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药源性疾病与合理用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药源性疾病的分类、诊断、处理及预防。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总结.对药源性疾病的分类、诊断、处理及预防分别进行阐述。结果: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合理用药是其主要诱因之一。结论:药师和医生应重视不合理用药可能带来的后果,关注药物的合理使用问题.以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抽查处方的合格率及了解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从本院随机抽取 10 0 0张住院及门诊处方 ,发现书写不规范 35例 ,不合理用药处方 10 3例 ,对此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处方书写不规范、药物使用时的剂量、用法有误 ,毒副作用叠加 ,配伍不合理 ,滥用抗生素 ,重复用药等现象居多。结论 处方书写不规范及不合用药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药师参与督导用药 ,以减少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确实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不规范处方和不合理用药处方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凯  王昊 《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3):45-45
目的 抽查处方的合格率及了解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从本院随机抽取1000张住院及门诊处方,发现书写不规范35例,不合理用药处方103例,对此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处方书写不规范、药物使用时的剂量、用法有误,毒副作用叠加,配伍不合理,滥用抗生素,重复用药等现象居多。结论 处方书写不规范及不合理用药应该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药师参与督导用药,以减少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确实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及儿科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部分儿童药源性疾病案例,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或机制)及处理方法。结果由于滥用、重复或长期用药时,未注意监测或预知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儿童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结论药物治疗的前提是安全、有效,临床医生,尤其是儿科医生,应谨慎用药,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总结经验,尽可能杜绝药源性疾病的可预防因素,以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及其对机体的损害,从而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医师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病员身体健康。方法 对1999—2002年医师处方中的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处方中有产生降效、毒副反应等不合理联合用药。结论 提高医师的联合用药水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是医师、药师、护士等相关人员目前和今后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儿童药源性疾病案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及儿科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部分儿童药源性疾病案例,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或机制)及处理方法。结果由于滥用、重复或长期用药时,未注意监测或预知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儿童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结论药物治疗的前提是安全、有效,临床医生,尤其是儿科医生,应谨慎用药,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总结经验,尽可能杜绝药源性疾病的可预防因素,以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及其对机体的损害,从而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中药与抗生素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晓红 《安徽医药》2006,10(5):380-380
中西药联用,尤其是与抗生素联用,应注意各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合理应用能提高疗效,不合理应用可增加毒性作用。临床上应用时应避免配伍禁忌的发生,减少药源性疾病,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8.
邹海军 《河北医药》2013,(17):2685-2686
临床合理用药是以医学、药学及管理学的相关知识使用药物,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合理用药可以提高处方合格率,保障医疗安全,提高用药水平;可以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1]。然而由于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对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缺乏全面了解,以及受利益的驱动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在我国的医疗机构较为普遍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非常严重。为加强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以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本文对我院2012年的门诊处方进行调查,对不合理用药的门诊处方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系统介绍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高临床医药工作者对药源性疾病的诊治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预防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定于2003年9月中旬在北京举办《药源性疾病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法规培训班》,为期6天,该项目己列为2003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编号:2003-03-10-024)。将邀请医学、药学、流行病学等专业的知名专家授课。  相似文献   

10.
江云丽  申瑞 《北方药学》2010,7(2):60-61
目地: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参考有关文献和资料,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汇总,分析并加以阐述。结果:合理用药可以提高治疗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结论:合理用药意义重大,呼吁医务人员要自觉规范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11.
我院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军 《中国药事》2001,15(1):68-70
药品尤其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所造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促成合理用药是医药人员的义务和责任。笔者仅分析本院不合理用药的现状 ,旨在医院环境下开展合理用药、杜绝及减少药源性疾病 ,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使病人以最低的医疗费用获得最佳的药疗效果。1 不合理用药的现状1 1 抗菌药物相当程度上存在着不合理用药。从我院应用抗生素的调查情况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 1)用药起点高 ,新品种使用率高。不少病例显示 ,临床通常在未做药敏试验情况下 ,首选如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头孢呋肟等三代头孢或阿齐霉素、洛氟沙星等高级的、新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我院门诊急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通过自制调查表调查我院门诊急诊合理用药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急诊不合理用药处方类型为:用药方法不当、重复给药、剂量不合理、药理拮抗、溶媒使用不当、配伍不当。用药方法不当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不合理用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需通过定期开展处方审核,加强对合理用药的宣传力度,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我院合理用药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赵磊 《中国实用医药》2012,7(8):270-271
目的预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分析药源性疾病产生的因素及相关药物。结果通过分析药源性疾病产生的几个重要因素和易产生药源性疾病的相关药物,充分认识药源性疾病。结论医师在用药过程中要根据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规律,制订合理用药方案,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应用体会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戴兴凌  刘文萍  程轶波 《中国药房》2005,16(17):1303-1304
目的: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在我院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我院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注射剂的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药物剂量大于极限量、特殊人群用药警示5个方面。结论:我院通过应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减少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了合理用药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首都医药》2004,11(4):53-53
为配合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系统介绍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高临床医药工作者对药源性疾病的诊治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预防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定于2004年5月中旬在北京举办《药源性疾病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法规培训班》,为期6天,该项目已列为2004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将邀请医学、药学、流行病学等专业的知名专家授课。1.主要内容(1)药源性疾病总论(2)药源性疾病诊断治疗原则(3)药源性肺部疾病(4)药源性胃肠疾病(5)药源性肝脏疾病(6)药源性心血管系统疾病(7)…  相似文献   

16.
循证医学与合理用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继章  杨树民 《上海医药》2003,24(12):555-557
目的:介绍循证医学与合理用药的关系。方法:参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工作经验和实际,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和阐述。结果:循证医学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和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具有指导意义。结论:随着循证医学的广泛应用,给药方案将更加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7.
黄芪注射液的过敏反应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黄芪注射液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黄芪注射液,减少黄芪注射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临床报告及文献报道的由黄芪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过敏因素。结果引发黄芪注射液的过敏反应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结论正确和合理使用黄芪注射液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抗感染药学》2017,(6):1109-1112
目的:分析胎儿药源性疾病与孕妇不合理用药的相关性,为避免胎儿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病历调查的方式收集临床不合理用药孕妇的用药情况、胎儿发育情况及新生儿健康状况,评价不合理用药与胎儿药源性疾病的相关性。结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服用庆大霉素、依托红霉素、利巴韦林、绒促性素、丙基硫氧嘧啶、维生素B6、维生素D、维生素C、诺氟沙星、磺胺药、吲哚美辛和乙酰水杨酸盐均能引起胎儿药源性疾病,且其与用药时间过早、时长过久和剂量过大成正相关(P<0.05)。结论:胎儿药源性疾病与孕妇的不合理用药有一定的相关性,故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以确保胎儿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院目前的用药情况,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方法,抽取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个临床科室住院病历100份,利用合理用药软件系统(单机版)对用药医嘱进行审查与统计.结果:有31个病例共发生药物相互作用68次,程度为严重的17次,中等的51次,文献确认水平值均为确证;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药物相互作用发生数与用药品种数呈正相关.结论:应重视药物间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减少不合理的药物联用,尽可能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江隆庆 《蚌埠医药》1992,10(3):35-36
由于医药的新发展,临床品种不断增加,处方用药日见复杂,多药并用已成为医疗实践中的常事。其原因,目的在于借药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然而有时却适得其反,药源性疾病常因不合理联合用药而经常发生。国外报道药物反应发生率可高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