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国庆  夏兆云 《武警医学》2018,29(4):358-360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面弥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癌组21例,前列腺炎组1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25例,测量病变区及前列腺增生外周带的ADC值,并在癌与非癌组之间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组ADC值为(0.74±0.10)×10-3 mm2/s,前列腺炎组为(0.98±0.07)×10-3 mm2/s, BPH组中央带为(1.21±0.09)×10-3 mm2/s,外周带为(1.38±0.14)×10-3 mm2/s,组间ADC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当ADC值为0.95×10-3 mm2/s时,诊断的敏感性达92.8%,特异性达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95。结论 磁共振DWI和ADC值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大鼠肝泡球蚴病(HAE)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超声造影(CEUS)特征,为评估HAE活性状态提供更多影像学指标。材料与方法选择成功感染HAE的SD大鼠31只,同期进行DWI及CEUS检查,比较HAE病灶内部、边缘区、近肝组织及远肝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检查结束后处死大鼠,记录病灶数目、最大径、形态及剖面特征,将ADC值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病灶内部[(2.846 1±0.074 1)×10-3 mm2/s]与边缘带[(1.640 6±0.073 2)×10-3 mm2/s,t=6.467]、近肝组织[(1.774 2±0.142 1)×10-3 mm2/s,t=6.535]、远肝组织[(1.896 8±0.104 8)×10-3 mm2/s,t=6.467]的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7个病灶(54.8%)CEUS动脉早期出现完整或节段性环状强化(环状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影3.0 T MR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ADC阈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56例乳腺病变患者(56个病灶),其中乳腺癌38例(恶性组),乳腺良性病变18例(良性组)。2组术前均行联影3.0 T MRI检查,获取病灶最低ADC值;采用独立t检验及箱图分析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采用ROC曲线及散点图分析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最佳ADC阈值。结果:38个乳腺癌的平均ADC值为(0.914±0.196)×10-3mm2/s,18个乳腺良性病变为(1.480±0.312)×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AUC为0.954时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约登指数为0.806时对应的ADC阈值1.106×10-3mm2/s,阳性似然比15.40,阴性似然比0.147,敏感度86.1%,特异度94.4%;约登指数为0.722时对应的ADC阈值1.253×10-3mm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DC值和相对ADC(relative ADC,rADC)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通过病理或活检证实的乳腺病变,其中良性病变组31例,恶性病变组41例,测量病变区ADC值及其周围正常腺体ADC值,并计算rADC(病变ADC值/周围正常腺体ADC值),将良性病变组ADC值和恶性病变组ADC值;良性病变组rADC和恶性病变组rADC分别做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绘制ROC曲线。结果良性病变组ADC(1.33±0.24)×10-3 mm2/s,恶性病变组ADC(0.94±0.25)×10-3 mm2/s(t=-6.755,P<0.001);良性病变组rADC 0.71±0.12,恶性病变组rADC 0.50±0.12,(t=-7.389,P<0.001)。ADC值最佳诊断分界点为1.264×10-3 mm2/s,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灵敏度为80.5%,特异度为80.7%,rADC最佳诊断分界点为0.624,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灵敏度为85.4%,特异度为90.3%。结论ADC值、rADC可以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rADC的诊断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WI的ADC值联合纹理特征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经病理证实的94例软组织肿瘤(恶性44例,良性50例)MRI及DWI图像。在GE ADW4.6工作站测量肿块的实性成分ADC值。在T2WI脂肪抑制图像上的肿瘤最大层面手动勾画ROI并提取纹理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ADC值及纹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计算诊断效能。结果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6±0.3)×10-3 mm2/s、(1.2±0.5)×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2,P<0.05),以1.28×10-3 mm2/s为诊断良恶性软组织肿瘤临界值,AUC为0.783,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65.91%。纹理特征中直方图特征(frequency size、skewness),灰度共生矩阵特征(Inertia_All Direction_offset7、Inverse Difference Moment_angle0_offset1、Inverse Difference Moment_angle0_offset7)及Haralick特征(Haralick Correlation_All Direction_offset4_SD)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UC 0.825、0.739、0.826、0.816、0.820、0.7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佳预测模型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30、88.00%、86.36%。结论ADC值联合纹理特征对术前预测软组织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实质表皮样囊肿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脑实质表皮样囊肿及12例脑脓肿的MRI表现,包括常规序列、DWI序列及增强扫描,并比较表皮样囊肿、脓肿及正常脑脊液的ADC值。结果①脑实质表皮样囊肿常规表现为均匀长T1、T2信号或混杂T1、T2信号,FLAIR信号不均匀降低,DWI为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ADC图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7例无强化、1例边缘强化,所有病灶均无瘤周水肿;②3者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脓肿最低为(0.76±0.12)×10-3mm2/s,脑脊液最高为(2.98±0.16)×10-3mm2/s,表皮样囊肿为(1.18±0.09)×10-3mm2/s。结论常规MRI序列结合DWI序列可以准确的诊断脑实质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脑内病灶的扩散张量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的脑内病灶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上的主要特征,量化分析不同时期病灶的ADC值的差异,探讨DTI在反映MS病理变化中的价值。方法应用3.0 T磁共振设备对34例MS病人行常规头颅MRI和DTI检查,根据病灶有无强化和在T1WI上的信号强度,进行急慢性期病灶的分组。分析不同时期MS病灶在DTI后处理所获得的DWI、ADC、FA图上的特征,并测量各组病灶的ADC值。结果35个急性期病灶中的33个病灶(94.3%)于DWI上呈高信号,5个环形强化病灶在DWI上亦呈环形高信号。急、慢性期病灶的ADC值均升高。慢性期病灶的ADC值明显高于急性期病灶[(12.43±3.78)×10-4 mm2/s∶(10.10±2.28)×10-4 mm2/s,P=0.001]。急性期环形强化病灶的ADC值较非环形强化病灶的高,慢性期T1WI低信号病灶的ADC值较T1WI等信号病灶的高,T1WI明显低信号病灶的ADC值最高。急、慢性期病灶的FA值均降低。FA图能够清晰显示纤维通路上的病灶和纤维束的中断,定位上明显优于常规MRI。病灶于FA图上显示的范围较常规MRI T2WI上显示的大。结论DTI可以反映MS不同时期病灶的病理变化,为观测疾病演变和评价临床疗效提供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脑内病灶的扩散张量成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多发性硬化(MS)的脑内病灶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上的主要特征,量化分析不同时期病灶的ADC值的差异,探讨DTI在反映MS病理变化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3.0T磁共振设备对34例MS病人行常规头颅MRI和DTI检查,根据病灶有无强化和在T1WI上的信号强度,进行急慢性期病灶的分组.分析不同时期MS病灶在DTI后处理所获得的DWI、 ADC、 FA图上的特征,并测量各组病灶的ADC值.结果 35个急性期病灶中的33个病灶(94.3%)于DWI上呈高信号,5个环形强化病灶在DWI上亦呈环形高信号.急、慢性期病灶的ADC值均升高.慢性期病灶的ADC值明显高于急性期病灶[(12.43.±3.78)×10-4mm2/s: (10.10±2.28×10-4mm2/s, P=0.001].急性期环形强化病灶的ADC值较非环形强化病灶的高,慢性期T1WI低信号病灶的ADC值较T1WI等信号病灶的高,T1WI明显低信号病灶的ADC值最高.急、慢性期病灶的FA值均降低.FA图能够清晰显示纤维通路上的病灶和纤维束的中断,定位上明显优于常规MRI.病灶于FA图上显示的范围较常规MRI T2WI上显示的大.结论 DTI可以反映MS不同时期病灶的病理变化,为观测疾病演变和评价临床疗效提供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病理确诊的胃恶性肿瘤患者48例作为病例组,其中胃腺癌38例,胃淋巴瘤10例。另随机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MRI(T1WI、T2WI)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弥散敏感因子b值取0,800)。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测量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值及ADC值,取其平均值。同样的方法获得对照组胃壁的ADC值,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常规MRI胃恶性肿瘤检出敏感性为91.7%(44/48);DWI成像检出的敏感性为100%(48/48);DWI病灶部位信号强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胃恶性肿瘤平均信号强度值为345.33±170.10,正常胃壁平均信号强度值为149.80±36.24;在b值为800s/mm2时,胃恶性肿瘤平均ADC值是(0.87±0.11)×10-3 mm2/s,正常胃壁平均ADC值是(1.79±0.11)×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腺癌患者平均ADC值是(0.83±0.07)×10-3 mm2/s,胃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是(1.03±0.07)×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胃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腺病及非钙化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以提高对这两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腺病患者42例,非钙化型乳腺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DWI和DCE-MRI两种技术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乳腺腺病和非钙化型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腺病组和非钙化型乳腺癌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064±0.252)×10-3 mm2/s、(0.716±0.159)×10-3 mm2/s(t值=7.737,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以ADC值0.815×10-3 mm2/s作为两组良恶性病变的截断值,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PPV、NPV及AUC分别为82.00%、90.48%、85.87%、91.11%、80.85%及0.897。DCE-MR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PPV、NPV及AUC分别为9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PI-RADS v2.1)中DWI评分和ADC值与前列腺癌Gleason分级分组(GGG)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前列腺良性病变(良性病变组)和94例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组)患者。2组均行常规MRI序列(T1WI、T2WI)、DWI(b=0、800 s/mm2)序列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将前列腺癌GGG分为5组。DWI评分与GGG之间一致性行Kappa检验。ADC值与GGG的相关性行秩相关统计。2组ADC值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b=800 s/mm2时良性病变、前列腺癌组的ADC值分别为(1.198±0.147)×10-3mm2/s、(0.829±0.08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55,P<0.05)。94例前列腺癌的ADC值与GGG呈负相关(rs=-0.935,P<0.05),P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rADC)测定对直肠癌周围淋巴结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68例经肠镜诊断的直肠癌患者行常规MRI及DWI扫描,测定直肠癌区域淋巴结的ADC值,并计算rADC值。对良性增生、转移淋巴结ADC值及rADC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依照手术病理结果,入组良性增生组共12个,转移组共18个。良性增生组ADC值为(1.0513±0.1284)×10-3 mm2/s,rADC值为0.8756±0.1197;转移组ADC值为(0.8957±0.1608)×10-3 mm2/s,rADC值为0.6832±0.148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858,P=0.009;F=13.974,P=0.001)。把良恶性淋巴结作为变量检验ADC值和rADC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ADC值为检验变量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诊断价值中等,以0.9682为阈值,其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67.3%。以rADC值为检验变量,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较ADC值ROC曲线下面积大,诊断价值中等,以0.7666为阈值,其敏感度91.7%,特异度73.2%。结论 ADC值及rADC值的测量对直肠癌周围区域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DC值在胆囊癌病理学分级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胆囊占位”行胆囊切除术的43例胆囊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Ⅰ级组14例,Ⅱ级组13例,Ⅲ级组16例,测量病灶ADC值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鉴别诊断的最佳诊断阈值(cut-off值)。结果:Ⅰ级(高分化)胆囊癌组的平均ADC值[(1.58±0.25)×10-3mm2/s]高于II级(中分化)组[(1.25±0.21)×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cut-off值取1.38×10-3mm2/s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7%、92.3%、88.9%。Ⅱ级(中分化)组的平均ADC值[(1.25±0.21)×10-3mm2/s]高于Ⅲ级(低分化)组[(1.00±0.17)×10-3mm2/s],...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DWI探讨正常成人腰椎间盘髓核平均ADC值的正常值,并分析椎间盘髓核平均ADC值随年龄及解剖位置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行腰椎间盘髓核MRI检查的成人健康志愿者53例。测量并记录志愿者的各椎间盘髓核ADC值。结果:53例腰椎间盘髓核平均ADC值为(1.73±0.24)×10-3 mm2/s,不同解剖层面的腰椎间盘髓核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30岁组、31~45岁组、46~60岁组的腰椎间盘髓核ADC值分别为(1.88±0.15)×10-3 mm2/s、(1.75±0.11)×10-3 mm2/s、(1.55±0.19)×10-3 mm2/s,3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的解剖位置对正常成人腰椎间盘髓核平均ADC值影响不大,但随着年龄增长,ADC值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其离散系数(CV)在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6例Ⅰa期子宫内膜腺癌及33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分别由2位医师测量病灶的ADC均值、标准差及闭孔内肌对应的ADC值,计算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 ADC)、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 ADC)(以闭孔内肌为参照部位)及离散系数。比较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m ADC、r ADC及CV值的差异。结果 1)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m ADC值为(1.13±0.21)×10-3mm2,r ADC值为0.87±0.17,CV值为0.14±0.04;Ⅰa期子宫内膜腺癌的m ADC值为(0.76±0.11)×10-3mm2,r ADC值为0.59±0.10,CV值为0.20±0.04;宫腔内恶性病变的m ADC、r 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CV值则高于良性病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 2)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 ADC、r ADC、CV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复合灵敏度编码(MUSE)序列的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及ADC值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12例乳腺病变患者,其中良性30例,恶性82例。术前均行MRI常规序列、动态对比增强MRI及MUSE高分辨率扩散成像(MUSE-DWI)。参照增强图像,对MUSE-DWI序列进行全瘤体勾画,获得病灶的15项ADC直方图参数;测量MUSE-DWI的ADC值(ADC_MUSE)。评估数据测量的可重复性,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ADC直方图参数及ADC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除ADC偏度、ADC峰度及ADC熵外,其他ADC直方图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ADC均值、ADC 1%、5%、10%、25%、50%、75%、90%、95%、99%显著低于良性组,ADC标准差、ADC变异系数显著高于良性组。ADC 5%的鉴别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19,以0.94×10-3 mm...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OGCT)的MRI及DWI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12例OGCT的临床及MRI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行DWI(b=0、800 s/mm2)及ADC值测量。结果:12例中,幼年型OGCT 3例,成年型OGCT 9例。囊性2例,囊实性9例,实性1例。实性成分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DWI呈不同程度高信号,平均ADC值0.612×10-3 mm2/s;囊性成分T1WI呈低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上部分囊液呈等或稍高信号,部分呈低信号,平均ADC值2.207×10-3 mm2/s;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中等至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未强化。11例肿瘤囊变区可见数量不等的出血信号。结论:OGCT的临床特点不典型,但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作出较为准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能力治疗疗效评估。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保留生育能力治疗的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行MRI和宫腔镜复查,MRI早于宫腔镜。以宫腔镜病理结果为标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病变及相应部位内膜ADC值。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5例,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肿瘤及治疗后相应部位内膜ADC值分别为(0.8±0.06)×10-3mm2/s、(1.1±0.03)×10-3mm2/s、(1.2±0.08)×10-3mm2/s,三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5例,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内膜ADC值分别为(1.1±0.06)×10-3mm2/s、(1.1±0.01)×1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卵巢良、恶性病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17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良、恶性病灶的影像资料,测量b值=50、400、800 s/mm2 时良、恶性病变软组织成分的信号强度, 比较对比噪声比(CNR)和ADC值,分析不同囊性成分常规图像、DWI特征及ADC值均值.结果 显示病变最佳b值=800 s/mm2.恶性病变软组织成分b值=800 s/mm2对比噪声比(CNR)高于良性病变,ADC值低于良性病变.ADC值可以预测但不能确定囊性成分性质.结论 结合常规MRI,DWI有助于卵巢良、恶性小病灶显示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3.0T MRI的IVIM-DWI参数值与其供血程度和细胞密集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经临床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共29个病灶)在HIFU刀治疗之前进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以及IVIM-DWI功能成像,扫描结束后在GE AW4.5工作站分别测量病灶与正常肌层的stand ADC,Slow ADC,Fast ADC,f值,结合病灶在T_2WI序列的信号强度及其强化程度,以获得的各相关参数的均数作为子宫肌瘤的IVIM参数值,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9个子宫肌瘤在T_2WI压脂序列上的信号强度分别为等信号(16/29),高信号(8/29),低信号(5/29);强化程度分别为高度强化(10/29),中度强化(9/29),轻度强化(10/29);Stand ADC,Slow ADC,fast ADC,f值分别是(0.85±0.20)×10~(-3)mm~2/s、(0.72±0.43)×10~(-3)mm~2/s、(16.47±10.51)×10~(-3)mm~2/s、0.44±0.20。正常子宫肌层的Stand ADC,Slow ADC,fast ADC,f值分别是(1.06±0.10)×10~(-3)mm~2/s、(1.16±0.15)×10~(-3)mm~2/s、(68.69±51.92)×10~(-3)mm~2/s、0.32±0.094。子宫肌瘤及正常子宫肌层的Stand ADC,Slow ADC,fast AD,f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的fast ADC值与强化程度呈正相关(r值为0.505,P值为0.001),f值与肌瘤的强化程度呈负相关(r值为-0.454,P值为0.013)。结论 IVIM-DWI序列的Slow ADC值较Stand ADC值能更好地反映子宫肌瘤细胞的密集度;IVIM-DWI的序列fast ADC值与f值有助于在不增强时帮助识别富血供性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