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明选 《吉林医学》2013,(27):5552-5553
目的:对比研究剖宫产手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方法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拟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每组6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于术后6 h、12 h的安静状态及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明显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两组产妇均不需要辅助药物就能顺利完成手术,且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Ⅰ级38例,Ⅱ级20例,Ⅲ级2例,硬膜外麻醉组Ⅰ级18例,Ⅱ级32例,Ⅲ级10例,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两组产妇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临床剖宫产手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丙泊酚咪唑安定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实用性。方法选择48例ASA I~Ⅱ级择期腹腔镜手术的病人施行丙泊酚咪唑安定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结果所有病人麻醉平稳,苏醒迅速,平均苏醒时间10.2±4.5min,麻醉后随访未见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结论丙泊酚咪唑安定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以及两种麻醉并行初期血压的改变。方法 选ASAⅠ-Ⅱ级开胸,上腹部手术50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25例,为单纯全身麻醉;全硬组25例,先行硬膜外麻醉,然后再行全身麻醉。测定插管前后平均坟,心率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腰椎骨折手术单次硬膜外阻滞麻醉虽有较好麻醉效果,但存在用药量大、麻醉时间受限、平面相对不易控制、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相对阻滞不全或牵拉神经根刺激症状明显等问题,常需辅以神经安定镇痛药,且术后疼痛出现早而剧烈。为克服上述不足,我院以硬膜外单次及连续阻滞不同给药方法进行临床比较,结果后者临床效果更为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多次硬膜外阻滞麻醉40例观察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39000)章学年在我国综合性医院中,硬膜外阻滞麻醉几乎占麻醉总数的70%以上,其中不乏重复多次硬膜外阻滞的病例.实践指出,无论在技术操作还是在麻醉效果方面,均可能与第一次硬膜外阻滞者有异。现将本组4...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腹股沟区需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B组(氯胺酮肌注基础麻醉加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结果:2组患儿手术麻醉都较顺利,A组氯胺酮用量和苏醒期不良反应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术后清醒速度较(氯胺酮肌注基础麻醉加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快,费用低,较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阻滞麻醉为我国常用的麻醉方法 ,以腹部手术应用最广泛。近年来我们对胆道手术不同麻醉方法进行比较观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组病例系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择期手术共 6 0例 ,男 38例 ,女 2 2例。年龄 2 0~ 80岁 ,体重 5 9 8±15 5kg ,ASA分级Ⅰ~Ⅱ级 ,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及普鲁卡因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 (简称静吸组 ) ,每组 30例。1 2 麻醉方法 :硬膜外组 :术前 30分安定 10mg、阿托品0 5mg常规肌注 ,穿刺点T8~T10 ,向头端置管 3~ 4cm ,1 6 %利多卡因和 …  相似文献   

8.
刘鹏  张柏英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89-89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与插管浅全身麻醉复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麻醉方式,将68例患者分为硬膜外阻滞麻醉组(A组)和硬膜外阻滞麻醉与插管浅全身麻醉复合应用组(B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麻醉方式下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且A组患者术后恢复明显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与插管浅全身麻醉复合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选择性单侧置管在老年低位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60例病人随机分为A组(侧方置管)和B组(常规置管)。A、B两组病人均取患侧卧位行硬膜外腔穿刺,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后,A组将穿刺针口斜面向患侧(术侧)旋转30°~35°,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5~4 cm,B组按照常规方法置入导管,比较两组硬膜外麻醉的效果。结果:A组麻醉阻滞效果、VAS评分显著优于B组(P<0.05),Bromage运动阻滞3级者A组显著高于B组(P<0.05),而1级者B组多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腔侧方置管法在老年低位手术麻醉中有较好的麻醉和运动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10.
84例硬膜外麻醉中出现寒颤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组Ⅰ静脉注射安定5 ̄10mg,组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10mg,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安定治疗硬膜外麻醉中出现的颤起效迅速,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仇艳华  任利远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4):225-225,235
目的 评价咪唑安定辅助区域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ASA分级1~2级区域阻滞麻醉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麻醉效果确切后A组予哌替定1mg/kg、氟哌利多0.05mg/kg,B组予哌替定0.5mg/kg、氟哌利多0.025mg/kg、咪唑安定0.05~0.01mg/kg。观察病人术后精神、情绪、松弛状态和有无不良回忆。结果 两组病人麻醉平稳,B组病人在镇静效果、不良回忆、麻醉满意方面明显优于A组。结论 区域阻滞麻醉中辅以小剂量咪唑安定可减少度氟合剂用量,增强镇静效果,取得良好的顺行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12.
4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2且,第1组硬膜外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应用1.33%盐酸利多卡因+0.15%盐酸地卡因+1:20万肾上腺素,硬膜外阻滞首量12ml,臂丛神经阻滞20ml;第2组硬膜外阻滞,应用1.73%碳酸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首量15ml。两组硬膜外阻滞选为T4-5间隙穿刺。首量给完后测定麻醉药效,并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在麻醉前、后30、60、120min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结果显示:第2组麻醉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要比第1组短(P<0.01)。感觉神经阻滞分段数要比第1组多(P<0.01);两组病人的HR和MAP,麻醉手术中改变不明显。麻醉后面罩给氧。两组病人的SpO2、PaO2增加,PaCO2有所下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组内前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下施行乳腺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是剖宫产手术常用的两种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平面易于控制,对呼吸循环影响小,而在较长时间内成为剖宫产术的首选麻醉方法。但因其起效缓慢、阻滞不全、用药量较大对产妇及新生儿有诸多不利影响,而渐被起效快、用药量少、阻滞完善的腰硬联合麻醉所取代。本文对200例剖宫产术采用腰一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麻醉处理。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对1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经股动脉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术。硬膜外局部麻醉药选用罗哌卡因,术中辅以小剂量咪唑安定,持续监测心电图、有创血压、SpO2和尿量。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4±11.4min,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围术期未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治疗、完善的麻醉前准备、合适的麻醉选择及术中恰当的控制血压是硬膜外阻滞麻醉下经股动脉覆膜支架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前列腺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随机前列腺切除术的65例患者分成连续硬膜外麻醉组30例与腰硬联合麻醉组35例.观察麻醉前、麻醉注药后的5、lO、15、30 min时心率、血压、呼吸次数和氧饱和度及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并比较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均为超过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没有影响到呼吸频率和潮气量,SpO2>96%;两组患者术中的BP、HR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麻醉起效的时间、到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硬膜外麻醉组均少于腰硬联合麻醉组.两组麻醉完善率硬膜外麻醉组优于腰硬联合麻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均可安全有效,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6.
2001年2月至2006年9月我院对38例肾移植患者采用腰麻与硬膜外两点阻滞麻醉,经临床观察腰麻与硬膜外两点阻滞麻醉在肾移植手术中麻醉效果良好,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CEA)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0例瘢痕子宫剖宫产孕妇,ASAⅠ~Ⅱ级,年龄25~40岁。采用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分别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两组麻醉至手术开始时间、麻醉效果、术中产妇血流动力学改变,胎儿取出后1~5min Apgar评分。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比连续硬膜外阻滞组起效时间快,麻醉效果好,镇痛完善,患者和术者满意度高。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刘海艳 《吉林医学》2010,(24):4073-4073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将ASAⅠ~Ⅱ级30例产妇分成两组,A组硬膜外麻醉给2%利多卡因18ml,B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给0.5%布比卡因3~5mg,观察平面,监测血压、呼吸、血氧、脉搏至术毕。结果:A组阻滞不全率明显高于B组,但A组血压、脉搏平稳,B组血压下降。结论:B组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显著,须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变化。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子宫全切手术中应用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 ,并与连续硬膜外麻醉 (CEA)的麻醉效果、并发症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和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ASAⅠ~Ⅱ级择期子宫全切手术者 10 0例 ,年龄30~ 6 0岁 ,平均 42 .5岁。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 5 0例。两组均于术前晚口服安定 0 .1mg/kg ,术前 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 4mg/kg ;麻醉前建立静脉通道。穿刺点为L2~ 3 。A组采用CSEA。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以针内法实施腰麻 ,注入 0 .75 %丁哌卡因 2ml,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 (阻滞…  相似文献   

20.
黄晓光 《吉林医学》2013,34(7):1249-1250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吸入性全身麻醉与静-吸麻醉在腹部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部手术70例,ASA分级为2~3级,将其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加吸入性全身麻醉组和静-吸麻醉组,两组均为35例。硬膜外阻滞加吸入性全身麻醉组先给予硬膜外阻滞试验量(1.5%~2%利多卡因3~4 ml),5~10 min后观察有无腰椎麻醉现象,如无,给予追加量;静-吸麻醉组采用泵控输注麻醉药物。两组均并用吸入麻醉药物进行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数值。结果:硬膜外阻滞加吸入性全身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控制以及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均明显高于静-吸麻醉,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静-吸麻醉相比,采用硬膜外阻滞加吸入性全身麻醉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患的各项生理指标,降低麻醉插管与拔管时呼吸循环系统的波动,一定程度的降低了手术风险性,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