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73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制订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对2012年发生的73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类、定性,分析其与病人因素、护士因素及发生时间的关系。[结果]73例护理不良事件中,跌倒、用药错误、标本错误为前3位,占71.23%,工作年限在3年内的年轻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次数最多,白班发生率较高,占70%。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查对制度、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及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护患无效沟通;病人依从性差;工作量大有关等。[结论]护理工作中必须加强对年轻护士的管理,加强责任心,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病人的安全教育,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才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程英姿  瞿伟莉 《全科护理》2012,10(15):1396-1397
[目的]探讨妇科病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对41例由护士为责任人的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各因素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41例由护士为责任人的护理不良事件中最常见的发生类型为未落实查对制度,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责任人的工作年限为>15年的护士或<5年的护士。[结论]护理不良事件重在预防,重视安全教育、注重细节管理、确保制度落实能有效地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孙静 《全科护理》2020,18(17):2145-2147
[目的]探讨护士口服给药环节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风险因素,并进行风险干预,以降低护士口服给药环节错误在护理中断事件中的发生率。[方法]对2018年3月—2018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口服给药环节中所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进行研究,分析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为环境、家属及病人自身等)并干预。[结果]风险干预后护士口服给药环节错误率明显降低,给药中断风险事件由风险干预前的53例下降至风险干预后的12例。[结论]通过实施风险干预,能有效预防或降低护士口服给药环节错误在护理中断事件中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保证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张玉娟 《全科护理》2011,(12):1085-1086
[目的]有效规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方法]建立并完善科室二级质控管理组织;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登记上报制度;高危环节质量控制;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和能力等方法。[结果]3年来无大差错、事故发生,小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明显下降,住院病人满意度由93.0%上升至98.7%,护士及医生对护士长满意度由88%上升至96%。[结论]充分发挥护士长在护理风险防范中的职能作用,能有效防范护理风险,确保病人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对某精神病专科医院2016年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特点。[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居前3位的依次为病人冲动伤人或自伤(占36.7%)、病人跌倒(占35.0%)、电休克治疗术前准备不充分致延误治疗(占10.0%);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居前3位的依次为评估不足(占41.7%)、培训不到位(占18.3%)、执行制度不到位(占16.7%);工作5年内的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占63.3%。[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重点人群的培训,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病情评估能力、制度的执行力;加强精神科重点环节的管理,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90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特征,制定相应应对措施,为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回顾某医院2006年—2013年呈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相关护士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1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数量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3年推行网络上报系统后达到峰值为23起。2事件发生类型的前三位分别是输液相关事件25起,跌倒或坠床9起,口服给药9起。3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查对问题42起,操作不规范11起,病人评估不足9起。4事件责任主体相关的护士年资主要为工作21年~25年,工作1年以内,工作1年~5年的护士。[结论]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士应更新观念,规范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切实保障用药安全,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安全管理在防范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5年6月强化护理安全管理,主要措施有强化风险培训、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分层分组管理等措施,与2014年6月—2014年12月未实施风险管理进行比较,分析强化风险管理后护士安全管理意识、护理质量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变化。[结果]强化风险护理管理后,护士的风险因素认识、安全管理认识、对安全管理的态度等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护士的基础护理、护理操作、消毒隔离、风险评估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护理差错率、护理缺陷率、护理投诉率低于管理前,主动呈报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强化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护士的护理安全管理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26例护理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防范对策,以达到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方法]对3年来我院护理工作中发生的差错进行登记和统计分析。[结果]合同制护士发生差错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高年资的正式护士,护理差错中属"三查七对"不严的73例占57.9%,操作疏忽44例占34.9%,态度不端正9例占7.2%,主要原因是操作者自身因素和护理管理存在缺陷造成。[结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制订完善的差错事故处理条例,规范对差错事故的处理程序,建立奖惩细则并严格执行,可以明显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锦丽  徐小欣  何玉平 《护理研究》2014,(14):1755-1757
[目的]探讨一体化护士站护理管理功能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2011年我院引进上海京颐开发的一体化护士工作站,并结合本院实际进行了改进和研发。[结果]一体化护士工作站的应用使护理文书书写时间明显缩短,护理文书合格率由94.5%提高至98.6%;护理不良事件由0.53%下降至0.06%。[结论]一体化护士工作站护理管理功能的应用简化了护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闫晓莉 《全科护理》2013,11(9):836-837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及类别,并制订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1年12月发生的111例护理不良事件。[结果]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从高到低依次为:管路滑脱42例,占37.84%;给药错误41例,占36.94%;压疮16例,占14.41%;液体外渗10例,占9.01%;窒息8例,占7.21%;坠床2例,占1.80%,误吸1例,占0.90%。[结论]使用归因分析理论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预防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手术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手术安全.方法 分析2002~2006年度我院手术室发生手术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结果 27台次手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1例次,其中工作责任心不强6台次,占22.22%;业务不熟悉4台次,占14.81%;器械准备不充分5台次,占18.52%;手消毒不合格1台次,占3.71%;对医生习惯不熟悉2台次,占7.41%;其它9台次,占33.33%.护龄≤2年7人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1台次33例次;护龄2~4年2人发生护理不良事件5台次7例次;护龄>4年2人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台1例次.结论 加强对年轻护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采取可行性措施,预防和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为保证老年精神科护理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老年精神科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68例,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事件责任人、护士的护龄、发生班次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频率高的有给药错误(25%)、跌倒坠床(20.59%)、压疮(11.76%)、烫伤(8.82%)、走失(8.82%)、拔管错误(7.35%);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责任人为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护士的护龄以1~5年为主;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班次有关,白班出错频率最高(57.35%),夜班(32.35%)居第二位。结论护理管理者要重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加强对护士的安全知识培训,加大对年轻护士的培训力度,合理配置护士人力,抓好对重点时段及薄弱环节的管理,做好患者病情观察和风险评估,保证环境安全,落实护理工作制度,有效防控老年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低年资护士被界定为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在医院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1]。《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中显示:全国注册护士中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数量占24.3%。由此可见,低年资护士已经成为护理队伍中的重要成员,是护理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影响着医疗机构的护理质量及安全[3]。研究表明:工作年限短、职称低的护士工作中更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护  相似文献   

14.
王晓璇 《护理研究》2008,22(5):1246-1247
[目的]重新评估住院精神病病人自杀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3年—2005年300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进行调查,对自杀的30例进行回顾性评估,分析其自杀原因或主要隐患。[结果]自杀危险因素或安全隐患:精神症状严重21例,护士因素2例,安全管理不到位1例,安全设施有隐患3例,家属陪护监护不力及探视不当3例。[结论]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自杀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精神疾病本身。做好自杀风险评估,采取预见性护理和加强监管是防范自杀事件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本科24例科室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并分析2014~2016年度本科室护理发生的不良事件及其产生的原因。结果本科室2014~2016年度发生不良事件为2014年度12例、2015年度9例、2016年度3例,共计24例。其中药物因素4例,占17%;患者或家属因素3例,占13%;医院硬件因素2例,占8%;护理管理因素10例,占41%;医疗护理技术因素3例,占13%;医疗器械2例,占8%。结论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增加护理缺陷分享,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护患间沟通,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将科室护理不良事件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为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SHEL模式对2013年1月至12月全院发生并主动上报至护理部的131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1例护理不良事件中,与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有关的共106例,占80.92%;与护理工作场所及设施有关的15例,占11.45%;与临床环境有关的45例,占34.35%;与当事人及他人有关的57例,占43.51%。结论根据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制订管理对策,加强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和能力、完善硬件建设和工作流程,从而有效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腿浴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降低护理操作风险。[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查阅397例病人中药腿浴安全问题发生率和发生原因。[结果]在397例病人中药腿浴中,安全问题发生率为5.29%;主要原因包括变态反应、跌倒、受凉感冒和水温过高4个方面。[结论]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将护理安全管理贯穿于全程护理服务中,实施严格的操作流程,以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有效规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方法]建立并完善科室二级质控管理组织;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登记上报制度;高危环节质量控制;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和能力等方法.[结果]3年来无大差错、事故发生,小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明显下降,住院病人满意度由93.0%上升至98.7%,护士及医生对护士长满意度由88%上升至96%.[结论]充分发挥护士长在护理风险防范中的职能作用,能有效防范护理风险,确保病人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9.
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价值观念、健康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 ,医疗纠纷逐年增多[1] ,护理纠纷也在呈上升趋势。因此 ,医院护理管理者及全体护理人员转变观念 ,加强法律意识 ,变“以病为本”为“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 ,依法规范护理行为 ,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97年至 2 0 0 2年 10月患者及家属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 13起 ,其中患者因素 7例 ,占 5 3 8% ,医护因素 6例 ,占 46 2 % ,从 6例医护因素中分析 ,技术原因 2例 ,占 3 3 3 % ,制度执行不严 1例 ,占 16 7% ,服务态度不妥 3例 ,占 5 0 0 %。2 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介入手术室护理及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总结管理对策。方法对2014年度发生的16例(1.63‰)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潜在的护理安全危险因素,通过规范手术室管理标准,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要求,积极采取各种改进措施提升软硬件,营造安全的护理工作状态。统计2015年度和2016年度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015年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6例(0.50‰),2016年发生3例(0.19%),与2014年比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加强介入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及管理是保证介入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