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炎性活动指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IL-10和TGF-β)的变化,探讨其与UC疾病活动度及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UC患者23例(活动期15例,缓解期8例),另取健康对照者8名。采用改良的Mayo评分系统评估UC患者疾病活动度;魏氏法检测ESR、散射光比浊法检测CRP、血细胞仪检测PLT计数、MPV和PDW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外周血IL-17、IL-10和TGF-β的含量。结果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缓解期U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5);中度和重度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显著低于缓解期U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P0.05);UC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与ESR、CRP、PLT和Mayo评分呈负相关,与MPV和PDW呈正相关(P均0.05)。与缓解期UC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相比,活动期UC患者血清中IL-17含量明显升高,IL-10和TGF-β的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UC患者存在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Treg细胞比例降低与血清炎性活动指标ESR、CRP、PLT水平和Mayo评分呈负相关,与MPV和PDW呈正相关,提示Th17/Treg细胞失衡与UC疾病活动度及炎症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道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变化,探讨其与免疫异常的关系。方法收集博罗县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5年7月诊治的UC患者46例,缓解期20例、活动期26例。另取同期接受肠镜检查未见肠道病变的健康体检者28名作为对照。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粪便标本培养计算含菌量,Th17和Treg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UC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C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C缓解期患者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活动期患者(P0.05),UC缓解期患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活动期患者(P0.05)。UC组Th17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C组Treg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C缓解期患者Th17细胞显著低于活动期患者(P0.05),UC缓解期患者Treg细胞显著高于活动期患者(P0.05)。UC患者大肠杆菌数量与Th17细胞呈正相关(r=0.312,P0.05),而与Treg细胞呈负相关(r=-0.241,P0.05)。双歧杆菌数量与Th17细胞呈负相关(r=-0.267,P0.05),而与Treg细胞呈正相关(r=0.236,P0.05)。乳酸杆菌数量与Th17细胞呈负相关(r=-0.226,P0.05),而与Treg细胞呈正相关(r=0.215,P0.05)。结论 UC患者大肠杆菌数量增加,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减少,这种菌群紊乱破坏了机体Th17/Treg细胞的免疫平衡,参与了UC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血清lncRNA Mirt2表达与Th9/Treg细胞失衡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97例UC患者(UC组)和9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集外周血,并记录临床资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lncRNA Mirt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9、TGF-β、IL-4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9、Treg细胞。分析血清lncRNA Mirt2表达水平与UC患者的临床参数、Th9/Treg及IL-9、TGF-β、IL-4间的相关性。结果 UC组血清lncRNA Mirt2表达水平(0.75±0.16)显著低于对照组(1.13±0.10)(P<0.05)。病变时间≥2年、活动期、临床活动度重度者血清lncRNA Mirt2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病变时间<2年、缓解期、临床活动度为轻度和中度者(P<0.05)。与对照组相比,UC组Th9、Th9/Treg、IL-9显著增加,Treg、TGF-β、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缓解期相比,活动期Th9、Th9/Treg、IL-...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血瘦素(Leptin)、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收治的UC患者87例,根据是否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将所有患者分为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组(A组,30例)和非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组(B组,57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范围、病情程度、吸烟史)及治疗前实验室检查指标[外周血Leptin、C反应蛋白(CRP)、IL-17、Th17及Treg],计算Th17/Treg比值并对上述指标分组进行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主要指标与UC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外周血Leptin、Th17/Treg对UC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A组患者外周血CRP、IL-17、Leptin水平、Th17百分比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B组,Treg百分比低于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CRP、IL-17及Lept...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IL-21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中的分布与表达,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内镜下活动度分级以及组织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40例活动期UC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肠黏膜组织中Th17细胞的分布,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上述患者肠黏膜组织中IL-17、IL-21的表达与分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7、IL-21水平.结果:活动期UC患者肠黏膜固有层中Th17细胞数明显增多.活动期UC患者肠黏膜组织及血清中IL-17、IL-2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087±0.0019vs0.0008±0.0001,P<0.05;0.0082±0.0017vs0.0005±0.0001,P<0.01),且IL-17、IL-21的表达在轻、中、重度患者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0020±0.0004vs0.0079±0.0016vs0.0173±0.0011;0.0020±0.0004vs0.0097±0.0002vs0.0120±0.0006),随疾病活动度增加而逐渐增强.IL-17、IL-21的表达与活动期UC患者CRP水平、内镜下活动度分级、组织病理分级均显著正相关(P<0.05),IL-17的表达与活动期UC患者的ESR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IL-17、IL-21在活动期UC患者高表达,且随疾病活动程度增加而逐渐增强.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与UC的疾病活动与黏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Treg细胞水平和IL-17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Th17和Treg在UC和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IBD患者100例,其中UC患者50例,CD患者5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与Treg细胞比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IL-17和Foxp3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CD患者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为(2.01±0.59)%,UC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4.55±0.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患者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为(6.08±2.10)%,UC患者为(3.27±0.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组IL-17 mRNA水平约是CD患者的4.5倍;UC患者组Foxp3 mRNA水平约是CD患者的0.4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与Treg细胞比例在UC和CD中有显著性差异,可为临床UC和CD提供新的诊断方法,从而提高UC和CD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Pim-1、C-myc在溃疡性结肠炎(UC)病灶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84例UC患者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分为缓解期组(32例)和活动期组(52例),活动期组根据Truelove-Witts标准分为轻度亚组(15例)、中度亚组(17例)和重度亚组(20例),同期选择30例单纯结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压积比值(NPR)及D-二聚体水平与UC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205例UC患者,其中活动期117例,缓解期88例,分析患者NLR、NPR、D-二聚体的水平,并评估与UC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评价对UC活动期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cut-off值。[结果]与缓解期相比,活动期患者NLR、NPR、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UC活动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5、0.729、0.898,敏感性、特异性及cut-off值分别为NLR(75.2%、81.6%、2.07),NPR(70.9%、72.0%、15.49),D-二聚体(76.9%、88.6%、126.5)。随着UC活动程度增高,NLR、NPR、D-二聚体水平与UC活动期轻、中、重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NLR、NPR、D-二聚体水平对UC活动期的诊断及疾病活动程度的评估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细胞及Treg细胞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就诊的100例SLE患者(非活动组患者37例,活动组患者63例)及30名健康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选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百分数,采用流式细胞仪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浓度,ELISA方法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浓度。结果 (1)SLE患者组Th17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活动组Th17细胞显著高于非活动组(P0.05)。(2)SLE患者组Treg细胞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SLE活动组Treg细胞显著低于非活动组(P0.05)。(3)SLE活动组Th17/Treg显著高于SLE非活动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4)SLE患者组IL-1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组IL-17显著高于非活动组(P0.05);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SLE活动组与非活动组TGF-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细胞及Treg细胞参与SLE的发生、发展,Th17/Treg可以作为SLE疾病活动和病情评价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益气愈溃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的临床效果,为UC的临床治疗提供经验指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00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给予益气愈溃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D-乳酸(D-lactic acid, D-LA)、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内毒素(endotoxin, ET)]、辅助性T细胞17(helper T cell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免疫平衡情况(Th17水平、Treg水平、Th17/Treg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D-LA、DAO、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miR-15的表达水平与炎性反应状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1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UC缓解期45例,UC活动期56例,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通过RT-qPCR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miR-15的相对表达量,比较不同程度UC患者血清miR-15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15表达水平与Mayo评分、Baron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UC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UC活动期患者血清miR-15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UC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C活动期重度组患者血清miR-15的相对表达量、Mayo评分、Baron评分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5的相对表达量与Mayo评分、Baron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吸烟、pANCA、基底浆细胞增多、miR-15相对表达量与UC患者的复发密切相关。结论 UC患者血清miR-15的相对表达量与炎性反应状态呈正相关,且与UC患者的复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结肠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4(interleukin-34, IL-34)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IL-34与患者临床指标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而了解其在IBD中的意义。方法选取UC患者48例,其中缓解期9例,轻度11例,中-重度28例;CD患者21例,其中缓解期6例,轻度6例,中-重度9例。29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清作为对照(正常对照组),24例结肠癌手术切除的癌旁组织作为正常组织对照(癌旁组织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34的表达。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34的表达。并收集IBD患者临床指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数据。结果活动期患者IL-34水平在结肠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活动期及CD活动期患者均高于对照组和缓解期(P0.05),对照组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组及CD组血清IL-34水平中-重度组分别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IL-34水平与疾病活动度、ESR及CRP呈正相关。结论 IBD患者结肠组织及血清中IL-34明显升高,提示IL-34在IB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L-33/ST2系统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分析UC发病机制及联合多种指标监测UC的方法。方法:选取UC患者40例,分为4组:UC缓解期组、UC活动期轻度组、UC活动期中度组、UC活动期重度组,每组各1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中IL-33、ST2、外周血CRP、ESR及血常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L-33/ST2系统在UC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UC重度组高于轻度组和缓解期组,ST2与CRP、ESR、PLT、血白细胞计数相关,IL-33与ESR相关。结论:IL-33/ST2系统在UC的发病机制及不同病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可预测UC的炎症活动程度,未来可作为UC的一个新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背景: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胃肠系统存在高凝状态和炎症反应,但与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目的:探讨PLT、FIB、D-二聚体与U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85例UC患者,根据改良Mayo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患者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以5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比较外周血PLT、FIB、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与UC分期、疾病严重程度、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缓解期、对照组PLT、FIB、D-二聚体、CRP、ESR水平依次降低(P0.05)。轻度组PLT、FIB、D-二聚体、CRP、ESR水平均显著低于中度组、重度组(P0.05),中度组FIB、D-二聚体、CRP水平均显著低于重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LT、FIB、D-二聚体与UC分期、疾病严重程度、CRP、ES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LT、FIB和D-二聚体与UC分期和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反映UC分期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背景:Th17细胞在免疫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关系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初步探讨Th17细胞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外周血Th17细胞在IBD活动度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来自5家医院的IBD患者81例[克罗恩病(CD)39例,溃疡性结肠炎(UC)42例]和健康志愿者40名,采集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经佛波酯和伊屋诺霉素联合刺激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中的Th17细胞比率,同时测定临床炎症指标ESR和血清CRP。结果:CD组和UC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分别为2.51%±1.59%和4.15%±2.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4%±0.73%(P均0.05),其中UC组显著高于CD组(P0.01),活动期CD和UC分别显著高于缓解期CD和UC(CD:3.39%±1.56%对1.48%±0.81%,P0.01;UC:5.77%±2.77%对2.18%±0.59%,P0.01)。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显示,活动期CD和UC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与ESR、CRP均呈正相关(CD与ESR:r_s=0.851,CD与CRP:r_s=0.793,UC与ESR:r_s=0.817,UC与CRP:r_s=0.873,P均0.05)。结论:Th17细胞参与了IBD的发生、发展过程,在UC发病中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可能有助于IBD疾病活动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y, DBE)联合SES-CDa评分(simple endoscopic score for CDa)在评估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8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98例C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结肠镜及DBE检查,根据结肠镜SES-CD评分分为缓解期组、轻度活动期组、中度活动期组及重度活动期组,比较各组的小肠镜内镜下表现及SES-CDa评分。其中39例CD患者治疗后复查肠镜及小肠镜,比较治疗前后SES-CD评分及SES-CDa评分,并比较不同治疗方案黏膜愈合率。结果 98例CD患者缓解期55例,轻度活动期30例,中度活动期9例,重度活动期4例,缓解期患者进行SES-CDa评分显示仍有56.4%有溃疡性病变,38.2%有轻中度狭窄,21.8%有重度狭窄,提示SES-CD评分可能低估CD的病情。缓解期与轻度活动期患者黏膜愈合率分别是43.6%及46.7%,两者差异不大,部分缓解期患者并未达到黏膜愈合。其中39例CD患者治疗后再次评估,缓解期及活动期SES-CDa评分溃疡性病变比例明显降低,狭窄率比例较前升高。治疗前后比较黏膜愈合率,英夫利昔单抗+硫唑嘌呤治疗组愈合率(72.7%)高于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组(63.6%)和氨基水杨酸制剂组(50.0%)。结论 DBE联合SES-CDa评分可以更好地反映CD患者溃疡性病变情况,同时可以合理评估狭窄状态,对于诊断和治疗CD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Th1和Th17细胞水平对IBD发病及活动度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健康对照者40例和IBD患者81例[其中克罗恩病(CD)39例,溃疡性结肠炎(UC)42例],采集外周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PMA及伊屋诺霉素联合刺激、培养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和Th17细胞在外周血CD+4T细胞中的百分比,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CD组及UC组Th1细胞百分比[(38.32±16.18)%和(34.23±11.60)%]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4.58±10.02)%](P值均<0.01),而CD组及U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及UC缓解期患者的Th1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活动期患者[(26.50±9.24)%比(48.46±13.83)%,P<0.01;(30.05±7.41)%比(37.68±13.35)%,P<0.05]。(2)CD组及UC组Th17细胞百分比[(2.51±1.59)%和(4.15±2.75)%]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44±0.73)%](P值均<0.01),且UC组这一比例高于CD组(P<0.01);CD及UC活动期患者的Th17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3.39±1.56)%比(1.48±0.81)%,(5.77±2.77)%比(2.18±0.59)%,P值均<0.01]。(3)UC组外周血Th17/Th1比值(0.14±0.11)高于CD组(0.08±0.06)和健康对照组(0.07±0.06),P值均<0.01。结论 IBD患者外周血中Th1、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较健康人群明显升高,且与IBD活动度密切相关。Th1和Th17细胞在IBD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Th17细胞是一类能特异性产生白细胞介素-17(IL-17)的CD4~+T细胞亚群,研究显示其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和IL-17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Th17细胞在IB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纳入1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和53例IBD患者,其中克罗恩病(CD)25例,溃疡性结肠炎(UC)28例,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实时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7 mRNA表达水平。结果:IB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活动期又明显高于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BMC中IL-17 mRNA表达水平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活动期与缓解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B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和IL-17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h17细胞参与了IBD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对临床疾病活动度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新型循环免疫炎症相关蛋白复合物(IIRPCs)水平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2年11月至2016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69例UC患者和67例CD患者,收集其完整的临床资料。收集血清,通过Native-PAGE对IIRPCs进行分离,后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对于UC患者,活动期较缓解期白蛋白水平下降,血小板、血沉和hsCRP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活动期IIRPCs水平较缓解期升高,其中中度活动组b型的b2、b4、b5水平与缓解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活动组a型的a3及b型的b2、b5水平与缓解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b5对UC疾病活动度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859。对于CD患者,活动期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下降,血小板、血沉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活动期IIRPCs水平较缓解期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中,IIRPCs与ESR、hsCRP呈正相关。结论 IIRPCs与IBD疾病活动度相关,活动期IBD患者血清IIRPCs水平较缓解期升高,且IIRPCs含量与传统炎症指标ESR、hsCRP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Siglec-1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c,U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UC活动期患者、30例UC缓解期患者、40名健康体检者的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Siglec-1的表达水平。结果 UC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Siglec-1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UC缓解期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级(轻度、中度、重度)UC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Siglec-1阳性细胞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glec-1可能与UC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评价UC患者病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