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血管新药金森脑泰注射剂 (商品名 )中葛根素在正常和缺血再灌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方法 对正常大鼠及缺血再灌大鼠静脉注射金森脑泰注射液后不同时间采血 ,用HPLC PAD(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 )测定葛根素血药浓度。 3P87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静注金森脑泰后葛根素在正常大鼠体内呈一室模型 ,t1/ 2α为 18min ,在脑缺血再灌大鼠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 ,t1/ 2α和t1/ 2 β分别是 7.7和 38.4min。平均驻留时间 (MRT)和清除率 (CLtot)分别为 2 4.0 ,43.9min和0 .0 14,0 .0 0 3L·min-1·kg-1。后者特征HPLC图谱经PAD分析 ,3个未知成分的色谱峰中有两个与葛根素的紫外光谱 (2 0 0~ 80 0nm)相似 ,它们的峰面积的经时消长过程与葛根素色谱峰的峰面积的经时消长变化相似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95 7,0 .9990。结论 利用未知成分的峰面积消长变化 ,求得相对药动学参数 ,有助于更全面地反映中药复方 (有效部位 )的药物代谢规律。同时也提示我们 ,作为葛根黄酮的主要有效成分的葛根素的药动学参数可以基本反映葛根黄酮的药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2.
葛根及复方中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葛根素浓度的方法,研究葛根提取物及复方脑得生片中葛根素的药动学特点,评价复方中其他配伍对葛根素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葛根提取物、复方脑得生片,断尾采血,离心,取血浆适量,加甲醇沉淀蛋白,取上清液过滤,用HPLC分析,以C18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水溶液(25∶75),在250nm下检测,测定葛根素血药浓度,经3P97软件处理数据。结果葛根素血浆浓度在10~1000μg·L-1之间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浓度为6μg·L-1,高,中,低浓度样品回收率分别为89.9%,95.5%,89.7%。大鼠灌胃葛根提取物和脑得生片后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二房室模型。灌胃脑得生片后,与灌胃葛根提取物相比,前者测定的葛根素ρmax和AUC0→∞分别比后者增加了2.23和3.03倍。结论本实验建立的RP-HPLC测定法专属、准确、灵敏,适用于葛根提取物及复方脑得生中葛根素的药动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脑得生片中的其他配伍药材可以促进葛根素的吸收,提高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手段,对复方血塞通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以葛根中的葛根素为检测指标,并与单味葛根灌胃及缺味葛根给药作平行对照,考察指标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吸收.结果 表明,葛根吸收房室模型为二室模型,复方的其他配伍中药对葛根素的吸收有较大的影响,可明显增加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提高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6,(4)
目的:通过比较葛根素及复方葛根桂枝汤中葛根素的药动学特点,评价该复方中其他药物对葛根素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葛根素对照品及复方葛根桂枝汤提取物,眼眶后静脉丛采血,分离血浆,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为内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测定血浆中葛根素的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葛根素与复方桂枝葛根汤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具有明显差异。复方葛根桂枝汤中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消除半衰期(t1/2)平均驻留时间(MRT)延长,提示葛根桂枝汤中葛根素在体内停留时间比葛根素对照品长,达峰时间稍微缩短,吸收加快。结论:复方桂枝葛根汤中复杂成分的存在能影响其有效成分葛根素的体内药动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大鼠体内葛根素浓度及药代动力学,为临床葛根素用药方案制定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建立葛根素在大鼠体内浓度测定方法,采用该方法进行葛根素药代动力学实验室研究,分析文献报道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检测葛根素含量方法制定色谱条件:色谱柱:AcclaimC_(18)色谱柱(5μm,4.6 mm×150 mm),流动相:甲醇:水,检测器:Modle 500UV检测器;检测波长:250 nm色谱工作站:N2000双通道工作站。配制葛根素标准液、外标物溶液、待测血浆样品液、空白对照液等。分别进样行梯度洗脱,验证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关系、回收率、精密度、稳定性。选择12只洁净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2组,将采用药典葛根素推荐剂量下限给予腹腔灌胃设为低剂量组,给予药典推荐剂量上线腹腔灌胃设为高剂量组。2组大鼠分别于灌胃后不同时间采集眼眶静脉血采用已验证的HPLC分离检测方法检测血浆葛根素药物浓度采用DAS2.0统计软件处理葛根素浓度-时间数据绘制药时曲线图,计算药代动力学指标并行组间比较。结果:1)拟定色谱条件下,大鼠血浆空白溶液、葛根素对照溶液、葛根素血浆样品溶液中主要成分保留时间差异明显,未发生重叠,说明该方法专属性较好。2)加入不同浓度葛根素对照品于大鼠血浆中,所得浓度-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957×10~6X-697.329,r=0.998 3,检测限:0.055~0.660μg/mL。不同浓度葛根素对照品回收率为(103.110±0.521)%高浓度和低浓度2组回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内精密度为:3.14%,日间精密度5.26%;12 h内,放置不同时间的样品间葛根素含量检测相对偏差(RSD)为3.95%;不同灌胃剂量大鼠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大鼠灌胃葛根素后不同剂量大鼠的AUC_(0-t)、C_(max)、MRT_(0-t)、C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HPLC检测大鼠体内葛根素方法可行,采用低剂量用药方案即可获得较好的药物吸收代谢效果,高剂量则影响葛根素吸收。  相似文献   

6.
山葛降脂分散片中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山葛降脂分散片和葛根分散片中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对比研究。 方法: 以香草醛为内标物,利用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葛根素的含量。 结果: 山葛降脂分散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T max (3.000±0.371) h, C max (3.159±0.415) mg ·L-1,AUC0→∞ (19.593±3.168) mg ·L-1 ·h-1,MRT 0→∞ (11.370±2.358) h;葛根分散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T max (4.000±0.313) h, C max (2.784±0.398) mg ·L-1,AUC 0→∞ (17.605±3.993) mg ·L-1 ·h-1,MRT 0→∞ (8.678±1.625) h。 结论: 山楂叶和葛根提取物合用能使葛根素的吸收加快,浓度增大,消除减慢。房室模型拟合分析为二房室模型。  相似文献   

7.
研究川续断皂苷VI(asperosaponin VI,A-VI)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常春藤皂苷元(hederagenin,M1)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排泄特征和A-VI 的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采用已建立的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胆汁、尿液和粪便中A-VI 和M1 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用平衡透析法测定大鼠血浆中A-VI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大鼠以低、中、高(0.03,0.09,0.27 g·kg-1)3个剂量分别单次灌胃给予A-VI 后, A-VI 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出现双峰现象,Cmax1Cmax2分别为(28.88±49.78)和(4.480±1.872) μg·L-1,(35.19±23.53)和(22.11±16.15) μg·L-1,(73.37±37.28)和(132.2±160.7) μg·L-1;AUC0-t分别为(43.21±37.32),(133.9±102.5),(779.6±876.9) μg·h·L-1;t1/2 分别为(3.3±0.8),(3.2±2.3),(4.5±1.2) h。代谢产物M1相应的Cmax分别为(16.03±9.336),(26.41±11.95),(28.71±5.874) μg·L-1;AUC0-t分别为 (105.6±73.60),(260.0±153.9),(323.1±107.9) μg·h·L-1;t1/2 分别为(4.1±3.4),(4.4±2.3),(3.9±0.9) h。A-VI 和M1 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不存在性别差异,按0.09 g·kg-1剂量多次灌胃A-VI后A-VI 和M1 在体内均无蓄积。灌胃 A-VI 后, A-VI 的胆汁和尿液排泄速率-时间曲线也出现双峰现象,灌胃A-VI 6 h以后可以在大鼠粪便中检测到M1。A-VI 在大鼠血浆中的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92.9%。  相似文献   

8.
邓莹  李宁  崔梅  熊志立  李发美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2960-2963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盐酸苯乙双胍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葛根素单独给药组与盐酸苯乙双胍和葛根素联合给药组,大鼠单独和联合灌胃给药后,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单独灌胃葛根提取物和联合灌胃盐酸苯乙双胍和葛根提取物后,2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2.39±1.01),(1.03±0.35) mg·L-1;Tmax、为(0.50 ±0.09),(1.5±0.5)h;Ke为(0.153 ±0.028),(0.172±0.042)h-1;t1/2为(4.65 ±0.86),(4.20 ±0.81) h;AUC0-1分别为(5.73 ±2.60),(5.45±1.81)mg· h·L-1;AUC0-∞分别为(6.72 ±2.89),(6.26±1.88) mg·h·L-1.与葛根素单独用药组相比,合用盐酸苯乙双胍后葛根素的Cmax显著减少(P<0.05),Tmax极显著延长(P<0.01).结论:盐酸苯乙双胍能延缓葛根素的吸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葛根素的药动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葛根黄酮及其中主要成分葛根素在正常和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的变化并作比较。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反相高效液相法分别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葛根黄酮及其葛根素在正常和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3P87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 葛根黄酮及葛根素动力学均呈一室开放模型。正常和脑缺血再灌注状态下,葛根黄酮的t1/2分别为(34.3±11.8)和(43.7±24.1)min;葛根素的t1/2分别为(11.6±1.2)和(15.8±2.1)min。结论 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葛根素血药浓度高于正常大鼠,t1/2明显延长,表明病理状态下,机体内药物代谢速率降低。葛根素及3种未定性成分A,B,C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消长变化基本一致,提示葛根素可以作为代表反映葛根黄酮中结构相似的多种成分在体内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天麻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天麻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胆管结扎术和颈静脉插管术,同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天麻素浓度的变化,应用3P87药动学程序对血药浓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天麻素在25~800 μg·mL-1浓度范围内样品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比呈良好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0.995。提取平均回收率83.6%,日内、日间RSD<15%。大鼠静脉注射天麻素后体内药动学符合开放性双隔室模型,而灌胃给药符合开放性单隔室一级吸收模型,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6.1%。大鼠结扎胆管前后AUC0~180分别为(18±9),(15±13) mg·min·mL-1,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天麻素在大鼠体内不存在肠肝循环。  相似文献   

11.
黄腐酸钠软膏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黄腐酸钠的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 ,测定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 ,测定大鼠体内黄腐酸钠的血药浓度 ,结合药效学实验确定药物达到最低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 ,用药动学计算机软件拟合处理得药动学参数。结果 :黄腐酸钠在 1 .6~ 40 μg·mL- 1 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 .9987) ,最低检测浓度为 0 .2 μg·mL- 1 。日间和日内误差均小于 2 .5 % ,方法回收率 1 0 0 .49%。该软膏中黄腐酸钠透皮吸收属零级动力学过程 ,可提供比口服液剂型稳定的血药浓度。结论 :黄腐酸钠软膏药效平稳而持久 ,是一种较理想的制剂  相似文献   

12.
范昕 《陕西中医》2012,33(5):609-612
目的:研究葛根总黄酮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动力学,以评价葛根药材中的主要药效成分。方法:利用外翻大鼠小肠的方法与HPLC(高效薄层色谱)技术结合以测定葛根总黄酮中6个异黄酮的透过情况。结果:葛根素、大豆苷、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2.5%,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9%,100.85%,101.51%,97.88%,99.15%,99.72%。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对葛根总黄酮在大鼠肠外翻的吸收动力学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周静  王凌  杨俊毅  兰轲  蒋学华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2):1730-1734
 目的研究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在正常人体内的药动学,据此拟定临床给药方案。方法采用HPLC测定12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空腹po(低、中、高剂量,即含法莫替丁20,30,40 mg)、进食后口服以及多剂量口服复方法莫替丁咀嚼片后,法莫替丁血药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单剂量空腹po低、中、高3个剂量法莫替丁AUC0→12分别是:(243.39±41.10),(347.05±25.95)和(516.12±55.37)μg·h·L-1;达峰时间分别为:(2.96±0.33),(2.50±0.30)和(2.63±0.38)h;峰浓度分别是:(67.10±5.71),(94.18±3.21)和(125.43±5.30)μg·L-1;消除速率常数分别为:(0.18±0.02),(0.17±0.02)和(0.19±0.04)h-1;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85±0.52),(4.12±0.59)和(3.85±0.77)h。进食后服用低剂量的供试制剂,法莫替丁AUC0→12为(257.94±39.88)μg·h·L-1,达峰时间为(2.83±0.39)h,峰浓度为(64.56±2.18)μg·L-1,消除速率常数为(0.20±0.04)h-1,消除半衰期为(3.54±0.69)h。多剂量给予20 mg供试制剂达稳态后,法莫替丁AUC0→τ为(310.02±23.95)μg·h·L-1,达峰时间为(2.46±0.33)h,稳态谷浓度是(7.84±1.31)μg·L-1,稳态峰浓度为(60.78±2.13)μg·L-1,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25.83±2.00)μg·L-1,消除速率常数为(0.20±0.03)h-1,消除半衰期为(3.61±0.54)h,波动度(DF)为2.06,蓄积因子为0.02。结论对空腹 po 3个剂量供试制剂的AUC0→12/剂量进行q检验,结果表明,法莫替丁在体内符合线性动力学过程;对空腹与进食后给予供试制剂的有关药动学参数进行差别检验,结果表明,食物对法莫替丁的体内过程无显著影响;多剂量试验结果表明,法莫替丁在体内无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14.
范昕 《陕西中医》2012,33(6):750-752
目的:结合扩散池方法综合评价葛根总黄酮中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在大鼠体内外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扩散池法,HPLC-DAD检测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结果:扩散池中4种异黄酮均属浓度依赖性吸收,大鼠体内药时吸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结论:葛根总黄酮提取物给药可以促进总黄酮中异黄酮成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马钱子散的毒性和毒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马钱子的急性毒性强度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取昆明种小白鼠 ,随机分组 ,灌胃给药 ,以动物急性死亡率为指标 ,按 Bliss's法求其量 -毒关系的表达式及 L D50 和 L D90 等致死剂量 ,测定其药后不同时间的体内残留量 ,按房室模型法进行药物动力学参数估算。结果 :求得马钱子散对小鼠灌胃给药的量 -毒关系的表达式为 :Y(Probit) =6 .4 716 3× L og D- 8.38772  (r=0 .97;P<0 .0 5 ) (1)……………………………………………………式中 D为给药剂量 ,Y为相应剂量下 ,死亡率的概率单位的估算值。其 L D50 、L D90 及其 95 %的平均可信限分别为117.13± 13.80 ,184 .80± 33.0 8mg· kg- 1。其毒效残留量的消除 ,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并基本符合静注给药的二室开放模型 ,按残数法求出其分布速率常数 α和消除速率常数 β分别为 6 .18890 6 h- 1及 0 .8936 5 4 h- 1 ;其分布半衰期t1 /2α和消除半衰期 t1 /2β分别为 0 .11h和 0 .78h;曲线下面积 (AUC)为 114 .5 h· m g· kg- 1。结论 :马钱子散对小鼠灌胃给药易于吸收 ,毒性较强 ,消除较快 ,其致死剂量和药物动力学参数可为临床合理用药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复方脑脉通和葛根药材提取物中大豆苷元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复方脑脉通提取物中其他成分对大豆苷元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12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按大豆苷元1.0025 mg·kg-1分别灌胃给予复方脑脉通提取物和葛根提取物,不同时间点采血后进行UPLC-MS分析,测定血浆中大豆苷元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通过SPSS 16.0软件对不同药动学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大豆苷元线性范围6.175~741.0 μg·L-1,定量限6.175 μg·L-1,最低检测限1.235 μg·L-1。复方脑脉通和葛根药材提取物中大豆苷元的达峰浓度和清除速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参数则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建立的UPLC-MS专属性强、准确、灵敏,适用于以大豆苷元为主要成分的药物的体内血药浓度测定。复方脑脉通中其他药材对大豆苷元的吸收及清除有较大影响,使大豆苷元的达峰浓度及清除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葛根素在正常和β-淀粉样蛋白所致痴呆模型大鼠(AD模型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方法:AD模型组大鼠基底核定位注射A,β7天后灌胃500mg/kg葛根素注射液,正常组灌胃等剂量葛根素注射液。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样品中葛根素的药物浓度,3P87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葛根素口服给药在正常和A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均为开放性一室模型。AD大鼠的半衰期(t1/2,m in)、药时曲线下面积(AUC,μg.m in-1.mL-1)、平均驻留时间(MRT,m in)、表观分布容积(Vd/F,L)分别为19.2、301.5、42.8、45.8;相对应的正常大鼠则为40.8、453.0、56.9、65.1。结论:葛根素在AD大鼠体内消除更快,半衰期与平均驻留时间缩短;从血浆中向其他组织的分布速率减慢。提示葛根素在AD病理状态下代谢、排泄速度更快。同时,葛根素在AD病理状态下更多地积蓄在血浆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葛根微粉在溶出和生物利用度方面的效果,为微细化工艺在中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葛根黄酮为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微粉和葛根粉在不同时间点葛根黄酮溶出的量,计算累积释放率;采用透析袋为屏障观察葛根微粉和葛根粉的溶出情况。按葛根素100mg·kg-1体重分别给大鼠口服葛根微粉和提取物,用HPLC测定葛根素含量,以葛根提取物为对照,计算葛根微粉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用桨法测定体外溶出度时,葛根微粉累积释放度显著高于葛根粉;用透析袋作为屏障时,两者差异不明显。葛根微粉的生物利用度是葛根提取物的50%强。结论 葛根制成微粉后,能改善其有效成分的溶出,但是与提取物相比,服药量大,生物利用度低,因此微米中药的应用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9.
葛根黄酮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葛根黄酮在肠道中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方法:通过对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分别进行在体肠吸收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黄酮主要成分葛根素的含量,计算出葛根素在各部位的表观吸收速率常数Ka和回流4 h的累计吸收药量,从而反映出葛根黄酮的吸收部位和吸收机制。结果:葛根总黄酮中葛根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表观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13 9,0.012 8,0.012 1,0.013 1 h-1;4h的累计吸收药量分别为136.936,122.739,115.230,123.015μg;其在十二指肠段的吸收明显高于其他肠段(P<0.05)。结论:葛根黄酮在大鼠整个肠道中均有吸收;其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维拉帕米对葛根素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崔升淼  马龑斌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2033-2036
目的:研究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以及维拉帕米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对大鼠分别单独静注、单独口服葛根素溶液,联合静注、口服葛根素和维拉帕米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注射合用后,维拉帕米在低剂量时(0.5 μg·g-1)对葛根素的药动学过程无显著性影响,但在高剂量时(2.5 μg·g-1)有显著性影响(P<0.05)。口服合用后,维拉帕米对葛根素的药动学过程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葛根素与维拉帕米合用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维拉帕米可抑制葛根素从大鼠体内的消除;二者合并用药时应对葛根素进行临床给药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