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某,女,58岁。因腹胀、呕吐,乏力3月余于1991年8月20日入院。入院行B超检查,发现上腹部肿块,于8月26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十二指肠有一8×12Cm大小之肿块,与腹主动脉粘连,无法切除肿块而关闭腹腔。术中病理报告为十二指肠癌。9月13日转入内科治疗。症见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及胆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上腹部胀满疼痛,自觉有物从脐腹向上涌动,尤以食后明显,靠静脉高营养输液维持。重病容,极度疲乏,卧床不起,上腹部可触及一拳  相似文献   

2.
刘鸿雁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685-1685
尹某,女性,26岁,2008年1月3日初诊。主诉:妊娠48d,恶心呕吐1周,加重3d。现病史:B超示早孕。初始只有轻微纳差胸闷、恶心等症状,但近几日症状逐渐加重,呕吐频繁,口干欲饮,饮入即吐,纳差,食入即吐,平卧减轻,即起即吐,吐出胃内容物及酸苦水,口唇干燥,重度口臭,腰酸,小腹下坠,伴见阴道少量褐色分泌物,头晕,乏力,舌体胖大满口,苔白厚腻,脉滑大。  相似文献   

3.
赵帅 《双足与保健》2009,(11):40-43
反胃,是以脘腹痞胀、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又称“胃反”。多因脾胃虚寒或脾’肾两虚、胃中积热、痰浊阻胃、气血瘀阻所致,以脾胃虚寒证较多见。  相似文献   

4.
住院患者张××,女,26岁,未婚。治疗时间:80年7月27日。该患于10天前因食不洁之物,而致恶心,呕吐,腹泻。西医诊断为胃肠炎,经治疗泄止,但因恶心呕吐加重,不能进食而入院。症见:恶心呕吐频作,食入即吐,口干面红,胃脘胀痛,  相似文献   

5.
妊娠恶阻西医称妊娠剧吐,因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以妊娠早期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厌食,甚则食入即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
王彩丽 《光明中医》2010,25(2):296-296
妊娠恶阻指妇女怀孕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卧,恶闻食气或食入即吐。现代医学则称之为早孕反应或妊娠剧吐。祖国医学认为:妊娠恶阻主要是由于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常见有脾胃虚弱及肝胃不和两型。  相似文献   

7.
“呕吐”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证,外感、內伤皆可出现,缘由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前人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朝食暮吐谓之“胃反”,泛恶欲呕谓之“恶心”,凡此皆属呕吐之类。  相似文献   

8.
反胃之证,系饮食入胃,但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一、两时而吐,或一日半日,食多反上而复吐。《医学必读·反胃殪塞》指出:“……胃脾每伤,运行失职,不能腐熟水谷,变化精微,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饮食入胃,复反而出,反胃所由成也。……”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多种原因引起的反胃。  相似文献   

9.
程锐 《浙江中医杂志》1995,30(8):358-358
祛瘀通结治反胃231400安徽省桐城县人民医院程锐《全医要略》谓:"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日胃反"。反胃多由"十二指肠溃疡"失治或治之不当而并发"幽门梗阻"所致。一些患者不愿手术而就诊于中医。笔者自拟"法瘀通结汤"治疗16例全部有效,兹略...  相似文献   

10.
1资料 患者刁某,男性,50岁,已婚。以上腹部疼痛、呕吐、腹泻1d于2006年7月8日16:40入院。入院前1日上午在餐馆进食八宝粥后约30min出现恶心、呕吐,呕吐胃容物2次,呈喷射状,伴腹痛腹泻,解黄色水样大便4次,量多,无里急后重,无黏液脓血。在当地经抗感染、补液(用药不详)等治疗,患者呕吐腹痛稍减轻,但仍感恶心、欲吐,上腹部疼痛,伴头昏、心痛、心悸、纳差、  相似文献   

11.
因妊娠见恶心呕吐,头重头晕,心中烦闷,恶闻食气,或食入即吐,称妊娠恶阻。一般在妊娠早期二三月多见,也有少数病例症状一直持续到妊娠后期。本病损耗体力,日久必致气血俱虚,影响胎儿发育,或发展成妊娠中毒症。其病机主要是胃气不降,冲脉之气上逆所致。常见的有胃虚及肝热两型。一、胃虚案  相似文献   

12.
例1:芶×,男,42岁。1962年8月22日诊。自诉:患呕吐二年零四个月,先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半年后不定时呕吐,吐的次数不等,吐出物水食混杂,大便稀溏。巴中县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刻诊: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精神不振,面部和下肢浮肿,舌质淡、苔薄白、津润,脉象缓滑。此为脾虚水滞之胃反证。拟用健脾利水之法主治,方用茯苓泽泻  相似文献   

13.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卧,甚或恶闻食气,食入即吐者,中医称为“恶阻”,主要是由于胃失和降,冲脉之气上冲所致。笔者用中药敷脐治疗妊娠剧吐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男,45岁。1987年10月27日诊。患胃病已二、三十年,常感胃疼、烧心,并吐酸水。往往因生气,饮食不当而复发,以春秋两季较为明显。近日因生气而发病。除现上述症状外,又添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物为酸腐粘液,其中夹杂少量不化食物。赴外地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幽门痉挛,服制酸、解痉等药效果欠佳,中医施温中健脾、和胃降逆以及清肝泻火止呕之剂,取效甚微。刻诊:烧心如炽,吐物盈碗、吐物为酸腐粘痰,其中伴有少量食物,吐后胃中稍适,大便三日未行,畏食拒饮,声低息微,体质消瘦,  相似文献   

15.
张某,女,38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主诉:发热5天,上腹部疼痛3天。患者自诉5天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咽痛,背部恶风寒,无鼻塞流涕,无关节疼痛等症状。遂至当地诊所输液治疗2天(具体药物及方案不祥),当时输液后发热暂退,但之后发热复作。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伴呕吐、食入即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泻下水样便,呈深褐色,每天3~5次,为求进一步诊治收住入院。症见:上腹部疼痛,伴恶心欲呕,背部胀痛,咽痛,无咳嗽咯痰,无鼻塞流涕,纳差,不能进食,进食进水则呕,大便稀溏,深褐色水样。  相似文献   

16.
恶阻,为妊娠早期反应。轻者择食嗜酸,偶有恶心呕吐,不治自愈;重者食入即吐,若不调治,久则气阴两伤,损及母体及胎儿。该证多因冲脉之气上逆,冒失和降所致。笔者在临证过程中,对脾胃虚弱和肝胃不和两种类型的恶阻证皆用半夏获警汤加减化栽治疗,每获良效。现举两例,与同道共同切磋。例一:王xx,女,乃岁,已婚。于lop年9月18日就诊。已停经利天,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择食嗜酸,继而食入即吐,呕吐痰诞,胸闷气短,神疲乏力,不思饮食,舌谈,苔白润,脉滑。诊为早期妊娠,脾胃虚弱型恶阻。法直健脾利湿,降逆止呕。方用美半夏…  相似文献   

17.
七、和胃补虚法:胃属六腑,居于中焦,其气以下行通降为顺。胃虚气逆,则“胃反呕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治用大半夏汤,方中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白蜜益胃补虚,调燥通腑,共奏和胃补虚,降逆润  相似文献   

18.
患者杨某,女,23岁。1996年3月6日入院。入院时停经67天,恶心呕吐半月余,近日加重。食入即吐,口干伴头晕、神疲、心烦,二便尚可,舌质红偏黯,苔薄白,脉细滑。辨证属脾胃虚弱,胃失和降。中药拟益气和胃,安胎止呕为法。药用:太子参、山药、莲肉、灶心土...  相似文献   

19.
反胃治验     
辛某某,43岁,1983年9月12曰初诊。患者朝食暮吐半年余。每曰晨食后胃脘渐胀,至午则生呃逆,暮即呕吐,皆为不化之宿谷,吐后仍欲饮食。逐日复作,体渐消瘦。前医用平胃散、香砂养胃丸、二陈汤等方加减治疗来效。后经某院胃肠造影提示:食道及胃肠通过良好。化验室检查均正常。诊为“神经性呕吐”。住院治疗月余罔效,故延余会诊。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伤寒论》均有论及"胃反",认为该病特征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笔者对其所论"胃反"条文进行归类、分析研究,探寻张仲景"胃反"病辨治规律,结合六经辨证理论,将其分为太阳误治反胃证、阳明饮停反胃证等二大证型,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