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雷诺现象(RP)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0月天津市长征医院收治的伴RP的SLE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91例无RP的SLE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伴RP的SLE患者出现脱发、指/趾末端血管炎、甲周红斑、肺脏受累及心电图改变的频率较高,抗U1RNP,ds-DNA及抗Sm抗体阳性率也明显增高,且该组患者SLEDA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患者肾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及其他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伴RP的SLE患者更易发生系统损害和免疫学异常,疾病活动性明显,应予以足够重视,注意患者系统受累情况。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腹部并发症19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性分析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腹部并发症病例,结果2例患者以腹部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其余17例患者的腹部并发症发病时间在SLE发病后15天-6年不等,临床表现包括:消化道出血,缺血性肠炎,肠坏死,肠梗阻,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治疗后17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2例死亡,临床表现复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脊髓病变一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伴有神经系统损害,而并发脊髓病变者临床少见,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16岁,4年前因面部红斑、四肢关节痛在我院查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及免疫球蛋白IgG等免疫学指标异常,诊断为SLE并住院治疗。给予皮质类固醇及火把花根等药物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出院。以后长期服用泼尼松片(20~30mg/d)等药物。2001年2月因上述症状加重并双下肢无力再次入院诊治。体检:神志清楚,面部蝶形红斑,颈软,四肢末端呈非凹陷性浮肿。双上肢肌力Ⅴ级,双下肢肌力Ⅲ级,双侧…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重症雷诺现象致肢体坏疽。患者女,12岁。四肢疼痛伴指(趾)端青紫发黑半月。查体见面部片状红斑,左足肿胀,左足拇指第2,3,5趾、右足第2,3趾发黑,皮温低,双手指颜色大多发青。可触及足背动脉、桡动脉搏动。免疫学检查支持SLE诊断。  相似文献   

5.
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RP)系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体末端皮肤颜色改变及感觉异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等结缔组织疾病中较为常见。笔者对近10年在所在医院住院的64例伴RP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讨雷诺现象在SLE发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2岁。于2001年1月初面部出现蝶形红斑伴光敏感,间断低热(37.0~38.5℃),乏力,并出现癫痫大发作,同年1月13日入院。实验室检查示全血细胞减少,血清抗核抗体fANA)I:80阳性,抗Sm抗体阳性,血沉49mm/lh,尿常规示蛋白( )。X线胸片、B超示胸膜腔、心包腔少量积液,磁共振成像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颅内表现。诊断为SLE合并狼疮性脑病。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多种多样,病程变化多端 ,预后差别较大。虽然在过去 40年里 SLE患者的预后已经得到改善,但死亡仍然是主要的 威胁。 SLE早期死亡多归因于病情活动和感染,而后期多死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性疾病。 治疗,特别是长期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可导致肌病、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动脉 粥样硬化性血管病、感染甚至死亡等。但是,适时的冲击治疗能够延缓或防止死亡和器官衰 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轻型 SLE的治疗 [1,2]轻型 SLE指:①诊断明确;②病情稳定;③没…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4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HZ)是由水痘-带状疤疹病毒(VZV)引起的疱疹性皮肤病,愈后极少复发。我科近10年来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 HZ 49例,其中复发HZ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49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42例发生HZ1次,发生HZ时年龄为20~68岁,平均32.8岁;1例发生于SLE活动期,甲基强的松龙用量80mg/d,最后死于SLE本病;39例发生于SLE稳定期,强的松维持在30 mp/d以下(含同时用环磷酸胺即CTX冲击治疗2例),另2例在SLE未发病前发生。HZ皮损分布部位:颅神经5例,…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SLE患者的带状疱疹临床特点,以及探讨SLE患者的病情活动和治疗对发生带状疱疹的影响。方法:临床回顾1991-2000年住院合并有带状疱疹的SLE患者临床特点,对带状疱疹发生的一些可能的相关因素行分析比较和χ^2检验。结果:这一组患者中,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为9.80%,高于同期全部住院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临床症状相对较重;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在病情活动、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时较高。结论:SLE容易合并带状疱疹;病情相对较重;病情活动、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时带状疱疹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Clq是补体C1的第一组成亚单位,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起重要作用。介导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感染因素。凋亡产物及免疫复合物,Clq缺陷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清除障碍,细胞凋亡缓慢、死亡的细胞清除拖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扁平苔藓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扁平苔藓。患者女,28岁,面部蝶形红斑3个月,躯干、四肢紫红斑丘疹伴脱屑1个月,伴关节疼痛。血清抗核抗体及抗Sm抗体均阳性。手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扁平苔藓。  相似文献   

12.
报道1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12年,出现关了畸形并双侧髌韧带断裂,临床表明:双手多个指,掌指,腕关节呈Jaccoud's畸形,韧带松驰,过伸,捏起功能障碍,活动轻度受限,感觉正常,X线显示:双手多个指,掌指关节松驰,排列紊乱,或完全脱位;双侧尺腕关节呈对称性关脱位,双侧膝关节髌骨上移,可见髌韧带断裂阴影,左肘关节下方尺背侧软组织内见钙化影,所有关节未见侵蚀性骨损害及骨硬化。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T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鼠系统性红斑狼疮模型的实验结果,探讨了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异常的生物化学机理。提示由于生物化学途径的异常,改变了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而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原发性T细胞异常,障碍了细胞免疫的效应功能,从而影响了T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使得辅助细胞的活性增强,抑制细胞的活性减弱,其结果引起多克隆B细胞的活化,最终导致自然抗体和病理性抗体的过度产生。  相似文献   

14.
我科收治的SLE病人中有6例发生了静脉或动脉性血栓,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例SLE诊断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诊断标准。6例均为女性,年龄平均32.7岁(19~53岁);病程平均4年(1月~11年)。血栓发生部位,右下肢深静脉4例,其中1例次年对侧下肢再发,四肢动脉血栓1例,中枢大脑动脉栓塞1例。除1例以右下肢深静脉血栓为SLE首发表现外,其余5例均发生于稳定期。4例下肢静脉血栓中,1例为产后诱发,3例有长期站立史。动脉栓塞者,右上肢指间麻木感,洗澡受凉后诱发。脑动脉受累者,首先出现右侧头部剧烈疼痛,继之出现Ⅱ、Ⅲ、Ⅳ、Ⅴ、…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2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一般认为妊娠和产后会使SLE恶化。我们对27例SLE合并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胸膜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肺胸膜改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SLE患肺胸膜改变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71.9%)、呼吸困难(64.1%)、胸痛(55.5%)等为主,其他临床表现包括急性狼疮性肺炎、慢性肺纤维化等。X线检查发现肺部表现多样,除了胸腔积液、肺纹理增多、小点状、网状阴影外,也可有大片状边缘模糊阴影等。结论:SLE患应常规定期进行X线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胸膜改变。  相似文献   

17.
报告1例抗核抗体阴性IgE升高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整个病程中5次抗核抗体阴性,血清IgE水平高于正常,颅CT示脑梗塞,肾脏穿刺免疫荧光见IgG,IgM,IgAC3呈团块状沉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5例SLE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5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肾损害总发生率最高达78.5%。少年组蝶形红斑、肾损害、脱发等发生率较高,病情进展快,2例发生狼疮危象。老年组起病不典型,自身抗体阳性率较低。男女患者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征无显著差异,但男性患者内脏受累较重。结论:本院165例SLE住院患者,肾损害发生率高,少年组病情进展快,老年组起病不典型,男性组症状较重。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就我院1987年~1994年10月内科收治住院的131例SLE进行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131例SLE均符合1982年ARA的诊断标准。男11例,女120例,男女之比为1∶11。年龄12~70岁,平均35.2岁。发病年龄16~35岁者81例(61.8%),病程3天~26年,病程<3年者78例(59.8%)。首发症依次为发热(31.0%)、关节痛(26.7%)、面部皮疹(15.3%)、肾脏损害(13.7%)、胸腔积液(12.9%)、雷诺征(9.2%)。临床表现1.发热:54例(41.2%),其中43例(76.6%)为不明原因持续高热,可长达5~6个月,体温波动在39℃~40℃…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合并带状疱疹 (HZ)的认识 ,现将我院 1986~1999年收治的 5 8例资料完整的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5 8例患者全部来自我院的住院患者 ,男 2例 ,女 5 6例。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SLE诊断标准 ,HZ的诊断以全国统编《皮肤性病学》为依据。年龄 13~ 71岁 ,其中 18岁以下 13例 ,19~ 40岁 3 9例 ,40岁以上 6例。 5 3例非播散型HZ的皮损分布于躯干 2 3例 ,四肢 15例 ,头面部 11例 ,会阴部4例。其中 2 0例出现大疱 ,11例有血疱 ,4例表现为坏疽并形成溃疡 ,且多发于 19~40岁的S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