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45例病理分型及X线诊断方法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45例病理分型、X线平片、X线钡餐造影和钡剂灌肠诊断选择进行分析。结果平片异常37例,无异常8例。胃肠钡餐造影37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异常18例;十二指肠、空肠上段沿中腹部呈螺旋形下降10例;空肠、小肠分布异常8例;随访至盲升结肠21例均发现盲升结肠异位。钡剂灌肠造影30例,盲肠异位29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可分成两大病理类型:(1)单纯型肠旋转不良9例,无索带肘迫或中肠扭转;(2)复合型肠旋转不良36例,伴有索带压迫或(和)中肠扭转。腹部X线平片异常均为非特异性表现。钡餐造影适合于非完全梗阻病例。钡剂灌肠对十二指肠完全梗阻病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的可行性。方法:14例肠旋转不良患儿,术前12例得到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结果:14例肠旋转不良患儿中,12例肠系膜上静脉(SMV)与肠系膜上动脉(SMA)位置关系异常。10例SMV位于SMA左侧,(其中2例出现“漩涡征”),2例SMV位于SMA前方。2例SMV与SMA位置正常(SMV位于SMA右侧),所有患儿均经手术治疗并证实。结论:超声检查肠系膜上血管的位置关系对诊断肠旋转不良有重要价值。发现SMV位于SMA左侧或前方,可诊断肠旋转不良,出现“漩涡征”则可诊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3例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X线检查在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X线表现.结果 23例中,腹部平片21例,发现十二指肠梗阻2例,其中"双泡征"1例;全消化道钡餐21例,上消化道钡餐2例,发现十二指肠及空肠起始部不完全梗阻18例,屈氏韧带位置异常21例,"螺旋状"6例,空肠位置异常12例,回肠位置异常8例,盲肠位置异常15例.钡灌肠2例,均发现盲肠位置异常.结论 屈氏韧带位置异常、螺旋证、空肠位置异常、回肠位置异常及盲肠位置异常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改变.全消化道钡餐能同时发现上述特征改变,是确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附9例报告)单振潮,李建中,杜勇肠旋转不良系胚胎期肠管发育过程中,中肠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正常旋转运动发生障碍,使肠道位置发生变异,肠系膜附着不全,致十二指肠受压,中肠扭转等,它是婴儿先天性肠梗阻的常见病因。自1932年Ladd首...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由于胚胎期中肠在发育过程中的正常旋转发生异常,使肠道的解剖位置发生异常改变,使肠系膜附着不全,致使中肠旋转不良和肠不旋转或肠逆旋转,其中以肠旋转不良为多见。该病发病率约为1/6000,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1倍。本病多在新生儿期发病,少数患儿在婴幼儿或儿童期发病,绝大多数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05年10月~2010年10月经手术证实新生儿肠旋转不良67例,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出现典型影像表现"螺旋征""、漩涡征"、回盲部位置异常可明确诊断,肠旋转不良可合并中肠扭转、胃扭转、十二指肠隔膜、十二指肠闭锁、胃隔膜、食道裂孔疝等。结论合并中肠扭转,十二指肠空肠移行处位置异常,回盲部位置异常,高度提示本病。消化道钡餐造影、钡灌肠造影是诊断本病首选方法,64SCT增强扫描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由于胚胎期中肠在发育过程中的正常旋转发生异常,使肠道的解剖位置发生异常改变,使肠系膜附着不全,致使中肠旋转不良和肠不旋转或肠逆旋转,其中以肠旋转不良为多见。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其他并发症,而且病情变化迅速。良好的护理对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现对我院收治的13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婴儿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中肠旋转不良所致的全小肠扭转多见于婴儿,亦偶见于成年人,右侧结肠也可能同时扭转。急性扭转时全部小肠可旋转数转,因而引起完全性绞窄性肠梗阻。腹痛多在脐周围,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疼痛可牵涉至背部,呕吐频繁,腹胀可能不显著,可无高亢肠鸣音,临床上一般多仅能诊断为急性统窄性小肠梗阻。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无先天性发育异常的小肠扭转。  相似文献   

9.
120例急性肠梗阻病理性肠曲的X线分析赵文,朱忠学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中单纯性梗阻75例,绞窄性梗阻45例(小肠扭转或结襻37例,乙状结肠梗扭转7例,盲肠扭转1例);患者大多为农民,男性114例(占95%),女性6例(占5%);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10.
张劭勤  戚红 《河北医学》2013,(6):901-903
目的:分析妊娠期单纯性肝功能异常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单纯性肝功能异常孕妇122例为肝功能异常组,同期正常孕妇122例为对照组,统计肝功能异常组转氨酶变化情况;比较2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单纯性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3倍以内占89.08%。在肝功能异常组中,妊娠合并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和高血压病的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妊娠合并血糖异常、羊水过少和羊水过多的情况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妊娠期单纯性肝功能异常患者妊娠并发症发病率高,对于妊娠早期发现单纯性肝功能异常的孕妇,需加强监护,积极处理并发症,减少不良妊娠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影像表现,以提高本病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证实的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影像资料。结果消化道造影可见十二指肠与空肠上段位置异常11例,其中十二指肠呈螺旋型下降5例,十二指肠水平段梗阻4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于脊椎右侧2例,钡剂灌肠回盲部位置异常12例。超声检查肠系膜上动静脉关系异常11例,呈漩涡征改变8例。结论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回盲部位置异常及漩涡征是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可作为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在牛街地区单纯性肥胖儿童群体中的影响及效果,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率。方法筛选34名单纯性肥胖儿童为干预对象,干预措施以学校为主要场所,家庭为辅助场所,采取运动、饮食调整、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以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改善、身高、体重、血脂水平及体质检测达标情况作为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进行结果分析。结果综合干预后,被干预儿童健康知识水平均有明显提高(P〈0.05);肥胖儿童高脂摄入、缺乏体力活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发生率有所下降;降低了肥胖儿童的血甘油三酯水平(P〈0.05);改善了儿童肥胖状况(P〈0.05);提高了儿童体质健康水平(P〈0.01)。结论营养摄入过剩和缺乏运动是造成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采用宣传健康知识,调整饮食结构,加强体育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综合行为疗法是控制儿童肥胖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X线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道造影检查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X线影像改变.结果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腹部X线立位平片或透视,多数有"双泡征".钡灌肠检查能显示盲肠、阑尾、升结肠位置异常.消化道碘剂或钡餐造影既能显示空肠上端固定性屈曲或螺旋状下降或空肠上端位置异常,其与十二指肠球在同一平面高度.同时还可以显示空回肠、盲肠、阑尾、升结肠位置异常.结论 钡灌肠或/和钡餐检查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超声与CT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锁仁静  李亮  吴梦琦  沈琪  胡俊 《安徽医学》2010,31(11):1324-1325
目的探讨超声与CT诊断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30例患儿术前行CT检查,诊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18例,肠系膜血管位置异常7例,5例误诊为肠套叠。30例患儿术前行彩超检查,诊断肠旋转不良22例,肠系膜血管位置异常7例,1例漏诊。结论超声和CT均可诊断肠旋转不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与手术结果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congenital intestinal malrotation,CI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临床疑诊为肠旋转不良的患儿156例超声数据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CDU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结果:156例疑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超声显示肠系膜上静脉(SMV)围绕肠系膜上动脉(SMA)盘旋形成漩涡征107例;SMV与SMA仅表现为位置异常21例;胃、十二指肠扩张及下消化道呈塌瘪状共75例;SMV扩张86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敏感度为97.14%,特异度为81.25%,阳性预测值为97.84%,阴性预测值为76.47%,Kappa=0.78,P < 0.01,其结果与传统诊断方法上消化道造影(UGI)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基本一致。结论:超声对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较敏感,准确率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该病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儿章肠旋转不良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肠旋转不良的X线征象,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肠旋转不良的X线表现,腹部平片及上消化道钡餐40例,钡灌肠20例。结果:腹部平片发现上消化道梗阻34例,其中4例见空肠异佐征;上消化道钡餐发现十二指肠梗阻37例,屈氏韧带位置异常21例,螺纹征16例;钡灌肠发现盲肠位置异常15例(15/20)。结论:屈氏韧带位置异常、螺纹征及盲肠异性是肠旋转不良的特异性征象;三种X线检查方法结合应用有利于提高肠旋转不良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征性X线表现,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摄有腹部平片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X线检查,其中5例做钡灌肠X线检查。结果:腹部平片有12例显示胃及十二指肠第一、二段扩张,小肠充气明显减少,7例未见明显异常;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可见十二指肠降段或水平段外压性狭窄,狭窄以上肠管及胃扩张9例;十二指肠空肠位置异常7例;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2例;空肠位于右侧腹,回肠、回盲部位于左侧腹4例。结论:腹部平片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特异性诊断不大;上消化道造影和钡灌肠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可作为首选方法,对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医生拟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0)是指远端肠道内菌群因各种原因移位进入小肠,引起小肠内厌氧菌过度孳生而表现为营养吸收不良、腹泻、腹胀及小肠动力异常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SIB0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症状重叠.相关研究表明SIB0与IBS具有相关性;推测SIB0可能是IBS发生的一种潜在的病原性因素.该文就近年来SIB0在IBS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老年单纯性肥胖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季海生,陈永生,陈希莲,吴佳学(临沂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临沂医专诊断学教研室)关键词胰岛素;肥胖;中年人;老年人为观察中、老年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水平,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对31例老年及26例中年单纯性肥胖...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我院1990年8月至197年2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梗阻新生儿9例,均为足月儿,肠旋转不良5例,环状胰腺并肠旋转不良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并十二指肠膜状狭窄1例,右后外侧膈疝并“双泡”征是十指肠梗阻的特征性表现;结合消化道造影,可基本明确诊断。本文提出:(1)非胆汁性呕吐不能排除十二指肠梗阻;(2)先天性肥厚性幽 门狭窄手术时要常规探十二指肠,以免漏诊十二指肠闭锁;(3)行上消化道造影最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