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林 《河南医学研究》2023,(8):1468-1471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SF)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信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均接受PSF治疗,A组接受经皮入路,B组接受Wiltes入路,C组接受后正中入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比较3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前、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结果 C组患者手术时间最长,其次为A组,B组手术时间最短;A组术中出血量最少,住院时间最短,其次为B组,C组术中出血量最多,住院时间最长(P<0.05)。术后3个月,3组患者VAS评分、改良ODI均降低,且A组VAS评分最低,其次为B组,C组最高(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ODI、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入路PSF治疗胸腰椎骨折损伤更轻、术后恢复更快、术后疼痛程度最轻,经Wiltes入路操作手术时间最短,3种入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3种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2010年11月,65例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椎骨折病人分为3组,其中19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跨伤椎四钉固定法(A组),32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六钉固定法(B组),14例采用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四钉短节段固定法(C组),比较3组患者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术后伤椎前缘压缩比及矢状面Cobb角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3 d、术后3个月和术后1 a伤椎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和C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1 a伤椎前缘压缩比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但与传统的跨伤椎四钉固定法相比,经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六钉固定法和伤椎椎弓根置钉的四钉短节段固定法的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3.
原旭海  张飞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917-3918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温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6例OVCF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行单侧入路PKP治疗,B组行双侧入路PK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伤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骨水泥灌注量少于B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时的伤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ODI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伤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ODI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B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入路PKP治疗OVCF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单侧入路手术安全性更高,可作为临床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19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传统后正中入路组、微创经皮入路组、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三组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伤椎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明显改善;其中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改善程度高于微创经皮入路组和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最高;年龄、病程、手术入路是影响胸腰椎骨折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表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方案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时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5.
万永杰  娄茜华  郭永传 《安徽医学》2020,41(12):1458-1460
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开封市第二中医院骨二科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67例,按照掷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采用常规后入路椎旁肌剥离跨节段骨折复位钉棒内固定术;B组35例,采用Wiltse入路伤椎经椎弓根植骨并置钉行骨折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术。术后随访24个月,对比术后24个月两组患者伤椎节段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AVHR)、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等变化情况,并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生活质量,对比评价远期效果。结果 术后24个月,B组Cobb角、ODI、VAS评分降低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VHR升高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B组患者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伤椎置钉能够获得较好的影像学结果和临床效果,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斌  郭东哲  陈波 《重庆医学》2021,50(11):1847-1851
目的 观察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3例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Wiltse肌间隙入路)42例与B组(后正中入路)41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情况,且末次随访时经由椎旁肌肌电图评价两组椎旁肌功能.结果 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住院时间比较,A组均显著少于B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后凸Cobb角均下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48 h、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后3 d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小于B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2例,B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时静息状态下正锐波、纤颤波发生率均为4.76%,均显著低于B组的43.90%、39.02%(P<0.05),A组轻收缩下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增宽、数目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1.90%、9.52%,显著低于B组的63.41%、56.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对椎旁肌功能影响小等特点,临床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6):715-716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3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行传统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组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纠正率和腰背痛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纠正率和腰背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创伤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吴晓阳  马冬苗  马虎升 《微创医学》2022,(6):688-692+728
目的 探讨术中持续牵引结合手法复位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术中骨科牵引架持续牵引结合正骨手法复位联合PVP治疗的患者纳入联合组(n=67),采用单纯PVP治疗的患者纳入PVP组(n=42)。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 d、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Cobb角、伤椎高度、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伤椎高度、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 d、3个月、1年,联合组患者的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且均小于PVP组、伤椎高度均大于术前且大于PVP组(均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PVP组患者的Cobb角和伤椎高度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 d、3个月、1年,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低且联合组评分均低于PVP组(均P<0.05)。术后联合组患者骨水泥椎管内渗漏、邻椎骨折等并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肌间隙入路与经后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经后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B组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 d、3 d、7 d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腰椎功能[采用改良Oswestry腰椎功能指数(ODI)评估]。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手术和住院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两组VAS评分逐次降低,B组比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DI评分低于术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经后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术相比,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8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入路分为A组、B组,各39例,A组接受经单侧入路PKP治疗,B组接受经双侧入路PKP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用时短于B组,骨水泥用量、透视次数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VAS、ODI评分显著下降,伤椎前缘、伤椎中央高度显著提高(均P<0.05),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低于B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双侧入路相比,单侧入路PKP应用于OVCF患者中,手术用时更短,可减少骨水泥量及透视次数,在减轻疼痛、提高脊柱功能及椎体高度方面的效果与双侧入路相近,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采用经皮和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6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经皮组与经肌间隙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测量两组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 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经皮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术后1年VAS和ODI评分方面,低于经肌间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经肌间隙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方面,低于经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经皮入路更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功能恢复,适用于有一定微创手术经验的医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经皮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对腰椎骨折患者疗效、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72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研究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对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及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融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腰痛评分(O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的ODI评分、Harris评分以及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 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相当,均可以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合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所有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合椎体内植骨术,根据手术入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背部正中入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2、4、8天检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于患者术前和术后即刻、3个月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 h、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腰背痛情况,并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术前及术后第8天2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2、4天,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术后第2、4天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8天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及术后第2、4天(P <0. 05)。2组患者术前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即刻及3个月伤椎后凸Cobb角小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大于术前(P <0. 05);术后即刻及3个月2组患者伤椎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4 h及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术后24 h及3个月时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 <0. 05),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24 h(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 7%(2/30)、23. 3%(7/3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 726,P <0. 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结合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脊柱Cobb角,维持脊柱稳定性,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椎旁肌损伤轻、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行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1日~2017年11月20日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患者64例,行后入路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为后路组,行前入路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为前路组。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行前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均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均低于手术前(P0.05),伤椎前缘平均高度高于手术前(P0.05),且前路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低于后路组术后水平(P0.05),伤椎前缘平均高度高于后路组术后水平(P0.05)。结论前路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较轻,Cobb角和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较好,是一种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陈建光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887-3889
目的研究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行后正中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研究组行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Cobb角(头侧上端锥上缘垂线与尾侧端椎下缘垂线交角)畸形矫正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术后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高于对照组,Cobb畸形矫正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短节段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矫正Cobb角畸形,减轻腰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2):65-67+71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后正中入路治疗,实验组给予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指标、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差异。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120.53±15.69)m L、术后引流量(69.95±17.86)m L、VAS评分(2.43±0.93)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周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创伤小、安全性高,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椎体高度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单纯后外侧植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及联合植骨三种植骨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11年11月我院三种植骨方式治疗的17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后外侧植骨(A组)72例,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B组)63例,联合两种植骨方式植骨42例(C组)。观察伤椎Cobb角以及矫正度丢失、骨性融合率、内固定失效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情况变化。结果三组患者均获随访。末次随访时A组和B组Cobb角及矫正丢失度均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和B组骨性融合率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OD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准确的评估非常重要,联合植骨融合可能较单纯后外侧或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获得更好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单侧伤椎置钉与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其分为经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组(A组)和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组(B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在术后1个月及术后2年的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正中矢状径、脊柱后凸角(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rankel分级等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椎管正中矢状径、Cobb角、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两项指标,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良好,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经后路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术能重建椎体高度,使脊柱的载荷分布更加合理,降低内固定失败率,减少矫正丢失,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关节功能、Cobb角及疼痛强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新余袁河医院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与研究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研究组行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关节功能评分、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疼痛强度。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低于术前(P<0.05),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3个月研究组ODI低于对照组(P<0.05),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后凸Cobb角均小于术前(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均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3个月研究组伤椎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P&l...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7月~2010年7月,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分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40例和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4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纠正率、术后腰背痛VAS评分等指标.结果 治疗胸腰椎骨折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手术入路组比较,伤椎Cobb角纠正率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术后引流量、术后腰背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减少椎旁肌的骨性剥离,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切口内残腔体积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轻术后慢性腰背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