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5a来急性肺损伤发生率偏高,对急性肺损伤与肺泡巨噬细胞关系不甚明了,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巨噬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亚型(M1和M2)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与调节以及疾病的发展和恢复中起关键作用。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在ALI中,M1增加并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在抵御病原入侵的同时也对肺部产生了急性损伤作用。M2可根据诱导因素的不同及功能的差异再细分为M2a、M2b、M2c等亚型,其中M2a起促进损伤修复的作用,M2b和M2c主要起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的作用,M2c也可促进组织修复,有利于肺部损伤组织的愈合。M1与M2可以相互转化。在ALI的病程中,M1和M2需要保持平衡才能有效地清除病原物质,促进损伤的修复,而平衡的失调会导致ALI恶化,甚至进展为ARDS。本文主要针对巨噬细胞各亚型的特点及其与ALI的关系,M1和M2各自的极化和相互转化以及影响各亚型在不同时期平衡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苯二氮?类药,它具有像瑞芬太尼一样器官独立的新陈代谢作用,并能像咪达唑仑一样作用于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其起效快,恢复迅速,对肝肾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且能够被氟马西尼快速逆转,这些药理作用使瑞马唑仑在理论上成为较理想的镇静药物。本文主要就瑞马唑仑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对器官功能的影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急性肺损伤(ALI)的特征表现为多形核白细胞(PMN)在肺内的趋化和聚集。PMN趋化过程由单核细胞、PMN以及肺内巨噬细胞产生的趋化因子,如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枯否细胞(KC)等诱导。与PMN相比,对肺内巨噬细胞在ALI中的相关作用了解甚少。美国研究人员设想如减少外周血PMN的数量或造成PMN趋化因子信号缺失,可能减轻大鼠失血后脓毒症过程中的炎症反应和ALI。为了验证这一设想,研究者将大鼠分为两组,一组预先给予500μgGrl抗体造成PMN缺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在儿童无痛胃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年龄4~9岁,ASA分级Ⅰ-Ⅱ级,BMI 18~30 kg/m2,拟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与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使用舒芬太尼0.2μg/kg和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R组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5 mg/kg,P组给予丙泊酚3 mg/kg。记录两组无痛胃镜的首次用药后成功率、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镇静评分、Narcotrend指数以及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R组和P组无痛胃镜首次用药成功率分别为82.8%和9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组患者在入镜时和退镜后的Narcotrend指数分别是(84.7±10.8)和(86.4±4.3),明显高于P组的(58.9±13.2)和(66.2±5.0)(P <0.05)。R组患者苏醒时间为(14.2±6.9)min,明显低于P组(23.8±6.7)min(P <0.05)。R组和P组的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10.9%和52.3%,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复合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及最佳剂量。方法 选取拟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R1组(0.05 mg芬太尼复合瑞马唑仑0.20 mg/kg组)、R2组(0.05 mg芬太尼复合瑞马唑仑0.30 mg/kg组)、R3组(0.05 mg芬太尼复合瑞马唑仑0.40 mg/kg组)和C组(0.05 mg芬太尼复合丙泊酚2.00 mg/kg,对照组),每组50例。比较4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检查前(T0)、进镜时(T1)、进镜后2 min(T2)、进镜后4 min(T3)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镇静成功率以及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R1组镇静成功率降低,检查时间延长,苏醒时间缩短,体动及呛咳的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1组、R2组、R3组低血压、低氧血症与注射痛发生率均下降,R3组呃逆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诱导时不同输注速率瑞马唑仑对麻醉诱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妇科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诱导麻醉3 mg/(kg·h)], B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诱导麻醉6 mg/(kg·h)],每组40例。待患者意识消失后依次给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舒芬太尼后气管插管,随后泵注瑞马唑仑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保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0~60。分别记录患者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插管前(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5 min(T4)患者收缩压(SBP)、心率(HR)、BIS值的变化;比较诱导剂量、意识消失时间(LoC)、诱导成功率、注射部位痛病例数、诱导期呃逆病例数,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高血压及心动过缓病例数以及苏醒时间。结果 与T0时相比,T1~T4时2组患者SBP及BIS值均降低,且T2及T4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与咪达唑仑对髋关节骨折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镇静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择期行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2例。2组患者术前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静脉泵注0.05 mg/kg咪达唑仑镇静,后续以0.05 mg/(kg·h)的剂量不间断地泵注到脑电双频指数(BIS)降至75;观察组静脉注射0.3 mg/kg瑞马唑仑,并以5μg/(kg·min)的剂量不间断地泵注至BIS降至75。比较2组患者在阻滞平面稳定后(T0)、BIS下降到<75(T1)、手术开始30 min(T2)、停药时(T3)、停药后BIS上升到>90时(T4)的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及BIS。比较2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T2时SpO2、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有效性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9月信阳市中心医院综合ICU收治的有镇静需求的机械通气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45例,丙泊酚组(P组)47例。2组患者分别给予舒芬太尼镇痛,维持镇痛目标为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评分<2分。其中R组给予苯磺酸瑞马唑仑7 mg负荷剂量及2.5 mg追加剂量(达不到目标镇静深度时)静脉推注,再以0.1~0.5 mg/(kg·h)静脉泵入维持镇静;P组对于年龄<55岁的患者给予丙泊酚0.5~1.5 mg/kg负荷剂量静脉推注(年龄>55岁患者酌情减量),再以0.1~1 mg/(kg·h)静脉泵入维持镇静。根据Richmond镇静-躁动(RASS)评分标准,维持2组患者的目标镇静深度为-2~-3分。比较2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用药前(T0)及用药后1 h(T1)、6 h(T6)、12 h(T12)、24 h(T24)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VTI)、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 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等基线资料、用药前呼吸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R组和P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18.6)s vs(94.7±32.6)s,P=0.108];停药后R组比P组苏醒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意义[(22.6±6.25)s vs(25.9±7.9)s,P=0.028];组内比较,相比于T0时间点,T1、T6、T12、T24时2组的HR、SBP、DBP、RR、LVEF、VTI均有下降,而SpO2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2组患者用药后HR(T1、T6、T24)、SBP(T1、T6、T12、T24)、DBP(T1、T6、T12)、LVEF(T1、T6、T24)、VTI(T1、T6、T2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R(T1、T6、T12、T24)、SpO2(T1、T6、T12、T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苯磺酸瑞马唑仑、丙泊酚都具有起效快的优点。相比于丙泊酚,苯磺酸瑞马唑仑苏醒快且对于心率、血压、心脏收缩功能影响更小,更适合于ICU患者的镇静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纳布啡联合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镇痛,观察组给予纳布啡联合瑞马唑仑镇痛,观察两组患者入室前、胃镜检查结束后5 min镇静效果、生命体征变化、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胃镜检查结束后5 min,观察组麻醉脑电意识监测系统(Narcotrend,NT)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脉博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2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布啡联合瑞马唑仑可以增强无痛胃镜检查术中老年患者的镇静效果,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降低对认知功能的损伤,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丙泊酚及咪达唑仑在ALI机械通气镇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ALI机械通气患者分成两组,分别采取咪达唑仑和丙泊酚行镇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肺氧合功能变化。结果静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MAP、HR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Qs/Qt较对照组降低,OI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丙泊酚对对于改善ALI机械通气患者氧合功能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对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性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武警宁夏总队医院收治的100例拟行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和对照组(50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T0(麻醉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进镜时)、T3(操作至5min时)、T4(退镜时)、T5(麻醉苏醒时)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于HR,两组患者T1时间点低于T0时间点(P<0.05),T2、T3、T4时间点低于T0、T1时间点(P<0.05),T5时间点低于T0、T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抽签法将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138例老年患者分为A、B、C三组,各46例。A组给予丙泊酚麻醉,B组给予0.1 mg/kg瑞马唑仑麻醉,C组给予0.3 mg/kg瑞马唑仑麻醉。比较三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B组与C组的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较A组更为稳定(P<0.05),但两组之间不同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C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离室时间短于A、B组,镇静成功率高于A、B组(P<0.05)。B组与C组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麻醉苏醒后10、30 min,B组与C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与丙泊酚相比,瑞马唑仑更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对认知功能影响小;另外,0.3 mg/kg较0.1 mg/kg的瑞马唑仑更有利于提高镇静成功率,促进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4.
宋海龙 《大医生》2023,(15):11-14
目的 研究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在老年人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1月于曹县人民医院接受无痛支气管镜检查的90例老年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研究对象均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对照组研究对象给予咪达唑仑联合阿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研究对象给予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流动力学指标、复苏情况、镇痛和镇静效果、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后,观察组研究对象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研究对象麻醉后HR水平高于麻醉前,SpO2、MAP水平低于麻醉前(P<0.05);麻醉前后两组研究对象HR、SpO2及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拔除喉罩时间短于对照组,Steward苏醒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两组研究对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髓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在脂多糖(LPS)致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肺泡巨噬细胞(AM)上的表达,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采用动物实验,以腹腔注射大剂量LPS诱导ALI模型;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AM表达的TREM2mRNA做定量分析。用ELISA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定量检测。结果:AM在正常情况下表达大量的TREM2,在LPS造成急性损伤后表达大幅度下降。TREM2与TNF—α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1)。结论:TREM2可能在LPS致ALI中起重要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麻醉诱导中加入瑞马唑仑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丰县中医医院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划分为两组,采取枸橼酸舒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的41例划分至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瑞马唑仑麻醉诱导的41例划分至观察组;比较两组应激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诱导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24 h,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血糖水平为(223.10±32.24)ng/L、(5.27±0.79)mmol/L,均较对照组的(285.77±44.23)ng/L、(5.76±0.87)mmol/L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2、2.670,P<0.05)。在T1时,两组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观察组HR、MAP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  相似文献   

17.
李兴旺  曾邦雄  徐涛  董晟 《中国康复》2003,18(6):338-340
目的 :探讨明胶酶在脂多糖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ALI)中的作用。方法 :以LPS静脉注射建立ALI模型。将 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及LPS静脉注射后 2、4及 6h组。检测肺通透指数 (LPI)、PaO2 /FiO2 和组织病理学评分 ,以评估肺损伤严重程度。采用明胶酶谱法测量明胶酶活性。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肺组织IV型胶原。结果 :LPS静脉注射后 ,4及 6h组肺通透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组织病理学呈ALI改变 ;LPS作用 2h时MMP 2 (明胶酶A)活性较正常组升高 (P <0 .0 1) ,并持续至 6h ;MMP 9(明胶酶B)在正常组几乎检测不到 ,而在 2h组发现其活性 ,在 4及 6h组进一步显著升高 (P <0 .0 1)。相关分析表明 ,MMP 9活性与PaO2 /FiO2 、LPI、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相关 (r分别为 - 0 .6 9、0 .80、0 .71,均P <0 .0 5 )。MMP 2与肺组织病理学评分相关 (r=0 .5 0 ,P <0 .0 5 )。IV型胶原染色显示LPS导致基底膜的破坏。结论 :胶原酶 (MMP 2 ,MMP 9) ,可通过破坏基底膜而参与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巨噬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肺损伤中炎细胞的变化规律。阐明炎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20%Ⅲ度体表烧伤复合一次性腹腔内毒素(1mg/kg)注射为实验动物模型。并分别以单纯烧伤,单纯内毒素注射,生理盐水注射为对照组,观察伤后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PMN)分类计数。结果 单烧组和单注组BALF细胞总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主要是巨噬细胞(Mφ)增加,而烧注组BALF细胞总数除1.5h外无明显升高,1.5h时PMN比例却明显增加,烧注组肺病理改变比单烧组,单烧组明显加重,以伤后1.5h最为显著,结论 PMN是内毒素血症急性肺损伤的主要效应细胞,而Mφ则对急性肺损伤可能有某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分别联合瑞芬太尼在宫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因异常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增厚择期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剥离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观察组给予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置入喉罩时(T2)、手术开始前5 min(T3)、手术开始即刻(T4)、拔出喉罩前5 min(T5)、拔出喉罩后即刻(T6)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在T2、T3、T4、T5、T6时刻和心率在T2时刻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长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老年眼底日间手术患者全麻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接受喉罩全麻行眼底日间手术的老年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两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R组予瑞马唑仑、舒芬太尼及罗库溴铵诱导,瑞马唑仑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P组予丙泊酚、舒芬太尼及罗库溴铵诱导,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以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镇静水平。R组术毕予氟马西尼0.3 mg拮抗,P组等待自然苏醒。记录术前及术后3 d患者的恢复质量,采用恢复质量-15(the quality of recovery, QoR-15)量表评分;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数据,诱导期注射痛发生率,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液体入量;诱导期意识消失及术毕苏醒时间,喉罩拔除时间及入麻醉后监护病房(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结果 R组术后24 h的QoR-15评分与P组相当[(133.3±11.1 vs.135.0±10.3);平均差异(95%CI)1.7(-3.9,7.2);非劣效性成立]。两组在术前及术后第2、3天QoR-1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