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肺损伤、哮喘和感染性肺炎等疾病是全球常见的肺部炎症性疾病。有证据表明,线粒体在受到炎症刺激时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形成氧化应激,影响肺部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治疗肺部炎症性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药单体及其活性成分,以及中药复方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机制改善线粒体氧化应激状态,从而有效治疗肺部炎症性疾病。目前,国内外尚未对中医药在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性回顾和总结。因此,该文旨在归纳和总结中医药通过调控线粒体氧化应激干预肺部炎症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中医药防治肺部炎症性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机制包括慢性气道炎症、氧化应激、黏液高分泌、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气道重塑等。归属于"肺胀""喘证"等中医肺系疾病范畴,其发病多与痰、瘀、虚有关。在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中医药体现出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治疗特点,在干预COPD时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中医药临床研究缺乏随机对照试验或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基础研究难以形成临床转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213-217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在遭受一定时间缺血的脑部组织细胞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程度迅速增剧的情况,作为引起多种脑血管疾病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它是一个多环节、多因素、多途径损伤的级联反应过程。中医药是祖国文化瑰宝,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体现其显著疗效和特色优势,近年关于中医药干预脑缺血模型,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临床研究日益增多。该文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血流量改变,氧自由基产生,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钙超载,炎症反应及血脑屏障的破坏六个方面,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阶段的病理机制进行阐述,同时针对中药复方及中药单体在不同病理环节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就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现状予以综述,并围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程长且难以治愈,并与免疫失衡等因素密切相关。辅助性T细胞17(Th17)作为免疫促进细胞,而调节性T细胞(Treg)起到免疫抑制作用,两者共同发挥维持机体免疫微环境平衡的作用。COPD的病程中Th17细胞比例通常增多,而抑制Th17活性的Treg细胞比例则减少,两者协调平衡在COPD的炎症和免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西医临床上主要以鼻吸入制剂和口服药物治疗为主,虽能发挥一定疗效,但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及经济负担较重等问题日益凸显。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稳定、多靶向调节的治疗特点,在防治COPD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前景。近年来,中医药领域以Th17/Treg细胞平衡为切入点,开展了大量中医药干预COPD中Th17/Treg平衡的临床和试验研究,大量研究证据表明干预Th17/Treg平衡是中医药治疗COPD的重要潜在靶点。该文章主要对前人关于单味中药、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对COPD中Th17/Treg细胞平衡的干预作用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帮助临床及科研人员更为准确、全面地认识中医药干预CPPD中Th17/Treg平衡的潜在靶点,并推动相关研究为临床合理应用中医药防治COP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氧化应激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在COP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近20年的相关文献,对氧化剂来源、氧化应激对COPD的影响以及中医药干预COPD氧化应激等进行了基本阐述,并指出了中医药干预氧化应激作用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在治疗和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方面有其独特优势.气道重塑是COPD特征性病理改变,包括气道血管增生及平滑肌层增厚.从抑制气道血管增生及抑制气道平滑肌层增厚角度出发,探讨中医药防治COPD的机制,发现中医药可以从减轻细胞外基质(ECM)沉淀和增生、减缓肺上皮间质转化(EMT)方面治疗和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以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喘息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COPD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命质量。由于环境污染加重、吸烟等因素的影响,COP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医药治疗疾病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在防治COPD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中医药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反应、缓解氧化应激、减轻气道黏液高分泌、抑制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延缓肺衰老、降低气道高糖,发挥多通路、多靶点干预的特点。但目前仍存在以下不足:大量动物实验只进行对病治疗,缺乏对证治疗的研究;实验造模存在差异,影响相同机制调控下药物疗效对比;临床试验检测指标相似,缺乏创新性;临床试验以单中心的小样本研究为主,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较低。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多学科的交叉,深入挖掘中医药干预COP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引起的一种慢性血管疾病,以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和炎症为主要特征,为冠心病、心力衰竭和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铁死亡是一种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其本质为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累积引起的细胞死亡,在形态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方面与其他类型的细胞死亡不同。铁死亡发病机制复杂,其机制主要与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抗氧化系统活性、铁代谢、铁自噬、脂质过氧化程度等多个途径有关。铁死亡在As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As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巨噬细胞炎症、泡沫细胞形成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多个病理过程,已成为As研究的新靶点。中医药是我国独有且富有价值的医学科学,具有深厚的理论沉淀和实践积累。研究表明中药复方、中药单体及活性成分可调控血管相关细胞铁死亡,对As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该文主要对铁死亡在As各病理环节中的作用及相关中医药干预进行综述,旨在从铁死亡角度为中医药防治As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防可治的疾病,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近年来成为发病率居高的健康杀手。中医药治疗COPD独具优势,中药注射剂丹红注射液多途径、多靶点干预COPD进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治疗COPD疗效确切,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0.
综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骨骼肌萎缩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中药干预作用研究进展。基于“脾主肌肉”理论探讨COPD骨骼肌细胞凋亡可致骨骼肌萎缩,并从单味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中药制剂方面分别综述具有健脾补肺作用的中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干预COPD骨骼肌萎缩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是COPD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参与肺实质破坏、组织重塑、黏液高分泌和肺功能下降等关键病理环节,是重要的治疗干预靶点。近年来,有效调控COPD蛋白酶/抗蛋白酶平衡的文献研究颇多,本文围绕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在COPD中的机制以及相关中医药调控COPD展开阐述,对于拓展COPD治疗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并发症多、致死率高等特点。早期阶段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向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展。AP发病机制繁杂,涉及多个细胞分子层面。目前已经明确氧化应激和活性氧(ROS)的生成参与了AP的生理病理过程,这与胰腺细胞内的抗氧化酶数量少及活性低有关。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维持组织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的“金钥匙”,通过与下游血红素加氧酶-1(HO-1)等抗氧化酶协作,构成了体内对抗氧化反应和炎症的重要信号通路。中药因其多成分、多靶点、多给药方式、多方剂等特点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疗效。基于中西医协同理念,目前中药在治疗AP方面也逐渐成为新热潮。AP胰腺组织中氧化应激水平与Nrf2/HO-1信号通路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通过中医药干预可以有效清除ROS,影响炎症途径,减少氧化应激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胰腺的作用,提示该通路在AP中有着重要作用。该文就近年来关于中医药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治疗AP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阐述,总结出以该通路为靶点的中药单体主要以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益气温中类为主,中药复方包括茵陈蒿汤、清胰Ⅱ号等,以期为AP疾病的防治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心血管病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史大卓 《中医杂志》2004,45(11):809-812
尽管传统中医药针对某个病理环节的作用强度不如化学合成药物,但在防治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疾病方面,仍显示有一定的优势.如何利用中西医两种医学防治心血管病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是现代中医临床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从辨证与辨病、证的模糊性与证的规范化、整体观念与综合调控治疗、中药复杂成分与多途径干预及传统中药理论和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等方面,就提高中医药临床防治心血管病疗效的具体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程长且难以治愈。寻找优化COPD治疗方案,成为临床及科研人员的关注重点。随着国内、外关于肺-肠轴及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的结构改变与CO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中医多种治疗方法可对COPD相关肠道菌群产生有利影响。运用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恢复机体免疫平衡,从而防治COPD,成为干预COPD发生、发展的新思路。本文对肠道菌群与宿主关系、COPD与肠道菌群之间相互影响及中医药干预COPD相关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总结中医药治疗COPD的潜在靶点和深入机制,为防治COPD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对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和经济负担产生严重的影响。中医药治疗COPD具有较好的疗效和优势,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网络药理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疾病”互作网络,从生物网络系统的角度阐释生命体对疾病刺激和药物治疗的反应,其整体性、系统性的理念与中医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相一致,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特征相契合。近年来,网络药理学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中药治疗COPD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中药在改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细胞凋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的可靠性、规范性及可验证性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对近年来网络药理学在中药治疗COPD作用机制的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近年来有关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用机制的报道做一综述,试图寻找中药治疗COPD的优势靶点和优势环节,以期提高COPD的中医药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多靶点逆转肺癌多药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分析,对中药单体及复方逆转肺癌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情况进行介绍。目前中药单体及复方主要从下调膜转运蛋白、降低肿瘤细胞解毒、修复功能、影响信号转导凋亡调控基因、影响细胞周期、影响肿瘤细胞外基质等方面实现逆转肺癌多药耐药的作用;结果表明中药单体及复方通过多途径、多层次逆转肺癌多药耐药,逆转作用机制广泛,体现了中医药高效、低毒、多靶点的优势。但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中药单体成分、体外研究,中药复方及临床研究明显不足,而中医临床辨证用药及疗效的发挥大多是以中药复方为手段实现的。因此,充分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着力中药复方逆转剂的研究更具临床应用价值;中医药必将在逆转肿瘤耐药,防治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医药临床治疗肺癌耐药提供科研依据。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之一,其病程长且难以治愈,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气道黏液高分泌(AMH)是CO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有极大影响。综述发现杯状细胞异常增生、黏蛋白过度分泌是导致AMH的直接原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吸入异质性颗粒、气道炎症反应、黏蛋白/水盐比例失衡及相关信号通路调控等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COPD AMH属于肺胀病痰饮证范畴,对该病的治疗多在立足于肺胀病的基础上从痰论治。笔者对近年来中医药领域开展的相关研究总结后发现有效干预COPD AMH的单味中药以化痰类为主,中药有效成分以黄酮类、萜类、酚类、生物碱类为主,中药复方主要以清热化痰、温化寒痰、燥湿化痰、益气活血化痰、补益肺脾肾立法,其作用机制为直接抑制或通过抑制气道炎症反应、调节水通道蛋白以纠正黏蛋白/水盐比例失衡、调控信号通路等途径间接抑制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化生和黏蛋白表达,以改善COPD黏液过量分泌。但目前仍存在研究侧重中药复方而对中药及有效成分研究较少、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透彻、各研究结果无法互通、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率不足等问题。该文对中医药治疗COPD AMH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考,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其较高的发病率及带来的经济社会负担,日益受到关注。长期慢性病程中,其病理生理变化趋于影响全身各系统,不断恶性循环,使得防治措施更加复杂化,如何采取综合长期的防治措施是现代医学面临的紧迫问题。中医药辨证施治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肺组织蛋白酶表达,干预血流动力学,改善呼吸肌功能等方面对COPD发生发展的多层次、多个环节发挥效应而取得综合临床疗效,在COPD防治实践中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脑出血的研究主要包括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文献荟萃分析、用药规律研究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主要包括中药单体、中药复方、针刺等;临床研究主要包括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治疗、手术治疗联合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中医药治疗脑出血效果较好,现已发现诸多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及针刺手法,在调控脑出血后炎症反应及凋亡损伤等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针对神经毒性、铁死亡、神经免疫等过程的研究在防治脑出血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于脑出血不同证候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诊疗机制及循证医学研究尚不够明确,辨证分型标准尚不统一,中医药治疗脑出血量效关系及药理毒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中存在偏倚因素等问题,均制约了中医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今后,研究应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规范辨证标准,针对不同证型进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从机制上阐明中医药通过多靶点参与其关键病理生理进程,从临床中促进中医药的合理广泛使用,与西医干预策略紧密结合,协同治疗脑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