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栓塞在恶性骨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并同时为临床骨科择期保肢及截肢创造科学依据,提供有利条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方法:将收治的15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行介入治疗,其中6例行单纯动脉造影灌注化疗,9例行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栓塞,其中6例患者介入术后1周后接受外科手术。观察术后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定期随访。结果:恶性骨肿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率100%,动脉造影病变范围明显大于X光、CT、MRI诊断范围,肿瘤血管消失,供血动脉闭塞,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未出现严重的栓塞综合征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栓塞术是诊断及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有效方法,诊断范围更明确,疗效显著,可作为恶性骨肿瘤诊断及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一种可行性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在肝细胞癌胆管阻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合并胆管阻塞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及肝动脉造影和化疗栓塞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例肝动脉造影肿瘤血管或染色明显,进行肝动脉化疗加栓塞,其中6例胆管内癌栓有碘油沉积;2例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不明显,单独进行肝动脉化疗灌注。介入治疗后2~3周,所有患者肝内原发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9例胆管扩张消失或减轻;8例患者皮肤黄染及瘙痒消失或减轻,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胆管内生长引起的阻塞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5,(6):671-672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42例宫颈癌患者行子宫动脉造影,确定肿瘤区位置,分别于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共用顺铂60mg(用生理盐水60ml溶解),化疗后栓塞,术后1~2周评价效果,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结果:42例宫颈癌患者经介入治疗后,2例(ⅡB期)行放疗;34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手术均顺利。结论:子宫动脉性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宫颈局部中晚期浸润癌可使局部病灶缩小明显,增加晚期宫颈癌手术机会、延缓肿瘤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宫颈癌术前子宫动脉介入栓塞的疗效。方法:经病理证实宫颈癌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其后择期行根治术。结果:介入治疗后CR22例、PR15例、总有效率为86%。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用于宫颈癌安全有效,有利于肿瘤根治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s穿刺法经股动脉穿刺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1-4个疗程,灌注化疗后行双髂内动脉栓塞8例,行肠系膜下动脉栓塞1例,肝转移行肝固有动脉插管化疗后栓塞2例。结果:经髂内动脉介入治疗32例中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27例,有效率87.1%。行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后栓塞11例,病灶得到有效控制。介入治疗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对缓解症状,抑制肿瘤生长效果确切,是妇科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妇科恶性肿瘤所致出血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157-15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所致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5月~2007年1月对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等1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妇科恶性肿瘤所致出血患者实施介入治疗,以Seldinger's技术行单侧股动脉穿刺完成盆腔动脉造影,灌注化疗后以明胶海绵(直径1~3mm)行双髂内动脉栓塞术。结果:12例患者行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均一次止血成功,术后出血立即停止。2例宫颈癌、2例子宫内膜癌介入术后3周行根治术,病理标本未见癌细胞。结论:介入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所致出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影响中晚期肝癌化疗栓塞疗效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化疗栓塞治疗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对508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和/或栓塞治疗共2025次,其中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治疗448例,单纯灌注化疗60例,结果: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38.6%,21.6%;单纯灌注化疗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4.3%,21.3%,9.6%,肿瘤分类,栓塞剂及用量,门静脉是否有癌栓,侧支循环的形成,碘油沉积情况以及栓塞技术和方法选择是否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可作为中晚期肝癌的常规治疗,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8.
介入化疗栓塞治疗32例宫颈癌合并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合并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宫颈癌合并出血的患者采用子宫动脉灌注5-氟尿嘧啶(5-Fu)、顺铂(PDD)、丝裂霉素(MMC)加碘油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再用明胶海绵栓塞止血。结果①盆腔动脉造影能清楚显示肿瘤血管及范围,明确出血部位,经化疗栓塞后全部病例得以止血。②介入治疗能够短时间内控制巨大肿瘤,但难以使肿瘤完全坏死。结论介入化疗栓塞能够取得满意的止血效果,是其他治疗手段不可比拟的。介入治疗能够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但单纯用介入治疗难以根治,必须配合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1月—2001年10月,对7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超选择性插管化疗栓塞228例次,肝动脉化疗 碘化油栓塞26例;肝动脉化疗 碘化油 明胶海绵栓塞35例;肝动脉单纯灌注化疗15例。结果:化疗 碘化油 明胶海绵治疗效果最佳;化疗 碘化油治疗次之;单纯灌注化疗效果最差。本组患者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4.2%、59.2%、21.1%。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可作为不能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常规治疗方法,经过治疗,在临床症状改善,肿瘤明显缩小者,可行积极采取二期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与探讨肝动脉及门静脉双介入化疗栓塞对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应用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灌注化疗及栓塞(TACE+SPVE)方法治疗患者35例,B组单纯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cmbolization,TACE)方法治疗患者41例。结果A、B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7%和63.4%,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生存率,A组为91.4%、82.8%、68.6%,B组为82.9%、61.0%、43.9%,两组12个月和18个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肝动脉与门静脉双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优于单纯肝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首发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肺癌中心诊治的103例晚期NSCLC首发骨转移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探讨不同治疗策略和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年龄为59(32~82)岁,其中,单纯骨转移患者28例,其他患者均合并其他部位侵犯。NSCLC骨转移多为溶骨性病变(95.1%)。其骨相关事件发生率仅为21.4%。单纯骨转移患者预后优于合并内脏器官转移的骨转移患者(P=0.048),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8个月和14个月。NSCLC骨转移患者采用的治疗多为全身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一线化疗比例为77.7%。一线化疗有效率为32.5%,临床获益率为58.8%。一线化疗和一线靶向治疗的疾病无进展时间TTP分别为5个月和10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NSCLC单纯骨转移患者预后优于骨转移合并内脏转移者,给予NSCLC骨转移患者个体化的全身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鳞癌术前诱导化疗二种方式应用的疗效、主要毒副反应差别 ,以及临床适应证。为术前诱导化疗的选择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本文回顾了 1 0 4例可评价近期疗效的口腔颌面鳞癌术前诱导化疗的病例。其中全身化疗 5 6例 ,颈外动脉插管化疗 48例。结果 :以肿瘤体积缩小 5 0 %以上作为化疗有效指标 ,全身化疗组有效率为 6 4.3%。颈外动脉插管化疗组有效率为79.2 % ,两组总有效率为 71 .2 % (P<0 .0 5 )。全身化疗组的主要毒副反应为胃肠反应、白细胞减少和脱发 ;颈外动脉插管化疗组主要为口腔粘膜溃疡、糜烂及灼痛感。结论 :作为术前诱导的全身化疗较适合于全身状况良好的患者 ,而颈外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较适合于全身状况稍差、无转移、肿瘤范围不广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经皮经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系统治疗胰头癌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药盒系统在手术不能切除胰头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手术无法切除的胰头癌 12 6例 ,分为两组。A组 :88例采用经皮经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系统 ,术后经药盒化疗。B组直接静脉给药全身化疗。化疗方案 :采用FMA方案 ,7d为一周期 ,间隔 1~ 2m重复下一周期。结果 :A组共行局部药盒系统化疗 2~ 10次 ,平均 7 6次。完全缓解 (CR) 4例 ,部分缓解 (PR) 49例 ,有效率 (CR +PR) 60 2 % ;生存期 3~ 3 4m ,中位生存时间 13 5m。B组完成化疗 1~ 7次 ,平均 3 8次。无CR病例 ,PR10例 ,有效率 2 7 3 %。生存期 1~ 13m。B组完成化疗 1~ 7次 ,平均 3 8次。无CR病例 ,PR10例 ,有效率 2 7 3 %。生存期 1~ 13m中位生存期 6 2m ,两组对比在有效率和生存期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临床症状方面 ,A组中 5 6例病人表现为顽固性疼痛 ,化疗 2~ 3w后 2 7例疼痛完全消失 ,2 2例不同程度缓解 ,占 87 5 %。B组疼痛 3 2例 ,化疗后疼痛完全消失 4例 ,缓解 6例 ,占 3 1 2 %。化疗的毒副作用。A组无严重的肝肾、心脏和骨髓损害。 2 5例在化疗中出现轻微的胃肠反庆和白细胞降低 ,占 2 8 3 % ,均不影响继续化疗。B组 3例出现严重骨髓抑制 ,1例死亡 ,肝肾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发生胃肠道反应和白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应用双磷酸盐对晚期乳腺癌生存及骨转移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在中国石油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5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情况分为两组:早期治疗组(21例)患者在确诊骨转移之前即开始应用双磷酸盐治疗,晚期治疗组(29例)在确诊骨转移之后开始应用双磷酸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骨转移发生率及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早期治疗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显著长于晚期治疗组(χ2=4.567,3.924,P<0.05),早期治疗组患者的骨转移发生率显著低于晚期治疗组(χ2=3.954,P=0.046),确诊骨转移时间(20个月)显著晚于晚期治疗组(17个月)(χ2=4.644,P=0.031);两组患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双磷酸盐治疗晚期乳腺癌,能够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减少并推迟骨转移发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996年1月-2006年1月外科治疗4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同期肝转移灶切除组(A组)22例;肝转移灶未切除组(B组)20例,其中6例行肝动脉化疗泵灌注化疗,14例行介入治疗。结果:A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54.6%、27.3%;B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70.0%,3年和5年生存率为0。两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同期肝转移灶切除预后较好,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外科治疗在肺转移瘤综合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手段在肺转移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7例肺转移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综合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肺转移瘤病人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与原发肿瘤相同。均获随访,随访率100.0%。1a和3a生存率为96.3%和74.6%,中位生存期38个月。合并脑和骨转移8例病人,1a和3a生存率为75.0%和31.3%,中位生存期24个月。再次出现肺转移瘤病人9例,再次发生率为33.3%,其中8例施行2次手术,1例施行3次手术,1a和3a生存率分别为88.9%和77.8%,中位生存期为48个月。全组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外科治疗手段在肺转移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中可有效的提高长期生存率。对于同时存在其它部位转移病灶的肺转移瘤病人,只要其它器官的转移瘤得到有效控制,不应作为外科治疗的禁忌症。对再次复发的肺转移瘤病人外科治疗仍可有效的提高病人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1999年4月-2006年6月上海市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174例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1、2年生存率,单因素分析(Log-rank检验)筛选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COX逐步回归模型)进一步确认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好发部位依次为胸部(38.1%)、脊柱(32.8%)、骨盆(16.3%)、四肢(8.7%)和颅骨(4.1%),其中肋骨(30.7%)、腰椎(17.3%)、胸椎(13.1%)分列前3位。中位生存时间为10.73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7.1%、17.8%。单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骨痛、单纯骨转移、单发骨转移、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乳酸酶(LDH)、CEA水平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S评分、单纯骨转移、单发骨转移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好发于胸部(肋骨)、脊柱(腰椎/胸椎)、骨盆(髂骨)等;PS评分、单纯骨转移、单发骨转移可能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瘤35例,经肝TACE联合RFA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及6、12、18个月的生存率。结果 35例肝转移瘤共154个病灶行49次肝TACE及42次RFA,病灶的完全坏死率为85.7%(30/35),全部病例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4.3%、88.6%。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肝转移瘤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89Sr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多发性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癌症多发性骨转移伴骨痛患者行89Sr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治疗后的镇痛效果、病灶变化及副作用进行评价。结果:骨痛反应评价完全缓解(CR)35例,部分缓解(PR)66例,轻度缓解(MR)22例,共123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6.01%(123/143)。全身骨显像复查与治疗前比较,I级19例,Ⅱ级53例,Ⅲ级17例,Ⅳ级6例。全身骨显像效果评价,总有效率为75.79%(72/95)。均未出现明显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89Sr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多发性骨转移,能明显减轻患者的骨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对骨转移病灶起到一定程度的治疗作用,与双膦酸盐抗骨吸收治疗和外照射放疗形成有效互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导管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晚期肺癌合并肝转移57例,均已失去外科手术治疗机会,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同时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结果晚期肺癌肝转移患者经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X线或CT检查肿块基本消失或大部分消失,生存期半年的12例,占21%,一年的31例,占54%,一年半的14例,占25%。结论经导管支气管灌流化疗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肝转移的一种疗效显著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