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CT特征,探讨CT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CT征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119个骶髂关节受累,其中双侧52例,单侧15例,Ⅰ级35个关节,Ⅱ级84个关节。早期CT表现分级:①骶髂关节前下1/3的髂骨侧骨性关节面局限性破坏缺损,密度减低,周围局限性硬化76个关节。②骨性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中断、局限性缺损94个关节。③关节面下微小囊变106个关节,表现为骨性关节面下小囊状缺损。④骶髂关节髂骨侧关节面周围轻度带状硬化117个关节。⑤软骨钙化,关节面下骨质吸收20个关节,表现关节面下带状低密度影。⑥关节间隙基本保持正常或略增宽。结论CT能清晰显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改变,骶髂关节炎是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依据,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荆利民  张岩 《医学信息》2008,21(3):241-243
目的探讨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基础与临床、影像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04-2008年间收治的23例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患儿的临床、病理与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儿HRCT检查均有骶髂关节异常,其中I级3例(13.0%),Ⅱ级9例(39.1%),Ⅲ级7例(30.4%),Ⅳ级4例(17.4%)。基本征象:(1)局限性骨质稀疏、侵蚀、破坏;(2)骨质增生硬化;(3)关节间隙增宽或变窄;(4)关节强直。实验室检查:HLA-B27阳性20例(87.0%);血沉(ESR)升高18例(78.3%);C-反应蛋白(CRP)阳性17例(73.9%)。临床表现多以外周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结论骶髂关节HRCT检查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SIJ)早期改变的MRI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0个AS骶髂关节早期改变的MRI表现。结果:MRI显示47个SIJ滑膜软骨异常,在这些关节中骨髓水肿、骨髓内脂肪沉积分别有45、28个,骨质侵蚀及骨质硬化各有15、6个。MRI动态增强发现在这47个滑膜软骨异常的关节中,30个轻度强化,17个明显强化。3个关节MRI未见异常,动态增强示这3个关节无异常强化。结论:关节滑膜软骨异常、骨髓水肿、脂肪沉积等是AS骶髂关节早期改变的MRI重要征象,可作为MRI诊断早期AS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当前国内外骶髂关节(SIJ)穿刺术的要点及研究进展,以及SIJ穿刺术在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以“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穿刺”为关键词,在PubMed、中国万方数据库检索1992年1月—2015年12月发表的关于SIJ穿刺术以及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总结骶髂关节穿刺术及其在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结果 SIJ穿刺的方法很多,操作手法也不尽相同。徒手穿刺术由于效率及安全性无法保证,已逐渐被淘汰。而超声对关节内组织辨识度差,MR引导下穿刺术费用较高,该两种穿刺术亦不常用。实际操作时透视下无法完全暴露SIJ间隙,逐渐被CT引导下穿刺术代替。CT引导下的SIJ穿刺被认为是最安全、可靠、高效的方式。SIJ穿刺针的种类多样,应根据骶髂关节病变的不同及SIJ穿刺引导方式的不同选择穿刺针。SIJ穿刺活检可更早发现骶髂关节炎的早期改变,是AS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结论 SIJ穿刺活检可早期诊断AS。在SIJ穿刺时,操作者应从穿刺体位、穿刺引导方式、穿刺针的选择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应根据骶髂关节病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引导方式和穿刺针。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理改变及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方寿 《医学信息》2010,23(6):1765-1767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病因不明,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关节,肋椎关节、脊柱旁韧带组织,最后发生脊柱强直.骶髂关节(SIJ)炎是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主要临床特点.骶髂关节炎的确立是强直性脊柱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核素骨显像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核素骨显像与CT导引下骶髂关节穿刺的病理活检结果,探讨核素骨显像骶髂关节与骶骨核素比值测定在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和监测中的价值。方法:10例临床诊断AS的患者,共19个骶髂关节(正常关节1个,CT诊断为0、Ⅱ、Ⅲ、Ⅳ期骶髂关节为18个),先行核素全身显像、骶髂关节显像及其核素比值测定,1-3日后均行CT导引下骶髂关节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病理活检显示18个为骶髂关节炎关节分别有滑膜炎,软骨及软骨下骨板血管翳侵入,骨质破坏等病变,核素骶髂关节显像发现核素比值升高者15个。10例患者均有全身其他关节或脊柱病变。结论:核素骨显像及其核素比值测定,有利于AS的骶髂关节的早期诊断,及对AS的活动性监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镇方寿  镇水清 《医学信息》2010,23(3):725-726
目的研究骶髂关节注射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运用马钱子方剂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同时,在CT引导下,患者取俯卧住,待腰穿针插入骶髂关节注入得宝松(1m1)+维生素B12 1mg+0.5%利多卡因2ml。结果经骶髂关节注射后2h及2周有效率89%。中长期疗效,显效21例,有效4例。结论骶髂关节注射治疗近期内可较显著改关善症状,中药辩证治疗有有效提高中长期疗效,两者结合,不失为一种治疗AS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CT扫描图像测量自前向后植入骶髂关节螺钉(SISIFATP)的应用解剖参数,为螺钉植入可行 性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健康成人骨盆CT扫描图像。模拟SISIFATP 自髋臼后上缘附近,向后、内、上穿过骶髂 关节和骶椎侧块第1 骶椎上关节突基底。利用CT数字重建技术测量:在横断面内进钉点与髋臼边缘的距离(M)、 通道长度(L)、最小横径(W)、螺钉通道中心轴与矢状面成角(E)和最大偏离角(P);在矢状面内通道的最 小纵径(H),通道中心轴与第1 骶椎上终板平行线的成角(F)和最大偏离角(Q)。结果:M为5.13 mm±1.81 mm,L 为102.35 mm±7.45 mm,E 为43.79°±2.83°,F 为43.85°±5.57°。W 为16.27 mm±1.99 mm,H为18.31 mm±2.22 mm。P 为11.74°±1.76°,Q 为11.04°±1.59°。结论:SISIFATP 的进点位于髋臼后上边缘附近,出针 点位于第1 骶椎上关节突基底,进钉方向是向后、向上与第1 骶椎上终板平均成角44°、向内与躯干纵轴平均成角 44° ;国人骨盆可选择至少1 枚直径6.0 ~ 7.0 mm、长度90 ~ 100 mm 螺钉植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骨盆正位与斜位X线片中骶髂关节的放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提供确切的放射解剖学依据。 方法 在男女各1具成人干燥髂骨和骶骨的耳状面上分别均匀涂上钡粉,合拢骨盆胶带固定,拍摄骨盆正位和斜位X线片;再将钡粉洗净,用细铅丝分别沿着骶骨和髂骨耳状面的边缘环绕,合拢骨盆胶带固定,分别拍摄骨盆正位和斜位X线片。观察耳状面和骶髂关节在骨盆正位片与斜位片上的投影变化和形态特征。 结果 在骨盆正位片可清晰的观察到双侧骶髂关节的前间隙和后间隙及耳状面。斜位片可观察到对侧骶髂关节的情况,骶髂滑膜关节位于X线上骶髂关节间隙的中下2/3;女性骶髂关节较男性短。 结论 骶髂关节在骨盆正位和斜位X线片上有其放射解剖学及性别特征,骶髂关节前间隙和后间隙以及耳状面是观察的重点,骨盆正位X线片基本可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测成年人正常骶髂关节间隙的CT影像解剖学特征,为骶髂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影像解剖学数据。 方法 对56例无骶髂关节病变的受检者的骶髂关节CT影像进行观测:(1)不同性别同一位置骶髂关节间隙的差异;(2)不同水平面上骶髂关节间隙的差异;(3)同一水平面上同侧前、中、后骶髂关节间隙的差异;(4)同一水平面上左右两侧骶髂关节间隙的差异。 结果 (1)骶2第1水平面(S2-1)和骶2第2水平面(S2-2)左后区骶髂关节间隙不同性别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骶1第1水平面至骶3第2水平面(S1-1~S3-2)6个水平面上,同侧骶髂关节前、中、后关节间隙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右前区中,S1-1水平骶髂关节间隙分别大于S1-2、S2-1、S2-2和S3-2(P<0.05);(4)左中区中,S2-1水平骶髂关节间隙分别大于S1-1、S1-2、S2-2和S3-2(P<0.05);(5)右中区中,S2-1水平骶髂关节间隙分别大于S3-1和S3-2(P<0.05), 且S2-2水平骶髂关节间隙大于S3-2(P<0.05);(6)左后区中,S2-1水平骶髂关节间隙大于S3-2(P<0.05);(7)右后区中,S2-2水平骶髂关节间隙大于S3-2(P<0.05)。 结论 本研究为成年人正常骶髂关节间隙的宽度提供了影像解剖学参考标准。成年人正常骶髂关节间隙在水平面和冠状面上存在一定的影像解剖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骶髂螺钉内固定术前应用螺旋CT个体化测量健侧螺钉钉道参数,指导术中置钉的可行性。 方法 ⑴对10例冰冻正常成人骨盆标本进行螺旋CT扫描与多平面重组,在不同重组图像中依次测量左右侧S1螺钉的进针方向、进针点与髂后上、下棘的距离、钉道的长度与安全角度等参数;⑵将10例骨盆标本左右侧骶髂关节制成垂直不稳定贩折模型,然后左右侧骶髂关节分别根据对侧的CT测量结果进行个体化置钉验证。 结果 ⑴进针方向与冠状面、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25.95± 1.39)°与(19.61±2.97)°,进针点与髂后上、下棘的距离分别为(37.17±2.90)mm与(38.23±1.69)mm,冠、轴状面上的安全角度分别为(19.87±1.61)°与(23.84±2.08) °;⑵左侧骶髂关节所置10枚螺钉均安全、准确地到达S1椎体预定位置;右侧骶髂关节所置螺钉除1枚偏离突出骨质外,其余9枚均安全到达S1椎体预定位置。 结论 切开复位骶髂螺钉内固定术前应用螺旋CT个体化测量健侧螺钉钉道参数,指导术中置钉的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核素骨显像与CT导引下骶髂关节穿刺的病理活检结果,探讨核素骨显像骶髂关节与骶骨核素比值测定在强直性脊柱炎(AS)诊断和监测中的价值. 方法 10例临床诊断AS的患者,共19个骶髂关节(正常关节1个,CT诊断为 0、Ⅱ、Ⅲ、Ⅳ期骶髂关节炎18个).先行核素全身骨显像、骶髂关节显像及其核素比值测定 ,1~3日后均行CT导引下骶髂关节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病理活检显示18个为骶髂关节炎关节分别有滑膜炎、软骨及软骨下骨板血管翳侵入、骨质破坏等病变.核素骶髂关节显像发现核素比值升高者15个.10例患者均有全身其他关节或脊柱病变. 结论核素骨显像及其核素比值测定,有利于AS的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及对AS的活动性监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骶髂关节的三维运动。方法:应用7具新鲜标本,在双侧髂骨和骶骨各置入三个5mm的钢珠,在双侧髋关节不同位置下进行CT扫描,将CT信号传入计算机,确定每个钢珠中心点,并以钢珠的三维框架为基础进行分析。结果:骶髂关节的活动范围在矢状面最大(左7°,右8°),并通过比较不同髋关节的位置信号分析了骶髂关节的运动方向,髂后上棘相对骶骨的线性运动为4~8mm。结论:髋关节的位置可以诱发骶髂关节的最大活动,骶髂关节运动也影响腰骶关节的活动,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下腰痛  相似文献   

14.
背景:平片及CT不能显示关节软骨的改变,磁共振虽可显示软骨,但常规序列软骨显像效果欠佳,因此若要提高MRI检出软骨病变的能力,序列的优化显得非常重要。 目的:比较骶髂关节常用磁共振成像序列,筛选适合骶髂关节软骨MRI最佳成像序列。 方法:对45健康志愿者分别行骶髂关节MRI自旋回波T1WI、T2WI、T1-flash-3d-water-cor、T2-me3d-cor和T2-me2d-cor和T1-se-cor-water-fil扫描,比较各个序列显示骶髂关节软骨的清晰度、内部信号变化及软骨表面缺损。 结果与结论:自旋回波T1WI和T2WI序列45均显示骶髂关节软骨为一条稍高信号带,关节间隙不清;梯度回波T1-se-cor-water-fil序列45均显示两侧关节面骨皮质与髂侧软骨、骶侧软骨及软骨间隙形成的5条平行线状结构;T2-me3d-cor、T1-flash-3D-water-cor-fil序列45例受检者关节软骨为一条明亮、清晰高信号,与周围骨皮质及骨髓分界非常清晰,但骶侧、髂侧软骨不能够区分。T2-me2d-cor序列 37例能显示髂侧、骶侧软骨及软骨间关节间隙,8例分辨不清;弥散成像序列仅部分层面能显示关节软骨,诸结构显示较模糊,信号强度对比不鲜明。结果说明,T1-se-cor-water-fil在关节软骨显示程度、内部信号变化和软骨表面缺损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序列。T1-flash-3d-water-cor、T2-me3d-cor和T2-me2d-cor对软骨表显示方面优于常规MRI序列,但不如T1-se-cor-water-fil。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骶髂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骶髂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钱齐荣①综述贾连顺①审校由于骶髂关节特殊的解剖位置及形态特点,关节活动度很小,而放射学检查难以清晰显示,增加了认识和诊断其疾患的难度,骶髂关节的研究显得极为欠缺。以至于Lavignole等[1]指出:迄今为止,骶髂关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道前路钢板螺钉植骨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采用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21例。 结果 21例骶髂关节脱位患者均施行前路骶髂关节融合术,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2.5个月)。全部患者下地行走,17例无疼痛,4例轻度疼痛,无再次脱位等并发症发生,均恢复正常生活。 结论 前路骶髂关节融合术能有效恢复骶髂关节的稳定性,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在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生物制剂治疗的基础与临床方面已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生物制剂作为最新的有效治疗策略使该类疾病治疗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为特征的系统性炎性、病情多难以控制、部分患者可致残的常见风湿免疫性疾病之一。临床上,我们希望能及早地抑制炎症而使AS得到缓解,但多年来AS的治疗并没有令人信服的好方法,目前尚存在许多误诊误治,使多数患者丧失信心。为此,我们急切需要提高对AS治疗概况的新认识,掌握AS早期诊断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骶髂关节周围各韧带对骶髂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正常腰椎-骨盆-股骨有限元模型,在该正常模型基础上分别去除双侧骶髂关节各韧带,建立无髂腰韧带模型、无骶髂前韧带模型、无骶髂后韧带模型、无骶结节韧带模型、无骶棘韧带模型和无骶髂骨间韧带模型。在各模型上分别模拟脊柱的生理运动,分析左右骶髂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各关节面的平均应力,并与正常模型进行比较。结果相比正常骶髂关节模型,无骶结节韧带模型、无骶棘韧带模型和无骶髂后韧带模型的左右两侧骶髂关节ROM均无明显差异,而无骨间韧带模型除在脊柱右旋转情况下左侧骶髂关节ROM和后伸情况下右侧骶髂关节ROM无明显差异外,在其他脊柱生理活动下左右两侧骶髂关节ROM均显著增大。无骶髂骨间韧带模型左右两侧骶髂关节在脊柱生理活动下关节面的平均应力均明显降低。结论在所有骶髂关节周围韧带中,骶髂骨间韧带对骶髂关节的稳定性影响最大。研究结果有利于探讨骶髂关节错位的发生机制,为临床骶髂关节错位的治疗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钉道参数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为经S1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2 2例骨盆标本进行研究 ,测量S1椎弓根宽和高 ,骶髂螺钉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确定进针点后 ,以 5具新鲜尸体对进针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S1椎弓根宽和高分别为 (2 7.7± 1.9)mm和 (2 0 .2± 2 .3 )mm ;螺钉进针点位于髂后下棘前方 (2 4.6± 2 .9)mm ,坐骨大切迹上方 (4 1.8± 3 .4)mm ;进针方向为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 ,然后向后侧倾斜 (7.7± 3 .8)° ,向尾端倾斜 (7.1± 2 .3 )°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为 (86.5± 3 .8)mm。以此进针方法行 10枚螺钉固定 ,无螺钉穿出椎弓根。结论 :髂后下棘和坐骨大切迹恒定存在 ,变异小 ;螺钉进针点位于髂后下棘前方 2 5mm ,坐骨大切迹上方 40mm ;螺钉长 75mm ;进针方向为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 ,然后向后侧倾斜 5°~ 10° ,向尾端倾斜 5°~ 10°。  相似文献   

20.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26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方法和临床疗效,探讨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6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TileC型骨盆骨折病例,16例采用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技术固定骨盆后环,10例采用骶髂关节前路钢板技术固定骨盆后环,所有病例同时固定骨盆前环,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6个月~6年,平均2年3个月,本组病例术后未发生骶神经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X线片示骶髂关节复位及内固定位置良好。根据Majeed功能评分,优9例,良10例,优良率达73.1%。结论对于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TileC型骨盆骨折,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和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均可重建骨盆后环的稳定性。而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固定具有固定坚强、损伤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但操作技术要求高,并要注意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