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癌的治疗一直是采取手术、化疗、放疗,近年来靶向治疗、治疗性抗体、放射免疫治疗、介入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的应用,使肺癌综合治疗的疗效进一步提高.微创技术的发展,使得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等技术得以逐步应用于肿瘤临床,其中以微波消融最为前沿.针对肿瘤变性坏死细胞的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131I-chTNT)已开始在临床应用,这是全球首个肺癌放射免疫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转移性肝癌患者冷冻消融联合DC-CIK免疫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45例转移性期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冷冻联合DC-CIK治疗组(21例),冷冻治疗组(12例),DC-CIK治疗组(5例)和未治疗组(7例)。对各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各组患者总体生存期。结果各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冷冻联合DC-CIK治疗组32个月,冷冻治疗组17.5个月,DC-CIK治疗组4个月,未治疗组3个月,冷冻联合DC-CIK治疗组患者总体生存期显著长于未治疗组、冷冻组和DC-CIK治疗组。结论冷冻联合DC-CIK免疫治疗显著延长转移性肝癌患者总体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最常见类型, 免疫治疗目前已经成为NSCLC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利用生物标志物筛选出免疫治疗高获益人群, 及时掌握NSCLC患者治疗效果信息, 可帮助应对当前免疫治疗遇到的挑战。循环生物标志物与传统的标志物如抗程序性死亡受体蛋白1(PD-L1)表达分数等相比, 具有无创、取材方便的特点, 而且可在免疫治疗过程中动态地评估患者预后以及观察患者免疫治疗疗效,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其中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最为常见。NSCLC的传统治疗主要依靠化学药物,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NSCLC治疗的热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大量新型生物免疫制剂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最广、疗效最为肯定。本文将对近年NSCLC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免疫治疗精准度,更好地指导NSCL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冷冻消融利用低温直接或间接杀伤肿瘤细胞,以其创伤小、疗效迅速、准确的特点而为临床广泛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冷冻消融的技术在不断完善,对这一治疗方法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包含冷冻消融的各种综合治疗方案不断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望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各种肝癌局部治疗技术层出不穷 ,如肝动脉栓塞 (TAE)治疗、肝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 (TOCE)治疗、液氮冷冻、高功率激光、微波、射频消融、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消融 (PEI)等 ;同时放射治疗的进步和放射免疫治疗的研究以及多种生物反应调节剂 (BRM)的问世 ,加上崭新的显像技术 ,使肝癌介入治疗上了一个新台阶。部分不能切除的肝癌通过以上方式缩小 ,从而获得二期手术机会 ;或反复介入性姑息治疗后有效地延长了病人生命和 (或 )减轻病人痛苦。在上述各种非手术治疗中 ,以TOCE和消融技术最为成功和被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7.
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并发症发生种类及原因并进行护理。方法36例患者接受经皮冷冻消融治疗,采用氩氦消融系统,在B超或CT引导下,将穿刺导管经皮插入肿瘤中心进行冷冻消融。结果治疗后10例肝内肿瘤缩小,6例胸痛症状减轻,治疗前12例AFP升高,治疗后AFP下降9例,15例出现发热、疼痛,4例出现气胸,3例出现冷休克,1例出现暂时性血小板降低。结论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安全可靠,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氩氦冷冻消融治疗可有效地改善症状,促进肿瘤退缩,严格掌握氩氦刀治疗适应症,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宋兵战  潘邦霞  蒋静  杜燕 《全科护理》2016,(28):2959-2960
[目的]总结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的护理。[结果]2例病人均成功进行了肺静脉隔离,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结论]加强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每年约有20~30万人死于肝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世界之首。肝癌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借助影像手段导向,通过热效应引起肝癌组织凝固性坏死的一种治疗方法。北美放射学会(RSNA)于1997年提出肿瘤消融的概念,将其分为化学消融、热消融和冷冻消融[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宝石能谱成像(GSI)在射频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20例,其中腺癌12例,鳞癌8例。于射频消融治疗前和治疗后早期(< 1个月)进行能谱CT扫描,获得肺动脉期图像,并进行图像重建,得到碘基物质图像、水基物质图像、70 keV水平的单能量CT值及能谱曲线斜率,并对治疗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患者病灶射频消融治疗后的碘(水)基含量、70 keV水平CT值、能谱曲线斜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碘)基含量略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GSI可反映NSCLC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病灶的血供特点及灌注程度变化,有助于评价射频消融治疗NSCLC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临床早期乳腺癌检出率的增多,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各种微创治疗技术的进展,乳腺癌的非手术消融微创治疗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简要阐述乳腺原发肿瘤微创治疗的原则、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种非手消融治疗研究进展(包括射频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微波消融、间质激光热能消融和冷冻消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2~11月收治的42例采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2~11月收治的40例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肝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总结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甲胎蛋白转阴率、肿瘤完全坏死率、12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满意,完善的围术期护理是治疗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实时经直肠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transrectal ultrasound,CETRUS)在局灶性前列腺癌靶向冷冻消融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6月—2015年3月对15例病理证实为局灶性前列腺癌的患者行靶向冷冻消融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天、6个月、1年及之后每年和生化复发(PSA高于术后最低值2 ng/mL)时行CETRUS检查。对比冷冻消融前后CETRUS图像变化,观察冷冻消融灶的CETRUS图像转归,评估消融效果。结果:术后随访中位时间为31.0个月,15例患者均存活,无新发转移病灶,73.3%(11/15)的患者随访无生化复发,CETRUS随访亦未发现异常。术后第1天CETRUS示冷冻消融灶内造影剂增强缺损区,或仅见个别造影剂微泡进入,边界不清,周围神经血管束增强不明显。术后6个月CETRUS示冷冻消融灶造影边界清晰,内未见造影剂微泡进入,可见包膜及周围神经血管束增强。术后1年CETRUS示冷冻消融范围稳定。出现生化复发的4例患者中,2例CETRUS检查发现冷冻消融灶内出现造影剂增强,予间歇性内分泌治疗,PSA下降;2例行CETRUS检查示冷冻消融灶内未出现造影剂进入,予主动监测,PSA稳定。结论:实时CETRUS是临床上局灶性前列腺癌靶向冷冻消融术后随访的有效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前经皮导管消融已经成为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治疗手段。不同于现有的常规射频消融导管,冷冻球囊导管具有标测、冷冻黏结及组织损伤程度小等优点[1],可减少血栓形成、肺静脉狭窄、房室传导阻滞等消融并发症,且患者无明显疼痛感。近年来国外已有上百家医院应用此球囊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术后随访1年,约70%患者保持窦性心律[2-3]。本中心于2013年12月—2014年3月为5例房颤患者进行了冷冻消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12例患在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观察及护理。根据射频消融治疗的要求和特点,提出了射频消融治疗前的准备、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和经验,分析了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的护理。[方法]对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的护理。[结果]20例病人顺利进行肺静脉隔离,术后均恢复为窦性心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均顺利出院。[结论]加强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房颤射频消融与房颤冷冻消融在影像定位与医学应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茂名石化医院收治的110例房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入组后,采用单双号法对其进行分组,55例分到单号者为对照组,55例分到双号者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冷冻消融治疗,研究组采用磁导航引导的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1816例病人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肿瘤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与观察,认为严格执行氩氦微创靶向冷冻治疗肿瘤的护理常规,是达到冷冻治疗效果的重要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医学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引导热消融技术在越来越多的肿瘤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五种最常见的热消融技术,即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激光消融,并对各自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进行综述,以期指导临床热消融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恶性肿瘤行冷冻消融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4例肾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局麻下经皮冷冻消融治疗.在CT引导下,将2根冷冻探针(氩氦刀)分别经皮穿刺进入肿瘤边缘与肾皮质最短距离的肾凸面进行冷冻消融.结果 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1例出现肉眼血尿,1例出现疼痛,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局麻行经皮冷冻肖融治疗肾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充分做好治疗后的护理是有效治疗的重要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