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伟 《全科护理》2016,(3):300-301
[目的]观察早期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组(PN+EN组)与肠外营养组(EN组)各30例,比较两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手术前后体重变化、白蛋白变化、血红蛋白变化、吻合口瘘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PN+EN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PN组(P0.01),住院时间少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有利于食管癌根治术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加快食管癌根治术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5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营养支持和术后恢复,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早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06年8月因胃癌进行全胃切除术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经外周静脉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实验组50例经空肠营养管给予输注肠内营养液。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进行营养状态评价,比较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术后营养支持使病人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肠内营养的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费用低,并发症少。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对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保护肠黏膜,防治感染性并发症,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早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06年8月因胃癌进行全胃切除术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经外周静脉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实验组50例经空肠营养管给予输注肠内营养液。对两组病人术前、术后进行营养状态评价,比较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术后营养支持使病人营养状况均有所改善,肠内营养的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费用低,并发症少。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对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保护肠黏膜,防治感染性并发症,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全胃或次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护理。方法:将2008年1~11月在我院因胃癌行全胃或次全胃切除后的4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与肠外营养治疗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营养指标(体重指数、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改变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肠外营养组,术后1周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胃癌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 82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根据不同的营养途径方式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47例(EEN组)、全肠外营养组35例(TPN组),给予术前术后营养护理,记录并比较2组术前术后营养指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的变化,以及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营养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EEN组术后第9天各项营养指标较术前及同期TPN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E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TPN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安全、有效,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其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8例胃癌全胃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观察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的体重、营养状态、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在体重、氮平衡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肠内营养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肠外营养组,住院时间和营养费用少于肠外营养组。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简便、经济,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8.
刘雪芹 《全科护理》2011,9(19):1729-1730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与术后7 d相关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是胃癌根治术后一种重要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9.
早期肠内营养在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莉花 《护理与康复》2008,7(4):263-264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经液囊空肠导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用抽签法将60例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颈内静脉置管行全胃肠外营养,观察组术后早期经液囊空肠导管予能全力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肛门排气时间。结果两组营养指标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全胃切除术后经液囊空肠导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4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于术后24h内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于术后进行常规输液治疗,全静脉营养,肠蠕动完全恢复以后才开始进食。两组均给予营养支持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相关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体重减轻少、肛门排气时间早、药费低、住院日缩短,与肠外营养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能显著改善腹部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病人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前与术后7 d相关营养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胃癌根治术后病人肠道功能尽早恢复,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是胃癌根治术后一种重要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用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将80例行食管次全切、食管胃机械吻合术的病人分为肠内营养(EN)组46例及肠外营养(PN)组34例,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营养情况。同时探讨46例食管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结果]EN组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早于PN组、住院时间短于PN组(P0.05);术后第8天,两组病人血清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EN组较PN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的营养补充方式,较肠外营养更有优势。使用时应注意营养液流入的速度与温度,加强护理管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蒋丽安 《全科护理》2012,10(17):1590-159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8例胃癌病人按营养方式划分为常规肠外营养组(对照组)与早期肠内营养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进食后不良反应、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7例病人发生腹痛、腹胀或腹泻,采取加热输入营养液并降低输注速度后上述症状即消失。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提高输注量,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病人未见腹胀及腹泻现象。两组病人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分别为3例、4例。经8d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胃癌术后病人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疗法是较为安全且有效的,该方法能够加快病人术后器官功能的恢复、降低住院时间及费用,显著改善病人的术后营养状况并增强病人的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田艳萍  孔香兰  马英 《护理研究》2010,24(6):1549-1550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第1天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按常规给予静脉营养补充,待排气后再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指标等。[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营养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组织的修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268-1269
研究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8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并统计患者并发症。试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表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感染、中毒性休克、术后出血、急性心功能不全等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促进患者肠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后各类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食管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传统的完全胃肠外营养组,每组15例。肠内营养组为术中给患者置入鼻肠管,术后24~48h经鼻肠管道通过输液泵滴注(百普力)营养液,5~7d后过渡到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为传统治疗方法,术后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给肠内营养。观察两种方法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肠外营养组提前10~14h,输液量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日,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术后4h后)在上腹部术后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上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4h后予肠内营养,对照组以肠外营养为主。观察术后病人肝肾功能、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营养状况、电解质、切口愈合、胃管留置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实验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严重并发症及明显肝肾功能改变;与对照组比较.体重下降减缓,肠蠕动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缩短(P〈0.05),术前白蛋白、总蛋白与术后1周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上腹部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法,能刺激肠蠕动恢复,减少术后输液量,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和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在胃癌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36例施行全胃切除空肠代胃术的病人分为观察组(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和对照组(肠外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各营养指标改变情况、术后恢复状况、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以及住院费等.结果 观察组术前1d的体质量、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清白蛋白等与术后8d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对照组术后第8天体质量及血清白蛋白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术前水平高(P<0.01).观察组术后第8天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肛门恢复排气及排便时间、平均住院费及医药费用、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结合能够有效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加快肠功能恢复进程,提倡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术后4 h后)在上腹部术后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上腹部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4 h后予肠内营养,对照组以肠外营养为主.观察术后病人肝肾功能、并发症、肠蠕动恢复时间、营养状况、电解质、切口愈合、胃管留置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实验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无死亡、严重并发症及明显肝肾功能改变;与对照组比较,体重下降减缓,肠蠕动恢复及下床活动时间缩短(P<0.05),术前白蛋白、总蛋白与术后1周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上腹部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法,能刺激肠蠕动恢复,减少术后输液量,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和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第1天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按常规给予静脉营养补充,待排气后再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指标等.[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营养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组织的修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