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输液室用药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对急诊输液室用药流程中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列出可能的失效模式,制定改进措施和行动方案,计算干预前后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并调查干预前后护士、病人对输液室用药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降低,病人以及护士输液用药满意度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用于改进急诊输液室用药流程,可促进输液用药安全,提高病人和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输液室用药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对急诊输液室用药流程中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列出可能的失效模式,制定改进措施和行动方案,计算干预前后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并调查干预前后护士、病人对输液室用药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降低,病人以及护士输液用药满意度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用于改进急诊输液室用药流程,可促进输液用药安全,提高病人和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提高手术病人术前输液医嘱执行时间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手术病人术前输液医嘱执行时间合格率为活动主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应用头脑风暴法分析手术病人术前输液医嘱执行时间长的原因,并针对要因积极制定对策,制定工作流程,比较对策实施前后两组病人术前输液医嘱执行时间合格率。[结果][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手术病人术前输液医嘱执行时间合格率,制定科室输液流程,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并提高了医生、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老年病医院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选择2013年3月—8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病人共210例,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病人发放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3个维度(护士专业能力、沟通能力、服务意识、态度及形象)27个条目,在病人出院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规范了护士的行为举止,提高了护士的专业能力及沟通能力,从而提高了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品管圈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护士执行电子医嘱缺陷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护理安全和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6年1月1日—5月31日338份出院病人的临时医嘱执行情况,共11 386条,为对照组;2016年7月1日—10月31日297份出院病人的临时医嘱执行情况,共11 386条,为观察组,对医嘱的缺陷率进行比较。观察组采用品管圈的品管手法管理ICU护士执行电子医嘱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后,ICU护士执行电子医嘱缺陷发生率由43.28%降至13.60%。[结论]通过品管圈可明显降低ICU护士执行电子医嘱缺陷率的发生,可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杜绝和避免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同时还能提高医护人员的沟通协作等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展访视护理在急诊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所有经急诊科救治后转入各科室住院的急危重症病人及负责交接接收各急危重病人的病房护士作为访视对象,2013年1月—2013年3月为访视前调查阶段,通过访谈及调查病人或家属及病房护士了解存在问题并运用 QC管理分析、提出改进措施;2013年4月—2013年8月为访视护理阶段,将改进措施落实于实际急诊护理工作中,同时做好急诊病人及病房护士的访视护理工作;2013年9月—2013年11月为访视后汇总阶段,将通过访视护理中反馈的问题进行再次访视调查,评价护理工作成效。同时将开展访视护理前、后病人或家属的满意度及临床病房护士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访视护理工作的开展,病人或家属的满意度及临床病房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访视护理的开展,是急诊整体护理工作的延伸,不仅拓展了急诊护理工作的内涵,同时通过访视工作的开展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了急诊病人或家属及病房护士的满意度,建立了急诊与病人、病房沟通的桥梁,促进了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了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内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输液港输液及维护规范培训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2月输液港输液及维护规范培训前住院的84例输液港病人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主管护士向新护士培训输液港输液及维护的操作;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0月(输液港输液及维护规范培训后)120例输液港病人为观察组,观察组进行理论培训→观看输液港的安装操作录像及操作示范→(术者、手术室和送港科室)统一了术前的准备→输液港输液及维护的操作→术后健康宣教→带港出院注意事项,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培训前后护士对静脉输液港知识掌握程度,比较两组病人对护士在输液港健康教育满意度,并对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后护士对静脉输液港知识掌握程度及两组病人对护士在输液港健康教育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液港输液及维护进行规范培训,可提高护士对静脉输液港知识掌握程度和病人对护士在输液港健康教育满意度,减少并发症,使输液港的使用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急诊抢救危重病人交接中应用反交班模式,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2018年7月急诊抢救晨交班时留观的98例危重症病人作为对照组,按照传统的交接班模式进行交接。2018年9月—2018年11月急诊抢救晨交班时留观的96例危重症病人作为试验组,按照反交班模式进行交班。对比评价两种交接班模式下护士病人病情掌握、病人满意度、护士自我效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急诊危重病人病情知晓度、满意度、护士自我效能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交班模式可以提高急诊护士抢救病人、危重症病人病情知晓度、病人满意度及护士自我效能感,急诊护理质量得到很大提升,有效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9.
亓英 《全科护理》2016,(8):833-835
[目的]探讨门诊手术室局部麻醉手术中查对制度落实对病人满意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采用门诊手术室局部麻醉手术中查对制度落实后的10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同时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未开展门诊手术室局部麻醉手术中查对制度落实时在门诊就诊的10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在病人完成门诊就诊以后,采用病人满意度及安全性指标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手术室局部麻醉手术中查对制度落实可有效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门诊临时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4年12月实施FMEA分析改进后收治的1 821例病人作为观察组,2014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1 741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成立项目小组,应用FMEA确定门诊输液室与护理有关的流程,计算风险危急值,选择风险危急值高的前三项失效项目制定改进措施,评估改进效果。[结果]药物配制错误、病人核对错误、医嘱未双人核对,医嘱核对错误是风险危急值前三位的失效模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风险危急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应用于门诊输液管理中,能够提升门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吕君 《全科护理》2012,10(25):2361-2362
[目的]分析急诊输液室安全隐患原因,探讨管理对策,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从医嘱开启、输液反应、护理纠纷、护理缺陷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寻找安全隐患,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差错事故发生率降低,病人的满意度上升。[结论]针对急诊输液室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可提高输液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刘光维  刘丽萍  赵庆华 《护理研究》2011,25(10):913-914
[目的]探讨"双向查对"举措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以进一步确保病人安全,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比较2006年7月—2008年6月(实施"双向查对"制度前)与2008年7月—2010年6月(实施"双向查对"制度后)两个时期护理质控小组每月检查评分情况以及护理部在全院统一进行的病人满意度测评结果。[结果]实施"双向查对"制度后,整体护理、护理技能、健康教育以及病人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且护理缺陷减少。[结论]"双向查对"制度鼓励病人及家属主动参与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控制,是防范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医护团队合作构建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德尔菲法构建STEMI急诊CNP,并采用历史对照试验的方法对STEMI急诊CNP应用效果进行验证,以病人的进门-心电图时间、门药时间、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TB)、病人死亡率、病人满意度及急诊护士工作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对STEMI急诊CNP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DTB、进门-心电图时间、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急诊护士在实施急诊CNP前后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结论]实施STEMI急诊CNP可以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急诊护士工作满意度,同时可以缩短进门-心电图时间、进门-用药时间及DTB。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优先管理系统对门急诊病人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对本院门急诊应用急诊优先管理系统,对比分析急诊优先管理系统应用前后门急诊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结果]与应用急诊优先管理系统前相比,应用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及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病人对住院环境、护理技术、护理服务、危急情况处理、沟通能力、情感支持满意度也显著提高(P0.05),且实施后护理差错、护患纠纷事件及护理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应用前(P0.05)。[结论]应用急诊优先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急诊病人护理质量和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事件及投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黄霜霞  吴圆春  王艳  金晶  李婷  郭玉美  蓝卫华  黄霞 《护理研究》2012,26(19):1795-1796
[目的]根据门诊输液室的工作特点,构建适用于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法。[方法]从2011年6月、7月、8月各随机抽取实施绩效考核后病人满意度表和护士满意度表各60份,同法抽取2010年同期未实行绩效考核时病人满意度表和护士满意度表各60份,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施绩效考核前后护理人员、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实施绩效考核前后相应月份的质控评分。[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后较实施前护理人员、病人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护理质控评分也明显提升(P<0.05)。[结论]护理人员及病人对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有较高的认可度,对提高护士及病人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外伤血气胸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血气胸病人46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循证支持;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血气胸病人53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护士运用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证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应用护理工时进行护理人力调配方法及效果。[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医嘱平台为基础,建立护理工作量(以工时为单位)数据库,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原理,找出工时与人力配置关系,应用于病区月基础人力配置和日临时调配;病区护士长按工时预测实施前瞻性排班。[结果]利用护理工时进行人力调配后(2014年),较应用前(2013年)各病区间护士人均工时异常点减少,护士日人均工时提高(P0.01),护士日人均主动加班时间增加(P0.01),护士对人力调配满意度提升(P0.01),病人对护士主动服务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应用护理工时进行人力的动态调配,可使病区之间的护士人均工时达到均衡状态,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护士、病人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提高骨科病人和护士双方的满意率。[方法]将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骨科病人作为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形式,依据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 Barthel 指数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值和病情细化分级护理等级,同时细化不同等级护理病人的基础护理项目和基础护理执行人及执行时间,并制定质量检查标准,将护士参加基础护理的数量、质量与优质护理专项奖励基金挂钩;将2012年同期收治的骨科病人作为对照组,遵医嘱按常规实施等级护理。[结果]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病人满意率、护士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护合作依据病情和 ADL 评分细化骨科分级护理等级,落实基础护理,可进一步深入、持久、扎实地推进优质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林小玲  李雪玲  黄秋萍 《护理研究》2007,21(34):3174-3175
[目的]探讨一种既能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又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门诊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全程护理模式。[方法]选择2006年7月1日—2006年10月31日在我院门诊输液的500例病人作为全程组,实施病人选护士,在输液前、输液中和输液后进行全方位、全程的护理。2006年3月1日—2006年6月30日在我院门诊输液的500例病人作为常规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门诊输液病人等候输液的时间由原来的15min~30min缩短至5min~10min,病人满意度由改进前的85.8%提高到改进后的99.0%。[结论]门诊输液室实施全程护理模式不仅拓展了护理服务内涵,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病人等候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日间化疗中心信息再造新流程的实践及优越性。[方法]2015年12月医院日间化疗中心启用了新的信息流程,包括医生开立医嘱并无纸化电子预约病人化疗时间,病人缴费,病人凭预约单及化疗介绍书报到,护士分解核对医嘱,编好药物批次并电子发送到药房,药师按照药物批次的先后顺序配制并输送到注射室,注射护士执行病人化疗。对比新流程实施前后病人满意度、护患纠纷的差异。[结果]实施新的信息流程后,病人满意度及护理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流程的应用优化了化疗流程,使护士有更多时间服务于病人,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