结果 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5岁,以中老年人为主。皮损类型以红斑、丘疹、结节为主。3例患者行FIP1L1-PDGFRA融合基因检测阴性。5例患者血清IgE均明显升高。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对HED治疗有效。免疫调节剂(α干扰素、卡介菌多糖核酸)和生物制剂具有良好疗效。结论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及定期随访对HED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淄博地区痤疮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淄博地区多个社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调查1455人,发现痤疮患者124例,患病率为8.52%,标化患病率为9.40%;其中男性标化患病率为11.50%,女性标化患病率为8.32%,痤疮患病率男性多于女性(P〈0.05)。结论通过本次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获得了淄博地区痤疮的患病率、影响因素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8岁,农民。全身起红丘疹伴痒7天就诊。患者7天前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口服抗菌药效果不佳,全身出现帽针头至绿豆大小的淡红色丘疹。丘疹逐渐增大增多。部分丘疹表面上覆银白色鳞屑。患者诉称于30天前发现颈部有约钱币大小乳白色斑片,境界清楚劳动暴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登革热皮疹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 对2007年8-10月本院收治的126例登革热住院患者中伴发皮疹的87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登革热患者69.0%(87/126)出现皮疹,出疹时间在发热后1~11大,59.7%(52/87)于发热后3~7天出疹,67.8%(59/87)出疹无明显顺序.43.7%(38/87)为躯干合并四肢出疹,34.5%(30/87)为四肢出疹.皮疹为斑疹者占14.9%(13/87),斑丘疹占14.9%(13/87),丘疹占18.4%(16/87),各种出血疹占26.4%(23/87),混合皮疹占21.8%(19/87).结论 登革热患者在发热后3~7天出疹;出疹部位以四肢躯干为多;皮疹形态有斑疹、斑丘疹、丘疹、出血疹、疱疹等.  相似文献   

15.
鲍温样丘疹病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23例鲍温样丘疹病其临床表现为外生殖器皮肤色素性丘疹和斑片,组织病理学呈现鲍温病样的特异性改变。本病的发病与性接触传染有关,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上易误诊为尖锐湿疣,CO2激光治疗可以痊愈。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1岁,颈、肩背部皮疹、色沉斑伴瘙痒2月。颈后、肩背及双侧锁骨区可见淡红色丘疹、斑丘疹,周边散在红棕色斑片,部分融合呈网状。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水肿,基底细胞层色素颗粒增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中性粒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色素性痒疹。口服氯雷他定片3天,外用丁苯羟酸乳膏1周后,未再行任何治疗,2周后皮疹减轻、变平,痒止。1个半月后随访无复发,遗留部分色素沉着斑。患者2年前有过类似皮疹,约2月后自愈,故推断本次发病亦属自愈。  相似文献   

17.
例1女,53岁,外阴皮疹10年。皮肤科情况:双侧大阴唇密集分布针尖至绿豆大小肤色或黄白色半球形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多数丘疹顶端有一坚实白色小丘疹,似米粒埋入皮内。例2女,33岁,产后1个月外阴出现丘疹伴瘙痒。皮肤科情况:双侧大阴唇见多个针尖至粟粒大小肤色、淡褐色半球形丘疹,部分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少许丘疹表面有白色锥形隆起。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2例患者均诊断为汗管瘤合并粟丘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凉山地区青少年15种皮肤病发病情况。方法 以在校初中和高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确定2所城区中学、3所农村中学为调查点。受调查者填写调查问卷,接受皮肤科专科医师检查。 结果 共调查7747人,年龄12 ~ 20 (15.86 ± 1.86)岁。发现皮肤病患者6379例,总患病率为82.34%;平均每人患有(1.34 ± 0.97)种皮肤病。患者人数(患病率)痤疮为4698例(60.64%)、雀斑2219例(28.64%)、毛发苔藓966例(12.47%)、湿疹皮炎792例(10.22%)、荨麻疹511例(6.60%)、丘疹性荨麻疹195例(2.52%)、白癜风37例(0.48%)、银屑病55例(0.71%)、寻常疣166例(2.14%)、扁平疣168例(2.17%)、手足癣317例(4.09%)、体癣142例(1.83%)、黄褐斑62例(0.80%)、鲜红斑痣26例(0.34%)和太田痣15例(0.19%)。男性痤疮患病率(63.91%)高于女性(58.50%);女性湿疹、毛发苔藓、雀斑、黄褐斑、银屑病患病率高于男性。汉族雀斑患病率(29.58%)高于彝族(25.93%);彝族痤疮、白癜风、银屑病、黄褐斑患病率高于汉族。城区痤疮、丘疹性荨麻疹患病率高于农村;农村荨麻疹、雀斑、黄褐斑和毛发苔藓患病率高于城区。结论 凉山地区青少年皮肤病总体患病率较高,15种皮肤病中患病率前5位的分别是痤疮、雀斑、毛发苔藓、湿疹和荨麻疹,男性与女性、汉族与彝族、城区与农村皮肤病患病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恙虫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4例恙虫病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 24例恙虫病患者在2015年11月初至12月底集中发病,以发热(100%,24/24)、焦痂或溃疡(87.50%,21/24)、斑丘疹(70.83%,17/24)及外周淋巴结肿大(50.00%,12/24)为主要表现。血液指标:血细胞下降(25.00%,6/24)、血小板减少(25.00%,6/24)、C反应蛋白升高(91.67%,22/24)、腺苷脱氨酶(ADA)升高(91.67%,22/24)。胸部影像学异常(16.67%,4/24)。以米诺环素、多西环素或阿奇霉素治疗为主,23例痊愈,1例合并EB病毒感染中毒性脑炎。结论 2015年11月初至12月底恙虫病属历史上镇江地区首次集中发病,临床表现典型,诊断明确,部分患者病情较重。临床医生需在工作中加以识别和尽早诊治。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焦作地区痤疮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焦作地区痤疮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焦作地区多个社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调查1547人,发现痤疮患者100人,患病率6.46%,标化患病率8.39%;其中男性标化患病率8.80%,女性标化患病率7.86%,男女痤疮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患病率6.48%,回族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了焦作地区痤疮的患病率、影响因素以及汉族与回族痤疮患病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