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原位免疫复合物肾炎的建立及雷公藤疗效观察余江涛,彭杰青阳离子化抗原诱发原位性肾炎动物模型已获得成功 ̄[1,2]。我们仿制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抗原,并复制原位免疫复合物肾炎,同时用复方雷公藤制剂进行治疗,观察其对本型肾炎的疗效。一、...  相似文献   

2.
Heymann肾炎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王迎伟,张建民,王晓红Hevmann肾炎(HN)是大鼠免疫复合物(IC)性肾小球疾病。过去认为,HN属循环IC(CIC)沉积所致。世近年研究表明,HN的发病与肾内IC原位形成有关。据此,我们进行了下列实验,现将结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荧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及其最佳测试条件和影响因素。在pH2.2,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复合物的荧光强度最大,其激发波长(Ex)为467nm,发射波长(Em)为515nm。在BSA1.8~500mg/L范围内,该复合物荧光强度与BSA浓度成线性关系,F:25.776C+2.8082,r=0.9999。该法简单、快速、灵敏、稳定、成本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制作大鼠原位性肾炎模型,观察血栓素A2-前列环素平衡的变化及与肾小球病理变化的关系。将模型动物随机分成2组,分别腹腔内注射Dazoxiben,蒸馏水,共注射2周。结果显示,大鼠免疫2周后,肾皮质TXB2升高,6-Keto-PGF1α降低,尿蛋白量增加。4周后上述改变加重伴血小板聚焦强度增大。治疗组大鼠肾皮质TXB2降低,6-Keto-PGT1α升高,TXB2/6-Keto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大鼠后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成份的变化及其与PAI-1含量改变的关系及该药的效果。方法:以阳离子化小牛血清白蛋白(C-BSA)诱导的肾炎大鼠模型,以ELISA方法检测不同疗程组的大鼠肾组织中的FN、LN的含量,发色底物法检测肾组织中PAI-1含量变化,并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价甲基强的松龙的治疗作用。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的FN、LN及PAI-1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且FN、LN与PAI-1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肾小球系膜基质轻、中度增生;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1周及2周后,治疗组的FN、LN及PAI-1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不同程度减轻,但未达到正常组水平;治疗后大鼠尿蛋白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免疫复合物肾炎大鼠细胞外基质积聚与PAI-1含量升高密切相关,甲基强的松龙可能通过干扰PA/PAI-1系统而影响细胞外基质积聚并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制作大鼠原位性肾炎模型,观察血栓素A_2前列环素平衡的变化及与肾小球病理变化的关系。将模型动物随机分成2组,分别腹腔内注射Dazoxiben、蒸馏水,共注射2周。结果显示,大鼠免疫2周后,肾皮质TXB_2升高,6-Keto-PGF_1α降低,尿蛋白量增加。4周后上述改变加重伴血小板聚集强度增大。治疗组大鼠肾皮质TXB_2降低,6-Keto-PGF_1α升高,TXB_2/6-Keto-PGF_1α比值降低,血小板聚集强度减弱,肾小球足突融合部分缓解,GBM中电子致密物有溶解吸收迹象。统计处理提示,尿蛋白与TXB_2呈正相关(r=0.7844),与6-Keto-PGF_1α呈负相关(r=-0.7163)。表明原位性肾炎大鼠肾皮质存在着TXA_2-PGI_2平衡失调,肾小球病理变化与TXA_2-PGI_2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实验性肾炎肾皮质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加速型抗肾小球基膜(GBM)肾炎模型。分为肾炎组、肾炎+川芎嗪组(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各期尿蛋白量较肾炎组减少(P<0.05, P<0.01),第21 d时血清肌酐含量低于肾炎组(P<0.05),光镜和电镜下肾脏病理改变较肾炎组为轻,同时肾皮质内PAF、TXB2含量少于肾炎组(P<0.01)。结论:川芎嗪治疗实验性肾炎有效,其机理可能与减少肾皮质内PAF、TXB2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大鼠肾系膜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mRNA表达及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大鼠肾系膜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糖化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及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刺激,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纤连蛋白(FN)及Ⅳ型胶原(ColⅣ)含量,RT-PCR检测细胞CTGF mRNA表达。结果: 与加入BSA组比较,AGE-BSA组CTGF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上清中FN及ColⅣ合成增加(P<0.01), 与CTGF mRNA表达量之间呈正相关(r=0.83)。 结论: AGEs能明显诱导大鼠肾系膜细胞CTGF mRNA的表达,提示AGEs可能通过上调CTGF mRNA的表达引起ECM积聚。  相似文献   

9.
Heymann肾炎致病原受体相关蛋白cDNA分子克隆及其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ymann肾炎是一种用于人类膜性肾病的自身免疫病模型。gp330糖蛋白和44kd受体相关蛋白(RAP)组成Heymann肾炎抗原复合物(HNAC),被证明是HN的主要致病原。本研究中,我们用RT-PCR技术,克隆了RAP基因,用Nested-PCR技术克隆了RAP羧基端118个氨基酸的基因,DNA序列分析克隆基因与RAP相同,原位杂交发现RAP mRNA在肾小球上皮细胞表达。  相似文献   

10.
肾小球肾炎患者红细胞C3b受体数目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小球肾炎患者红细胞C_3b受体数目的改变贾长绪,张怡玲(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肾内科大连116023)我们检测24例肾炎病人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初步探讨红细胞C_3b受体数目变化与肾炎发生过程及其愈后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  相似文献   

11.
1985年Miller 提出补体有溶解免疫复合物的作用,Schifferli 提出补体能抑制IC 沉积。许多学者发现免疫复合物能诱发人类多种疾病,如肾炎、类风湿关节炎、SLE、冷球蛋白症等。IC 沉积到肾小球血管基底膜造成IC-GN,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按Germuth 氏法人工制成小鼠免疫复合物肾炎(IC-GN)模型,探讨新鲜含补体血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小鼠膜性肾病模型.方法 取6周龄健康雄性BALB/c小鼠20只,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0.2 mg阳离子牛血清白蛋白(C-BSA)和等体积的完全弗氏佐剂,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和完全弗氏佐剂.2周后,模型组小鼠尾静脉注射阳离子牛血清白蛋白,每周3次,隔日注射,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代替.模型的鉴定则采用血液生化检查和病理检查(PASM染色、IgG免疫荧光染色、透射电镜)等方法.结果 8周后12只模型组小鼠出现高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PASM染色显示出类似于早期膜性肾病,IgG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出沿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物沉积,透射电镜下有足突的广泛融合.结论 C-BSA尾静脉注射小鼠可成功构建小鼠膜性肾病模型.  相似文献   

13.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病是以循环中抗 GBM 抗体阳性和(或)抗 GBM抗体在肺和(或)肾脏中沉积为特征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最早于 1919 年由 Ernest Goodpasture 报道,1958 年 Stanton 和 Tang 报告了 9 例出现肺出血和肾炎的病例,并将其命名为 Goodpasture 综合征。以后,人们又发现部分病人不发生肺出血而仅有肾炎表现,由于其与 Goodpasture综合征共同的特点是均出现抗 GBM 抗体,因此统称为抗 GBM 病[1]。抗 GBM 病是预后最差的肾脏病之一。尽管采用血浆置换和强化免疫抑制治疗,仍有少数患者早期死于肺大出血,多数患者在发病数月内即进入终末期肾衰竭。由于抗 GBM 抗体对于抗 GBM 病具有诊断意义,且在该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其靶抗原的研究对于阐明抗 GBM 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膜性肾小球肾炎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本病为原位免疫复合物性疾病,有自发缓解趋势,约有半数病人发生肾病综合征,10~15年后死亡或发展为终末期肾。现一般认为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38MAPK介导的Fas/FasL凋亡信号通路在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中的作用。方法:1: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于实验第2、7、14、21、28天取肾组织行免疫印迹法检测p-p38MAPK、p38MAPK、FasL、Fas、Caspase-3的表达。2:应用p38MAPK阻断剂SB203580处理大鼠抗GBM肾炎模型,于实验第2、7、14天检测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含量;第14天取肾组织,经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p-p38MAPK、p38MAPK、FasL、Fas、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在成功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基础上,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肾炎模型组大鼠p-p38MAPK、FasL、Fas、Caspase-3蛋白表达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38MAPK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在成功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基础上,阻断剂SB203580降低了大鼠抗GBM肾炎生化指标,减轻了肾炎病理反应,抑制了p-p38MAPK、FasL、Fas、Caspase-3的表达,降低了肾组织细胞凋亡数。结论:p38MAPK介导的Fas/FasL凋亡信号通路在大鼠抗GBM肾炎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阻断剂SB203580减轻了大鼠抗GBM肾炎的病理改变,为临床防治人类新月体性肾炎提供实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被动型Heymann肾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正常大鼠肾小管刷状缘微绒毛上提取致病的小管抗原(Tub-Ag)免疫白兔可获得相应的抗血清。给大鼠被动注射此种抗血清后5分钟荧光检测即可见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出现兔抗体IgG。约1周后,实验鼠便产生了典型的膜性肾炎样的临床及病理学改变。应用小管抗体(Tub-Ab)进行鼠肾动脉灌注实验,结果表明:在缺乏CIC的情况下,灌注的抗体能与GBM上皮侧、裂隙孔等处结合,IC出现的部位与PHN大鼠IC的位置基本相似。上述实验均提示:PHN的发病机制乃是Tub-Ab与肾小球中固定的抗原直接结合,进而导致上皮下IC原位形成。  相似文献   

17.
实验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免疫发病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观察Ia抗原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损害的关系,用兔肾小管基底膜(TBM)完全福氏佐剂及百白破疫苗,免疫雌性Wistar大鼠,成功地建立了肾小管间质性肾炎(TIN)模型。我们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TIN病变中单个核细胞的特征以及Ia抗原表达和TIN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TIN发生时,TBM上有线型IgG沉积,这表明有抗TBM抗体产生。肾小管间质中渗出的单个核细胞,大多数为T细胞,部分有肉芽肿形成。B细胞逐渐减少,而单核细胞由少变多。肾间质损害表现为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这些表明细胞免疫在TIN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型组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和Bowman囊Ia抗原表达强度比对照组高(P<0.01),提示Ia抗原的表达可能影响TI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普乐可复防治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普乐可复(FK506)防治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的疗效。方法:复制大鼠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3组:肾炎+FK506组、肾炎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抗GBM抗血清后6 h内皮下注射FK506注射液(0.5 mg·kg-1·d-1), 至第21 d。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定期于第4 d、第14 d和第21 d, 检测大鼠尿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 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 以及检测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肾炎对照组大鼠注射抗血清后于第4d即出现异常蛋白尿, 血清肌酐和尿素氮亦持续上升;肾小球内可见细胞数增加和新月体形成, 肾小管内大量蛋白管型, GBM呈不规则增厚, 足突大片融合;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异常。而肾炎+FK506组大鼠上述病变均明显较轻。结论:FK506能够明显改善大鼠抗GBM肾炎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地高辛标记HBV DNA探针原位分子杂交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高辛标记HBVDNA探针原位分子杂交技术马学玲,杜卫东,阎惠平,张月娥自1971年Combes首次报道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以来[1],人们利用各种方法对HBVDNA及其相关蛋白在肾小球肾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不断研究。近年有人推测...  相似文献   

20.
杜爱萍  邹万忠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3,22(6):347-349,T067
人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裸鼠输入T淋巴细胞,重建裸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在此基础上诱发裸鼠的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炎。而未注射T淋巴细胞的对照组未见明显病变。这表明在抗肾小球基底膜肾炎的发病过程中,T淋巴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