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血管性病变,为颅内动脉局部的异常膨出,文献报道发病率为0.2%~7.5%,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脑血管病,动脉瘤可反复多次破裂,导致出血,死亡率高达25%~26%。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它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好,患者痛苦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该科自2005年4月-2006年8月,对1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应用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行栓塞手术,现将术前术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神经外科显微镜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弹簧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收益率63.89%,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收益率36.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9.44%(P〈0.05).结论 介入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相对于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循证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aSAH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理念,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针对问题,实施具体护理措施.结果:治愈18例,治疗好转13例,死亡5例,其它4例.结论:运用循证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aSAH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护理情况.结果 80例患者栓塞成功76例,成功率为95.00%.9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1.25%,其中一过性脑血管痉挛7例,肺内感染1例,动脉瘤破裂1例.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优质的护理措施能够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尚恒 《安徽医学》2006,27(6):459-461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介入治疗的选择、时机和方法。方法总结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铂金电解可脱微弹簧圈(GDC)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经验,分析介入治疗的手术方法、病例选择、疗效评定、手术时机和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共总结13例。结果术前CT或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的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DSA下全脑血管造影证实有动脉瘤后,全麻下行GDC栓塞治疗,成功12例,疗效满意,其中10例随访1-3年无再出血发生,术后患者无明显偏瘫、失语、智能障碍等严重后遗症,患者住院时间大大缩短。介入治疗时机以出血后3天内进行为佳。结论GDC栓塞治疗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风险小,适应证范围广,后遗症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统指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先天性动脉瘤为最常见,动脉瘤好发于脑动脉环的分又处.约80%位于其前部。颅内动脉瘤出血急性期病死率为40%。存活者约1/3复发。以发病2周内复发率最高。内科传统的保守疗法不能去除出血原因和防止复发。该院2001年7月~2005年11月开展了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0例。疗效肯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高  席桂发 《浙江医学》2009,31(9):1191-119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hage,SAH)是指非外伤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出血原因为脑动脉瘤破裂,称为动脉瘤性SAH,约占85%。据统计,约20%的动脉瘤性SAH患者易于在早期再次破裂出血,约有50%的患者死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IⅧ。同时,发生SAH后的脑血管痉挛是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61例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敏 《吉林医学》2010,31(28):4896-4897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21例,均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症状。对照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在神经外科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组采用微弹簧圈进行动脉瘤栓塞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根据GOS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定,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级和5级患者所占比例为73.3%(44/6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4级和5级患者所占比例为93.4%(57/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能够有效的消除动脉瘤、防止破裂再出血,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并总结11年来本科共收治的65例脑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避免一切易诱发脑动脉瘤SAH后再次出血的诱因,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病情变化。结果治愈40例,治疗好转14例,死亡4例,其它7例。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对预防脑动脉瘤再次出血以及保障脑动脉瘤手术、栓塞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在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临床治疗与护理结果表明,治愈41例,有效好转12例,死亡2例,其他7例。结论:在治疗脑动脉瘤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患者再次出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秀芳  曲锦莲  于淑燕 《吉林医学》2012,33(18):3995-3996
目的:探讨主动护理干预对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对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的患者从一般护理、心理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等方面积极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6例,用药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5例,其余术后常规使用尼莫地平微量泵静脉滴注,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主动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常见病因为脑动脉瘤。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40例动脉瘤性SAH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提出动脉瘤性SAH的发病既有内在原因,亦有外在因素,结合临床看儿童时期发育缺陷起主要作用,而老年人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在发病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观察循证护理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循证方法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确定需循证的护理问题,寻找循证支持;将循证护理应用于66例实验组患者,同一般护理组(对照组)57例对比患者的并发症和预后.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循证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顸后,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早期应用循证护理.  相似文献   

14.
15.
重症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日春  李彩红 《当代医学》2011,17(1):127-12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高危重症,再出血、继续出血及脑血管痉挛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预防这些致死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是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重点。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三科2008年2月~2009年9月收治23例重症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治疗复杂,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及专业的护理,效果较好。本次护理体会从病房病床环境、动脉瘤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亚低温治疗及脑脊液置换术的护理、生命体征监测、血压管理等方面对重症SAH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脑脊液置换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对37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行脑脊液置换中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2个月,本组病例中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未发生颅内感染、脑血管痉挛、再出血及低颅压等并发症。结论做好脑脊液置换前后护理,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可以及时避免不良反应,减少脑脊液置换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1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pontaneoussubarachnoidhem orrhage,SAH)是一种危重的疾病 ,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三维CT血管造影 (three dimensionalcomputertomographyangiography3D CTA)是一种新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能及早明确出血原因 ,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文总结急性期SAH患者 3D CTA检查中的护理方法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 998年 1 0月~ 2 0 0 2年 1月 ,我科共对 3 1例急性SAH患者行 3 3次 3D CTA检查 (其中 2例行 2次3D CTA检查 ) ,患者男 2 1例、女 1 0例 ;年龄 2 4~ 78岁 ,平均 5 6.5岁。患者均以突发…  相似文献   

19.
蔡文华  陈英贤 《当代医学》2010,16(31):111-111
目的探讨CTA对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术前行DSA检查,检出动脉瘤28枚,34例术前行CTA检查,检出动脉瘤42枚,其中有8例先后行CTA、DSA检查,检出动脉瘤10枚,两者完全符合。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行CTA检查明确诊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乔红(锦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浅血管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血液积聚在脑底部,或大脑、小脑的凸面。临床症状有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喷射状呕吐,一过性意识障碍等。体检时,有明显的脑膜刺激症,腰穿为均匀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