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HD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认知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24名无痴呆的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及年龄匹配的24名正常人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长谷川智力量表,HDS)评分及听觉P300检测.结果两组神经心理学量表(HDS)评分均正常.两组听觉P300比较,无痴呆多发性脑梗塞组P300潜伏期延长,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听觉P300测定在评价多发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认知损害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且较HDS敏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313例经CT检查证实为脑梗塞的脑电图,异常率为90.4%。并分组着重对广泛性中度、重度和局限性异常脑电图的异常率、定位准确率进行了分析比较,各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1)。根据病灶的部位,大小的不同,依次为:皮质下单发性脑梗塞、皮质下多发性脑梗塞、脑叶单发性脑梗塞和脑叶多发性脑梗塞。以脑叶多发性脑梗塞的脑电图改变最明显,定位准确率也最高。上述变化规律提示病变靠近胞表面者可见脑电图的异常表现较明显,多发性脑梗塞较单发性明显,病变范围大,病灶多,脑电图改变越明显,定位率也较高;腔隙性脑梗塞则相反,大多数无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实际上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症,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是脑梗塞,特别是多发性脑梗塞患者,作系列心理学量表检查,其中42.92%有智能阻碍Ⅲ。多数脑梗塞患者,在CT检查中可见到明显的病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多发性脑梗塞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应用微栓子栓塞阻断方法,将大鼠造成多发性脑梗塞模型,通过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变和海马组织病理改变来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多发性脑梗塞模型的影响。结果:血府逐瘀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能明显改善多发性脑梗塞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和神经行为学改变。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是治疗多发性脑梗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的急性脑梗塞血液流变学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其中多发性脑梗塞组14例,大面积脑梗塞组11例,及普通脑梗塞组37例,以同期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尤以中小血管(23s-1WBV、9.6s-1WBV)的全血粘度升高为著(P<0.001),多发性脑梗塞患者同时伴有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对58例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塞的临床及其影像学进行了研究,其中男39例,女19例,均无明显神经症状,而由CT或MR检查发现,其影像学表现分为两类,另一类是腔隙性无症状性脑梗塞,占93.1%,另一类是非腔隙性无症状性脑梗塞,占6.9%,前者梗塞部位多在基底节,内囊,后者多在脑叶,认为C航MR是确认本病的唯一方法,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塞的普查及预防症状性卒中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伍龙  刘一尔等 《医学文选》2001,20(2):199-200
近年来随着神经内分泌学的研究进展,有关脑梗塞患者内分泌变化受到关注[1~4],本文测定 2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皮质醇,探讨皮质醇水平与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急性起病,起病后1~72h住院并经CT或MRI证实者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为42~83年,平均61.25年。腔隙性梗塞15例,多发性脑梗塞8例,大面积脑梗塞5例,脑梗塞部位在基底节区,半卵园中心,丘脑、脑干、小脑及额顶叶。非脑血管病对照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40~71年,平均55.37年,均为神经系统慢性病…  相似文献   

8.
随着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增多,多发性脑梗塞痴呆已是神经科临床的常见表现,如何及时、准确地判断多发性脑梗塞痴呆的存在,则成为该病临床诊泊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SO例住院确诊为多发性脑梗塞病人运用杨蜀莲ti]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Q)、精神认识能力(***E)及修改后的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HDS严]分别进行智能测定,并对痴呆测定的方法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50例多发性脑梗塞均符合以下标准:0住院经脑CT和(或)MR!证实为脑梗塞;②应用改进的Hachiski缺血量表测定均在6分以上;③二次及其以上的脑梗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梗塞后痴呆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在家庭病床住院期间均行临床和智能评估,头颅MRI检查,对研究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索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本组脑梗塞后痴呆的发生率为31.0H,统计分析表明:以多发性梗塞、左半球梗塞、大梗塞、颈动脉狭窄、以往脑血管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文化程度低、吸烟、高脂血症、酗酒为老年人脑梗塞后痴呆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脑梗塞后痴呆是由多因素决定的,积极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可预防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脑梗塞是引起痴呆的重要原因,我院神经科近年来对232例多发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智能检测,发现73例符合多发性梗塞性疾呆(MID),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自1992年7月~1997年6月在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中,随机选择232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为多发性脑梗塞(MI)患者进行智能测定,其中包括认知能力筛查法(CognitialCapicity Screening Examination CCSE)和功能活动调查法(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脑梗塞是一种病情较重、起病急骤、脑血管多处发生梗塞的脑血管疾病。大面积的脑梗塞所致的脑水肿可很广泛而严重[1],容易形成颅内高压,导致脑疝的发生。因此,及时抢救和病情观察是护理与治疗多发性脑梗塞的关键。笔者对85例多发性脑梗塞的观察和护理进行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的病因及梗塞部位。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患者的既往史及头颅CT检查。结果 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组年龄在70岁以上占79.2%。年龄是MI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及血糖异常均是MID主要危险因素。合并高血压占79.2%,合并血糖异常占52.1%。48例的患者中,有28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心脏病房颤病史中的一种或几种,占93.3%。有27例患者多发性梗塞的梗塞灶涉及到基底节区、额叶、颞叶、顶叶中的一种或几种,占90.0%,其中有脑萎缩者占70.0%,白质疏松者占20.0%。结论 通过对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的分析,认为高血压、脑卒中病史、糖尿病及心脏病房颤为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rCBF断层显像对多发性脑梗塞的临床价值梁燕1方玉玲1陈伟林1谢昌辉2(广东韶关粤北人民医院老年病科1ECT室2韶关市512026)关键词多发性脑梗塞;局部脑血流;放射性核素显像为探讨局部脑血流(rCBF)断层显像对多发性脑梗塞的临床价值,对38例多...  相似文献   

14.
西宁地区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MRI诊断与临床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期血管性痴呆的核磁共振(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Hackinski缺血计分及头颅CT检查区分血管性痴呆(VD)及阿尔采默氏痴呆(AD),并对多部位梗塞灶的VD患者行MRI检查。对颅内径线进行测量,与无认知障碍的病人对比;结果:VD患者发生多部位硬塞时,发生脑室扩大,大脑皮层萎缩的程度较无痴呆的多发性脑梗塞患者明显,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脑梗塞部位、大小、范围与痴呆有密切关系。VD患者合并有多部位脑梗塞时,其脑萎缩程度明显重于无痴呆的多发性脑梗塞病人。  相似文献   

15.
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生 《中原医刊》2004,31(11):12-13
目的:本文分析了54例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及预后,并与无糖尿病的脑梗塞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①中老年脑梗塞有糖尿病史者较多,本组为18.1%;②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时更易发生多发性腔隙性梗塞;③治疗效果较非糖尿病者差。  相似文献   

16.
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是因长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使脑微小动脉出现变性、坏死,产生微动脉血栓后,在脑组织中留有空隙,使中枢神经系统多次、多处受损,出现多次性卒中致神经症状及痴呆。本文着重探讨预见性护理及特殊护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慢阻肺(COPD)肺心病急性发作并脑梗塞临床表现与肺脑相似,易误诊为肺脑,本文研究其发病机理,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对28例拟诊COPD肺心病会并脑梗塞患者行头颅CT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以2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右基底节脑梗塞5例,左基底节8例,颞叶3例,顶叶1例,枕叶1例,多发性脑梗塞10例。血液流变结果:RBC压积高1.34,全血粘度比高切高0.26,低切高6.41(P<001),纤维蛋白元高7855(P<0.01)。结论:血粘度明显增高的COPD肺心急性发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按肺脑治疗神志仍无好转或加重,或一侧肢体肌力减弱,应用CT检查,慎防误诊而延误脑梗塞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经脑CT或MRI证实的90例多发性脑梗塞患者,采用FAQ和CCSE进行智能测定,除了有意识障碍和躯体功能障碍外,常伴有神经心理学方面特征性的变化.本文临床资料证实痴呆(33例)和非痴呆(57例),并且对患者的脑CT或MRI缺血性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智能障碍与脑梗塞病灶的数目关系不大,而梗塞病灶容积越大,其智能障碍发生率则越高(P<0.01).皮质梗塞比皮质下梗塞易导致智能障碍,特别是病变累及丘脑和皮质时更易发生痴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的病因及梗塞部位;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患者的既往史及头颅CT检查;结果:30例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的患者中,有28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心脏病房颤病史中的一种或风种,占93.3%;有27例患者多发性梗塞的梗塞灶涉及到基底节区、额叶、顶叶中的一种或几种,占90.0%,其中有脑萎缩者占70.0%,白质疏松者占20.0%;结论:通过对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的分析,认为高血压、脑卒中病史、糖尿病及心脏病房颤为顾因素。CT显示梗塞位于基底节、额叶、颞叶、顶叶的患者易发生痴呆,部分患者有脑萎缩或白质疏松。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动物模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模型大鼠可出现行为学、病理生理学、生化代谢、神经递质、血液流变学、基因表达等多方面改变,且病理形态学表现与临床上多发性脑梗塞痴呆相似,可以用作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但复习以往有关文献研究发现,该模型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期更好地应用于基础研究,保证对药物抗血管性痴呆作用评价及作用机制诠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