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platelet-albumin-bilirubin, PALBI)评分联合腹水多形核细胞百分比(polymorphonuclear percentage, PMN%)对肝硬化并发SB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肝硬化腹水患者242例,SBP组67例,非SBP组17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获得最佳临界值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 非SBP组的腹水ALB显著高于SBP组(P<0.05),血NEUT%、血WBC、INR、TBil、PT、腹水PMN%、腹水WBC、PALBI评分、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 ALBI)评分、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均明显低于S...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并评价模型拟合方程的诊断效能,为早期诊断SBP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肝硬化腹水患者125例,其中并发SBP 40例,未并发SBP 8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史、肝硬化并发症、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Child-Pugh评分情况。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危险因素,并计算模型拟合方程的Kappa系数、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发热、腹痛、既往SBP病史、WBC、CRP、Na+、腹水PMN%指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腹痛(OR=17.043,95%CI:3.157~92.005)、CRP(OR=1.029,95%CI:1.006~1.052)、腹水PMN%(OR=1.124,95%CI:1.071~1.180)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建立的诊断方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Kappa系数为0.819,模型的AUC为0.966,约登指数为0.843。结论:入院伴腹痛、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易感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硬化SBP患者45例,选择同期住院的肝硬化非SBP患者45例,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有SBP感染史的患者再次发生SBP的风险是无SBP感染史患者的2.574倍(OR=2.574,95%CI:1.534~6.386);年龄60岁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的风险是年龄≤60岁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1.019倍(OR=1.019,95%CI:1.022~1.178);有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SBP的风险是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1.795倍(OR=1.795,95%CI:1.139~5.112)。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生SBP的易感因素有SBP感染史、年龄60岁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14年12月~2018年6月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48例,检测血清CRP和PCT及腹水多形核细胞(PMN)计数,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指标诊断SBP的效能。 结果 在14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诊断SBP 90例,非感染性腹水患者58例;SBP患者Child-Pugh评分为(11.5±1.4),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腹水PMN计数为 280.0(61.5,582.0)×106/L,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WBC计数为(7.5±3.2)×109/L,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血清PCT为[3.91(1.32,9.61)ng/ml,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 血清CRP为(32.0±21.7)mg/L,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水PMN计数、血清PCT和CRP水平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腹水PMN计数、血清PCT和CRP诊断SBP敏感性分别为75.6%、73.3%和72.2%,特异性分别为68.9%、75.6%和88.9%,而以血清PCT=0.45ng/ml和CRP=12.68 mg/L为同时必须达到的标准,结果联合检测诊断SBP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0.0%。结论 检测腹水PMN计数及血清PCT和CRP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并发SBP,对早期治疗有很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对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SBP分成两组,分别为SBP组(n=14)与非SBP组(n=46),检测各自的血清CRP、PCT水平。比较两组血清指标检测结果,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RP、PCT水平对肝硬化腹水并SBP的预测价值。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采用一致性Kappa检验分析血清CRP联合PCT诊断肝硬化腹水并SBP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SBP组血清CRP、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S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PCT水平预测肝硬化腹水并SB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6、0.639,当血清CRP30.427 mg/L、血清PCT0.497 ng/m L时,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危险性越高。血清CRP联合PCT诊断肝硬化腹水并SBP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3%、95.65%、90.00%、83.33%、91.67%,与临床诊断一致性Kappa检验值为0.706(P=0.000)。结论临床可以通过测定血清CRP、PCT水平对肝硬化腹水并SBP进行诊断,便于尽早确诊病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215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为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急性肾衰竭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15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有42例出现急性肾衰竭,占19.53%;173例未发生急性肾衰竭,占80.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分期(OR=2.125,95%CI=1.273~3.546)、Child-Pugh分级(OR=5.238,95%CI=1.995~13.756)、肝性脑病(OR=3.347,95%CI=2.364~4.738)、血钠(OR=0.755,95%CI=0.615~0.927)、腹水(OR=3.570,95%CI=1.638~7.782)、总胆红素(OR=1.192,95%CI=1.016~1.398)、凝血酶原活动度(OR=0.918,95%CI=0.865~0.974)、血氨(OR=1.278,95%CI=1.238~1.319)是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Pugh分级、肝性脑病、大量腹水、低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低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高血氨症可能是诱发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评估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并与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Na评分(MELD-Na)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19年4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55例。根据随访1年的疾病转归情况将所纳入的患者分为生存组(n=98)和死亡组(n=57)。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并评估ALBI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两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临界值。各评分系统之间AUC的比较采用Z捡验。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在首次出血量(U=1994.5,P=0.002)、有无肝性脑病(χ~2=14.154,P0.001)、腹水严重程度(χ~2=10.537,P=0.005)、TBil(U=1694.0,P0.001)、Alb(t=-6.633,P0.001)、AST(U=2223.5,P=0.035)、Na(U=1859.5,P=0.001)、INR(U=1259.5,P0.001)、PT(U=1331.5,P0.001)、WBC(U=2008.5,P=0.004)、RBC(t=-2.633,P=0.009)、RDW(U=1719.5,P0.001)、Hb(U=2150.0,P=0.017)、ALBI分级(χ~2=48.732,P0.001)、CTP分级(χ~2=34.646,P0.001)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入院时ALBI评分为-1.11±0.59,明显高于生存组(-1.79±0.44)(t=7.618,P0.001);MELD-Na评分为18.0(14.5~24.0),高于生存组的12.0(10.0~16.0)(U=1176.0,P0.001);CTP评分为9.0(8.0~11.0),高于生存组的7.0(6.0~8.0)(U=1078.0,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LBI评分与CTP评分、MELD-Na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3、0.668,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ALBI评分(OR=8.349,95%CI:2.658~26.232)、CTP评分(OR=1.586,95%CI:1.157~2.175)及MELD-Na评分(OR=1.188,95%CI:1.062~1.328)是影响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LBI评分、CTP评分及MELD-Na评分预测患者1年预后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485、8.5、17.5,AUC分别为0.818、0.807、0.789。3种评分系统预测1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 ALBI评分与CTP评分和MELD-Na评分对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年死亡预测的预后表现相当,ALBI评分具有良好的评估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肝硬化腹水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肝硬化腹水是否发生SBP将182例患者分为SBP组(n=67例)和非SBP组(n=115例)。比较2组血清HBP、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肝功能(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HBP水平和实验室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HBP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的诊断价值。[结果]SBP组血清HBP、PCT、CRP高于非SBP组,血清ALB低于非SBP组(P 0.05);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HBP与血清PCT、CRP呈正关性(P0.05);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HBP与血清ALB呈负相关(P0.05);血清HBP水平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预测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49,在此曲线上最佳的阈值为11.82ng/ml,灵敏度为94.00%,特异度为83.50%。[结论]血清HBP水平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继发SB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腹腔镜同期联合手术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普外科105例HCC合并肝硬化PHT腹腔镜同期联合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的30项因素,包括基本情况、疾病因素、手术因素和术后因素。观察手术恢复情况,记录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或 Fisher精确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5例患者中66例行腹腔镜断流联合肝切除术,39例行腹腔镜断流联合射频消融(RFA),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术后非计划再次手术病例,无术后30 d和住院期间死亡病例,中位住院时间20(14~25)d。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5.71%(27/105)。吸烟(OR=3.362,95%CI:1.282~8.817,P=0.014)、MELD评分(OR=3.801,95%CI:1.007~14.351,P=0.049)、肿瘤位置(OR=1.937,95%CI:1.169~3.211,P...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10年5月至2020年5月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线临床资料、临床病史、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参数、实验室检查和用药情况、住院期间发生MACE事件等资料。将患者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两组,MACE组(n=32)和非MACE组(n=36)。先通过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可能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然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线QRS时限120 ms(OR=3.563,95%CI:1.139~11.144,P=0.029)、肌钙蛋白T(hsTnT)峰值(OR=2.210,95%CI:1.029~4.750,P=0.042)、左室射血分数(LVEF)(OR=0.935,95%CI:0.889~0.984,P=0.010)是院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基线QRS时限120 ms预测院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94(95%CI:0.560~0.827,P=0.006)、hsTnT峰值预测院内MACE的AUC为0.720(95%CI:0.595~0.844,P=0.002)、LVEF预测院内MACE的AUC为0.736(95%CI:0.611~0.861,P=0.001)。结论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临床预后差,基线QRS时限、hsTnT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3rdGC)耐药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rdGCR SBP)发生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昌市第九医院住院的206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均合并腹水培养单株细菌阳性的SBP。依据药敏结果,腹水病原菌对3rdGC耐药者纳入3rdGCR SBP组(n=101),敏感者纳入对照组(n=105)。查阅患者电子病历采集各项信息。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自变量筛选采用Forward:LR法。结果 2组病原菌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单因素分析中,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候选预测指标为近3月广谱抗菌素暴露史(χ~2=12. 351,P 0. 001)、SBP非首次发病(χ~2=14. 427,P 0. 001)、血肌酐(χ~2=-2. 537,P=0. 011)及血碳酸氢盐(Z=-4. 592,P 0. 001),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近3月广谱抗菌素暴露史[比值比(OR)=2. 376,95%置信区间(95%CI):1. 009~5. 598,P=0. 048]、SBP非首次发病(OR=2. 841,95%CI:1. 133~7. 122,P=0. 026)及血碳酸氢盐(OR=0. 892,95%CI:0. 818~0. 973,P=0. 010)对3rdGCR SBP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近3月广谱抗菌素暴露史、SBP非首次发病及低水平血碳酸氢盐是3rdGCR SBP的独立预测因素,具有这些特征的SBP患者应慎用3rdGC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NPAR)联合白细胞/红细胞比容(WBCH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发生心脏破裂(CR)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STEMI患者,最终筛选纳入CR患者(CR组)126例和非CR患者(非CR组)331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NPAR、WBCHR及其他因素对STEMI后发生CR风险影响,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PAR、WBCHR及两者联合对CR的预测价值。结果 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OR=1.04,95%CI:1.00~1.08,P=0.033)、收缩压(OR=0.98,95%CI:0.97~1.00,P=0.032)、红细胞(OR=0.50,95%CI:0.26~0.95,P=0.033)、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OR=0.36,95%CI:0.18~0.75,P=0.006)、NPAR(OR=2.44,95%CI:1.13~5.30,P=0.024)和WBCHR(OR=1.08,95%CI:1.04~1.12,P<0.001)是CR的独立影响因素。在ROC曲线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7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肝硬化腹水未合并SBP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Hs-CRP、PCT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运用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SBP的诊断价值。结果 (1)单因素分析示,两组患者饮酒、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Hs-CRP及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过量、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清总胆红素、Hs-CRP及PCT水平升高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ROC曲线显示,Hs-CRP曲线下面积(AUC)为0.824,最佳阈值为2.86 mg/L,敏感度为0.868,特异度为0.764;PCT AUC为0.810,最佳阈值为1.02 ng/ml,敏感度为0.832,特异度为0.748。结论联合检测Hs-CRP及PCT对肝硬化腹水并发SBP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2月黄冈市红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STEMI患者225例,根据住院期间AKI发生情况分为AKI组45例与非AKI组18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外周血NLR与ASTEMI患者AKI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NLR对ASTEMI患者AKI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舒张压(DBP)、糖尿病病史阳性率、高脂血症病史阳性率及广泛前壁梗死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患者心率(HR)、Killip分级评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肌钙蛋白I、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LR高于非AKI组,收缩压(SBP)、高血压病史阳性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AKI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LR与ASTEMI并AKI患者HR、SBP、Killip分级评分、NT-pro BNP、CRP、Scr、肌钙蛋白I呈正相关(P<0.05),与LVEF、e GFR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R[OR=2.758,95%CI(1.845,4.371)]、SBP[OR=0.638,95%CI(0.445,0.874)]、Killip分级评分[OR=3.175,95%CI(1.754,7.403)]、NT-pro BNP[OR=2.955,95%CI(1.674,4.163)]、CRP[OR=1.810,95%CI(1.572,3.235)]、e GFR[OR=2.420,95%CI(1.517,3.483)]、NLR[OR=2.218,95%CI(1.339,3.752)]是ASTEMI患者AKI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NLR预测ASTEMI患者AKI的曲线下面积为0.840,最佳截断值为7.482,灵敏度为89.8%,特异度为62.8%。结论外周血NLR升高是ASTEMI患者AKI的危险因素,其对ASTEMI患者AKI的预测价值较高,故应密切监测NLR以早期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联合感染可能性评分(IPS)对肝衰竭患者并发感染可能性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常见的实验室指标以及IPS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建立PCT联合IPS评分诊断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CT联合IPS评分对患者发生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最终纳入179例肝衰竭患者,并发感染者123例(68. 72%),其中肺部感染99例(80. 49%)、腹腔感染49例(39. 84%),合并2个及以上部位感染40例(32. 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比值比(OR)=3. 822,95%可信区间(95%CI):1. 714~8. 523,P=0. 001]和IPS评分(OR=1. 125,95%CI:1. 030~1. 230,P=0. 009)为肝衰竭合并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CT联合IPS评分对肝衰竭并发感染的预测能力最佳[ROC曲线下面积(AUC)=0. 857,95%CI:79. 7~90. 5],显著高于IPS评分(AUC=0. 803)和PCT(AUC=0. 8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且PCT联合IPS评分的阳性似然比较高(3. 40),阴性似然比最低(0. 28)。结论 PCT和IPS评分均能预测肝衰竭患者并发感染,其预测效能相当,而二者联合则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ALBI评分预测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以明确风险分层和增加临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8年8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73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标准化治疗,通过查阅电子病历及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生存情况,根据随访至2020年8月时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109)和存活组(n=16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连续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识别与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ALBI分级患者的生存率,并行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ALBI评分、CTP评分及MELD评分预测患者短期(6周)及长期预后的能力。结果随访期间,109例(39.9%)患者死亡,死亡组患者的ALBI评分[-1.49(-1.82~-1.11)]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1.79(-2.22~-1.49)](Z=5.630,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5岁、血红蛋白≤100 g/L、中性粒细胞计数≥3.4×109/L、血小板≤42×109/L、白蛋白≤28 g/L、总胆红素≥21μmol/L、ALT≥42 U/L或AST≥48 U/L、肌酐≥94μmol/L、血钠≤137 mmol/L、凝血酶原标准化比值≥1.5、腹水、肝性脑病为肝硬化EGVB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且ALBI分级为3级的患者较1级和2级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而预防性套扎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生存改善的保护性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5岁[HR(95%CI):2.531(1.624~3.946),P<0.001]、肌酐≥94μmol/L[HR(95%CI):1.935(1.208~3.100),P=0.006]、血钠≤137 mmol/L[HR(95%CI):1.519(1.015~2.274),P=0.042]、腹水[HR(95%CI):1.641(1.041~2.585),P=0.033]、肝性脑病[HR(95%CI):9.972(3.961~25.106),P<0.001]、ALBI 3级[HR(95%CI):1.591(1.007~2.515),P=0.047]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LBI 3级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ALBI 1级(χ2=18.691,P<0.001)和ALBI 2级(χ2=21.364,P<0.001),ALBI 1级患者的生存率高于ALBI 2级(χ2=6.513,P=0.011)。ROC曲线分析显示在预测短期(6周)及长期预后方面,ALBI评分、CTP评分及MELD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0.730、0.706和0.701、0.685、0.659。结论ALBI评分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短期(6周)及长期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患者的死亡风险随ALBI分级的升高而升高,ALBI评分作为一个客观、简单的模型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SOAR(mSOAR)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短期不良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共纳入AIS病人123例,根据病人住院第7天是否出现不良预后分为不良预后组(33例)和非不良预后组(9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不良预后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评价mSOAR评分预测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不良预后组年龄、心房颤动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mSOAR和SOAR评分均高于非不良预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5个危险因素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IHSS评分(OR=1.229,95%CI 1.106~1.366)、mSOAR评分(OR=1.267,95%CI 1.009~1.591)是发生卒中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结果表明,SOAR评分和mSOAR评分预测卒中不良预后发生风险分别为AUC=0.636(95%CI0.526~0.747)和AUC=0.748(95%CI0.661~0.834)。结论 mSOAR评分预测卒中短期不良预后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拟讨论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预测因素及2 型糖尿病(T2DM)与空腹胰岛素水平对患者发生SBP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3年1月—2018年10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肝硬化伴腹水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基本临床资料,并随访1年,记录发生SBP时间或随访终止时间,数据获取方式为查询患者的住院病历。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Cox回归分析肝硬化伴腹水患者SBP发生的相关因素。用Kaplan-Meier分析方法计算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差异性,采用ROC曲线计算空腹胰岛素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共纳入肝硬化腹水患者268例,发生SBP者98例(36.6%),1年内发生SBP的独立预测因素为基线时合并T2DM(HR=2.848,95%CI:1.470~4.195), TBil水平(HR=1.004,95%CI:1.001~1.007)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HR=1.032,95%CI:1.010~1.055)(...  相似文献   

19.
《肝脏》2018,(11)
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腹水直接检测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用来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价值。方法按照SBP的诊断标准,2015年1月至4月在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连续收集74例SBP肝硬化患者的腹水(SBP组)和75例无感染的肝硬化患者的腹水(对照组),检测患者的总胆红素、AST、AL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腹水的PCT和IL-6,同时检测SBP组患者的血清PCT。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腹水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SBP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P组的腹水分叶核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2634.3±7198对32.1±45.6,P=0.003),SBP组的AST显著高于对照组(276.5±868.7对66.1±51.9,P=0.044);SBP组腹水PCT和IL-6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0.94±1.24 ng/mL对0.21±0.27 ng/mL,P0.001;3386.7±1551.9 pg/mL对1775.4±1551.9 pg/mL,P0.001)。SBP组血液和腹水PCT具有相关性(R=0.771,95%CI:0.234~0.346);腹水PCT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707~0.860,P0.001,PCT折点为0.4 ng/mL,敏感度为0.608,特异性为0.907。结论肝硬化患者腹水直接检测PCT可以诊断肝硬化患者SBP,但敏感度不高。IL-6不太适用于肝硬化患者SBP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危险因素目前仍不明确。目的分析AECOPD患者住院期间NOAF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2018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AECOPD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入院期间NOAF 87例(39.9%,NOAF组),无NOAF 131例(60.1%,无NOAF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合并症(包括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慢性肾脏病)发生情况、氧疗情况、用药情况[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抗胆碱能药物、长效β-受体激动剂(LABA)、茶碱类药物、ICS+LABA]、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CB)、血小板计数(PLT)、肌酐(Cr)、尿酸(UA)、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B型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院内预后指标(包括住院期间病死率、气管插管比例、转入ICU比例)、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AECOPD患者住院期间NOAF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OAF组年龄大于无NOAF组,心力衰竭发生率、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率、茶碱类药物使用率、PCT、BNP高于无NOAF组,HGB、LVEF低于无NOAF组,住院时间长于无NOAF组,住院总费用多于无NOAF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力衰竭[OR=2.975,95%CI(1.550,5.710)]、HGB降低[OR=0.968,95%CI (0.947,0.990)]、PCT升高[OR=1.262,95%CI (1.002,1.591)]、BNP升高[OR=1.000,95%CI (1.000,1.001)]是AECOPD患者住院期间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ECOPD患者住院期间NOAF发生率较高,而NOAF会引起AECOP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心力衰竭、HGB降低及PCT、BNP升高是AECOPD患者住院期间NOAF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