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子宫内膜癌的宫腔镜下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 ,可发生于生育期及绝经期妇女 ,以绝经后妇女为多见。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且发病年轻化。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在子宫内膜癌的多种辅助诊断方法中 ,如诊断性刮宫、超声学以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均有较高的假阴性率。自 1 998年1 2月开始 ,我院应用宫腔镜与其他辅助诊断措施结合 ,明显提高了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准确率。现将子宫内膜癌的宫腔镜下特征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 998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1 2月 ,我院共完成宫腔镜检查 2 2 4 0例 ,因异常阴道流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阴道出血的病因及发病特点。方法收集147例在本院妇产科就诊的≥60岁妇女阴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阴道出血的原因和发病特点。结果良性病变是老年妇女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76.9%),以老年性阴道炎居首位(26.5%);恶性肿瘤占23.1%,以子宫内膜癌为主。结论生殖器炎症是老年妇女阴道出血最主要的原因,随着绝经年限的延长,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已成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对1984年1月~199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4例≥60岁的子宫内膜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1984年1月~1995年12月我院共收治子宫内膜癌524例,其中年龄≥60岁13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60岁子宫内膜癌390例作为对照组。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人皆表现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其中流血时间最短6d,最长2年7月。阴道分泌物增多45例,其中16例因阴道分泌物增多而误诊为老年性阴道炎。合并有高血压87例,肥胖7…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是老年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接近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本文就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高的可能因素,以及临床分期、分级、肌层浸润程度等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 临床资料 本文收集了1979~1989年间妇女(≥45岁)子宫内膜癌108例,1例为诊刮病例,其余病例作次广泛或全子宫切除术。≥50岁发病者96例(89%),绝经后发病者84例(78%)。≥50岁绝经者60例(56%)。本组腺癌87例,腺棘皮癌5例,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和中青年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7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发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37例和老年组42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有月经不规律、阴道不规则出血、并发症情况(P0.05);与老年组相比,中青年组腺癌较多、高中分化子宫内膜癌比例较高、无肌层浸润或肌层浸润较浅、生存时间较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初潮以来月经一向不规律、阴道不规律出血、并发症、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均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中青年组子宫内膜癌大多数为高中度分化子宫内膜腺癌,手术病理分期早,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绝经后妇女,近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妇女、特别是老年妇女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本文对71例≥6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60岁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比较,探讨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为本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波 《山东医药》2001,41(8):51-51
子宫内膜癌(carcinoma of endometrium)近年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每年新发生人数为15900人,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各个国家地区发病率有很大差别,其中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其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女性寿命延长、绝经时间普遍推迟、医疗技术提高及外源性雌激素应用增加有关。目前子宫内膜癌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表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一些高危因素(hihj risk factors),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赟  吕耀凤  李静 《山东医药》2013,53(17):74-76
目的 分析绝经后阴道流血(PMB)患者子宫内膜的病理学分类及相关因素,探讨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实用检测方法.方法 查阅274例PMB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其年龄、绝经年龄、流血前绝经时限、产次、高血压、糖尿病、超声检查结果,诊断性刮宫(诊刮)的病理结果及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分析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的关系、诊刮病理诊断与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的关系.结果 患者年龄、绝经年龄、产次、高血压、糖尿病及流血前绝经时限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未显示良好的相关性(P均>0.05),超声测得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明显增厚,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及复杂性增生患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诊刮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3例(61.90%).结论 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可作为PMB患者筛查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方法,辅以诊刮可减少漏诊率,必要时需依据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癌 (carcinoma of endom etrium)近年呈上升趋势 ,在我国每年新发生人数为 15 90 0人 ,占女性恶性肿瘤的3%。各个国家地区发病率有很大差别 ,其中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 ,城市高于农村。其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女性寿命延长、绝经时间普遍推迟、医疗技术提高及外源性雌激素应用增加有关。目前子宫内膜癌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但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表明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一些高危因素 (high risk factors) ,现分述如下。1 肥胖体重超过正常体重的 15 %者 ,发生子宫内膜癌危险可增加 3倍 ,其中早年肥胖及…  相似文献   

10.
<正>子宫内膜癌(EC)已经成为世界女性第6大好发肿瘤[1]。在西方国家,EC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约占女性肿瘤的6%[2,3]。EC患者中约80%诊断时处于Ⅰ期,通常通过全子宫切除术治疗[4]。然而,由于肥胖、月经不规律、慢性无排卵及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因素导致EC在年轻女性中多发,发病年龄逐年下降。Amant等[5]数据表明约25%的EC患者为绝经前女性,且有5%发生于40岁之前。子宫切除对于年轻未生育  相似文献   

11.
石绍兰  高宝莲 《山东医药》2008,48(39):70-71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C-erb-B-2、雌激素受体(ER)蛋白。C-erb-B-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52.0%,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10.0%相比,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相比,P〈0.05。ER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54.0%相比,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相比,P〈0.05。C-erb-B-2与E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提示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C-erb-B-2、ER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对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构成特点.方法 对424例住院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4例患者的疾病构成和顺位,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好发年龄在40~50岁,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好发年龄为50~60岁.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早期的诊断率高于卵巢恶性肿瘤;年轻患者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高于老年患者;年轻及老年患者宫颈癌、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均高于所有住院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宫颈癌的普查防治工作,同时也要加大对其他妇科肿瘤的防治力度,提高早期诊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阴道超声(TVS)、宫腔镜和子宫内膜活检在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诊断中的作用,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找到最适合的诊断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0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TVS、宫腔镜和诊断性刮宫取内膜活检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ROC曲线下面积,并比较三者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TVS检测子宫内膜〈4mm中,经组织病理学确诊1例(1/19)为子宫内膜癌。在子宫内膜≥4mm中,术后经组织病理学确诊26例(26/281)为子宫内膜癌。如果以子宫内膜≥4mm为临界值,TV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15%和6.57%,阳性预测值8.90%,阴性预测值94.73%(ROC曲线下面积:0.726)。以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黄金标准,宫腔镜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8.54%,阳性预测值86.67%,阴性预测值100%(ROC曲线下面积:0.982);内膜活检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和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9.0%(ROC曲线下面积:0.999)。结论 TVS以4mm为临界值对绝经后刚道出血患者诊断内膜癌的灵敏度较高,但对于子宫内膜厚度〈4mm的,可能会漏诊子宫内膜癌。对于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都应该进行宫腔镜检查和内膜诊刮。  相似文献   

14.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的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症状出现较早、诊断较容易、预后较好。尽管如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关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仍存在一些争议,学者们也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及探讨。现将有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戴淑真  徐冰  姚勤  李超 《山东医药》2003,43(24):53-54
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抑癌基因的失活和癌基因的激活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第 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 -张力蛋白基因(PTEN)是 1997年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 ,它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对部分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组织中 PTEN基因的突变进行了检测 ,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子宫内膜癌患者 5 2例 ,平均年龄 5 2 .5 (2 5~ 72 )岁 ,宫颈癌患者 36例 ,平均年龄 5 0 .5 (30~ 6 9)岁 ,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及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按 1988年国际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快,老年妇女人数越来越多。在此阶段,妇女在心理、生理、社会角色等各方面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妇科三大恶性肿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高发年龄,严重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质量。目前,由于普查工作的大力实施,宫颈癌发病率显著下降;而子宫内膜癌发病率有显著上升的趋势,可能与女性寿命延长、过多的接触或应用雌激素类物质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7.
1992~1998年,我院收治38例误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56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频发。此38例患者为乡镇医院转来,均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妇科检查、B超、诊断性刮宫、宫腔镜及手术等确诊,其中恶性肿瘤11例(绒癌3例,子宫内膜癌5例,卵巢小颗粒细胞瘤1例,宫颈癌2例);子宫肌瘤5例(粘膜下肌瘤2例,多发性子宫肌瘤3例);子宫内膜炎、子宫肌腺病、流产后出血及宫内节育器出血各2例,子宫内膜息肉4例,宫外…  相似文献   

18.
刘新民 《山东医药》2001,41(8):54-55
子宫内膜癌的确诊依据是子宫内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而细胞学检查 ,包括宫腔细胞学检查 ,只能起到辅助诊断作用。为了弄清子宫内膜癌病变是否累及宫颈和发现隐匿宫颈内膜癌 ,对绝经后阴道出血 (5 0 %~ 70 %患者发生于绝经后 )宜仔细、规范的分段刮宫获取标本。在子宫内膜癌中 ,宫颈受累占 3%~ 2 4% (Huang等 ,1992 )。分段刮宫 ,即先轻刮宫颈管 ,后再探宫腔 ,扩张宫颈 ,最后进行宫体及宫底的刮宫 ,刮出的内膜组织标明部位 ,分别送病理检查。注意 ,刮出的组织够供组织学检查 (一条 5 m m厚的正常子宫内膜 )分析 ,就不应继续再刮宫。刮宫前…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0%~30%,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出现,全世界范围内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大多数子宫内膜癌可以早期诊断,并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传统腹腔镜手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妇科各类手术,但体表瘢痕、腹壁血管损伤、切口疝及切口感染等问题仍然存在。随着人们对美观、微创的不断追求,单孔腹腔镜技术随之问世,其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并具有术后疼痛轻、美容效果佳等突出的优势。目前单孔腹腔镜技术在妇科领域已经能够完成多种良恶性疾病的治疗,该文主要对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优劣势、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子宫内膜癌的特点刘宗梅,王淑珍,余雪琴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们对我院1981年1月至1994年2月住院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9例进行分析,以了解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的特点。临床资料69例中,老年组14例,占20.3%,年龄60~67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