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患者最典型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主要与血流动力学效应、遗传因素、肾脏炎性损伤、氧化应激、自噬失调、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因其发生机制复杂,临床上尚无特异性防治措施。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哺乳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是参与自噬调节的一个经典通路,可通过激活自噬途径达到治疗DKD的效果。近年来,中药单体因其能够直接作用于靶向细胞,自噬靶点等优势在DKD的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相关研究人员对DKD的发生发展及药物干预治疗DKD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做了大量研究,结果发现AMPK/mTOR通路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单体通过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的活性进而影响自噬途径,减轻氧化应激、炎症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聚集,促进自噬小体的生成,从而改善肾脏的损伤。该文将主要从AMPK/mTOR信号通路介导自噬与DKD的关系及中药单体通过AMPK/mTOR通路介导自噬治疗DKD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DKD提供丰富地理论依据及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肠病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自噬水平和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7 d复制UC大鼠模型。电针组予双侧“天枢”“上巨虚”和“中脘”电针治疗,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3 d;西药组予美沙拉嗪悬液(200 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3 d。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记录粪便形态并进行隐血试验以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HE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形态及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3B(LC3B)、p62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62蛋白表达量及LC3BⅡ/LC3BⅠ、p-AMPK/AMPK、p-mTOR/mTOR比值。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较差,结肠黏膜屏障破坏,炎性细胞浸润,腺体萎缩或消失,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探讨芪黄益气摄血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和强的松组,每组10只。采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腹腔注射方法,建立ITP小鼠模型;注射APS后的第8天,各组分别灌胃给药,连续14 d。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Hb)浓度变化;分离脾脏、胸腺组织,称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取胸骨做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进行骨髓巨核细胞分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γ干扰素(IFN-γ)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脾脏AMPK、mTOR、ULK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p62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脾脏AMPK、p-AMPK、p-mTOR、p-ULK1、LC3Ⅱ/LC3Ⅰ、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PLT计数、Hb及TPO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脾脏和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1),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L-10、TGF-β1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及强的松组显著增加模型小鼠PLT计数、TPO水平(P<0.01),明显降低脾脏和胸腺指数(P<0.05,P<0.01),明显增加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P<0.05,P<0.01),明显降低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P<0.05,P<0.01),明显提高IL-10、TGF-β1水平(P<0.05,P<0.01);与芪黄益气摄血方低剂量组比较,芪黄益气摄血方高剂量组和强的松组在改善PLT计数、细胞炎性因子水平方面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P<0.01)。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AMPK、LC3、Beclin1 mRNA和p-AMPK/AMPK、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P<0.01),mTOR、ULK1、p62 mRNA和p-mTOR、p-ULK1、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及强的松组可明显下调脾脏AMPK、LC3、Beclin1 mRNA和p-AMPK/AMPK、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P<0.05,P<0.01),同时明显上调mTOR、ULK1、p62 mRNA和p-mTOR、p-ULK1、p62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 芪黄益气摄血方可能通过调控AMPK/mTOR/ULK1信号通路抑制自噬的过度发生,从而调节免疫失耐受,发挥治疗ITP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CLMT)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PDD)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采用长期低剂量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建立PD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PD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多巴丝肼0.032 g·kg-1+盐酸氟西汀0.002 g·kg-1)、CLMT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周。旷场实验、爬杆实验评估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CL)测定脑脊液中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IHC)检测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法(IF)检测黑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纹状体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AMPK、磷酸化AMPK(p-AMPK)、mTOR、磷酸化mTOR(p-mTOR)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运动总距离及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P<0.01),爬杆时间明显缩短(P<0.01),评分升高(P<0.01),脑脊液中DA、5-HT含量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CLMT高剂量组和西药组水平运动总距离明显增加及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均增加(P<0.05,P<0.01),爬杆时间延长(P<0.05),评分下降(P<0.05,P<0.01),DA及5-HT含量增加(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胞体缩小且排列疏松,α-synuclein荧光表达显著增强(P<0.01),TH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CLMT高剂量组和西药组黑质DA能神经元数量增加,胞体增大,α-synuclein荧光表达明显减弱(P<0.05,P<0.01),TH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纹状体LC3Ⅱ/Ⅰ、p-AMPK/AMPK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p-mTOR/mTOR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CLMT高剂量组和西药组LC3Ⅱ/Ⅰ、p-AMPK/AMPK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P<0.01)、p-mTOR/mTOR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CLMT可抑制鱼藤酮神经毒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提高DA水平,从而改善帕金森病大鼠抑郁状态,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激活自噬,促进异常聚集的α-synuclein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古方黄芪散调节自噬减轻小鼠肝脏脂肪变性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收集黄芪散主要化学成分及NAFLD相关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体内实验验证。雄性C57BL/6J小鼠6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25 g·kg-1)、黄芪散低、高剂量组(0.5、1 g·kg-1,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饮食(HFD)诱导小鼠NAFLD模型,造模的同时灌胃给药13周,每天1次。通过检测随机血糖、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NEF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肝脏中TG含量;称量肝脏湿重并计算肝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油红O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大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M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0.144 g·kg-1)及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2.44、4.88、9.76 g·kg-1)。采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8周后,各用药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给药结束后,收集血清和肝组织用于后续实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组织TC、TG、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或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磷酸化(p)-AMPK、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Ⅱ、Beclin1和ULK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mTOR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人参败毒散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Unc-51样激酶1(AMPK/ULK1)自噬通路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组(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通过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50%乙醇诱导UC模型,西药组(0.3125 g·kg-1)、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31.2、15.6、7.8 g·kg-1)灌胃2周后,检测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AMPKα)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中闭合蛋白(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蛋白-2(Claudin-2)、自噬标志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及AMPK/ULK1通路磷酸化蛋白p-AMPK、p-ULK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损伤评分明显上调(P<0.05),AMPKα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AMPK、p-ULK1、Occludin蛋白水平及LC3Ⅱ/Ⅰ明显下调(P<0.05),而p62、Claudin-2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的结肠损伤评分下降,AMPKα mRNA明显上调,p-AMPK、p-ULK1、Occludin蛋白水平及LC3Ⅱ/Ⅰ上升,而p62、Claudin-2蛋白表达下降,以人参败毒散中剂量组干预效应最明显(P<0.05)。结论 人参败毒散可抗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以人参败毒散中剂量组疗效最佳,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ULK1自噬通路有关,通过加速LC3Ⅰ向LC3Ⅱ转化,促进p62降解,从而改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2功能,修复肠道机械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是否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amp-activatedproteinkinase/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缓解小鼠精原细胞(Gc-1 spg)氧化应激损伤。方法 设置空白对照组(Control)、过氧化氢组(H2O2)、H2O2+RES组、H2O2+RES+AMPK抑制剂(Compound C,CC)组,各组给予相应处理后。CCK-8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SOD、M...  相似文献   

9.
熊申明  任章朋  史梦婕  杨宏富 《中草药》2022,53(7):2071-2077
目的 探讨香菇多糖对脓毒症肺损伤小鼠自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香菇多糖(100 mg/kg)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激活剂MHY1485(10mg/kg)组、香菇多糖+MHY1485组,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均按照盲肠结扎穿孔法构建脓毒症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相对药物进行干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ip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24 h后,检测小鼠右肺中叶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ELISA法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肺组织中自噬小体的形成;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3,LC3)、mTOR、磷酸化mTOR(...  相似文献   

10.
高展旺  张昕  莫尊汇  廖弈秋  王羚郦 《中草药》2022,53(5):1442-1449
目的 基于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mTOR信号通路探究活心丸对心肌肥大大鼠自噬的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观察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自噬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肠黏膜保护 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益肠散组和柳氮磺吡啶组。采用 2, 4, 6-三硝基 苯磺酸 (TNBS) -乙醇溶液复合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灌胃给药,每日 1 次,持续 14 d。 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 (DAI) 评分;苏木素-伊红 (HE) 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透射电 镜观察结肠上皮细胞自噬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蛋白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 检测结肠组织肌球蛋白样 BCL2 结合蛋白 (Beclin1) 、微管相关蛋白 1 轻链 3 (LC3) 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eal-time PCR) 检测自噬蛋白 5 (Atg5) 、自噬蛋白 7 (Atg7) 、泛素结合蛋白 62 (p62) mRNA 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 模型组一般情况较差,DAI 评分明显升高 (P<0.000 1) ;结肠组织出现明显的上皮细胞损伤,电镜下自噬体的 数量明显减少;结肠组织 Beclin1、LC3-II/LC3-I 蛋白及 Atg5、Atg7 mRNA 表达明显降低 (P<0.000 1) ,p62 mRNA 表达明显升高 (P<0.000 1) 。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肠散组大鼠一般情况明显恢复,DAI 评分明显降低 (P<0.000 1) ;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电镜下自噬体的数量明显增多;结肠组织 Beclin1、LC3-II/ LC3-I 蛋白及 Atg5、Atg7 mRNA 表达明显升高 (P<0.01,P<0.001,P<0.000 1) ,p62 mRNA 表达明显降低 (P<0.01) 。结论 健脾益肠散可通过上调自噬相关分子 Beclin1、LC3、Atg5 及 Atg7 的表达,下调 p62 的表 达,增强自噬以达到保护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黏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通路,探讨龙胆苦苷对硫酸葡聚糖(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方法 BALB/c雄性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龙胆苦苷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1)组,每组各12只。采用DSS诱导结肠炎小鼠模型;检测并记录给予龙胆苦苷后小鼠体质量、稀便、血便、结肠长度、结肠厚度和小鼠死亡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结肠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0、IL-6、IL-12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结肠中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的比例;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CD206蛋白及巨噬细胞极化上游通路JAK2、3STAT3等蛋白的表达。结果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出现严重的体质量下降和稀便、血便现象,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发生明显的缩短和肿胀(P<0.05),IL-4、IL-10、iNOS、CD206、p-JAK2/JAK2和p-STAT3/STAT3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IL-6和IL-1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龙胆苦苷给药组小鼠DAI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肠缩短和肿胀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IL-4、IL-10、CD20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IL-6、IL-12、iNOS、p-JAK2/JAK2和p-STAT3/STAT3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龙胆苦苷能通过下调JAK2/STAT3通路的磷酸化表达,调节结肠巨噬细胞极化趋向于M2型巨噬细胞,从而改善DSS诱导急性结肠炎小鼠的结肠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温补固肾方调控AMPK/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途径对糖尿病肾纤维化的保护机制。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100只,除对照组20只外,均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构建糖尿病肾病模型。其中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达格列净组(1.0 mg/kg)、温补固肾方低、中、高剂量组(0.92、1.84、3.68 g/kg),每组各10只。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生化指标;HE和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α-SMA,E-Cadherin表达;电镜观察自噬小体形成;Western blot检测LC3-Ⅱ/LC3-Ⅰ、p-AMPK/AMPK和p-mTOR/mTOR表达。剩余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温补固肾方高剂量组(3.68 g/kg)、温补固肾方高剂量组+AMPK抑制剂组(20 mg/kg),每组各10只。给予相应药物12周后,检测大鼠肾功能生化指标,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Masson染色观察肾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LC3-Ⅱ/LC3-Ⅰ及AMPK/mTOR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大鼠肾功能损伤严重,并伴有明显的病理损伤,肾组织α-SMA表达增加,E-Cadherin表达降低(P <0.01),自噬小体数量减少(P <0.01),LC3-Ⅱ/LC3-Ⅰ及p-AMPK/AMPK比值降低,p-mTOR/mTOR比值增加(P <0.01)。与糖尿病肾病组比较,温补固肾方各剂量组大鼠肾功能及组织病理性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α-SMA表达降低,E-Cadherin表达增加(P <0.05,P <0.01),自噬小体数量增加,LC3-Ⅱ/LC3-Ⅰ及p-AMPK/AMPK比值增加,p-mTOR/mTOR比值降低(P <0.05,P <0.01)。与温补固肾方高剂量组比较,AMPK抑制剂能够逆转温补固肾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抑制上述相关指标变化。结论:温补固肾方能够激活AMPK/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改善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黄酚(chrysophanol,CHR)对Wilson病(WD)铜负荷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CHR低剂量组(CHR-L组)、CHR高剂量组(CHR-H组),每组10只。通过含铜(1 g/kg)饲料、含铜(0.185%)水喂养12周构建WD铜负荷大鼠模型,铜离子(Cu)测定试剂盒检测肝铜、24 h尿铜水平;Y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空间探索和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CA1区神经元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CA1区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A/B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A/B、Beclin-1、p62以及p-AMPK、p-mTOR的表达量。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中肝铜及24 h尿铜水平增加(P<0.01);空间探索和记忆能力明显减弱(P<0.01);CA1区海马神经元出现损伤;自噬小体数量增多;LC3A/B荧光表达增高;LC3Ⅱ/Ⅰ、Beclin-1及p-AMPK表达量升高(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的药效,并探究黄芩汤在UC中是否能调节肠道菌群,发挥屏障保护作用。方法:雄性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汤高(20 g·kg-1)、中(10 g·kg-1)、低(5 g·kg-1)剂量组、菌群干扰组、菌群干扰模型组、菌群干扰黄芩汤组(黄芩汤,20 g·kg-1)。灌胃抗生素(杆菌肽200 mg·kg-1、万古霉素200 mg·kg-1)8 d构建菌群干扰模型,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 d构建UC模型,黄芩汤给药治疗7 d。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血、结肠及粪便,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病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整合药理学平台,结合中医药大数据,按照“中药-成分-靶标-通路”关联性研究,探讨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作用机制。结果:共得到桃红四物汤有效成分69个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靶点396个,进行映射得到48个共同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及其拓扑分析后得到含有203个节点的PPI网络,可能是桃红四物汤治疗LDH的重要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各排名前20的生物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和KEGG信号通路,生物过程涉及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起源分子的反应等;分子功能涉及丝氨酸水解酶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细胞组分涉及膜筏、膜微区等;KEGG信号通路涉及AGE-RAGE、TNF、IL-17等。结论:桃红四物汤通过多种通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治疗作用,生物学机制可能与AGE-RAGE、TNF、IL-17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姜黄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小鼠外,其余小鼠使用5%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造模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姜黄素组灌胃60 mg/kg姜黄素悬液,阿托伐他汀组灌胃10 mg/kg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