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3例病人年龄均在60岁以上,都患有严重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1例采用传统的冠脉搭桥术,另2例采用不阻断升主动脉,低温、室颤、左心引流技术行冠脉搭桥术。3例病人平均搭桥4.3根,术后康复。对冠脉搭桥术的手术适应证、血管移植物的选择及新技术的应用作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代志刚  许航  陈咏今 《农垦医学》2001,23(2):118-119
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相比,有手术创伤小,对病人生理功能干扰轻,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但此类手术对麻醉要求高,应将血压、心排量、心率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近期,我院开展了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10例,皆麻醉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3例冠脉塔桥术病人麻醉期间的监测及麻醉处理作一简介,并回顾体会了3例病人麻醉经过及术后较顺利的可能关系。为进一步完善冠脉搭术麻醉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32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麻醉及管理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择期实施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32例。采用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静吸复合全麻,硝酸甘油、艾司洛尔、苯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等用于调控血流动力学。观察术后苏醒时间、拨管时间和ICU留观时间。结果:本组病人的苏醒时间、拨管时间和ICU留观的时间分别为(68±28)min、(6±2)h、(6.3±5.0)h。31例预后良好,1例术后因低心排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采用“快通道”麻醉有利于术后早期拨管、缩短病人ICU留观时间、节约费用;麻醉的关键在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和心肌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5.
冠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将我院近2年10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麻醉处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冠脉搭桥术后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冠脉搭桥术后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溶栓的体会。方法:自1997年8月~2001年12月6例冠脉搭桥术后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接受溶栓治疗。结果:心肌供血明显改善,无溶栓所致的出血及并发症,无急诊再度手术搭桥。结论:冠脉搭桥术后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溶栓是挽救危重病人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9年2月~2000年11月,用静脉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诱导及体外循环行冠脉搭桥术共12例,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G)避免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对病人围术期生理干扰小,手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1] .目前已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趋势.在麻醉管理上,与传统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相比,具有其特殊性.本文回顾我科2011年OPCABG97例,总结分析其麻醉管理.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的麻醉管理。方法 38例患者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采用丙泊酚、七氟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复合全麻,常规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压(IBP)、中心静脉压(CVP)。术中使用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去氧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麻醉过程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麻醉的关键是完善术前准备,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心肌氧供和氧耗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左心辅助装量下高危冠脉搭桥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该院5 a内在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时,其中9例术中出现恶性低血压或恶性心律失常,追加肝素,急诊建立左心辅助装置,给予病人心内除颤,将其心律转为窦性心律,在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停跳液、常温及心脏跳动下完成血管近远端吻合,左心辅助并行循环,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停机。结果 9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7例病人在外科ICU入住,平均(8.1±2.6)d,1例病人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病人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左心辅助装置下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能维持循环稳定,提高手术安全性,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处理恰当,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术后期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20例择期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U组)及对照组(C组),U组术中应用乌司他丁90万IU,C组对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麻醉前、手术当晚、术后第1、第2、第3、第4及第5天的心肌酶谱(GOT、CK、CK-MB、LDH)变化情况。结果C组CK-MB于术后第1天增高;但U组CK-MB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组CK-MB、CK、LDH值在术后第1、2天与对照组相比减低。结论在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使用乌司他丁对围术期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中脑血流变化趋势及体外循环转机流量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51例冠心病患者,采集病史根据超声情况中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组为:颈动脉狭窄≥50%设定为A组,颈动脉无狭窄或狭窄50%设定为B组。在冠脉搭桥术中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麻醉后、体外循环时及停机时双侧大脑中动脉(MAC)血流峰值流速;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冠脉搭桥术中平均转流量、平均动脉压和鼻咽温变化。结果冠脉搭桥术前时,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后和体外循环时,两组患者脑血流量(CBF)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体外循环时较麻醉后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后脑血流流速CBF较麻醉后和体外循环显著回升(P0.05);但是A组患者在麻醉后、体外循环时和手术后CBF均显著低于B组(P0.05)。体外循环时A组患者平均体表面积转机流量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B组(P0.05),而鼻咽温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在麻醉后显著减低,体外循环时较麻醉后无明显变化,手术后脑血流流速上升。而颈动脉狭窄≥50%患者在麻醉后及手术后较狭窄50%患者脑血流显著减低。  相似文献   

13.
王昕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4):488-489
目的: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进行回顾总结。方法:6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病人,以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和异丙酚维持麻醉。术中维持收缩压在90~120mmHg之间。心率维持在50—70次/分之间。结果:麻醉手术过程平稳,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以此种方法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麻醉维持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我院共进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ff-purnp coronary ary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96例,术中麻醉处理措施得当,麻醉效果满意。现将麻醉管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冠心病患者选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三支主要冠状动脉病变者19例,以冠脉管径狭窄≥50%判别为冠脉病变。19例中发生心肌梗塞13例;心绞痛17例,其中劳累型并自发型心绞痛11例;室壁瘤3例;空间隔穿孔1例;10例并有左主干病变,其中5例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本文对三支主要冠脉病变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宜早期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麻醉后术中各时点的微循环变化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冠脉搭桥术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麻醉药物为瑞芬太尼+七氟醚,观察组则为右美托咪定+七氟醚,观察术中各节点微循环、BIS值变化.结果:观察组T2、T3、T4时各微循环指标增长均明...  相似文献   

17.
冠脉搭桥术和支架置入治疗 多血管病变的对比 据《N Engl J Med》2001年344卷第15期报道 鉴于对冠脉支架置入术能改善血管成形术治疗病人近期和远期转归的最新认识,由荷兰Patrick W.Serruys医生等参加的国际血运重建治疗研究组就搭桥术和经皮介入术治疗多血管病变的好处进行了再评价。当心脏外科医师和介入心脏病学家认为支架置入术或搭桥术可达到同样程度的血运重建时,病人即随机指定施行其中的一种手术。共有1205例病人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总结和分析冠脉搭桥术中应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并桥灌技术进行心肌保护。[方法] 28例三支病变、稳定心绞痛、首次进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均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并桥灌心肌停搏液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结果] 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无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依赖和严重心律失常,病人恢复良好。[结论] 在冠脉搭桥术中,采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并桥灌注心肌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1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施行麻醉,通过观察,较之体外循环下麻醉具有苏醒快、恢复快、早拔管、对机体刺激小等优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罗库溴铵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药效及气管插管的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A组(n=25)给予罗库溴铵0.6mg/kg和B组(n=25)给予维库溴铵0.1mg/kg。分别记录给药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及sT段的变化。结果:罗库溴铵起效时间比维库溴铵快,2组血流动力学数据有不同程度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麻醉的重点在于确保麻醉平稳,并要求麻醉达到一定深度,避免加重心肌缺血,维持并改善心肌的氧供氧耗的平衡。罗库溴铵0.6mg/kg可安全地应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无心肌缺血改变。罗库溴接和维库溴铵都是对循环无显著影响的非去极化肌松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