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科》2016,(6)
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市不同年龄男女医护人员10年内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CVD)的风险。方法应用"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方法",对柳州市某医院不同年龄、35~59岁男女医护人员1 273名10年内ICVD发病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柳州市同一年龄段男性医护人员10年内ICVD发病危险度显著高于女性(P0.05),男女医护人员ICVD发病危险度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升高;除35~年龄段女性外,柳州市男女医务人员10年内ICVD发病危险度均高于我国人群危险度平均水平(P0.05)。极低危人群、低危人群、中危人群、高危人群及极高危人群在柳州市男女医护人员中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医护人员以极低危和低危人群为主(62.7%);而男性医护人员以中危、高危和极高危人群为主(78.0%)。不同绝对危险度医护人员的年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40~年龄段的医护人员主要为ICVD发病低危人群,50~年龄段的医护人员以中高危人群为主,在55~59岁的医护人员中高危人群占91.0%。男性医务人员BMI、收缩压、舒张压、TC、FBG异常和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1)。绝对危险程度≥10%的医务人员BMI、收缩压、舒张压、TC、FBG异常和吸烟比例显著高于绝对危险程度10%的医务人员(P0.01)。结论柳州市男女医护人员10年ICVD的发病风险较高,均高于我国男女人群危险度平均水平,可能与他们的BMI、收缩压、舒张压、TC、FBG异常和吸烟比例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与血糖、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新诊断男性T2DM患者(T2DM组)240例及健康对照组(NC)80名。T2DM组再根据年龄及HbA_1c分别分组,分析25(OH)D、FPG、FIns、FC-P、TG、TC、HDL-C及LDL-C水平。结果T2DM组25(OH)D低于NC组(P=0.032),维生素D缺乏者比例较NC组升高(P=0.029)。T2DM组中,维生素D缺乏者比例≥60岁亚组,高于45岁亚组(P=0.041),HbA_1c≥10%亚组高于7%亚组(P=0.038)。≥60岁亚组及45~60岁亚组25(OH)D、FIns低于45岁亚组(P=0.021、0.033、0.027、0.031);60岁亚组FC-P低于45岁亚组(P=0.042);≥60岁亚组HbA_1c高于45岁亚组及45~60岁亚组(P=0.031、0.039)。HbA_1c≥10%亚组及HbA_1c 7%~10%亚组FPG高于HbA_1c7%亚组(P=0.021、0.037),HbA_1c≥10%亚组FPG高于HbA_1c 7%~10%亚组(P=0.028);HbA_1c≥10%亚组FC-P较HbA_1c7%亚组和HbA_1c 7%~10%亚组降低(P=0.022、0.029);HbA_1c≥10%亚组及HbA_1c7%~10%亚组25(OH)D较HbA_1c7%亚组降低(P=0.017、0.032)。25(OH)D与HDL-C、FIns呈正相关(r=0.637,P=0.032;r=0.352,P=0.048),与年龄、HbA_1c呈负相关(r=-0.270,P=0.001;r=-0.237,P=0.04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bA_1c是25(OH)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3、0.016)。结论 T2DM患者易合并维生素D缺乏,年龄增越大、血糖水平越高,血清维生素D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云南农村地区50~74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及对未来10年的患病风险进行评估,为云南农村地区ICVD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4个县区11个村中50~74岁的研究对象611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计算危险因素暴露率,应用"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方法"简易模型并进行改良,对其10年ICVD的发病危险度进行评估。结果在该人群中,高血压、超重(或)肥胖、高血脂症、吸烟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30.0%、13.9%、1.6%、48.4%、1.5%。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及极高危的检出率分别为73.8%、15.2%、6.2%、3.3%和1.5%。绝对危险度10%(包括极低危和低危)有544人,占89.03%;≥10%(包括中危、高危及极高危)有67人,占10.97%。男性50~54岁组和女性60~64岁组平均危险度水平低于评估方法提出的平均危险度参考标准,其余组均高于评估方法参考标准。结论云南农村地区50~74岁总体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10年ICVD发病风险较大,应积极加强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内皮细胞源微粒(EMPs)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EMPs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之间的关联。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非冠心病组(Non-CHD组,57例)和AMI组(110例)。根据血管病变支数,将AMI组患者分为单支血管病变亚组、双支血管病变亚组和3支血管病变亚组。评估AMI组患者TIMI危险评分,将其分为低危亚组、中危亚组和高危亚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EMPs水平,比较各组EMPs水平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EMPs与部分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MI组EMPs水平显著高于Non-C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87±21.53)%∶(32.16±20.10)%,P=0.001];AMI单支血管病变亚组、双支血管病变亚组和3支血管病变亚组EMPs水平分别为(35.23±22.17)%、(42.98±17.46)%、(49.19±21.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TIMI评分低危亚组、中危亚组和高危亚组EMPs水平分别为(28.22±5.38)%、(45.98±19.98)%、(52.56±18.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DL-C水平、LVEF与EMPs水平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结论:AMI患者外周血EMPs水平升高,EMPs水平与AMI冠脉病变程度和预后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的选择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2-01至2013-12行PCI术的患者,按入选、排除标准筛选出合并房颤的患者57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CHADS2及HAS-BLED评分。按照CHADS2评分2分或≥2分及是否使用华法林,将患者分为:CHADS2评分2卒中低危患者(n=339),其中包括卒中低危未用华法林组(n=309)、卒中低危用华法林组(n=30例);CHADS2评分≥2分为卒中高危患者(n=231),其中卒中高危未用华法林组(n=200)、卒中高危用华法林组(n=31)。随访15个月比较不同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策略在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缺血事件、出血事件方面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卒中低危患者相比,卒中高危的患者MACCE发生率更高[P0.001,风险比(HR)=2.667,95%可信区间(CI):1.535~4.635],缺血事件更多(P=0.013,HR=2.080,95%CI:1.167~3.709)。570例患者随访结果多因素Cox生存分析,卒中高危未用华法林组与卒中低危未用华法林组相比,MACCE和缺血事件发生率均增加(P=0.001,HR=2.985,95%CI:1.532~5.816;P=0.026,HR=2.068,95%CI:1.090~3.925)。卒中高危用华法林组及卒中低危用华法林组的MACCE事件、缺血事件分别与卒中低危未用华法林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华法林患者大出血事件多于未用华法林,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低危和卒中高危患者,用华法林均增加小出血风险[P0.001,比值比(OR)=4.458,95%CI:1.934~10.277;P=0.002,OR=4.155,95%CI:1.717~10.055]。结论:华法林能够显著的降低卒中高危房颤患者的MACCE及缺血事件发生率,但对于卒中低危的房颤患者,华法林并不能进一步降低MACCE及缺血事件发生率。无论是卒中低危还是卒中高危房颤患者,华法林均增加了小出血风险,但并没有显著性增加大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预测模型对中青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中青年T2DM患者182例,其入院或门诊就诊24~72 h进行病情评估、生化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检查,并根据ICVD预测模型对其干预前后进行ICVD危险评分,计算其10年ICVD发病风险。根据ICVD危险是否>5%,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心血管风险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结果 182例患者中,ICVD危险<5%组164例,≥5%组18例;ICVD≥5%组的UAER、CRP、颈动脉IMT、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ICVD危险<5%组(P<0.05或<0.01)。结论 ICVD预测模型能简单有效地预测中青年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绝对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T2DM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梅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ACI患者230例,分为ACI合并T2DM组(ACI+T2DM,n=98)和ACI组(n=13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估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根据NIHSS评分将ACI+T2DM组分为<6分亚组(n=47)和≥6分亚组(n=51)。结果 ACI+T2DM组BMI、FPG、HbA1c、TG、LDL-C、sdLDL-C、NIHSS评分高于ACI组(P<0.05或P<0.01),HDL-C低于ACI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IHSS评分与sdLDL-C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LDL-C是ACI合并T2DM患者NIHSS≥6分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sdLDL-C和LDL-C预测NIHSS≥6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0.697。sd...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2DM患者血清铁(SI)代谢指标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T2DM组)170例,同期选取我院体检中心30名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NC)组。T2DM组根据HbA1c控制情况分为血糖控制良好亚组(H1,HbA1c<7%,n=39)、血糖控制欠佳亚组(H2,7%1c<9%,n=63)及血糖控制差亚组(H3,HbA1c>9%,n=68)。再根据血脂水平分为血脂正常亚组(L1,n=36)及血脂异常亚组(L2,n=134)。结果 与NC组比较,T2DM组年龄、SBP、DBP、BMI、血清铁蛋白(SF)、FPG、FIns、HOMA-IR、TG-葡萄糖指数(TyG)、TG、LDL-C、SUA升高(P<0.05),SI、转铁蛋白(TF)、总铁结合力(TIBC)、血糖处置指数(DI)、HDL-C、eGFR降低(P<0.05)。H3亚组TF、TIBC低于H1亚组(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病人使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进行危险度分层,探讨脑卒中不同复发危险度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根据ESRS分为IS复发高危组(ESRS≥3分,高危组)75例和IS复发低危组(ESRS3分,低危组)49例。比较两组人群的卒中危险因素、入院即刻和14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依赖程度(MRS),分析脑卒中复发高危与低危病人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结果高危组与低危组病人ESRS相关危险因素,高危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肌梗死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病史的伴发率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脑卒中复发高危组较复发低危组NIHSS评分低(6.59±4.52 vs 7.80±4.36;t′=-2.198,P=0.030)。治疗14 d后,低危组NIHSS差值较高危组改善明显(-1.81分±2.19分vs-2.65分±2.32分,P0.05),日常生活不依赖(MRS≤2分)增加人数明显多于高危组(20.4%vs 6.7%,P0.05)。结论两组病人相比较,高危病人卒中危险因素显著多于低危病人,高危病人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于低危病人,高危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较低危病人差。提示ESRS高危低危各组病人各具临床特点,近期预后不同,对卒中病人进行ESRS高危低危分组有助于卒中疗效及近期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以明确临床上适于该项检查的人群.方法 回顾性分析285例接受64-SCTCA检查、并于4周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冠心病疑诊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冠心病概率Duke模型,将受检者分为冠心病低危(n=80)、中危(n=92)和高危(n=113)3组,以CAG为"金标准",判断64-SCTCA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以及冠状动脉钙化、不同部位血管节段等因素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64-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指\数分别为81.2%、93.3%、68.0%、96.6%和74.5%.冠心病概率Duke模型的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其冠心病检出率分别为46.3%、72.8%和82.3%;64-SCTCA在低危组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明显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对于冠状动脉Agatston钙化积分>400分组,64-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95.0%)明显高于0~100分组和101~400分组(77.4%和77.3%,P均<0.05),特异性(82.2%)明显低于上述两组(94.0%和95.3%,P均<0.05).其诊断远端血管病变的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均明显低于近、中段血管(P均<0.05).结论 64-SCTCA主要适用于冠心病概率Duke模型临床分层的中危人群.其诊断准确性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部位、管腔直径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患者血清Metrnl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莱钢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8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54)、非PDPN组(non-PDPN,n=56)及PDPN组(n=70)。PDPN组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为轻度疼痛亚组22例、中度疼痛亚组25例及重度疼痛亚组23例。同期选取我院体检健康者50名为正常对照(NC)组。比较各组及各亚组一般资料及血清Metrnl水平。结果 NC、T2DM、non-PDPN、PDPN组血清Metrnl依次降低(P<0.05)。PDPN各亚组中,VAS评分越高,血清Metrnl越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etrnl与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呈正相关(P<0.05),与DM病程、TG、胰岛素抵抗指数、HbA1c、VPT、TNF-α、IL-6、丙二醛及VAS评分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D...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Framingham卒中风险评分(FRS)在我国脑卒中风险人群中的应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FRS在脑卒中风险人群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北京市良乡医院、大兴区人民医院、门头沟区医院3所医院的神经内科收集的既往无脑卒中的508例脑卒中风险人群。完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及FRS,男性271例,女性237例。总体FRS评分(13.1±5.7)分。颈动脉超声结果(0级)内膜正常组15例;(1级)内膜增厚组29例,全部为女性;(2级和3级)动脉斑块组261例,女性122例;动脉狭窄组(包括轻度4级、中度5级、重度6级、完全闭塞7级)203例(39.96%),女性71例。并按照FRS 10年发病风险概率,分为低危(FRS≤5%)、中危(6%≤FRS≤9%)、高危(FRS≥10%)。结果 FRS风险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级呈正相关(r=0.337,P=0.000)。颈动脉斑块组中2级与3级患者FRS风险低、中、高危比例有差异(29.26%vs 19.42%,21.14%vs 15.11%,50.41%vs 64.73%,P=0.018)。动脉狭窄组中4级+5级与6级+7级患者FRS风险低、中、高危比例无差异(13.14%vs 12.31%,11.68%vs 10.77%,75.18%vs 76.92%,P=0.682)。结论我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与FRS有相关性;脑卒中风险率随着斑块数目增多、狭窄程度加重而增高,且多发斑块与3个斑块的脑卒中风险率有明显差异;但狭窄70%与狭窄≥70%的脑卒中风险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风险等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应用比伐卢定与肝素+替罗非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7-05收治的206例急诊PCI患者病历资料,据入院STEMI TIMI危险评分分为低中危组(117例)和高危组(89例),每组又据抗凝方案分为比伐卢定亚组和肝素+替罗非班亚组,比较不同风险等级相同抗凝方案、同风险等级内不同抗凝方案术后血流灌注、超声心动图改变、临床安全性。结果:不同风险等级患者相同抗凝方案亚组间患者支架成功植入率(比伐卢定:96.2%∶97.6%;肝素+替罗非班:96.9%∶95.7%)、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 3级血流获得率(比伐卢定:82.0%∶78.0%;肝素+替罗非班:79.4%∶77.3%)、术后MBG 3级获得率(比伐卢定:74.0%∶70.7%;肝素+替罗非班:73.0%∶6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风险等级不同抗凝方案亚组间支架成功植入率、术后IRA TIMI 3级血流获得率及MBG 3级获得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风险等级相同抗凝方案亚组术后48h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射血率(PER)、A峰E峰流速比(E/A)变化幅度绝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风险等级不同抗凝方案亚组术后LVEF、PER、E/A变化幅度绝对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中肝素+替罗非班亚组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低中危组(20.5%∶4.9%,P0.05),不同风险等级同种抗凝方案亚组术中无复流、术后血小板减少症、支架内狭窄、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危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低于高危组(比伐卢定:2.0%∶9.8%;肝素+替罗非:3.2%∶13.6%;P0.05);高危组应用比伐卢定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略低于肝素+替罗非班(9.8%∶13.6%,P0.05)。结论:低中危风险STEMI患者急诊PCI应用比伐卢定或肝素+替罗非班住院期间出血、MACE发生率低于高风险患者;低中危风险患者两种方案疗效与安全性相当,高危风险患者应用比伐卢定较肝素+替罗非班能降低出血事件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一般体检人群中探索甲状腺激素敏感性与肥胖表型的关系。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科进行体检的6 155名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根据体重指数和代谢情况分为4种肥胖表型。通过甲状腺反馈分位数指数(TFQI)、参数化TFQI、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游离甲状腺素比值(FT3/FT4)和外周脱碘酶活性总和(SPINA-GD)评估甲状腺激素敏感性。结果与代谢健康型非肥胖(MHNO)组相比, 代谢健康型肥胖(MHO)和代谢异常型肥胖(MUO)组FT3/FT4比值更高;代谢异常型非肥胖(MUNO)和MUO组TFQI更低。调整混杂因素后, FT3/FT4比值与MHO和MUO风险正相关, OR为1.18(95%CI 1.11~1.26)和1.28(95%CI 1.19~1.39);TFQI与MUNO负相关(OR为0.77, 95%CI 0.64~0.94)。参数化TFQI和SPINA-GD的结果分别与TFQI和FT3/FT4比值一致。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中, 甲状腺激素敏感性增加与不健康的肥胖表型风险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8月就诊于承德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并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265例,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n=156)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n=109)。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25-羟基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等。为进一步分析将DR组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两个亚组:HbA1c<10%组;HbA1c≥10%组;比较HbA1c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与NDR组比较,DR组HbA1c水平显著升高[(8.83±1.98)%vs(9.35±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病程、HbA1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独立相关(OR=1.174,95%CI:1.111~1.124;OR=1.234,95%CI:1.021~1.492,P<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HbA1c≥10%组(n=35)增殖期(PDR)者较HbA1c<10%组(n=74)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高血压患者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相关危险因素的现况,并评估高血压患者未来10年ICVD发病危险度。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13年7月至2014年2月深圳市福田区10个街道22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调查登记在册的年龄35~60岁高血压患者共5195例,分析高血压患病现况及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并利用"中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预测患者未来10年ICVD的发病风险。结果高血压患者5195例中,血压控制达标者2172例(占41.8%);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个数≥2个2115例(占40.7%)。未来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的情况为:很低危者(5.0%)占81.2%、低危者(5.0%~9.9%)占16.7%、中危者(10.0%~19.9%)占1.6%、高危者(20.0%~39.9%)占0.5%,且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随着年龄、高血压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均P0.01)。与"中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参考标准比较,本研究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度大于人群各年龄段平均危险度参考标准(均P0.01)。结论深圳市福田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35~60岁高血压患者未来10年ICVD发病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高龄孕妇OGTT血糖特征、GDM检出率及孕期BG管理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6月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908名高龄孕妇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35~39岁组(n=721)和≥40岁组(n=187),比较两组75 g OGTT血糖特征。按照是否诊断GDM分为GDM组(n=253)和非GDM组(non-GDM,n=655)。GDM患者采取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BG监测及药物治疗等综合管理模式,根据BG控制情况分为BG控制良好亚组(well-GDM,n=220)和控制欠佳亚组(bad-GDM,n=33)。分析BG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908名高龄孕妇GDM检出率为27.86%。≥40岁组75 g OGTT不同时间点BG值、时间-血糖曲线的AUC、AUC≥13 mmol/(L·h)比例、GDM检出率、单纯FBG异常比例高于35~39岁组(P0.05)。bad-GDM亚组妊娠期高血压病、早产、羊水过多、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高于well-GDM亚组(P0.05)。结论随着高龄孕妇年龄增加,GDM检出率增加,应重视高龄孕妇GDM防治。加强GDM孕期规范化管理,控制BG水平,可影响母婴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系统对75岁以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短期临床获益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1-11至2014-01之间,104例75岁以上以急性心肌梗死并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GRACE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低中危组72例[GRACE评分112~154(136.5±10.6)分],高危组32例[GRACE评分155~202(167.8±12.3)分],比较两组间基线差异及结局,主要结局是1年全因死亡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GRACE评分系统预测1年死亡率的价值。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低中危组和高危组与结局的相关性。结果:GRACE评分系统预测1年死亡的ROC检验曲线下面积0.788,敏感性70.0%,特异性84.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RACE评分高危组1年死亡风险明显高于低中危组(HR=5.75,95%CI:1.486~22.256,P=0.0113)。生存曲线分析示GRACE评分高危组1年死亡率明显高于低中危组(21.9%vs 4.2%,log-rank检验P=0.0039)。结论:针对老年急性STEMI患者,GRACE评分系统可以进一步区分低中危和高危人群并具有预测1年临床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肾功能损伤程度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诊断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选取50~75岁的4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LVEF40%,n=188)和心功能正常组(LVEF≥40%,n=232),再按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将两组均进一步分为肾功能正常亚组[e GFR≥90 ml/(min·1.73m2)]、肾功能轻度损伤亚组[90e GFR≥60 ml/(min·1.73m2)]、肾功能中度损伤亚组[60e GFR≥30 ml/(min·1.73m2)]及肾功能重度损伤亚组[e GFR30 ml/(min·1.73m2)4个亚组。观察不同亚组血清NT-pro BNP水平的变化及诊断心力衰竭的最佳截断值。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P0.05);NT-pro BNP与e GFR呈显著负相关(总样本r=-0.664;心功能正常组r=-0.686;心力衰竭组r=-0.721,P0.05);心功能正常组中,与肾功能正常亚组比较,肾功能轻度损伤亚组的NT-pro BNP水平无明显升高(P0.05),肾功能中度损伤亚组和肾功能重度损伤亚组的NTpro BN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心力衰竭组中,仅肾功能重度损伤亚组的NT-pro BNP水平较其他亚组显著升高(P0.05)。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伤时NT-pro BNP诊断心力衰竭的最佳截断值为1 070 pg/ml(敏感性为91.8%,特异性为72.6%),肾功能中度损伤时最佳截断值为7 121 pg/ml(敏感性为80.2%,特异性为89.7%),肾功能重度损伤时最佳截断值为33 344 pg/ml(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80.0%)。结论:肾功能中、重度损伤会影响循环中NT-pro BNP水平,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肾功能损伤时,NT-pro BN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肾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在肾功能损伤情况下,应用血清NT-pro BNP诊断心力衰竭的截断值应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比率(monocyte to HDL-C ratio,MHR)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疑诊断冠心病并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3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SYNTAX评分进一步分为低危组(n=134)、中危组(n=105)和高危组(n=85)。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空腹血糖、心肌酶、血常规、肝及肾功能、血脂等。结果高危组的MHR高于低危、中危组,中危组MHR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R随SYNTAX评分的增高逐渐递增,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684,P0.05)。结论 MH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