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吴丽元  巫洁  杨芳  彭敏 《护理学杂志》2007,22(21):41-42
目的 探讨臀部皮肤温度测量临床应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方法 对124例新生儿进行不同部位体温观测,比较不同情况下臀部皮温与腋温和肛温的关系.结果 同一环境温度下,腋温与肛温、臀温与肛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臀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不同环境温度下相同部位体温比较,腋温、肛温及臀温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臀部皮肤测温法可替代腋温测量法,能客观地反映新生儿体温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饮用温开水对腋温的影响及其影响时间。方法对71名(健康成人)和在其中随机抽取的20名受试者分别于饮用50℃、40℃温开水前及饮用后0100、30、40、50min测量腋温。结果71名受试者饮用50℃温开水及20名受试者饮用40℃温开水后0、10、20、30、40min的平均腋温均较饮用前显著升高(均P〈0.05),至50min时体温才接近饮用前(均P〉0.05);饮用40.℃与50℃温开水后各时段腋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饮用温开水后不宜立即测腋温,至少应间隔50min,40℃与50E温开水对腋温影响的差异可忽略。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注前后双侧腋温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万征  廖金水 《护理学杂志》2000,15(6):375-376
对40例健康成人自愿者进行静脉输液前后双侧腋温的持续对照观察。结果:输液前双侧腋温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输液后20min至输液完毕35min,双侧腋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输液完后,输液侧平均45min腋温稳定,未输液侧平均25min稳定,说明输液是腋温变化的原因。提示:护理人员观察体温时不可忽视输液对腋温的影响。在严寒环境下,应适当提高液体温度,观察输液患者的腋温最好在  相似文献   

4.
盐水冰袋预防体外循环术后反跳性高热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盐水冰袋降温预防体外循环术后反跳性高热的效果,以确保手术成功。方法 将100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术后两组均进行持续肛温监测,观察组同时进行皮肤温度监测,当肛温达37.0℃或每30秒上升〉/0.5℃、且四肢皮肤温暖(36.0℃)时,采取自制5%~10%盐水冰袋行预防性头部物理降温;肛温〉37.5℃时,头部、大动脉处置盐水冰袋。对照组肛温≥38.0℃时采用传统冰袋降温。结果 观察组反跳性高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4、8、12、24h肛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早期使用盐水冰袋降温可有效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反跳性高热的发生,使用盐水冰袋降温方法简单,且安全、方便、经济,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5.
邓兰芹  米凯 《护理学杂志》2007,22(11):37-38
目的:观察术中采取保温措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观察组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采取电子加温毯、充气温控毯加强躯体保温,采用输液加温器对输入液体进行加温。两组分别于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后30、90、180、270min及术毕测量患者肛温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随着手术的进行,不同时间的体温及各项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对照组手术开始后及结束时体温下降,PT、APTT、TT延长,观察组波动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中采取电子加温毯、充气温控毯和输液加温器等保温措施可维持患者的体温及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皮瓣移植围术期体温维护对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2005年7月~2006年11月,对择期行皮瓣移植修复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的5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25)。试验组采用变温水毯和加压空气加热器维持患者体温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仅监测温度。每隔15min记录患者鼻咽温度(pharyngeal temperature,PT)和皮肤温度(skin temperature,ST),此外记录手术室温度、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补液量及术后7d皮瓣成活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手术室温度、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及补液量,各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45min,试验组与对照组PT均下降,与插管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ST均升高,与插管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45min后,试验组PT维持在36C,而ST与插管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T和ST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与插管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监测时间点PT和sT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皮瓣均成活,对照组2例皮瓣发生坏死。结论术中维护患者的正常体温有助于提高皮瓣成活率,麻醉医师在皮瓣移植术中应进行体温监测并应积极维持正常体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部位用不同体温计测量体温值的差异,为临床体温测量部位和工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同期对照设计,以手持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测量前额、颞部、颈部正中、颈部外侧、眼内侧角、耳垂后、耳道7个体表位置温度,分别间隔距离1.5cm、5.0cm进行测量,同时以水银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作为参照。结果共纳入患者76例。非接触式红外温度计测得7个部位的体温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间隔1.5cm组与间隔5.0cm组,均P0.01),耳道温度最高,前额温度最低。非发热患者前额、颞部体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发热患者前额、颞部、颈部体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差最大的前额温度与腋温差值可达0.62℃;耳道温度最接近腋窝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道温度更接近腋温,推荐在发热筛查时以耳道作为测量部位。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与体表皮肤间隔5.0cm测量体温可以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减少接触风险,但测量耳道时可适当缩短测量距离以使测量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屈臂过胸与屈臂过腹测得的腋温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186名健康青年女性,第1天先屈臂过胸测试腋温5min,间隔10min后换屈臂过腹测试5min;第2天先屈臂过腹测试腋温10min,间隔10min后换屈臂过胸测试10min。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腋温及受试者对两种测温方式的评价。结果两种屈臂方法测得的腋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屈臂过腹时诉上肢酸胀费力的受试者显著低于屈臂过胸,更多受试者反映前者更易于夹紧和更易于接受(均P〈0.01)。结论屈臂过胸和屈臂过腹测试对腋温均无影响,但要以患者舒适为宜。不论采取哪种测量方法,时间5min即可。  相似文献   

9.
口温与腋温测量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温与腋温的关系及测量时间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挑选高职护理专业健康学生40名,按常规方法测量体温。测量时间选择6:00和14:00。每个时间段每名学生舌下左右各放1支、左右腋下各放1支体温计,2min取出口内左侧的1支,3min取出另1支,分别读数记录;7min取出左侧腋下的1支。10min取出另1支,分别读数记录。结果 舌下、腋下体温大多在36.0~36.6℃;14:00腋温10min与7min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口温测量时间可以采用2min;早晨腋温测量时间可以采用7rain;下午测腋温的时间不得少于10min;腋温加0.2~0.3℃代替口温比较合适。口温与腋温下午更接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温度冲洗液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体温及寒战发生的影响。方法两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温度的冲洗液进行膀胱冲洗,未加温组:20℃~23℃,加温组:32℃-35℃。冲洗速度为100~110滴/min。结果两组患者在冲洗8h内,体温变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冲洗时间延长,冲洗量增加,体温变化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寒战发生:加温组2例(5.7%),而未加温组8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时间超过8h,对冲洗液进行加温,可减少患者低体温与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