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作用。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肢体功能恢复的早期护理。评定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度(ESS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 )及运动功能评分(FM A )。结果2组 ESS、ADL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康复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有助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肢体运动功能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良肢位对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康复组采取良肢位,并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及护理外,采取随意体住,并指导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半年后康复组的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良肢位能够改善瘫痪肢体的静脉回流,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减轻残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良姿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作用。方法采用编号法将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01—2015-01收治的91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体位摆放,观察组46例给予早期良姿位摆放,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指数评价2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6.96%,对照组为84.44%(P0.05);2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早期良姿位的摆放可有效减少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同时抑制痉挛及异常模式,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病人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资料及评价 通过收集患者肢体功能资料进行评价,评价是康复工作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康复训练的针对性的依据,应避免重训练轻评价,否则将使康复训练走向盲目.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贯穿在整个康复训练的全过程,做到时时评价.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脑循环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脑循环动力学(CVA)之间相关性及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VA检测仪检测分析120例急性期和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IMT,IMT/D比率及CVA各项指标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IMT及IMT/D比率均明显大于健康成人;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组Vmean,Qmean比急性期组明显降低。而R,DR明显增高,超早期组CVA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急性期组,颈动脉IMT及IMT/D比率与Vmean,Qman呈显著直线负相关。与R,Zc呈显著直线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IMT及CVA检测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制一种使用方便、符合人体潜能开发训练和增强肌力要求的、便携式关节主动活动的自我训练器具,组装成箱。根据肢体各关节屈伸训练的要求,采用不同弹力的弹力带和不同固定方式,运用中医导引术的调神和调息基础上的调形方法,通过关节的主动屈伸拉伸弹力带进行训练。肢体多功能训练箱携带方便、适应于肢体关节各肌肉的训练。由于弹力带的弹性回缩力可调范围大,故便于达到肌肉最佳训练量和最大训练量下的持续训练,从而有利于维持和提高肌力和关节的运动功能。2006-06/2008-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将这种肢体多功能训练箱应用于30例足下垂患者,临床应用结果提示,肢体多功能训练箱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有利于患者出院后的日常自我功能训练,正确的使用和持之以恒的训练,有利于维持和提高肌力及肢体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方面的优势;并初步探讨DTI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入院后6 h内行小骨窗微创治疗,与同时期行内科保守治疗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比较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微创治疗组患者于术后第1 d、第7 d复查头颅CT了解血肿清除情况。术后1个月行DTI锥体束成像,通过锥体束损伤情况评估患者肢体功能预后。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小骨窗微创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后再出血及死亡病例;术后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在70%以上。术后1个月行DTI锥体束成像显示锥体束均存在不同程度损伤。6例患者以锥体束受压为主,术后肢体功能明显改善;24例患者锥体束受压、破坏同时存在,术后肢体功能有所改善;5例患者以锥体束破坏为主,术后肢体功能无改善。结论小骨窗微创治疗与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相比,可以显著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且手术效果满意。DTI技术能够形象直观地显示锥体束损伤情况,对肢体功能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疗效评价采用Fugl-Meyer积分评价肢体功能,Barthel 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对照组和康复组患者治疗后的FMA值及BI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康复组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能有效促进其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变化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和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术前及术后肢体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4例患者术后肢体出现瘫痪或瘫痪加重,但经治疗后多数恢复满意,4例患者在脑血管造影时发现有3例伴明显脑血管痉挛,未出现肢体功能变化的患者脑血管造影时未发现无脑血管痉挛或轻度血管痉挛。结论破裂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变化的原因与脑血管痉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初发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康复护理组包括肢体运动功能和吞咽功能的训练,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及运动功能恢复状态。结果 康复组总有效率为76.3%,与对照组47.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初期脑卒中病人吞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风后手痉挛患者应用平衡舒筋手法联合参芪复瘫汤治疗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鹤壁市人民医院2016-01—2017-06收治的113例中风后手痉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57例在给予参芪复瘫汤联合平衡舒筋手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49%高于对照组82.14%,P0.05;观察组改善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参芪复瘫汤联合平衡舒筋手法,治疗中风后手痉挛患者效果显著,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的脑循环动力学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7年起采用脑循环动力学分析仪(CVA)对脑梗死患者进行CVA检测,现报告2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脑血管意外(CVA)或卒中后的心理状态,已用多种方法进行过研究,重点集中于对急性抑郁症状的观察。除因脑部损害所致的情绪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改变外,从社会心理学观点看,病人为应付不同的认知和躯体变化,急性卒中后常可产生特殊的压力。所以适应/康复过程与病人的心态变化密切相关。从诸多研究看,抑郁症状是卒中后心理活动中最常见的问题。本文试图对卒中发作后在时间上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方法:选择门诊具有CVA病史、右利手  相似文献   

14.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肢体不等长对功能的影响仍存在不同观点,近年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置换后肢体不等长对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对这些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能更客观地反映情况,为临床工作所借鉴。 目的:系统评价全髋关节置换后肢体不等长对功能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协作网专业试验数据库、MEDLINE(1950/2010-09),EMBASE (1979/2010-0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0-09),手工检索中文文献(截至2010-09),收集所有髋关节置换后双下肢不等长对功能影响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对其逐个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软件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篇临床对照试验,包括1 304例患者。其中4篇数据完善,可满足就置换后肢体等长组与非等长组关节功能差异进行Meta分析。结果提示,置换后肢体不等长可影响关节的功能,平衡双下长度,对于减轻跛行步态,提高关节功能有一定临床意义。随时间推移,肢体不等长者的功能障碍有所改善,但与等长者仍存差异。置换后肢体不等长与并发症的发生,诸如脱位、神经损伤、磨损、松动等,由于纳入研究及病例数太少,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69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早期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69例脑梗死患者在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加强恢复期肢体功能训炼、预防并发症发生等方面给予精心观察及护理。结果 69例脑梗死患者经过密切观察及时给予干预,均得到有效控制,取得满意效果。基本痊愈39例,好转24例,肢体功能障碍6例。结论及时发现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后遗症的发生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 1998年开始整体化护理以来 ,对脑血管病偏瘫的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显著成效。脑血管病患者多留有肢体偏瘫、失语、排尿及排便等功能障碍后遗症。脑血管病肢体多为弛缓性偏瘫 ,数月后肌张力增加 ,出现上肢从屈肌痉挛和下肢从伸肌痉挛占优势的异常运动模式 ,对病人进行整体化护理、早期康复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 ,改善和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 ,防止回归家庭后功能倒退或衰退。病人如不早期康复 ,肢体的运动可呈异常行走模式或废用综合征形式 ,如再进行康复 ,常事倍功半 ,不能达到预期目标。1 早期锻炼1 1 保持肢体良好的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12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快速恢复,加速患者康复进程,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我科选择51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低血糖症主要反应在自主神经过度兴奋症状及神经缺氧症状,临床上除表现出汗、颤抖、心悸、晕厥、焦虑等植物神经症状外,往往合并精神不振、头晕、视物不清、步态不稳、幻觉躁动、舞蹈样动作及肢体功能障碍等神经缺氧症状,尤其是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症者,往往诊断为脑血管病,并给予对症治疗而耽误病情。总结5 a来我院16例以肢体功能障碍为表现的低血糖症误诊为脑血管疾病病例诊疗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20.
早期康复训练及超声并生物反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早期康复训练及超声波并生物电反馈治疗对脑梗死瘫痪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172例急性发病住院的脑梗死瘫痪患者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均给予脑血管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及超声波并生物电反馈治疗.于发病后3d内开始,按照早期康复流程进行训练,时间3周,2次/d,1h/次,要求家属参与.超声波频率800kHz、声强0.75~1.25w/cm2,1次/d,20min/次,在头部相应标定区进行.生物电反馈治疗强度在病人可耐受范围内的最大强度,连续14d为一疗程,以简式Fug1-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康复训练并辅以超声波并生物电反馈治疗对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极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