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454-1458
铁死亡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集聚导致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其形态学特征为线粒体体积缩小、膜密度增加和线粒体减少或消失。发生机制主要与铁代谢紊乱、氨基酸抗氧化系统失衡、脂质过氧化物集聚有关。研究显示,铁死亡在不同的肝脏疾病背景下扮演不同角色,铁死亡的发生可参与多种肝脏炎症疾病进展,也可抑制肝纤维化形成、肝癌发生及索拉非尼耐药。总结了铁死亡发生机制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和进展,旨在为肝脏疾病的进一步研究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细胞死亡形式, 受铁、活性氧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调控, 在调节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自身免疫性肝病(ALD)是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受损而导致的慢性炎症性肝脏疾病, 其患病率逐年上升, 病因尚未明确, 临床表现多样。本文基于先前的研究, 概述了铁死亡的特征、过程、功能和机制, 讨论了铁死亡与ALD之间的相关性。这将有助于深入探究铁死亡在ALD疾病进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为发现新型ALD生物标志物和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摘要]?铁死亡是近年发现的一种非凋亡形式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中心环节是铁代谢紊乱导致的胞内脂质过氧化与氧化应激失调。机体内部铁转运系统以及组织细胞的抗氧化系统抑制了铁死亡并维持了生理状态的铁稳态。目前,在多种肝脏疾病中均发现了以脂质过氧化物和活性氧的堆积为特征的铁死亡现象,而铁死亡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铁死亡所致的肝脏损伤。因此,调控铁死亡的发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肝脏疾病潜在治疗策略。本文综述了铁死亡的发生机制以及各种肝脏疾病中铁死亡的研究进展,为探索肝脏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铁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一种金属元素,调节着体内多种酶的活性。铁代谢稳态的维持对于正常生理过程的进行意义重大,当机体发生铁超载时脂质过氧化增强、活性氧大量增加,引发细胞毒性甚至细胞死亡,进而导致组织器官功能障碍。随着对铁死亡研究的深入,发现铁超载介导铁死亡在多种肝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铁超载在肝脏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铁死亡是以铁依赖和脂质过氧化为特征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方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脂肪浸润为主要病理特征,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一类代谢性疾病。肝脏单纯脂肪变性向脂肪性肝炎转变的机制仍不清楚,有研究发现肝细胞性铁死亡可能是脂肪性肝炎炎症启动的触发因素。本综述重点关注铁代谢异常和脂质过氧化在促进NAFLD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并归纳总结一些铁死亡相关抑制剂在NAFLD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方式,是由于细胞内铁离子水平异常升高,导致氧化还原失衡,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最终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死亡。目前认为铁死亡的中心环节是铁代谢和活性氧代谢。铁死亡可以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性疾病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铁超载和脂质活性氧堆积等铁死亡特征。铁死亡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铁离子水平和脂质过氧化程度影响肝脏疾病的进程。本文将针对肝脏疾病发病过程中细胞铁死亡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铁死亡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铁依赖性可调节的细胞死亡形式,其在形态和调控机制上与细胞凋亡、细胞焦亡和细胞坏死性凋亡等细胞死亡形式显著不同。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介导的铁自噬能调节铁死亡。最新研究表明,铁死亡和铁自噬在多种心血管疾病(CVD)的病理机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现系统性回顾铁死亡和铁自噬的概念、生化特点以及在CVD发病机制中的具体病理分子机制,旨在通过明确铁死亡和铁自噬在CVD的最新研究进展为CVD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近年来研究发现,铁死亡在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心肌细胞铁死亡领域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心肌细胞铁死亡检测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的关注度日益增加,揭示心肌细胞铁死亡的详细分子机制及开发精确的铁死亡检测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临床价值。现对目前研究中识别、测量和评估心肌细胞铁死亡的最佳方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常的胰岛功能是维持体内糖代谢稳态的必要因素。铁死亡作为一种由脂质过氧化物及活性氧累积驱动的铁依赖性细胞死亡形式, 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 且在形态学、发生机制以及调控机制等方面显示与其他细胞死亡方式不同的特征。近年研究表明, 胰岛β细胞对铁死亡具有易感性。铁死亡通过不同途径对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存活产生影响, 甚至诱导糖尿病的发生。本文就铁死亡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肝衰竭肝细胞凋亡和膨胀性坏死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衰竭是一种重症肝病,可由不同原因引发,但归根结底表现为肝细胞和肝脏内其他类型细胞的过度死亡,因此充分了解肝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为肝衰竭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提供依据有着重大意义。近年来关于细胞死亡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被公认的肝细胞死亡方式有二类,一是“自毁”式细胞死亡,即细胞凋亡;一是“被毁”式细胞死亡,即膨胀性坏死。  相似文献   

11.
肝脏铁超负荷在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铁调节蛋白(Hepcidin)是一种由肝脏分泌的小分子多肽,主要通过抑制肠道铁吸收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铁释放来调控体内的铁稳态。近期研究发现,酒精可以影响铁调节蛋白在肝脏中的表达,导致肠道铁吸收及肝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铁利用再循环障碍,最终引起肝脏铁沉积。  相似文献   

12.
铁死亡被定义为一种由脂质过氧化驱动的铁依赖性细胞死亡的调节形式,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心血管等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铁死亡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铁死亡与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巨噬细胞极化、泡沫细胞形成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多个病理过程之间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并总结了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的铁死亡抑制剂及相关靶点,旨在从铁死亡角度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3.
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铁依赖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其发生的核心在于脂质活性氧(L-ROS)的过量累积,而这一过程受多条分子通路的影响.既往结直肠疾病的相关研究发现,铁死亡通路被激活是非肿瘤性疾病中细胞死亡的重要机制,同时也能抑制结直肠肿瘤的发生与发展.靶向铁死亡治疗方式与传统治疗方式联合应用有望成为结直肠疾病治疗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肝脏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些年来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本文从遗传易感性、肝脏免疫自稳、肠道微生物三个方面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TLR)在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Toll样受体家族在病毒性肝病、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概况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6.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多发于高龄人群、起病不易察觉、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疾病。其发病机制有多重学说。铁死亡是一种区别于以往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主要是由于细胞内具有高度氧化活性的二价铁离子增多,发生芬顿反应,抗氧化平衡被打破导致活性氧和有毒脂质过氧化物堆积,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过程中主要涉及铁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脂质代谢。其中铁代谢失衡引起的铁死亡与AD关系密切。我们将对铁代谢引发铁死亡的机制及其对AD特征性病理进程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从细胞到生物体,死亡是所有生命的共同命运。细胞死亡对于细胞和机体正常发育及维持内环境稳态是必不可少的,当细胞死亡调节失调时,会导致各种病理后果。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根据细胞死亡时不同的形态学特征提出了坏死性凋亡、自噬性死亡、焦亡和铁死亡等新的死亡类型。其中铁死亡是2012年Dixon等人发现的一种调节性细胞死亡(RCD)形式,在多种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1])。目前发现铁死亡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脑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巨噬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维持肝内微环境稳态的关键过程。近年研究发现不同肝脏疾病均可诱发巨噬细胞极化(MPP),形成功能互为拮抗的M1和M2表型,前者可促进清除病原体和抑制肿瘤进展,后者发挥抗炎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然而,MPP在不同肝脏疾病或疾病不同病理阶段中的作用机制及表型转换存在明显差异。本文着重介绍了肝内巨噬细胞的起源及其极化特性,归纳探讨MPP在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等非肿瘤性肝病中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旨在挖掘MPP在调控肝脏疾病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以脂质过氧化产物和致死活性氧的堆积为特点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近年来, 铁死亡受到广泛关注。有研究表明, 铁死亡这一新的细胞死亡方式, 与风湿性疾病关系密切。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3种风湿性疾病中关于铁死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并对铁死亡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的意义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传统意义上,人们将细胞死亡分为凋亡和坏死两类,而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坏死性凋亡是一种不同于坏死或凋亡的细胞死亡途径,并在多种疾病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坏死性凋亡是调节坏死的一种形式,可以被死亡受体的配体激活,或者在无凋亡状态下被能够诱导死亡受体表达的刺激激活。死亡受体配体对坏死性凋亡激活需要RIP1激酶活性,其进一步介导RIP3和MLKL的激活。RIP3和MLKL是坏死性凋亡下游重要的调节子。RIP1激酶是坏死性凋亡通路中的关键药物靶点,通过坏死抑制素阻断RIP1活性,可以抑制坏死性凋亡的激活,并且在死亡受体配体存在的情况下使得细胞生存和增殖。本文将对坏死性凋亡与凋亡和坏死的区别、坏死性凋亡产生机制及其在肝炎以及其他肝病发病中的作用作一介绍,以期对肝病治疗药物新靶点的发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