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认知矫正治疗组(CRT组)与对照组各43例,CRT组采用神经认知矫正手册(汉化)为治疗工具,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患者进行认知作业练习24周,包括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计划执行功能3大功能模块。对照组予以一般工娱活动,主要包括音乐治疗、个人生活技能训练和手工制作等。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SDSS、BPRS、WCST量表评定。结果:实验共纳入80例患者,两组各40例,6例脱落。①CRT组患者SDSS量表总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治疗后SDSS量表总分比较,CRT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RT组治疗前后WCST评分的比较中,正确反应数明显增加与持续错误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治疗前后WCST评分的比较中,持续错误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治疗前后WCST各项评分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矫正治疗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缺陷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作用。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5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另加认知治疗。两组分别于疗前及疗后3个月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O)评查。结果BPRS和ITAQ疗前评查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疗后评查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认知治疗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和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自知力的作用。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5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另加认知治疗,两组分别于疗效及疗后3个月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O)评查,结果BPRS和ITAQ疗效评查两组比较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疗后评查两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结论:认知治疗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自知力恢复和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常规工娱活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3个月后采用精神分裂症简明认知功能成套测评量表和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简明认知功能成套测评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效果更佳,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观察组评分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照组低的可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6.
认知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荣荣 《护理与康复》2009,8(6):459-460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认知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及自制的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治疗依从性的测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各项测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认知干预有助于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认知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3-01/08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均符合CCMD-Ⅲ及DSM-Ⅳ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25~55岁;病程≥2年;病情稳定,处于迁延、残留或部分缓解状态;药物治疗状况稳定,近期无换药打算;纳入对象或家属同意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认知矫正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在相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认知矫正治疗组以Ann Delahunty和Rodney Morice等制定的神经认知矫正手册(汉化)为治疗工具,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认知作业练习,内容包括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计划执行功能3大功能模块。对照组予以相同时间的工娱治疗,主要包括有治疗师指导的操作性音乐治疗和舞蹈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进行PANSS、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和护士观察量表的评定。结果:实验共纳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4例,认知矫正治疗组44例,对照组46例进入结果分析,14例脱落。①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总分以及阴性症状量表、复合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反应缺乏量表4个分量表的评分均有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2~4.59,P<0.05);减分情况在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②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总分在治疗后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89,2.04,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认知矫正治疗组治疗后护士观察量表的总病情以及总消极、迟滞2个分量表评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49,1.19,2.81,P<0.05);其中迟滞项的减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4.97,P<0.05)。③社会功能量表的改善与词语流畅性的改善呈正相关(R2=0.36,P<0.05),护士观察量表中总病情与积极两项评分的改善也与言语流畅性测验的改善正相关(R2=0.37,0.34,P<0.05)。结论:认知矫正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并与部分认知功能的改善相关,但对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精神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观察6周。采用自知力评定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康复效果。结果治疗6周末研究组自知力评定量表各因子分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的社会能力、精神病表现、退缩、抑郁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或0.01),兴趣爱好、个人卫生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或0.01),对照组仅部分因子分有显著改善( P<0.05或0.01);研究组各量表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行为障碍,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54-2055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77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行认知矫正治疗,对照组行一般工娱活动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以及威斯康星卡片测验(WCST)等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DSS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S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并未出现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分类数、正确反应数较治疗前均有一定增加(P<0.05),持续错误反应数均有所减少(P<0.05),两组间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治疗前后SDSS和WCS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分类数、持续错误数、正确反应数和SDSS有关,其中持续错误反应数和SDSS的相关性较为显著。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认知矫正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及认知缺陷,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导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口服利培酮治疗,研究组联合自知力引导性心理治疗,对照组予以一般支持治疗,观察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评定自知力及治疗态度,并统计治疗依从率。结果治疗3周末起两组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周、6周、12周末研究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83.3%、86.7%、90.0%,对照组分别为46.7%、56.7%、63.3%,治疗各时点研究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86、6.65、7.62,P<0.01)。结论自知力引导性心理治疗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改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CCRT)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药物联合MECT治疗,观察组予以药物联合MECT及CCRT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总体功能评估量表(GAF)、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与对照组8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ANSS中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CCB中的连线测验(TMT)、空间广度测验(SS)、言语记忆测验(HVLT-R)、视觉记忆测验(BVMT-R)、迷宫测验(MAZE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上述5种测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GAF评分更高、SQLS评分更低,差异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规工娱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改良森田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定自知力状况,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末,研究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森田治疗能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恢复,提高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2021,41(1)
目的 分析齐拉西酮联合认知矫正治疗对早期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早期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齐拉西酮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齐拉西酮联合认知矫正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治疗后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两组WCST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3周和6周,观察组WCST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前SSP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1周、3周和6周SSP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时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 30%,36/37)高于对照组(81. 08%,3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046,P 0. 05)。结论 在早期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治疗中联合齐拉西酮和认知矫正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章小彩  李琳  张丽萍  张玲玲   《护理与康复》2017,16(2):159-162
目的观察口香糖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注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组20例、口香糖+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入组后均维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组在康复护士的指导下进行认知矫正训练,口香糖+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组在进行认知矫正训练时咀嚼口香糖,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工娱治疗。每周训练3次,每次1 h,持续4周。干预前后采用多客体追踪实验范式评估患者的注意功能。结果干预前,三组患者在追踪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上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组、口香糖+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组反应时和正确率均显著改善(P0.05),而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香糖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的干预方法对注意功能的改善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及自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阶段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精神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医疗护理服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观察8周.于健康教育前及8周末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自知力及精神症状.结果 健康教育8周末,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均较健康教育前显著下降,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均较健康教育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但研究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研究组服药依从性较健康教育前有显著性提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康复,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更有利于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6.
自知力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知力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淄博市第五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自知力教育,对照组单纯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均治疗6周。以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自知力恢复情况及服药依从性变化。结果 研究组ITAO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从性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研究组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 自知力教育可有效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认知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干预治疗。观察6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精神症状改善状况,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定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服药态度,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价患者的社会角色功能及功能缺陷程度。同时检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观察组各项代谢指标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项代谢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研究组(P<0.01)。结论利培酮联合认知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及社会功能,有效控制各项代谢指标水平的变化,显著优于单用利培酮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观察24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定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自知力,并统计复发状况。结果健康教育24周末,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降低(P <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较入组时显著升高(P <0.05或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 >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为6.7%,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提高自知力,有利于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内观认知疗法治疗。观察1a。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自制依从性调查表评定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治疗1a末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3个月末,研究组自知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a末,研究组自知力、服药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提高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知力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研究组合并自知力教育。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6mo末采用以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自知力障碍程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治疗6mo末研究组自知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知力教育可显著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