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细化质控管理对消毒供应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消毒供应中心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未实施精细化质控管理前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将实施精细化质控管理后作为观察组(2021年1月~2021年12月)。对比消毒供应中心在实施精细化质控管理前后的工作质量,对比两组器械回收、器械清洁消毒、器械包装、器械发放合格率;对比两组工作满意度。结果:各抽取300件器械作为调查对象,观察组器械回收、器械清洁消毒、器械包装、器械发放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访40名医护人员,对观察组的工作满意度为95.00%(38/40),对对照组的工作满意度为70.00%(28/40),对观察组的工作满意度更高(P<0.05)。消毒供应中心观察组时期工作满意度为100.00%(20/20),对照组时期工作满意度为80.00%(16/2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精细化质控管理后器械供应质量显著提升,能够为医院各个科室及时供应质量合格的可复用器械,其工作质量也得到各个科室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160套外来医疗器械为研究对象。2018年6月~2018年12月未实施细节管理(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6月实施细节管理(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外来医疗器械管理质量,以器械损坏率、清洗质量合格率、器械消毒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率、包装标签合格率、器械遗失率、手术科室满意度以及医师满意度、临床使用过程中问题反馈次数为研究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科室满意度以及医师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器械损坏率明显更低,同时清洗质量合格率、器械消毒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率、包装标签合格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器械遗失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前,两组管理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管理各项各维度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使用过程中问题反馈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应用细节管理,能够提升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质量,避免器械产生...  相似文献   

3.
罗岑 《医疗装备》2023,(20):43-45
目的 探究专科化分类管理在医院外来医疗器械分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2年1月至3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常规分类管理的311件外来医疗器械作为对照组,将2022年4月至7月采取专科化分类管理的417件外来医疗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外来医疗器械管理过程规范情况、器械清洗灭菌效果、器械回收和分类时间。结果 观察组核查入科、分类管理、清洗检查、检查包装、监测灭菌、临床发放管理过程中不规范情况少于对照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外来医疗器械回收时间和分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科化分类管理能有效规范外来医疗器械管理流程,提高外来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有效减少外来医疗器械回收和分类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应用信息化质量溯源系统的价值。方法 选取消毒供应中心自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到的800件来自骨科的外来医疗器械。对照组为2021年5月—11月进行常规管理的器械400件,观察组为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进行信息化质量溯源系统管理的器械400件,对比2组器械按时送达率、清洗合格率、错误发生率、科室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外来器械按时送达率、器械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及时更换损坏器械、手术后器械丢失、器械磨损、信息保存不完善、混淆错拿器械包等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01;科室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应用信息化质量溯源系统可提高管理效果及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波加酶清洗联合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在手术内镜器械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1年9月~2022年3月选择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500件污染硬式手术内镜器械,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0件。在器械清消中,对照组先手工清洗后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观察组用含酶清洗剂浸泡5min后使用超声清洗机对器械清洗10min,再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采用目测法、残留蛋白检测法、咽拭子法测定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结果:经目测法检测可知,观察组内镜器械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残留蛋白检测法测定可知,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咽拭子法检测显示,两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波加酶清洗联合低温灭菌清洗消毒手术内镜器械,可显著提高器械清洗合格率,获得良好的灭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骨科植入器械清洗消毒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5月本院消毒供应室接受的400件骨科植入器械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件。对照组行供应室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清洗消毒基础上,使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清洗质量、消毒合格率、供应室满意度,统计两组供应室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单个器械包运行成本比较。结果:观察组清洗质量合格率、消毒合格率、供应室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器械不符、无菌包标签错误、消毒不合格的总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单个器械包运行成本中,消毒灭菌成本、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骨科植入手术的清洗消毒过程,使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能有效地提高清洗质量合格率、消毒合格率、供应室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3—12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2148件外来医疗器械设为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管理;将2019年1—10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2346件外来医疗器械设为观察组,对其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器械管理质量及使用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器械清洗、消毒、包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清洗流程在全自动喷淋清洗机清洗器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300件手工器械展开研究,随机将300件器械划分为A组(n=100件)、B组(n=100件)、C组(n=100件),A组行纯化水消毒,B组采用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等清洗操作;C组采用冲洗、洗涤、漂洗、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终末漂洗等清洗流程;比较A、B、C组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结果:A组、C组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比B组高,A组和C组并不存在消毒剂残留器械,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手术器械若使用纯化水煮沸消毒方法,这些器械不需要进行终末漂洗操作。使用化学消毒之后的手术器械必须给予终末漂洗,以此提升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规范化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妇科腹腔镜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12月使用的200套妇科腹腔镜器械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月~2月使用的200套妇科腹腔镜器械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实验组实施规范化质量管理,对比两组实施前后妇科腹腔镜器械的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及手术室医护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妇科腹腔镜器械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管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手术室医护满意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妇科腹腔镜手术器械实施规范化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可以保障腹腔镜器械的处理质量,切实避免其出现感染问题,降低差错的发生,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改进清洗流程管理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8月消毒供应室500件器械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管理;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消毒供应室500件器械作为观察组,实施持续改进清洗流程管理;比较两组的器械清洗合格率、清洗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合格率(99.80%)高于对照组(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洗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改进清洗流程管理可显著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及清洗合格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研究基于集中管理理念的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2年6月实施集中管理理念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及管理人员作为观察组,2021年7月~2021年12月实施常规管理流程及方法作为对照组。评价并统计回收合格率值、清洗合格率值、消毒合格率值、灭菌合格率值、工作质量评分情况,计算手术器械总满意率值。结果:观察组抽查结果中回收合格率值98.10%、清洗合格率值99.40%、消毒合格率值99.19%、灭菌合格率值99.51%和对照组抽查结果中的回收合格率值90.01%、清洗合格率值90.07%、消毒合格率值90.16%、灭菌合格率值90.12%相比较有比较大幅度的提升,管理改善效果显著(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评分情况好于对照组工作人员,其中观察组专业技能评分值、清洗流程评分值、器械准备评分值分别和对照组专业技能评分值、清洗流程评分值、器械准备评分值相比较有较高幅度的提升,提升幅度明显(P<0.05)。经过管理后观察组手术器械总满意率值98.44%和对照组手术器械总满意率值85.94%相比较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其中观察组非常满意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消毒供应中心按照敏感指标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对医疗器械灭菌质量管控的意义。方法 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17年1—12月间处理的医疗器械随机抽取500件作为对照组,此期间采用常规质量管理方法对医疗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进行控制;将2018年1—12月间处理的医疗器械随机抽取500件作为研究组,此期间按照敏感指标的要求对医疗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进行控制。应用SPSS软件,对2组间的清洗质量合格率、湿包发生率、包装质量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清洗、包装合格率分别为87.8%(439/500)、89.2%(446/500),研究组的清洗、包装合格率均为95.0%(475/500)。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清洗、包装合格率均明显提高(P均<0.05)。研究组的湿包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按照敏感指标的要求对医疗器械灭菌质量进行管控,可有效提高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和包装质量的合格率,是实现医疗器械灭菌质量的重要保障,对降低院内感染,保证患者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作业流程重组联合细节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质量及器械处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250件医疗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6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125件医疗器械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7—12月实施作业流程重组联合细节管理的125件医疗器械设为观察组,且两组均由同一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及处理状况。结果观察组风险防范意识、安全识别能力及服务意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洗、消毒、包装合格率分别为100.0%、99.2%、100.0%,均高于对照组的88.8%、89.6%、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作业流程重组与细节管理联合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管理中,能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及器械清洗、消毒、包装合格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中对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消毒供应室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负责清洗包装的4833件手术室器械作为观察组观察对象,同期另选4833件手术室器械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质量管理,对比两组管理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灭菌、放发、表格记录合格率、工伤、设备、布局、流程、环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室器械管理中出现的器械运输不及时、器械数目有误、器械损坏及器械遗失、工作人员手细菌量、空气中细菌量、器械表面细菌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手术室器械的清洁和包装质量,以及环境卫生监测结果,降低器械丢失和损坏的概率,工作人员对质量管理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15.
外来骨科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目的探讨外来骨科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有效的质量追溯管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确保器械安全使用,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医院制定外来骨科器械管理规范,消毒供应中心按标准化流程进行器械交接、清洗、消毒、灭菌、监测质量追溯管理。结果2007年3月~2009年3月使用7家器械公司提供的外来骨科器械30多种类,施行相应手术500多例,未出现器械遗失,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合格,记录具有可追溯性。结论将外来骨科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追溯管理,有效地保障了器械安全使用及患者手术安全,是举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质量敏感指标在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1000件消毒供应室回收骨科外来医疗器械作为观察目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0件。对照组采取常规质量管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质量敏感指标进行质量管理。观察两组器械在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干燥合格率以及包装合格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干燥合格率以及包装合格率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敏感指标在质量管理应用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来器械清洗专岗护士对清洗质量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20年10—12月由外来器械跟台人员清洗的外来器械200件为常规组1,以2021年6—8月由轮岗护士清洗的外来器械200件为常规组2,以2021年10—12月由专岗护士清洗的外来器械200件为改进组,采用目测法、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分别对3组外来器械的清洗效果进行检测,比较分析3组外来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及丢失率。结果 改进组清洗合格率高于常规组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外来器械的丢失率分别为4%(常规组1)、0.5%(常规组2)、0(改进组),常规组1和改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设立外来器械清洗专岗护士能有效落实标准工作流程,规范外来器械的处理,提升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外来器械的清洗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赵建香 《智慧健康》2022,(27):84-87
目的 探究和分析PDCA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腔镜灭菌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从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消毒供应中心中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350件腔镜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消毒灭菌方式将这350件腔镜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件。对照组实施常规消毒灭菌,观察组实施PDCA模式进行消毒灭菌;对两组腔镜的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以及包装合格率进行对比,评估和对比两组腔镜的器械管理、环境管理、腔镜的消毒质量和包装质量评分,比较两组工作质量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腔镜清洗合格率为98.29%,灭菌合格率为98.86%,包装合格率为99.4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腔镜管理中的器械管理评分、环境管理评分、腔镜的消毒质量评分和包装质量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工作质量满意度分别为97.78%和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PDCA模式应用到消毒供应中心腔镜灭菌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腔镜的清洗、灭菌、包装合格率,提高灭菌工作满意度,改善消毒供应中心腔镜的设备管理质量、环境管理质量和腔镜消毒质量、包装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硬式腹腔镜器械清洗过程中选择碱性清洗剂的清洗质量及经济成本。方法:将河源市妇幼保健院消毒供应室2021年9月~2022年8月清洗的硬式腹腔镜器械共420份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碱性清洗剂,210份)和对照组(常规清洗剂,210份),比较分析两组清洗后硬式腹腔镜清洗质量(优、良、差)、经济成本、管理质量(器械管理、包装管理、环境管理)、清洗消毒合格率(物品消毒合格率、手卫生合格率、消毒液浓度调整合格率、手术器械除锈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清洗质量高于对照组,经济成本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管理质量可见,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清洗后消毒合格率可见,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式腹腔镜器械清洗过程中采取碱性清洗剂干预可明显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同时还能减少消毒供应室内清洗成本,较常规清洗剂更有利于提高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对来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中应用基于信息化多学科联合管理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未实施信息化多学科联合管理方式的外来器械及植入物180包(2540件)设为对照组,将2021年4月~2022年4月实施信息化多学科联合管理方式的外来器械及植入物180包(2550件)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清洗合格率以及损坏、包装合格、湿包及发放合格率进行统计与比较;对两组的接收情况以及手工作业时间、发放错误后纠错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发放合格以及接收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损坏、湿包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的手工作业时间、发放错误后纠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多学科联合对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具有十分积极的效果,能为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使用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