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在动脉血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行桡动脉采血的12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桡动脉采血方法,观察组采取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采血。比较两组病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穿刺操作时间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观察组病人穿刺疼痛程度评分以及穿刺操作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桡动脉采血中应用腕部固定联合食指感知法,可以提高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缩短穿刺操作时间,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
陈玲 《全科护理》2014,(13):1182-118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作用。[方法]将1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目测法采血和常规的采血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桡动脉改良法采血,并在采血前、采血中、采血后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皮下血肿发生率及新生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桡动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儿穿刺时疼痛程度和减少皮下血肿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线法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连线法:在前臂掌侧第一、第二腕横纹线上下连线的中间,距外侧(桡侧)0.3~0.4 cm(低出生体重儿)或0.5~0.6 cm(足月儿)处为入针点;对照组采用常规桡动脉穿刺取血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采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为94.44%,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84.4%,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线法明显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因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减少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将200例需采集血气分析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连线法,在前臂掌侧第一、第二腕横纹线上下连线的中间,距外侧(桡侧)0.3~0.4 cm(低出生体重儿)或0.5~0.6 cm(足月儿)处为人针点;对照组采用常规桡动脉穿刺取血法.比较2组的采血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采血方法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改进后的连线定位采血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方法简便易于掌握,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庄琼冬  翁惠兰  汤银惠 《全科护理》2009,7(23):2080-2081
[目的]探讨目测定位法在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桡动脉穿刺采血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目测定位桡动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触摸法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时间。[结果]对照组采血时间为5.3min±0.6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观察组采血时间为3.1min±0.6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测定位法行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可替代触摸法,是一种更为方便、快捷、有效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采血所致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8例需行静脉穿刺采血的住院患儿,按照单双号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0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基础护理,采用中文版的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和 Wong Baker 面部表情量表分别评估两组患儿静脉穿刺采血时的疼痛评分,并对两组患儿静脉穿刺采血的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FLACC 和 Wong Baker 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静脉穿刺采血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学龄前儿童对静脉穿刺采血的疼痛反应,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有利于静脉穿刺采血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目测定位法在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桡动脉穿刺采血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目测定位桡动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触摸法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时间.[结果]对照组采血时间为5.3 min±0.6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观察组采血时间为3.1 min±0.6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测定位法行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可替代触摸法,是一种更为方便、快捷、有效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动脉采血部位的选择对穿刺疼痛、成功率、血肿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需要进行采血的63例3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肱动脉采血、桡动脉采血两组,比较两组患儿血肿发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家属的满意度及疼痛评分。[结果]桡动脉采血组患儿疼痛评分(6.42±2.1)分低于肱动脉采血组(8.27±1.46)分;一次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高于肱动脉采血组;血肿(瘀青)发生率低于肱动脉采血组(P0.05)。[结论]采血部位选择桡动脉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疼痛,降低血肿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周莉  罗燕群 《全科护理》2012,10(8):693-694
[目的]探索适合小儿血气分析穿刺的方法。[方法]将100例新入院患儿随机分为斜刺进针法采血组(对照组)和垂直旋转进针法采血组(实验组),两组均经桡动脉采血,统计两组采血穿刺成功率和采血所需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桡动脉采血,实验组比对照组采血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所需时间短(P〈0.05)。[结论]采用经桡动脉垂直旋转进针采血方法优于桡动脉斜刺进针采血法。  相似文献   

10.
刘海英  邹喜荣 《全科护理》2012,10(29):2696-2697
[目的]观察C型定位法在老年病人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需采集桡动脉血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穿刺,观察组采用C型定位法进行穿刺。[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型定位法运用于老年病人桡动脉采血中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局部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患儿股静脉采血的体位固定方法,提高采血成功率.[方法]将66例采血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取传统体位固定方法,实验组取传统体位加双下肢足部悬空的固定方法,比较两组采血成功率.[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后一次采血成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下肢足部悬空的固定体位能很好地固定患儿,提高患儿股静脉一次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苏海瑕  赵婵  李欢  周积逢 《护理研究》2014,(26):3264-3265
[目的]对危重患儿采用两种不同方法采血,观察两种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危重患儿按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观察组采用指压定点股静脉采血法。[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6.0%,标本合格率为98.0%,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分别为88.0%、90.0%及9%,观察组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指压定点股静脉采血法用于危重患儿股静脉采血具有安全、快捷、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宋爱梅  刘璇  葛永春 《全科护理》2013,(18):1650-1651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标本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136例行动脉穿刺采血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90°垂直穿刺法采血,对照组采用进针角度与皮肤呈40°~60°角斜刺法采血,比较两种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织损伤发生率及病人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进针穿刺采血法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穿刺成功率高,可减轻疼痛,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5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70例需行桡动脉采血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桡动脉采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率、生命体征变异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采血操作时间、疼痛评分以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生命体征变异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采血操作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提高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儿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沈玉娥 《护理与康复》2011,10(11):984-985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采血在新生儿及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单双月将2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在肘部浅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在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组穿刺采血的一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95%,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85%,x2=5.56,P<0.05。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能提高对婴幼儿穿刺采血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桡动脉穿刺法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对常规桡动脉采血法进行改良,采用改良垫枕固定病人腕部,采用连线定位法定位穿刺点,采用针尖斜面向下方式进针。统计干预前后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干预前,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51. 0%;干预后,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4. 0%。[结论]改良桡动脉穿刺法可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两种血液采集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8月需采集血液标本的足月新生儿2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术;对照组100例,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术.[结果]桡动脉穿刺采血术一次成功率为93%,出血、溶血率低,股静脉穿刺采血术一次成功率为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术成功率高,出血、溶血率低,既减少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又确保了血液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苏海瑕  赵婵  李欢  周积逢 《护理研究》2014,(9):3264-3265
[目的]对危重患儿采用两种不同方法采血,观察两种采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危重患儿按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观察组采用指压定点股静脉采血法.[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6.0%,标本合格率为98.0%,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分别为88.0%、90.0%及9%,观察组采血成功率、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指压定点股静脉采血法用于危重患儿股静脉采血具有安全、快捷、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崔贵玲 《全科护理》2008,6(31):2853-2854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操作方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桡动脉穿刺采血在80例NICU危重患儿中应用的临床资料。[结果]穿刺一次成功率达93%,二次成功率达99%;避免了采血量不足,降低了穿刺并发症,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结论]在NICU危重患儿中应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两种血液采集方法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8月需采集血液标本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术,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术。比较两组患儿一次采血成功率、出血与溶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桡动脉穿刺采血术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与溶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动脉穿刺采血术成功率高,出血、溶血发生率低,既减轻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又确保了血液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