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禾  张莉  罗小珊 《四川医学》2011,32(1):98-100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获得本地区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基本信息,以便进行早诊断早干预。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仪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1个月~42d进行听力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3个月内到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确诊为听力障碍者再进行相关医学干预。将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作为高危组与同期正常新生儿作对比,比较初筛通过率和复筛通过率。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1109例,初筛率73.93%,初筛通过率69.74%,335例需复筛,实际复筛101例,复筛率29.79%,最后确诊2例为听力障碍,听力障碍发生率1.33‰。高危组初筛通过率和复筛通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例听力障碍患儿均为高危新生儿。结论 DPOAE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简单、方便、有效,对高危新生儿应进行重点筛查。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中应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执行筛查程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减少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通过本地特征分析,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对在该院出生的5036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42~90d后接受听力复查,仍未通过者建议家长及时到医院的耳鼻喉科进行相应的诊断治疗。结果筛查新生儿5036例,初筛率74.3%,初筛通过率89.5%,高危儿初筛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筛率46.6%,复筛通过率46%,高危儿未通过率比正常足月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新生儿窒息、早产、高胆红素血症等高危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实施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是可行的,但复筛率有待提高,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听力筛查模式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18-21
目的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技术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查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自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高危新生儿312例(624耳),于出生后3~20 d行听力障碍初筛,其中采取TEOAE技术检查法筛查出双耳均通过者159例(318耳)设为通过组,均未通过者153例(306耳)设为未通过组。于出生后42 d、90 d行第1次复筛、第2次复筛,比较TEOAE技术检查法、AABR检查法分别与联合法检测的通过率,比较三种筛查法在通过组与未通过组初筛、复筛中的通过率。结果 TEOAE技术检查法初筛、第1次复筛的通过率分别为50.96%、88.14%,均明显高于联合法的43.43%、83.17%(P0.05)。AABR检查法初筛、第2次复筛的通过率分别为77.72%、94.87%,均明显高于联合法的43.43%、88.30%(P0.05)。通过组初筛、第1次复筛、第2次复筛采取联合筛查法检测的通过率分别为85.22%、88.05%、94.97%,均明显高于未通过组的0、78.10%、81.37%(P0.05)。结论 TEOAE技术联合AABR检查能够对单一筛查法进行有效补充,有助于降低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假阳性率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技术,对10 343例新生儿进行听力普遍筛查,未通过者在出42天用同样技术进行复查,对复筛未通过者转上级医院并跟踪随访。结果:2010年及2011年两年可供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数为14 088例,实际筛查10 343例,总体新生儿初筛率为73.41%,初筛通过率91.80%,复筛通过率73.19%。高危儿620例,未通过47.90%,确诊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伤4例。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必要,耳声发射技术是一种快速可行的新生儿听力初筛方法,新生儿听损伤可通过筛查及早发现,有利于婴幼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危新生儿听力障碍情况,以便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方法:采用TEOAE对782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初筛及复筛,结果:782例高危新生儿初筛通过率为71.22%.(557/782)初筛未通过225例新生儿中,实际复筛189例,通过174例,占92.06%.结论:TEOAE为听力筛查具有客观、敏感、无创,能早期发现听力障碍,以便早期干预,同时强调加强宣教,加强学习,最大限度降低高危新生儿的听力残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68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了解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在本院出生的168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于出生后2~5天完成,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0~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进行TEOAE第二次复筛外,并转至贵州省人民医院听力中心进行AABR检查,我科跟踪随访。结果 1684例新生儿中,初筛通过1389例,初筛通过率82.48%(1389/1684);42天复筛未通过112例,3月复筛未通过12例,转诊12例;最终2例确诊为先天性听力损失(1.19‰,2/1684),其中1例为左侧外耳道发育畸形。结论 DPOAE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简单、方便、有效,但对高危新生儿应进行重点筛查。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中应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执行筛查程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运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对出生24~120 h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初筛者1~2个月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在3~6个月内用脑干诱发电位(ABR)和声阻抗进行诊断,作出听力损失的结论。结果:1 256例新生儿中有1 049例通过初次筛查,通过率为83.52%,202例通过复筛,两步筛查法的总通过率为99.5%,5例接受ABR和声阻抗检查,有2例诊断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由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听力损失在筛查中的发病率为1.59‰,TEOAE两步筛查的假阳性率为0.20%。结论:耳声发射是适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种快速、无创、简便的方法,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早期干预,有利于婴幼儿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8.
518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凤琼 《西部医学》2011,23(5):924-925
目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进行探讨,达到早发现、早诊断听力障碍的患儿,以便及时干预治疗。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听力筛查仪进行初筛,未通过的在生后42 d左右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则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确诊和治疗。结果听力筛查初筛率99.62%,初筛通过率96.53%;复筛率98.89%,复筛通过171例,复筛通过率96.07%;异常率0.58‰,异常发生率低于国内发生率(0.3%)。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重要和必要;TEOAE具有客观、敏感、准确、操作简便、无创等特点,是一种适用于临床的新生儿听力筛查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情况及围产期因素。方法应用TEOAE技术对本院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产科住院分娩的新生儿及相同时间段NICU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4883例正常新生儿,实际初筛通过率94%;需要复筛297人,实际复筛通过率94%。相同时间段NICU新生儿需初筛1970人,实际初筛通过率75%;需要复筛498人,实际复筛通过率85%。确诊为听力损失的患儿20例,其中正常妊娠足月儿6例,听力障碍高危因素儿(低体质量儿、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儿、轻、中度窒息儿等)14例。正常新生儿与NICU新生儿的初筛和复筛通过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听力障碍在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中听力损失发病率较高。TEOAE是听力障碍及早发现的重要手段,听力筛查有助于听力损失患儿争取最佳治疗期,加强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董艳芳 《中外医疗》2014,(16):150-151
目的应用新生儿听力筛查规范,早期了解婴儿听力损失状况,以便早期干预,减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方法以新生儿听力筛查规范为准绳,应用耳声发射仪,进行新生儿听力的初筛及复筛。初筛一般于婴儿出生后(48-72)h进行。复筛于出生后1个月进行。复筛未通过的婴儿应于3-6个月进行医学诊断、听力评估。此外,该研究还对204例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及早产等具高危因素的婴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①需初筛正常新生儿13928例;实际初筛人数13231例;初筛率为95.00%;初筛通过率为91.00%。需初筛高危新生儿204例,均接受初筛;初筛通过率为63.73%。②需复筛正常新生儿1191例;实际复筛人数1072例;复筛率为90.01%;复筛通过率为82.00%。74例高危新生儿需进行复筛;实际复筛人数74例;复筛通过率43.24%。③与正常新生儿相比,高危新生儿初筛率及复筛率更高,复筛及初筛通过率更低(P〈0.01)。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早期了解婴儿听力损失状况具重要意义,我们应将具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及早产等高危因素的婴儿作为重点筛查对象,以新生儿听力筛查规范为准绳,进行听力筛查,以便早期干预,减低相关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本特点,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妇产科分娩的8332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出生42d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生后3个月左右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并比较不同性别、耳别、分娩方式新生儿的TEOAE筛查通过率。结果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人数7410例,初筛率88.9%;初筛未通过352例(4.8%);应复筛人数352例,实际复筛人数97例,复筛率27.6%;复筛未通过28例(28.9%);确诊听力障碍人数10例,其中双耳聋者5例,单耳聋者5例,中度以上聋者2例。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率为0.13%(10/7410)。不同性别、耳别、分娩方式新生儿的TEOAE筛查通过率有差异:女婴高于男婴(P〈0.05),右耳高于左耳(P〈0.05),剖宫产高于平产(P〈0.05)。结论对所有新生儿均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加强宣教,增加复筛率,早期发现、早期进行干预治疗,使听力障碍儿童的言语发育和认知发育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李芳霞 《吉林医学》2011,(2):226-227
目的: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适宜时机。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出生后3~5d的正常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d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进行第3次筛查,未通过者立即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技术诊断并进行听力学评估。结果:对4839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通过4293,通过率88.7%;需复筛546例,实际复筛492例,失访54例,通过383例,复筛通过率77.8%;对104例复筛未通过者进行ABR检查,确诊12例患听力障碍。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了解新乡市长垣县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发病情况,探讨如何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率。方法采用TEOAE筛查仪对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在河南宏力医院出生的6 90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42 d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出生后3个月转诊至郑州儿童医院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学诊断并电话随访、跟踪。结果同期间共出生新生儿8 240人,6 908例接受筛查,筛查率83.83%(6 908/8 240),初筛通过6 149例,通过率为89.01%(6 149/6 908),未通过759人,42 d实际复筛402人,复筛率52.96%(402/759),复筛通过350例,通过率87.06%(350/402)。未通过52人,40例接受诊断性评估,最终确诊8例听力损失,其中足月儿3例,高危儿5例(早产儿3例、高胆红素2例),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16‰(8/6 908)。结论 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河南宏力医院新生儿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16‰;新生儿听力初、复筛率偏低,听力高危因素儿的先天性听力损失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足月儿。  相似文献   

14.
杨凤琼  邓骥  聂杨 《重庆医学》2011,40(34):3502-3503
目的总结分析早产儿听力筛查情况,以便早发现、早诊断听力障碍的患儿,及时进行干预治疗。方法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听力筛查仪对210例早产儿听力进行初筛,未通过的在生后42d左右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则转诊至上级医院进行确诊和治疗。结果初筛通过180例,初筛通过率为85.71%;复筛通过20例,复筛通过率为66.67%;复筛未通过10例,均到上级医院进行确诊,其中6例异常,异常率为2.86%;异常发生率高于国内报道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0.3%)。结论早产儿听力障碍发生率高;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和监护,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加强早产儿听力筛查工作,及早进行听力检查和治疗干预,以降低其听力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结果,并寻找导致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听力筛查832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本组共832例新生儿接受听力筛查,初筛查率为92.44%;初筛通过率未80.52%,未通过率未19.47%;复筛率为95.67%,复筛通过率未67.74%,复筛未通过率未32.25%;其中,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听力损伤家族史、耳道闭锁、耳道畸形、早产儿等均是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结论:采用新生儿听力筛查方式可及时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的情况,并给予诊断以及干预治疗,促进听力损伤对新生儿产生的影响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近3年西南某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初、复筛结果,为深入开展本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西南某地区出生的85 164例活产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进行普遍听力筛查,未通过者于出生后42天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转诊至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分中心进行听力诊断。各区县具有新生儿听力筛查资质的医疗机构定时汇总并上报初、复筛数据,根据年报资料数据,录入各区县的数据统计结果,计算出初、复筛率,初、复筛通过率,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区县普通、高危因素新生儿的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2020年-2022年西南某地区86563例新生儿中完成听力初筛85 164例,筛查率98.38%,初筛通过率89.72%,复筛率84.62%,复筛通过率91.65%。该地区由3区4县构成,近3年,古蔺县初筛、复筛通过率为97.74%,81.02%;叙永县初筛、复筛通过率为94.74%,95.10%;合江县初筛、复筛通过率为95.73%,88.73%;泸县初筛、复筛通过率为92.24%,86.47%;纳溪区初筛、复筛通过率为86.26%,80.43%;江阳区初筛、复筛通过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联合应用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有听力损害因素的高危新生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耳TEOAE初筛是否通过分为2组,未通过的6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通过的8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分别在出生后42 d与3个月进行复筛,比较2组TEOAE、AABR单独和联合检查方法初筛与复筛通过率。结果观察组于TEOAE、AABR单独和联合检查法初筛和42 d复筛、3个月复筛中通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TEOAE、AABR单独检查于初筛和42 d复筛中通过率均明显高于联合检查法(P < 0.01),但在3个月复筛中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TEOAE和AABR联合应用的价值较高,可使漏诊率与假阳性率降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分析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部分高危因素。方法:采用耳声发射技术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产科出生和NICU入住的864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结果:正常足月儿组:初筛通过率92.9%,复筛通过率94.5%,总通过率99.6%。NICU组:初筛通过率78.9%,复筛通过率82.6%,总通过率96.3%。早产组、新生儿窒息组、高胆红素血症组初筛通过率分别是74.6%、79.4%、85.3%。结论:NICU组听力筛查通过率较正常足月儿组低,早产、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可能是影响听力的部分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生儿引起听力损失的原因,可以通过对其听力的筛查的通过率及听力损失的发病率来实现。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对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还没有通过的患者要在出生42天后接受听力复筛,42天后,复筛还是不通过的患者,将在3月龄左右,采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诊断性检查。我科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对在我院分娩的大部分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共4000例,其中正常新生儿3500例,新生儿科500例,以上新生儿均在出生48小时后进行检查。检查前用小棉棒清理外耳道,在新生儿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结果:初筛未通过的有100例,其中正常新生儿46例,新生儿科64例。复筛正常新生儿46例中有10例未通过,未通过率为2.8‰;新生儿科64例中有8例未通过,未通过率为1.6%。结论: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基础性工程;存在高危因素听力损失的可能性更大,高危新生儿听力异常明显高于正常儿,应加强对高危儿的听力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临床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7月在本院出生,并诊断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并接受新生儿听力初筛和复筛的新生儿48例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听力筛查分为出生后(2~3)天为初筛,出生后42天为复筛,两阶段筛查初筛采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复筛采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共同筛查,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再次来院进行筛查。结果:观察组48例(96耳),初筛通过82耳(通过率85.4%);对照组50例(100耳),初筛通过95耳(通过率9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8,P〈0.05)。复筛时观察组48例(96耳),复筛TEOAE通过85耳(通过率88.5%);复筛DPOAE通过83耳(通过率86.5%);复筛ABR通过82耳(通过率85.4%);对照组49例,其中1例未来复筛(98耳),复筛TEOAE通过96耳(通过率98.0%);复筛DPOAE通过98耳(通过率100%);复筛ABR通过98耳(通过率100%);两组差异在TEOAE、DPOAE、ABR均有统计学意义(依次χ2=6.879,P〈0.01;2=14.223,P〈0.01;χ2=15.403,P〈0.01)。结论: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类患儿进行听力两阶段筛查非常重要,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