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性后聚乳酸(PLA)包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制备的纳米微球缓释系统对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将PLA进行接枝聚合反应改性后,应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LA纳米微球(PLA-N)、BMP-2-PLA 纳米微球(BMP-2-PLA-Ns)凝胶。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PLA-Ns凝胶组(对照组)、BMP-2-PLA-Ns凝胶组(实验组),建立骨缺损动物模型,对照组植入PLA-Ns凝胶,实验组植入BMP-2-PLA-Ns凝胶,空白组不予特殊处理。术后第1、2、4周处死家兔,截取缺损区颌骨段,进行影像学、苏木精-伊红(HE)染色、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影像学观察可见:实验组骨缺损区修复良好,阴影不明显,修复效果好于对照组和空白组。HE染色观察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有大量新生血管和继发性骨痂形成,实验组骨痂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可见:第1、2周,实验组PCNA阳性软骨细胞多于对照组和空白组;第4周,各组PCNA阳性细胞均罕见,PCNA阳性细胞检出率低于第1、2周。结论 BMP-2-PLA-NS缓释系统能明显促进下颌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负载纳米羟磷灰石的结冷胶(GG/nHA)修复大鼠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于16只SD大鼠下颌骨制备直径为5 mm的临界骨缺损,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骨缺损区注入GG/nHA,对照组骨缺损区填充可吸收性明胶海绵。术后4周、8周处死大鼠,以Micro-CT定量分析骨组织愈合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定性评估骨组织修复情况。采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制备的GG/nHA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可经注射器推出至骨缺损区。术后4周和8周,实验组缺损区的骨生成量及骨体积分数(BV/T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E染色和Masson染色均见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更多新骨形成。结论: GG/nHA可以注射形式注入下颌骨缺损区,促进其愈合,有望成为微创修复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壳聚糖(CS)/β-磷酸三钙(TCP)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修复兔下颌骨缺损,探索CS/β-TCP作为可注射性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共48侧骨缺损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1植入CS/β-TCP/rhBMP-2、实验组2植入CS/β-TCP、对照组1植入自体骨、对照组2不植入任何材料。于术后2、4、8周分批处死动物,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荧光染料标记组织切片观察新骨形成情况,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值。结果术后2、4、8周,不同组间的新生骨面积百分比有显著差异,实验组1明显优于实验组2,并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成骨面积的比例也不断增高。荧光观察示实验组1黄色标记面积较大,红色标记面积较小。实验组1术后各时间点的骨密度值明显优于实验组2和对照组2,而与对照组1间无明显差异。结论CS/β-TCP/rhBMP-2复合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骨引导及骨诱导能力,CS/β-TCP可作为rhBMP-2良好的注射性载体,对于颌骨缺损的修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作为激活物促进骨缺损修复的进程。方法:72只大鼠采用左侧胫骨3mm长的骨块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对照组(填入人工骨粉),实验组(填入100μg/ml浓度的rhBMP-2与人工骨粉复合物)。观察大鼠术区情况和生活状态,于术后4、8、12周分别处死大鼠,进行组织学检测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空白组无法正常愈合;实验组的骨量形成和新骨改建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rhBMP-2对骨生成有促进作用,复合材料加速了骨缺损修复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孔聚丙烯晴基碳纤维/壳聚糖/双相磷酸钙/川续断(PAN/CS/BCP/川续断)复合支架材料对牙槽骨缺损区的骨愈合及修复作用。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佳木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完成。选用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下颌双侧10mm直径的圆型人工牙槽骨缺损模型。随机等分为实验组(植入PAN/CS/BCP/川续断复合支架材料)和对照组(植入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分别于4、8、12周各处死动物2只,进行骨密度值分析及组织学观察。结果(1)12周时,实验组骨缺损处边缘为高密度阻射影,边缘连续且密度与正常骨组织一致。(2)各个时期内实验组新骨生成均较对照组快,且新生骨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3)组织形态观察:HE染色显示,12周时实验组牙槽骨的缺损区可见骨化线及较规则骨组织形成。结论PAN/CS/BCP/川续断复合支架材料有加快骨再生的能力,对骨的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简称BMG)对骨诱导形成作用影响,评价骨基质明胶与壳聚糖(Chitosan简称CH)复合修复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在80例Wistar大白鼠的下颌骨缺损内植入BMG/CH复合材料,并设空白对照,植入后1周,2周,4周,8周行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区骨形成的情况,结果:BMG/CH复合移植是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其成骨方式为软骨化骨,结论:BMG/CH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骨诱导作用,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一种可降解新型聚乳酸膜(PDLLA/PLLA)在引导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2.5~3.0 kg,在动物一侧下颌骨体部近下颌骨下缘处制备10 mm×5 mm×3 mm箱状骨缺损,然后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8只。实验组动物骨缺损处填Bio-oss骨粉后将PDLLA/PLLA覆盖于缺损表面,对照组动物骨缺损处填Bio-oss骨粉后将Guidor聚乳酸可吸收膜覆盖于缺损表面,空白组动物不作处理。术后8、12周采集缺损处标本,进行大体观察、Micro-CT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实验期间各组实验动物均未发生炎症和排异反应,各组创口愈合良好,成骨活跃。大体观察显示,术后8周实验组动物成骨量较多,材料降解较少,对照组动物成骨量较实验组少,材料降解完全;术后12周实验组动物和对照组动物成骨量相当,实验组材料进一步降解,空白组动物成骨量少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8、12周,Micro-CT可以观察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缺损区域新生骨明显多于空白组。术后8、12周,实验组动物和对照组动物新生骨相对骨体积分数(BV/TV)、骨密度(BMD)和骨小梁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纳米羟磷灰石(nHA)和胶原复合膜诱导下颌骨成骨的能力。方法将nHA和胶原复合并将其制备成nHA-胶原复合膜。以20只健康成年的新西兰大耳兔作为实验动物,在其双侧下颌骨下缘中部形成1.0cm&#215;0.5cm&#215;0.5cm的骨缺损。以右侧为实验侧。在缺损区植入nHA-胶原复合膜,左侧骨缺损区不植骨,作为对照组。28、56d后行X线和组织病理检查,观察成骨情况。结果在实验侧28d时,有小片状类骨质出现;56d时,新生骨形成大片状结构,nHA-胶原复合膜大部分降解,缺损由骨组织修复。空白对照侧仅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nHA-胶原复合膜可诱导颌骨再生。nHA-胶原复合膜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聚乳酸及其复合物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聚乳酸与骨形成蛋白复合 ,研究该材料修复颌骨缺损的能力 ,探讨聚乳酸作为骨形成蛋白载体的有效性。方法  18只日本大耳白兔 ,随机分组 ,在双侧下颌骨体部形成 12 m m× 6 mm的缺损 ,分别植入聚乳酸 -人骨形成蛋白 - 2复合物 (PL A- rh BMP- 2 )、单纯聚乳酸 (PL A) ,于 2、4、8、12周分批处死。通过 X线、组织学染色等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PL A- rh BMP- 2植入组于术后 2周 ,缺损区部分新骨形成 ;术后 8周 ,大片新骨形成并开始改建 ,术后 12周 ,PL A大部分降解 ,由骨组织修复。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PL A可作为 BMP的有效载体 ,PL A-rh BMP- 2是良好的颌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MP-2基因修饰自体BMSCs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取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建立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在固定期第2天,实验组于牵张间隙注射200μl的BMP-2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2×105个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200μl的自体BMSCs(2×105个细胞)悬液;空白组注射200μl生理盐水。分别于固定2、6周摄X线片观察骨质愈合、改建情况。结果:通过X线观察并经过灰度值统计软件分析,在固定期2周及6周实验组牵张区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结论:BMP-2基因修饰的自体BMSCs移植能有效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ATF-2通过bcl-2影响髁突软骨生长发育的机制.方法:应用体外培养原代小鼠髁突软骨细胞,原代细胞基因转染,蛋白印迹杂交等技术,阐明ATF-2调控bcl-2表达的机制.结果:外源性的ATF-2在髁突软骨细胞中,与bcl-2的调控子中CRE结合,增强bcl-2调控子的活性;当CRE位点的序列改变,ATF-2不能在髁突软骨细胞中对bcl-2调控子的活性产生影响.结论:ATF-2在软骨细胞中,通过影响有凋亡抑制作用的bcl-2的活性和表达,参与下颌骨髁突软骨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纳米氧化铝-氧化锆全瓷材料微波烧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利用微波烧结新技术烧结4组不同比例纳米Al2O3-ZrO2全瓷材料,比较烧结前后物质晶相、晶粒度及微观形貌变化。方法 将100%Al2O3,60%Al2O3和40%ZrO2,40%Al2O3和60%ZrO2,100%ZrO2 4组粉料分别加压制成素坯,每组5件,自制微波炉配合助热保温结构1 600 °C烧结试件,升温速度为5 min内升温至 1 600 °C,保温10 min, X射线衍射仪测定烧结前后试件物相组成和晶粒大小;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裂面特征。结果 微波烧结前后试件中Al2O3晶相无变化,ZrO2中 m-ZrO2转变为 t-ZrO2;烧结后平均晶粒度Al2O3 51.8 nm(烧结前为24.1nm),ZrO2 29.7 nm (烧结前为25.3 nm);扫描电镜观察烧结后的Al2O3-ZrO2晶粒排列致密细小,分布均匀,颗粒间无明显界限,相互融合。结论 微波烧结致密Al2O3-ZrO2全瓷材料,升温快,晶粒细,材料显微结构及均匀性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纳米粉体填充到微米尺度的ZrO2造粒粉中对陶瓷ZrO2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超声波.共沉淀法制备纳米α-Al2O3粉体;利用反向沉淀法制备氧化钇稳定的纳米锆粉体;作为第二相,以不同的量(体积百分比,vol%)填充到基质微米ZrO2造粒粉中,高温煅烧后,测试了纳米粉体掺杂ZrO2陶瓷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和维氏硬度等力学性能。结果纳米α—Al2O3的最佳填充量为5vol%,此时ZrO2复相陶瓷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659.17±46.54)MPa和(8.55±0.89)MPam^1/2;纳米ZrO2的最佳填充量为10vol%,此时ZrO2复相陶瓷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673.17±47.19)MPa和(9.01±0.82)MPam^1/2。结论当填充纳米ZrO2和纳米α-Al2O3的量〉5vol%(如10vol%)时.前者增强效果优于后者;但当填充量≤5vol%时,后者的增强效果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单纯开髓导致大鼠牙髓炎进程中Notch-2在牙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开髓建立大鼠牙髓炎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Notch-2的时空表达变化及其意义.结果:牙髓损伤早期(3 d),牙髓间充质细胞和牙髓成纤维细胞中Notch-2均呈弱阳性表达,成牙本质细胞为阴性表达.牙髓损伤中期(5 d),靠近损伤区的成牙本质细胞深层细胞Notch-2阳性表达达到高峰;同时,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牙髓损伤晚期(7 d),Notch-2在牙髓间充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均减弱,而在成牙本质细胞阳性表达达到高峰.牙髓损伤末期(14 d),Notch-2仅在成牙本质细胞下层细胞中尚有微弱表达,而其余牙髓细胞均为阴性表达.对照组正常牙髓组织Notch-2表达为阴性.结论:Notch-2在牙髓损伤应激情况下在牙髓间充质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中上调表达,对于启动牙髓自我修复、诱导牙髓间充质细胞功能性分化以及抑制受损成牙本质细胞凋亡、维系和调动其相对正常的生理功能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受体系统检测在Sjogren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Sjogren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的IL-2含量,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表达水平。结果 患者的IL-2含量明显低下,血清sIL-2R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后IL-2的水平有明显的上升,sIL-2R的表达水平有显著的下降,但与正常人相比还是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停药后症状复又加重者,其血清IL-2含量再趋下降,而sIL-2R水平又见回升,说明Sjogren综合征患者存在着明显的IL-2/sIL-2R系统紊乱,治疗后得以部分或完全纠正,患者的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对患者外周血IL-2及sIL-2R水平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索Sjogren综合征免疫调节紊乱的发生机制,两者的检测有助于评价其免疫功能状态,动态观察对监察病情的发展及评价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PITX2作为转录因子,在生物的早期发育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与多个器官的发生发育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心脏、血管、脑、肌肉、骨骼、眼睛等.而Pitx2对牙齿的影响则是通过Axenfeld-Rieger综合征发现的.本文就Pitx2与牙齿早期发育的某些相关基因之间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流动剪切力作用下原代大鼠成骨样细胞PGE2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流动剪切力调节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信号转导过程中PGE  相似文献   

18.
KH550在金属翼板粘接技术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翼板粘接桥虽有不少优点,但脱落率仍明显高于常规修复方法,脱落位置在釉质—树脂界面或树脂—金属界面。尤其是树脂—金属界面的断裂。本文采用KH550为主的综合措施,经过X射线能谱仪检测证明除物理固位外尚有化学固位,化学理论分析无毒,经渗漏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证实,KH550可以用在临床,而粘接强度测定和临床验证进一步证明它们的价值,可以认为已基本上解决了树脂—金属界面的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不对称牵引引起的成年大鼠髁突关节下骨中与骨改建密切相关的BMP2的表达情况,了解关节下骨对不对称机械应力的反应。方法:选用10周龄雄性SD大鼠220只(分轻力组104只、重力组104只、对照组12只),实验组动物使用关节外固定加力装置,分别施加0.39N、1.18N(轻力组和重力组),加力第28天拆除加力装置。在加力后3、7、14、28d以及停止牵引后3、7、14、28d分别取得左右侧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结果进行计算机辅助的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的关节下骨也有BMP2的表达,内源性BMP2的表达增加与机械应力有关,BMP2表达的量受到力量的大小的影响。结论:BMP2参与不对称牵引引起的重塑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使用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Ⅰ型胶原和羟基磷灰石(rhBMP-2/Co/HA)的复合制剂作为根尖诱导剂,用于犬牙牙根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的慢性根尖周炎的根管充填,观察其根尖诱导效果。方法制备杂种家犬牙根未发育完成的年轻恒牙慢性根尖周炎的动物实验模型。用rhBMP-2/Co/HA复合制剂作为根尖诱导剂充填到犬牙的根管内,对照组用氢氧化钙糊剂。12周后用X线片及组织学方法观察2种不同的根尖诱导剂根管充填后牙根延长、根尖封闭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全部牙根延长,根尖形成并闭合,闭合率100%;对照组45个牙根延长,根尖形成并闭合,闭合率93.7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根尖闭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且根尖均有不同程度的硬组织形成。结论 rhBMP-2/Co/HA复合制剂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根尖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