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索静脉输液加药的改良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方法研制静脉输液加药器,对所加的液体分别进行无菌检查、内毒素检查、微粒检测,并与传统的注射器加药方式进行工作效率对比。结果用加药器配制药液的不溶性微粒明显少于注射器配制的药液(P<0.0001),根据对4种临床常用规格药物进行工作效率比较,可提高配液效率70%~240%(P<0.0001)。结论采用该静脉输液加药器加药明显优于传统的手工操作,具有配药时间短、无液体滴漏、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减少了污染环节及机会。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革传统的静脉检药前准备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劳动强度,根据临床实际需要,设计制作“简易加药装置”。本装置由台式负压吸引器,自动排气注射液针头,三极自动进气抽药针头组成。利用自动进气,排气及负压吸引原理,在半自动状态完成注液及药液的后吸过程。具有简化溶加药操作,减轻护士劳动强度,降低原材料消耗,减少药品损耗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经省,市54名护士操作使用,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配加药器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医疗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的静脉输液率越来越高,致使护士的劳动强度逐年加大,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改进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的方法和用具,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提高静脉用药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陈秀玲杨威  李雅萍 《护理研究》2004,18(11):1967-1967
静脉输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是应用最多、最基本的技术操作。在其操作过程中常加入药物,传统的加药方法是用注射器将所需药物抽吸后注入输液瓶中,粉末类药物需要反复抽吸、反复穿刺,很不方便且增加污染机会。对此,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于1999年1月研制出静脉输液一次性加药器并获国家专利证书。  相似文献   

5.
液体加药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输液用注射液吸安瓿或密封瓶内药液,再加入液体这种加药方法造成的工作效率低,药液易被污染的问题,我们研制了一种液体加药装置,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减少了加药过程中繁琐及易被污染的环境节,其加药速度比注射液加药快四倍左右,吸药管上的微孔过滤膜可防止药液内杂质进入液体内,可按要求很快很多余的液体排除,达到需要量,可减少用注射器加药后的浸泡,清洗,包装,高压灭菌等工作,节省科室开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对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方法:将80袋软包装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袋,时密封瓶粉剂进行溶药加药技术操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应用双向防污染可滤式加药器溶药加药,对照组用20ml注射器进行溶药加药.通过采取微粒检测比较两组微粒及污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加药后检测药泣中能截留≥5μm不溶微粒,截留率达95%,符合标准要求.对照组≥5μm不溶微粒截留率为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输液患者采用双向针头防污染可滤式加药装置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对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方法:将80袋软包装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袋,对密封瓶粉剂进行溶药加药技术操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应用双向防污染可滤式加药器溶药加药,对照组用20ml注射器进行溶药加药,通过采取微粒检测比较两组微粒及污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加药后检测药液中能截留≥5μm不溶微粒,截留率达95%,符合标准要求,对照组≥5μm不溶微粒截留率为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输液患者采用双向针头防污染可滤式加药装置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董维娜  赵秋珍 《现代护理》2005,11(2):155-156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加药装置——多支架静脉加药自控装置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同一治疗室同时抽取3名护士,分别用多支架静脉输液加药自控装置与护士手工操作配制同种同量液体各40次,并以秒表计时,然后取所配液体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使用多支架静脉输液加药自控装置的操作时间明显少于手工操作,而且细菌污染例数和菌落总数均明显减少。结论多支架静脉加药自控装置操作简单易行,使用多支架静脉加药自控装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细菌污染,提高了静脉输液的质量及静脉输液疗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各班次之间的配合,防止差错,避免药液污染的发生非常重要。现将笔者在治疗班摆放静脉输液和加药过程中的小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加药装置--多支架静脉加药自控装置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同一治疗室同时抽取3名护士,分别用多支架静脉输液加药自控装置与护士手工操作配制同种同量液体各40次,并以秒表计时,然后取所配液体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使用多支架静脉输液加药自控装置的操作时间明显少于手工操作,而且细菌污染例数和菌落总数均明显减少.结论多支架静脉加药自控装置操作简单易行,使用多支架静脉加药自控装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细菌污染,提高了静脉输液的质量及静脉输液疗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工作中,输液加药是一项常用的护理操作。除按无菌操作外,还存在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中药制剂加药后液体瓶子的上部充满了泡沫,如果用无菌注射器抽吸,这样不但带走了药液,造成浪费。甚至还会给排气造成困难。鉴于此,我科自2000年以来,进行了多种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组采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溶药、加药,对照组用20mL注射器溶药、加药,进行微粒检测及细菌内毒素检测,比较两组液体微粒及污染情况。[结果]试验组能截留≥5μm不溶微粒,符合标准要求;对照组只能截留≥10μm微粒。[结论]采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可有效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组采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溶药、加药,对照组用20 mL注射器溶药、加药,进行微粒检测及细菌内毒素检测,比较两组液体微粒及污染情况.[结果]试验组能截留≥5 ìm不溶微粒,符合标准要求;对照组只能截留≥10 ìm微粒.[结论]采用可滤式双向加药防污染装置,可有效减少微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临床输液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手段,除了补充液体,电解质及能量的目的外,相当部分是为了静脉给药的目的。因此在液体中加入1种或多种药物是常见的。为了确保输液的安全,人们十分注重配伍禁忌。但无配伍禁忌的药物加入同一液体中,是否就安全?作者对几种液体加入药物后的微粒和pH值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用硝普钠等药物时需避光 ,以保证药物的疗效。长期以来 ,尚无一种满意的避光装置用于临床。现报告一种简便易行的静脉输液避光装置 ,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宗六一 《家庭护士》2007,5(12):75-76
输液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加药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最常执行的操作,在加药过程中,如不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极易发生护理缺陷甚至差错,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笔者在从事病区护理管理工作中,对加药操作中常见的缺陷深有体会,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将药物加入输液液体中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操作。我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观察到许多药物在抽吸或加入液体过程中会产生气泡,有时甚至会从加药帽的针眼处冒出。这一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了病程。针对此现象,我们试行了一种新方法,避免了上述现象的发生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次性加药器的研制与临床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加药对输液微粒数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A(100级净化台内)、B(10万级洁净房间)、C(治疗室清洁消毒后10min)、D(治疗室清洁消毒后240min)环境空气的微粒、细菌数,并在相应环境下进行输液加药,然后分别检测加药后输液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A为净化环境;B较一类洁净环境;C接近二类环境标准;D细菌数超出三类环境3.13倍;A、B加药后输液的微粒数符合药典要求,C加药输液的微粒数接近药典要求,D加药后输液的微粒数超出药典要求数倍(10pm以上超4.37倍,25μm以上超8.31倍)。结论A环境是最理想的加药环境,B环境是良好的加药环境;在没有净化条件的情况下,C环境可作为加药环境,D环境不可作为加药环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输液装置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8月我科对748例新生儿采用改良输液装置输液。结果使用改良输液装置输液的748例新生儿,在输液监护过程中,未发现空气栓塞、急性心功能衰竭及急性肺水肿。结论改良输液装置能够准确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