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活素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血清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1例给予新活素注射液,对照组79例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血清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新活素注射液治疗老年CHF可使人体中内源性神经激素得到有效调节,使其血清BNP水平明显降低,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左室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Ⅲ、Ⅳ级共3组.另选同期我院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20例.比较分析BNP变化与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和左室功能的相关性.结果4组研究对象BNP浓度、LVEDD及LVEF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LVEDD分别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P<0.05),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NT-proBNP可以用来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功能,是反应心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C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与对照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CHF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NT-pro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血浆NT-pro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2组患者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LVEF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4.12% vs.71.15%,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可显著降低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提高LVEF及改善临床症状,对改善CHF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脓毒血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和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04例脓毒血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新活素及常规药物辅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CRRT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清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和舒张晚期充盈峰速度A峰比值(E/A)、B型尿钠肽(BNP)、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及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及血红细胞比容)变化;比较两组入组(入ICU的24 h内)时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APACHE)Ⅱ评分及预期死亡率,并记录两组入组28 d内的实际死亡率。 结果 治疗7 d后,两组血清PCT、IL-6、C-RP、BNP及NT-proBNP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7 d后,两组心脏LVEF和E/A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而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CO指数于治疗7 d后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而两组HR、MAP指数于治疗前后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 d后,两组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比容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血浆粘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入组时APACHEⅡ评分及预期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入组28 d内的实际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新活素治疗可有效控制脓毒血症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稳定其血流动力,改善器官功能,减少患者近期死亡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B型尿钠肽(BNP)水平,并探讨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AMI合并HF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其中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5例,Ⅲ级48例,Ⅳ级17例,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90例单纯性AMI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中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PCT、BNP水平,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LAED)、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PCT、BNP水平与LVEDD、LAED、LVEF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CT、BNP水平分别为(13.01±2.28)μg/L、(470.33±20.51)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1.43)μg/L、(127.50±11.02)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血清PCT、BNP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新活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56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给予新活素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尿量明显增加,而血清NT-proBNP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新活素有效改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明显增加尿量,降低血清NT-proBN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活素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近3年来我院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4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常规口服药物加上新活素静脉滴注;对照组常规口服药物加上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75%。结论新活素能够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米力农对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浆B型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按照Framingham标准诊断的难治性心衰56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短期加用米力农,治疗前后评估心功能,测定BNP,胸部X线片测量心胸比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射血分数(EF)。结果:米力农治疗后心功能显著改善,总有效率91.07%,BNP显著下降(P〈0.01),但心胸比率、LVEDD和EF变化不明显。结论: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衰短期内可使BNP明显下降,比传统的心胸比率、心脏超声参数能更敏感地反映治疗后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李倩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77-79
目的 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血清N末端脑钠肽元(NT-pro 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96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卡地维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活素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普宁华侨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奇数)与观察组(偶数),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型脑钠肽(BN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率(HR)水平变化,同时评估2组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BNP、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LVEF明显低于观察组,LVEDd明显较观察组长,HR明显快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7.50%(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与观察组的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新活素治疗,不仅能使心功能与血清hs-CRP水平得以改善,并可有效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未增加额外用药风险,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B型脑钠肽(BNP)、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将其分为单纯组47例和合并组53例,另选取同期本院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BNP、PCT、hs-CRP水平,依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比较合并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清BNP、PCT、hs-CR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BNP、PCT、hs-CRP水平与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合并组血清BNP、PCT、hs-CRP水平均高于单纯组和对照组,且单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血清BNP、PCT、hs-CRP水平均高于Ⅱ级和Ⅲ级,且Ⅲ级高于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NP、PCT、hs-CRP水平与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P<0.05)。结...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心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1月于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介入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浆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活素(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rhBN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选定60例CHF患者及正常对照组60例,将CHF组随机分为二组,rhBNP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各30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MMP-2的浓度,并与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结果CHF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MMP-2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hBNP组治疗后血清MMP-2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NP可降低CHF患者血清MMP-2水平,从而改善左室重构及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活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5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本研究,均接受新活素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血浆NT-proBNP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ejection fraction,LVEF)均显著上升,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I、CO和LVEF分别为(1.57±0.34)L/(min·m 2)、(1.72±0.30)L/min和(38.89±3.25)%,治疗后分别为(2.68±0.51)L/(min·m 2)、(3.05±0.48)L/min和(50.21±4.02)%。NT-proBNP也由治疗前的(3.95±0.58)pg/mL降低到治疗后的(2.60±0.41)pg/mL。治疗期间发生低血压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结论采用新活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对患者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9.
2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阶段的共同表现,主要特征为肺循环和体循环瘀血,死亡率极高[1].研究表明[2],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检测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是新发展的一种诊断CHF、评估预后的手段.本研究联合检测了88例CHF患者血清NT-proBNP和Hcy的水平,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对诊断和评估CHF预后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