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纳米Al2O3(平均粒径20 mm)对液相接合条件下多重耐药质粒RP4接合转移的影响及其规律.方法 接合供体菌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HBl01(RP4),受体菌为Salmonella aberdeen Kauffmann50312(strR),保持供、受体菌液浓度比例为1:3,25℃静止接合相应时间后,计算转接合子数.结果 纳米Al2O3可影响RP4的接合转移,并主要表现为促进,该促进作用与接合菌液和纳米材料的浓度有关.接合菌浓度为106~108cfu/ml时,5 mmol/L Al2O3作用8 h后对接合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与相应空白对照组相比转接合子数分别增加100~400倍;50 mmoVL Al2O3,只有当接合菌浓度约为108cfu/ml时才能非常显著地提高接合率;而接合菌液浓度降低至106cfu/ml.和107cfu/ml时,0.5 mmol/l Al2O3组接合率则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接合菌浓度约为105cfu/ml时,延长接合时间至90 h,0.5 mmol/L Al2O3组不仅能显著提高转接合子数,而且还能缩短接合子出现的时间.5 mmol/L Al2O3组始终未观察到转接合子产生.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纳米材料可促进质粒在液相中的接合转移,从而可能引发纳米材料的水环境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纳米氧化铝(Al<,2>O<,3>)对细菌抗氧化系统和接合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阐明纳米Al<,2>O<,3>促进多重耐药质粒RP4接合转移的机制.方法 接合供体菌为E.coli HB101(RP4),受体菌为沙门菌50312(Salmonella aberdeenKauffmann 50312 str<'R>...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质粒RP4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水平转移情况,进而预测MBR处理含有耐药基因污水的生态风险。方法向正常运行的MBR中接种E.coli K12(RP4)Rif,利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营养琼脂培养基选择性平板计数,得出可培养接合子数量和接合转移率;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污泥中耐药质粒RP4;同时监测MBR对NH4+-N、CODCr的去除效率和污泥浓度(MLSS),以评价MBR运行效能。结果接种供体菌后,可培养接合子数量、转移频率由0逐渐升高,接种供体菌后第9 d,接合子数量增加到3.38×104cfu/ml、接合转移率达1.70×10-3/cell;随后,可培养接合子数量、接合转移率都呈现波动下降(于第23天分别下降至2.55×102cfu/ml、3.20×10-5/cell);与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供体菌的引入对MBR去除NH4+-N、CODCr的效率都有一定影响,即先降低后逐渐升高,污泥浓度由2200 mg/L逐渐降低至约1100 mg/L。结论实验过程中,RP4质粒在反应器中发生了较高频率的接合转移,并对反应器NH4+-N、CODCr的去除效率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铁(Fe2O3)纳米颗粒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形态学和游离钙([Ca^2+]i)的影响,为研究Fe2O3纳米颗粒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浓度(0.173、0.347、0.694g/L)的Fe2O3纳米颗粒对HepG2细胞染毒1、12、24h,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epG2细胞[Ca^2+]i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染毒不同时间各染毒组细胞内[Ca^2+]i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不同浓度时,Fe2O3纳米颗粒均能不同程度地引起HepG2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其细胞内[Ca^2+]i的升高。0.347、0.694g/L组染毒不同时间点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27.33±20.13、108.88±19.15、144.00±13.86和119.67±1.15、122.35±11.47、186.40±17.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4.3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pG2细胞凋亡可能与Fe2O3纳米颗粒引起的细胞[Ca^2+]i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空气中颗粒物对耐药基因体外接合转移的影响.方法 供体菌为大肠埃希菌(携带RP4质粒),受体菌为具有美罗培南抗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在不同粒径、不同浓度颗粒物作用条件下,接合一段时间后,利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LB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计数,计算接合子数量和接合转移频率.结果 PM0.1、PM2.5、PM10、1648a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菌对颗粒污泥生物处理系统硝化过程中氨氧化细菌的影响,为降低耐药基因对生物处理系统的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向正常运行的颗粒污泥序批式反应器(GSBR)中投加携带多重耐药质粒RP4的E.coli K12(RP4),监测GSBR氨氮去除效率,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粒径颗粒污泥中氨氧化细菌的菌群结构和丰度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多重耐药菌对氨氧化细菌的影响。结果接种E.coli K12(RP4)后,GSBR氨氮去除率从94.7%降低至32.8%,恢复12 d后,去除率达95%以上。颗粒污泥中,粒径越大,氨氧化细菌菌群结构越稳定。在各粒径污泥中,亚硝化单孢菌均占据优势地位,是降解氨氮的主要菌群。反应初期,氨氧化细菌的丰度并未因E.coli K12(RP4)的投加而发生较大变化,直至运行后期絮状污泥和小粒径颗粒污泥新生氨氧化细菌丰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与氨氮去除效果恢复呈现相关性。结论耐药菌E.coli K12(RP4)影响了氨氧化细菌的代谢活性,从而导致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硝化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