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分析两种心血管功能检查法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测:Ewing法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对比两者DCAN检出率,并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分析.结果 Ewing法和HRV分析对DCAN的检出率分别为58%和42%(χ2= 65.51,P>0.05);Ewing积分与LF/HF值的相关最密切(r=0.43,P<0.01).结论 Ewing法和HRV分析存在相关关系;HRV分析不宜作为DCAN的常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广场健身活动”对冠心病患者病情、情绪和自主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研究其规律性。方法: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共77例冠心病患者参加了“广场健身活动”(每次60~120min,每周至少坚持5d,6个月为1疗程)。锻炼前后分别测试:①病情指标(病情日记和活动平板心脏检测指标);②心理状态评分指标(SCL-90总分和各因子评分);③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指标(时域和频域指标)。对照组为48例同期就诊的同病患者,仅接受药物治疗。结果:广场活动组治疗后的大部分病情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0.01),部分病情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广场活动组大部分心理情绪评分低于治疗前,部分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0.01)。两组治疗后大部分自主神经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广场活动组治疗后多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广场健身活动方式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病情、情绪和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3.
冷应激对健康人直肠动力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冷应激前后直肠动力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探讨冷应激对自主神经功能及直肠运动的影响 ,揭示自主神经功能对直肠运动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健康志愿者 15名 ,用液体灌注测压系统测定直肠动力 ,用电子恒压器检测直肠顺应性 ,同时用心率变异性分析的方法反映自主神经张力。数日后以冷水浸手作为应激源获得应激状态重复上述实验。结果 应激后直肠静息压、直肠动力指数显著升高 (P <0 .0 0 1) ;应激后直肠顺应性显著降低 (P <0 .0 5 ) ;心率变异频域分析低频带功率P1、低频带功率与高频带功率比P1/P2 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冷应激后直肠静息压、动力指数升高、直肠顺应性降低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Wang L  Zou ZQ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0):798-800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autonomic dysfunction,AD)在肝硬化患者很常见,晚期肝硬化患者AD的发生率可达80%以上,主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功能低下,交感神经功能亢进.63%有AD的患者肝移植后自主神经功能有改善[1].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前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法荣  金宏义 《心电学杂志》1997,16(2):71-72,79
为了解冠心病慢性心肌缺缺血发生前后心脏自主神经变化情况,采用频域法对比分析30例冠心病和60例正常对照组和心率变异性变化,及冠心病心肌缺血前后心率变异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全频和主频面积显著降低,低频面积明显增高,低频/高频比值极显著增高;心肌缺血发作前低频,低频/高频显著增高,而高频降低。  相似文献   

6.
7.
X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X综合征患者中自主神经功能活动。观察8例X综合征患者和10例健康人心率变异有关指标。结果显示:患者R·R间期与正常人无差弹。而SDNN、SDANN、SDNNIndex、PNN_50、rMSSD等时域指标,LF、HF、LF/HF等频域指标均低于正常人。提示X综合征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不平衡,以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质分级(ASA-PS)对围术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评价意义.方法 选择择期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93例,按照患者的ASA-PS分级对应分为A1组(Ⅰ级)10例、A2组(Ⅱ级)41例、A3组(Ⅲ级)33例及A4组(Ⅳ级)9例.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术前1d、术后1d、术后2d的长时程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左室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102例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冠心病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1例,另有高血压病患者51例(高血压康复组)。冠心病康复组和高血压康复组进行有指导的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未进行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前及24周后查血压、血脂、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心电图平板负荷试验、6 min步行试验等项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康复组和高血压康复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66.2±6.26)%:(69.53±5.04)%:(68.41±5.08)%,P0.05],颈动脉斑块明显缩小[左斑块(2.14±1.62)mm:(1.21±0.87)mm:(1.35±1.35)mm,右斑块(1.81±0.93)mm:(1.01±0.89)mm:(1.12±0.95)mm,P均0.05],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359.27±89.58)m:(457.12±62.05)m:(426.45±52.68)m,P0.01],自感劳累分级减少[(14.84±0.78):(14.35±0.66):(14.39±0.60),P0.01]。上述指标冠心病康复组和高血压康复组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运动训练可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利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  相似文献   

10.
背景: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研究表明糖尿病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近端胃功能障碍,但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对近端胃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了解糖尿病消化不良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对近端胃功能的影响。方法:23例糖尿病消化不良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自主神经功能测定(标准心血管反射试验)和近端胃功能测定(水负荷试验),以B超测量近端胃(胃底)和远端胃(胃窦)的横截面周长和面积。结果:糖尿病消化不良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者占95.7%,其交感、副交感和自主神经功能计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副交感神经功能受损更为明显。糖尿病消化不良组的阈值饮水量和饱足饮水量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减少(518.04ml±205.52ml对640.00ml±154.20ml,887.39ml±277.17ml对1185.00ml±266.72ml,P<0.05),饱足饮水量与饱足饮水后近端胃面积的变化呈正相关(r=0.441,P=0.035),交感神经功能计分与饱足饮水后近端胃周长的变化呈负相关(r=-0.566,P=0.005)。结论:糖尿病消化不良患者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其中副交感神功能受损更为明显,且近端胃感觉阈值减低,适应性舒张功能减退。糖尿病患者近端胃功能障碍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时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心率变异性(HRV)自回归(AR)和快速傅立叶转换(FFT)两种频域法对比分析50例冠心病病人和50例正常人HRV的昼夜变化及心肌缺血时与无缺血时的HRV变化,并对两种频域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HRV呈昼夜变化,白天以低频成分(LF,代表交感神经活性)占优势,夜间以高频成分(HF,反映迷走神经活性)占优势;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的HRV昼夜变化减少(AR法,LF/HF:冠心病组为2.2±0.9VS0.8±1.1,对照组为2.4±1.2VS0.3±0.8,P<0.05),清晨自主神经调节发生突然变化,即由迷走神经兴奋转为交感神经兴奋;劳累型心绞痛病人心肌缺血时LF增高(163±132ms2VS247±162ms2,P<0.05),HF减少(75±21ms2VS57±11ms2,P<0.05),心肌缺血次数与LF呈正相关(r=0.67).上午6~10时心肌缺血发生最多。两种能谱估计法呈高度正相关(r=0.98)。提示:劳累型心绞痛的发作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迷走神经张力减弱有关;清晨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的突然变化可起板机作用,使此时心肌缺血的发生频度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老年病人中比较下胸段和腰段硬膜外阻滞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腰段硬膜外阻滞下行下腹部手术(A组)和下胸段硬膜外下行上腹部手术(B组)的老年病人各15名。监测心率变异性,低频(LF:0.03Hz-0.15Hz)反应副交感和交感活性,高频(HF:0.15Hz-0.4Hz)反映副交感活性。结果A组术前的LF为494.60±241.87,阻滞后下降到308.05±148.05(P<0.01),切皮时上升至392.43±205.23,而B组由526.90±397.77降至124.17±92.33和158.20±129.43(两者P<0.01)。LF/HF在A组由3.39±1.86下降至2.46±0.85和2.58±0.98(P<0.01),B组3.10±1.90下降至1.30±0.60和1.47±0.56(两者P<0.01)。HF和TP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在B组中,反映交感活性的LF、LF/HF有统计学意义的抑制,同时心率明显下降(80.70±9.20降至68.40±7.40)。结论与腰段硬膜外相比,下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老年病人中更容易导致交感神经抑制,麻醉和术中注意提高交感神经活性。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评价刘芳魏建西王增春何平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82Subjectheadingsdyspepsia/physiopathology;autonomicnervoussystem/physiopa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自主神经功能(ANS)时间生物学特征的改变及药物影响。方法将6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Ⅰ根据病情应用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仅限倍他乐:克)和利尿剂(仅限双氨克尿塞)治疗,组Ⅱ在此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人选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应用动态心电监测仪及其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软件进行24h心电监测,应用余弦拟和法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组的HRV昼夜分布均呈近日节律分布。组Ⅰ、组ⅡANs功能明显受损,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兴奋性活动的基本节律发生改变。经治疗后组Ⅱ的ANS功能有了明显恢复。绪论依那普利治疗对ANS功能的恢复可能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对无症状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选出伴有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52例为观察组,另选出不伴有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观察组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为55.8%,高于对照组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34.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人心血管自主神经检查有助于提高其合并的冠心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理因素和自主神经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背景:心理因素可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有关,但FD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及其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心理因素、自主神经功能以及FD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90(SCL-90)和24h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分别评定22例FD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的心理状态和自主神经功能。结果:FD患者大多数心理因子分均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P〈0.05)。而自主神经功能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躯体化障碍或焦虑的FD患者,其自主神经功能状态与无躯体化障碍或焦虑者相比有显著差异(心0.05).结论:心理障碍与FD的发生密切相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是两者间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是临床中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病理生理机制相对单一,消融术式首选肺静脉电隔离术,临床疗效满意.相比之下,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消融术式百花齐放:肺静脉电隔离术及其基础上的复合术式、肾去交感化、复杂心房碎裂电位消融及神经节消融等.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自主神经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的1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单纯冠心病组(93例)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93例),对比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心率变异性(HRV)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急性重度脑外伤(ASTBI)患者是否存在自主神经(ANS)功能障碍及其临床意义,对30例ASIBI患者(ASTBI组,GCS评分≤8分)于入院1周内进行24小时心率变异性(HRV)检测,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自动计算HRV各项指标(包括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分析),绘制HRV直方图、散点图,并与31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STBI组HRV多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0.001);HRV直方图、散点图;均有特 征性改变,存活者和死亡者的HRV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各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认为HRV能定量、全面、直观地反映ASTBI患者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功能状态;ASTBI患者存在明显的ANS功能障碍;ANS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性呈正相关,且常直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20.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CANS)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CANS,内源性CANS主要包括心外膜及其附近大血管表面的神经丛(GPs)及分支。目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实验模型采用的主要为犬,而犬和人的心外膜GPs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且神经节及神经元数量也存在差异。如何将动物实验结果转化成临床应用,目前研究的量和面存在局限性,应从精度和整体上进行研究。当前内源性CANS的调节通路部分阐明,微脑理论的整体框架已经建立,但具体精确控制部位及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CANS与房颤关系的建立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CANS关联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尚未阐明,房颤的CANS介入机制有钙离子触发学说和章鱼假说,均能部分解释房颤的发生机制,但房颤发生的电、神经与结构重构的恶性循环标志或扳机点仍待弄清。目前干扰CANS治疗房颤的方法包括GPs消融、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肾交感神经切除术等的疗效存在争议。因此,CANS介导的房颤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基础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