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石蜡标本中人染色体端粒酶基因( hTERC)表达情况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8例宫颈石蜡组织标本,其中对照组20例(正常宫颈),研究组128例( CINⅠ级30例,CINⅡ级53例,CINⅢ级45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检测其hTERC基因的表达并采用凯普HPV-DNA分型测定上述受试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结果(1)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增高,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增加。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hTERC基因扩增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63.707,P <0.05); CINⅡ级及以上病变的hTERC基因扩增率明显高于CINⅠ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6.973,P<0.05)。(2)受试者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74.3%(110/148),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组hTERC基因扩增率和阴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9,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hTERC基因扩增与HPV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宫颈活检组织中上皮内瘤变(CIN)及其旁组织中h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对比分析其阳性率的变化,试图找到基因水平上CIN手术治疗范围。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63例宫颈活检标本中hTERC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SIL)区、瘤变边缘≤1 mm、1 mm瘤变边缘≤2 mm、2 mm瘤变边缘≤3 mm以及3 mm瘤变边缘≤4 mm的hTERC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92.31%、87.18%、64.10%和30.77%,其中,HSIL与瘤变边缘2 mm以内范围各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IL与瘤变边缘2 mm以外范围各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SIL)区、瘤变边缘≤1 mm范围、1 mm瘤变边缘≤2 mm、2 mm瘤变边缘≤3 mm以及3 mm瘤变边缘≤4 mm的hTERC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1.67%、25.00%、4.17%、4.17%和4.17%,其中,LSIL与瘤变边缘1 mm以内范围各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SIL与瘤变边缘1 mm以外范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检标本中,随着距瘤变区范围的增加,hTERC基因的阳性率明显下降,其中,距瘤变边缘2 mm和1 mm或许可以分别作为HSIL和LSIL基因水平上(更精确意义上的)CIN的手术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宫颈癌患者hTERC基因扩增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2月~2009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20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按细胞学分组分为正常细胞组20例,无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组15例,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LSIL)组25例,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HSIL)20例,鳞状细胞癌(SCC)组40例;按组织学分组正常细胞学妇女20例,CIN患者6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40例,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TERC基因扩增情况.结果 (1)在正常细胞组、ASCUS组,LSIL组,HSIL组和SCC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扩增的阳性率分别是0%、33.3%、52.0%、80.0%和100%;正常细胞、ASCUS、LSIL、HSIL和S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调整检验水准(α=0.005)后,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随细胞学病变程度增加,hTERC基因扩增的阳性率增加.(2)在CIN Ⅰ,CIN Ⅱ/Ⅲ和SCC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的阳性率分别是30%、67.5%和92.5%;CIN Ⅰ、CINⅡ/Ⅲ、SCC组比较,hTERC基因扩增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IN Ⅰ与CIN Ⅱ/Ⅲ、CIN Ⅰ与SCC、CIN Ⅱ/Ⅲ与SC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CC组hTERC基因拷贝数也明显增加.(3).维、汉族CIN患者hTERC基因的扩增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TERC基因在CIN和SCC中异常扩增,且随病变程度增加扩增阳性率增加,可作为宫颈病变进展的生物学监测指标;hTERC扩增在维、汉族CIN患者中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端粒酶RNA组分(hTERC)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鳞状上皮细胞癌(S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行子宫颈癌筛查的138例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的检测,以组织病理学不同级别分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hTERC基因的表达.结果:病理学确诊为正常、CIN Ⅰ、CINⅡ、CINⅢ及子宫颈癌例数分别为20、28、31、34、25例,宫颈脱落细胞hTERC基因的扩增在不同组织病理级别中存在差别:hTERC基因扩增随细胞学级别的升高而升高,随组织病理学级别的增加而升高.结论:hTERC基因的扩增与宫颈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级别密切相关,其扩增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检测hTERC基因的扩增,可为判断是否发展为宫颈高度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探索其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20例正常对照和100例患者(CIN Ⅰ14例、CINⅡ35例、CINⅢ36例、宫颈癌15例)的宫颈脱落上皮细胞TERC基因的表达情况,并以组织病理学结果 做对照.结果 随宫颈病变级别增加TERC基因扩增的阳性率、异常细胞数和异常核型的复杂性均显著增加.宫颈癌/CINⅢ该基因扩增阳性率显著高于CINⅡ/Ⅰ及正常对照(P<0.01),CINⅡ病变者显著高于CIN Ⅰ者(P<0.01).结论 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病变的发展关系密切,FISH检测TERC基因扩增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微RNA-466(microRNA-466,miR-466)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正常宫颈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茎环RT-qPCR分析23例宫颈癌、47例CIN,以及13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iR-466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宫颈癌常见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茎环RT-PCR方法能特异检测miR-466;荧光定量PCR分析示miR-46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低于CIN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正常宫颈与CIN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466的表达与年龄、肿块大小、大体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NA-466与预测的HPV特异性miRNA同源性分析提示,miR-466与HPV16、18的长控制区(LCR)序列高度同源;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miR-466可调控多种靶基因.结论:miR-466在宫颈癌、CIN及正常宫颈中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在正常宫颈及CIN中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宫颈癌;miR-466的异常表达,可能与HPV的LCR区高度同源性相关;miR-466可能调控多种靶分子,参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阴道镜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主要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 (carcinomainsitu,CIS) ,它反映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 ,宫颈细胞学涂片 (碘染或阴道镜下 )宫颈多点活检 颈管刮术 ,是CIN和早期宫颈癌普遍采取的综合早期诊断方法。本文对 2 77例阴道镜检查中 75例CIN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以探讨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来源本文病例全部来源于卫生部北京医院妇科门诊 ,从 1 998年 1月至 1 999年 1 0月 ,共有 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IK3C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0例LSIL,30例HSIL,50例SCC石蜡标本中PIK3CA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别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PIK3CA在LSIL和HSIL的阳性率分别是20%和63.3%,差异有显著性(P=0.044);②PIK3CA在宫颈鳞癌组织高表达,阳性率为76%,但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关联.结论 ①PIK3CA在LSIL向HSIL的转变过程中,表达增强,PIK3CA高表达可能是宫颈鳞癌形成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参与宫颈癌变过程;②PIK3CA在宫颈鳞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中HPV DNA的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分析不同HPV与鳞状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5例,年龄在25-59岁,将35例病例做HPV6/11及HPV16/18,显微镜下观察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中HPV16/18的感染显著高于HPV6/11(P〈0.05),随着宫颈病变由CINⅠ→CINⅡ及CINⅢ的逐步加重,HPV16/18型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阳性细胞带增宽。结论 HPV6/11型与HPV16/18型在宫颈癌前病变中均有表达,HPV16/18型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发病的主要因素,原位杂交法可以很好的显示HPV感染的组织学部位。 相似文献
10.
由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且缺乏特异性,根据临床检查难以诊断,故CIN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仍然是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的"金标准",目前趋于借助多种辅助检查方法的联合使用.宫颈细胞学涂片+宫颈多点活检(碘染、醋酸实验肉眼观察或阴道镜下)+子宫颈管搔刮术已成为CIN和早期宫颈癌普遍采用的早期诊断方法.早期诊断是早期治疗的前提和关键,因此,ACOG建议,所有有性生活或年龄超过18岁的妇女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常规妇科检查和宫颈细胞学检查,当连续3次或以上检查结果均正常,可酌情减少检查次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8例疑有宫颈病变的患者,在阴道镜引导下行活检,将两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敏感性91.0%,特导性83.8%。结论:阴道镜是很有价值的筛查手段,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宫颈活检,减少宫颈组织的创伤及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方法: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00例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hTERC基因表达。结果:良性细胞学病变、不典型鳞状细胞(ASC)、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脱落细胞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25.00%、54.29%、91.67%。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脱落细胞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4.29%、64.71%、75.00%、90.24%。结论: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到宫颈癌的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宫颈低度病变与高度病变hTERC基因检测可成为临床检查宫颈癌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3.
免疫组化检测端粒酶活性和p5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检测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变发生的关系,以及p53在宫颈肿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及p53的表达,对11例慢性宫颈炎,64例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0例宫颈浸润性鳞癌(ISCC)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端粒酶在宫颈慢性炎中无表达,在CIN Ⅰ,Ⅱ,Ⅲ级中,阳性表达逐渐增强,阳性率分别为30%(6/20),31.82%(7/22), 77.27%(17/22),在ISCC中高表达,阳性率为80%(16/20).结果表明,端粒酶活性表达在炎症组,低级别CIN,高级别CIN及癌这三者间有差异;p53的表达在各级CIN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免疫组化检测端粒酶活性方法简便易行,对宫颈癌变的早期病理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电子阴道镜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子阴道镜观察宫颈病变包括宫颈糜烂,宫颈息内,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宫颈尖锐湿疣患者共580例,行宫颈活检372例。结果接受阴道镜检查580例中,阴道镜拟诊CIN 124例,病理确诊CIN 96例,早期宫颈癌4例,阴道镜拟诊124例中,CINⅠ级64例,病理诊断CINⅠ级36例,CINⅡ级4例。慢性宫颈炎24例。CINⅡ级36例,病理诊断CINⅠ级8例,CINⅡ级24例,CINⅢ级4例,慢性宫颈炎6例。CINⅢ级24例,病理诊断CINⅡ级2例,CINⅢ级18例,早浸癌4例。阴道镜诊断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率是61.3%(78/124),阳性率为80.6%(120/124)。结论电子阴道镜诊断宫颈CIN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对诊断宫颈高度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8例疑有宫颈病变的患者,在阴道镜引导下行活检,将两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敏感性91.0%,特导性83.8%.结论阴道镜是很有价值的筛查手段,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宫颈活检,减少宫颈组织的创伤及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是指发生在宫颈上皮内,但基底膜尚未遭到破坏的一组病变的统称.目的:讨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指导患者做好全面的身体检查,为宫颈锥切手术做好准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阴道出血情况.手术后阴道填塞油纱条止血,6~8小时后取出.做好护理记录和交接班,保证油纱条及时取出,防止放置时间过长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阴道镜对248例疑有宫颈病变的患者,在阴道镜引导下行活检,将两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敏感性91.0%,特异性83.8%.结论 阴道镜是很有价值的筛查手段,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宫颈活检,减少宫颈组织的创伤及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19.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12月我院妇科门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CIN,并在短期内行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oopelectrosurgicalprocedure,LEEP)和(或)宫颈锥切术和(或)子宫全切术后的22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最终病理结果,评价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准确性。结果:228例患者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与最终病理结果比较完全符合者75.00%(171/228),不符合者25.00%(57/228),其中诊断过度12.72%(29/228),诊断不足12.28%(28/228)。228例患者中最终诊断为宫颈侵润癌6例,漏诊率为3%,其中CIN1漏诊率0.92%(1/109),CIN3漏诊率7.25%(5/69),二者漏诊率无显著性差异(χ2=3.42,P>0.05)。结论: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虽有一定比例宫颈侵润癌的漏诊,其漏诊率与CIN的级别无关,但其仍然是一项方便、经济、创伤较小而又可靠的诊断CIN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诊治的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48例VaI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均以阴道残端细胞学异常就诊。既往病史中,宫颈癌病史26例(54.17%),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史22例(45.83%)。共发现VaINⅠ17例(35.42%),VaINⅡ18例(37.50%),VaINⅢ13例(27.08%)。VaIN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者45例(93.75%),阴性者3例(6.25%)。VaIN发生于阴道上1/3的患者41例(85.42%),其他部位者7例(14.58%)。43例(89.58%)患者病变呈多灶性分布,5例(10.42%)呈局灶性分布。VaIN的治疗方法有CO2激光汽化治疗31例、局部药物治疗13例、局部切除3例和腔内放疗1例。治疗后病变近期局部控制率为100%,4例(8.33%)VaINⅢ患者复发,再次激光治疗后病变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阴道上皮内瘤变诊断困难,最常发生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常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病变多位于阴道上1/3,呈多灶性分布。激光治疗及局部用药均可有效控制VaIN,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由于VaIN的易复发性,需进行长期严密的随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