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网络游戏行为偏好调查问卷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编制网络游戏行为偏好调查问卷,为网络心理学的研究提供测评工具。方法:在玩家访谈的基础上形成网络游戏行为偏好凋查问卷的预问卷。对422名被试实施预问卷测试,对其中324名玩家同时进行网络成瘾问卷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形成网络游戏行为偏好调查问卷,并进行问卷的项目分析、信度和效度的评定。结果:网络游戏行为偏好调查问卷所有项目难度均在0.2—0.7,70.18%的项目鉴别力达到优良水平。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5个因素。整体量表内部一致性为0.93,而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在0.70—0.92之间。玩家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和网瘾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正相关。结论:网络游戏行为偏好调查问卷难度适中,鉴别力优良;具有良好的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拟从情绪调节策略角度入手,探讨情绪调节效能感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以年龄15~18岁(M=16.42,SD=1.08)之间的757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试焦虑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情绪调节策略量表,探讨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与考试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学生考试焦虑与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中学生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与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中学生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与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与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中学生认知重评策略在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对教师关怀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教师关怀行为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对75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教师关怀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2)领悟社会支持在教师关怀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学业自我效能感在领悟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关怀行为与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社交效能感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交效能感和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的关系。方法:使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对341名大学生施测。结果:①成瘾倾向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性别、上网年限和每天上网时间等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②利他效能感、情绪控制效能感、沟通效能感、自我价值效能感、自我印象效能感和社交效能感总分与网络关系成瘾倾向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自我价值效能感和自我印象效能感能较显著的负向预测网络关系成瘾倾向。结论:社交效能感是大学生网络关系成瘾倾向较为有效的预测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以及认知失败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二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使用交往焦虑量表、认知失败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83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社交焦虑与认知失败、手机成瘾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认知失败、手机成瘾显著负相关;②社交焦虑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水平,还通过认知失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水平;③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调节该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相较于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认知失败的中介效应对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作用更强。结论:认知失败是社交焦虑诱发大学生手机成瘾的重要桥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社交焦虑影响大学生认知失败进而导致手机成瘾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斯坦福情绪调节量表在我国中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情绪调节量表在中国中学生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研究首先选取了1167名11-19岁的中国青少年进行测试,在所有样本中抽取130人间隔2周实施重测,同时测查了中文版大五人格量表和积极消极情绪量表。结果:认知重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表达抑制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6。两周之后认知重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4,表达抑制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3。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了中文版情绪调节量表的二因素模型。中文版的情绪调节量表的认知重评维度与宜人性、严谨性、外向性以及开放性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情绪体验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体验呈显著负相关;情绪调节量表的表达抑制维度与宜人性、外向性呈显著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情绪体验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情绪体验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情绪调节量表中文版在中学生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中文版网络成瘾量表(CIAS-R)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广州市10所高校的1 20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网络成瘾呈负相关。(2)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生活事件、自我效能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我效能的特点及其与生活事件、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74名初、高中学生进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测试.结果:①中学生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3.20,P=0.002),女生的自我效能较低.②相关分析显示中学生生活事件与焦虑、抑郁呈显著正相关,而自我效能与生活事件、焦虑及抑郁呈显著负相关.③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生活事件总分、生活事件中人际关系因子分进入焦虑、抑郁的回归方程,β系数分别为-0.402,0.178,0.166.④路径分析表明自我效能在生活事件和情绪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路径系数为0.07-0.08.结论:中学生生活事件与自我效能、情绪的关系密切;生活事件对情绪的影响,不仅仅通过生活事件本身,还要通过自我效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智能手机成瘾和人际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简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量表、认知失败问卷和人际关系适应量表对湖南省4所中学1350名初、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手机成瘾与认知失败呈显著正相关(r = 0.41,P 0.01),与情绪效能感(r = -0.24,P 0.01)、人际适应(r = -0.14,P 0.01)呈显著负相关;情绪自我效能感与人际适应呈显著正相关(r =0.41,P 0.01),与认知失败呈显著负相关(r = -0.30,P 0.01);认知失败与人际适应呈显著负相关(r = -0.31,P 0.01)。②在手机成瘾对人际适应预测中,情绪调节效能感发挥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39.69%,认知失败也发挥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36.64%。结论:智能手机成瘾不仅能够直接影响人际适应,还通过情绪调节效能感和认知失败的中介作用对人际适应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亲子依恋对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并检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父母与同伴依恋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青少年品行问题行为倾向问卷对广州市1195名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父/母子依恋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外化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均可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3)路径分析结果表明,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在父子依恋与外化问题行为、母子依恋与外化问题行为间均发挥着显著的中介效应。结论:亲子依恋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还通过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间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女大学生节食状况及进食障碍状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目的 :调查北京女大学生节食、进食障碍状况及其相关的一些心理因素 ,以及不同性别角色的被试在这些方面有无差异。方法 :使用节食状况量表、进食障碍症状调查问卷、进食障碍调查表中的瘦身倾向与对身体的不满两个分量表、羞耻体验量表及性别角色量表测查了 2 11名北京女大学生。结果 :北京女大学生节食状况比以往研究发现的中学生的情况更严重一些 ;有 10人可以被初步判断为非典型性进食障碍 ;体形指数和瘦身倾向可预测节食行为 ;不同性别角色的被试在羞耻量表及各分量表得分上有显著差异。作者进一步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结论 :北京女大学生节食状况及进食障碍应引起重视 ,及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编制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Online Game Cognitive Distortions Scale,OGCDS),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在117名青少年中进行初测,确定17个条目的正式版本后以分层整群取样法,随机抽取广东省在校中学生495名,分别施测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网络游戏-认知成瘾量表以及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考察青少年嘲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涵盖4个维度,分别是沉湎、全或无思维、在线安慰和短期思维,可解释总方差72.626%,各条目的因子负荷在0.490-0.886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四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数分别为:χ~2=141.586,NFI=0.909,IFI=0.952,CFI=0.952,RMSEA=0.063.量表的重测信度r=0.753,P<0.01,各维度和总量表的α系数为0.740-0.904.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总分、各维度分与网络游戏-认知成瘾量表总分呈正相关(r=0.540~0.728,P<0.01),与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也呈正相关(r=0.283~0.413,P<0.01).结论:青少年网络游戏认知偏差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网络游戏体验问卷应用于我国大学生人群,考察其适用性。方法:使用网络游戏体验问卷、网络游戏成瘾问卷和网络游戏忠诚问卷对465名在校大学生网络游戏玩家进行了测量。结果:网络游戏体验有11个维度,分别是挑战、幻想、好奇、控制、角色扮演、竞争、合作、认可、归属、责任和奖励。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拟合指标(χ2/df=1.39,NFI=0.96,NNFI=0.98,CFI=0.98,RMSEA=0.048),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网络游戏体验问卷得分与网络游戏成瘾及网络游戏忠诚得分具有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40。结论:网络游戏体验问卷在我国大学生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游戏角色依恋问卷应用于我国大学生人群,通过对其信度和效度的研究,考察其适用性。方法:使用游戏角色依恋问卷和网络游戏成瘾问卷对481名在校大学生网络游戏玩家进行测量。结果:网络游戏角色依恋有4个维度,分别是认同和友谊、关注矛盾、责任和控制,且4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较高;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4个维度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游戏角色依恋问卷得分与网络游戏成瘾得分具有较高的相关。结论:游戏角色依恋问卷符合心理测量性要求,可用于测量我国大学生网络游戏玩家与其角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高中生网络成瘾状况,探究家庭环境中成功性、组织性、控制性三因素对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查郑州市城区6所高中800名学生,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及自编的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1.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5.0%;网络成瘾率在性别、年级、学校性质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414、0.356、0.112);2.家庭组织性因素对网络成瘾倾向的预测力居首位(β=-0.155),其次是家庭成功性和控制性(β=0.109、0.092)。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组织性、成功性、控制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生活事件与电子游戏成瘾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初中生生活事件与电子游戏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子游戏成瘾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165名13—16岁的初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初中生在电子游戏成瘾问卷上的得分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在生活事件量表各因子上得分与其在电子游戏成瘾问卷各因子上的得分基本上呈正高相关.且高、低生活事件组的初中生在电子游戏成瘾问卷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生活事件与电子游戏成瘾情况密切相关,帮助初中生正确地应对生活事件,有助于降低其电子游戏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网络成瘾和感觉寻求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调查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和感觉寻求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成瘾问卷和Zuckerman的感觉寻求量表,对北京市两所普通中学的30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男生比女生、初中生比高中生更容易对网络上瘾;(2)感觉寻求的不甘寂寞分量表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显著。结论:网络成瘾和感觉寻求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与愤怒的关系。方法:选取12~19岁中学生349人,采用少年网络攻击行为评定量表、少年攻击性问卷和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修订版进行测评。结果:女生愤怒气质因子分高于男生[(2.0±0.7)vs.(1.9±0.7),P0.05]。高中生特质愤怒得分高于初中生[(2.1±0.6)vs.(1.9±0.6),P0.01];愤怒外部表达因子分高于初中生[(2.3±0.5)vs.(2.2±0.6),P0.01]。攻击行为与特质愤怒、愤怒表达各因子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14~0.57,P0.05);现实攻击行为和网络工具性攻击行为与愤怒控制各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r=-0.19~-0.11,P0.05),网络反应性攻击行为与愤怒控制各因子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愤怒反应、愤怒表达因子得分与攻击行为得分呈正相关(β=0.13~0.37,P0.05),控制外部表达因子与反应性攻击得分呈负相关(β=-0.01,P0.05)。对攻击行为的可解释变异率的范围为19.1%~35.7%。结论:中学生网络攻击行为可能与特质愤怒、愤怒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引入Kim编制的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量表,并在大学生群体中对其信效度进行验证.方法:共收集735名大学生网络游戏使用的相关数据,并通过项目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①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量表的所有项目与其所属因子的相关在0.43-0.78;②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量表及五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0以上,相应的重测信度在0.62-0.75;③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量表符合二阶因子结构(x2/df=4.52,RMSEA=0.069,GFI=0.90,CFI=0.92,IFI=0.92);与网络成瘾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69.结论:网络游戏成瘾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作考察我国大学生网络游戏使用研究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尊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及学校满意度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线上游戏成瘾量表、自尊量表、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对1427名中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自尊与网络游戏成瘾呈显著负相关,自尊对网游成瘾存在负向预测作用;2学校生活满意度在自尊与网游成瘾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4%。结论自尊可以预测网游成瘾倾向,低自尊者更容易网游成瘾;学校满意度在自尊与网游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