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随着免疫治疗在临床的推广及使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伴随发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控制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可有效改善治疗耐受性,提高疗效.方法 本文报道了近期1例严重免疫相关不良皮肤毒性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同时对同期本院应用帕博利珠单抗的44例患者进行皮肤毒性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44例应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患者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18例晚期原发性肝癌使用帕博利珠单抗进行免疫治疗的患者,实施包括心理舒缓,用药前病情评估、给予抗组胺药预防过敏反应,严格按规范配置药液,药物使用中严密观察副作用的发生和护理等措施。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2例患者在输注药物后30min出现低至中度发热,2例在用药后2~5d出现低度发热,1例用药第2天出现中度疲乏,2例出现轻度皮炎反应,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和及时有效的护理,症状缓解或消失,均顺利出院。结论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中,加强病情评估、严格按规范配置和输液药液、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护理,对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患者常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但免疫相关眼不良事件(Ocular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oAEs)的发生率不足1%。我们报道1例的PD-1单抗在治疗淋巴瘤后发生的孤立性眼肌麻痹,这是完整记录oAEs发病及治疗前后MRI变化的报道。患者在接受帕博丽珠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6个月后出现复视,左眼外展受限,全身MRI提示同侧眶周肌肉增粗、未发现全身其他肌肉受累。经停用帕博丽珠单抗及中剂量泼尼松治疗后,患者眼部症状很快恢复正常。在临床症状缓解后21个月,患者病变的眼外肌在MRI上也完全恢复正常。临床医生需掌握oAEs遗留的MRI改变与肿瘤浸润的鉴别。发生oAEs后长期的影像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致心肌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下载2014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关于ICI(阿替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导致心肌炎的不良反应(ADR)报告。对ICI相关心肌炎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剂量、发生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取到ICI相关心肌炎ADR报告1 892例。ICI致心肌炎患者男性多于女性(1.9∶1)。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以及65~75岁年龄段患者的发病率较高。纳武利尤单抗使用常规剂量30天的发病率较高,其他3种药物常规使用剂量31~90天发病率较高,联合用药较单药使用的发病率更高。结论 不同品种ICI均可导致心肌炎发生,男性、高龄、患有基础疾病和联合用药可能是ICI致心肌炎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是针对机体免疫检查点的单克隆抗体。目前常用的ICI有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及细胞毒T细胞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ipilimumab)和曲美木单抗(tremelimumab)]。ICI已被批准用于治疗黑素瘤、肾细胞癌、  相似文献   

6.
沈丽平  胡蒙  潘琴 《系统医学》2023,(1):171-174
目的 探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使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卡铂、白蛋白紫杉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收治的60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卡铂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白蛋白紫杉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2,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9,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卡铂和白蛋白紫杉醇治疗NSCLC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减瘤性前列腺癌根治术(cytoreductive radical prostatectomy,CRP)联合内分泌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在寡转移前列腺癌中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方法 纳入2015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寡转移前列腺癌患者67例,32例行CRP联合ADT治疗(CRP组),35例行单纯ADT治疗(ADT组)。记录CRP组围手术期数据、两组进展至CRPC时间及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ancer specific survival,CSS),运用Kaplan-Meier法比较。结果 两组(PSA)水平,Gleason评分,临床T、N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组Clavien-DindoⅠ级并发症2例,Ⅱ级并发症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4.38%。CRP组20例进展至CRPC,中位进展时间为26个月,ADT组21例进展至CRPC,中位进展时间为19个月。两组激素依赖性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RP是延长寡转移前列腺癌进展至CRPC的独立保护因素(HR=0.276,95%CI:0...  相似文献   

8.
65%~75%的高分级前列腺癌伴骨转移(metastaticbone disease,MBD),5年存活率仅为25%,中位生存期近40个月[1]。去势治疗(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ADT)前列腺癌18~20个月后,可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2]。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雄激素去除是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法,虽然初期疗效肯定,但经过18~20个月,疾病即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prostatecancer,CRPC),中位生存期只有1~2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奥马珠单抗治疗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6例用奥马珠单抗治疗的ABPA患者和24例非奥马珠单抗治疗的ABPA患者。主要观察指标是奥马珠单抗治疗后ABPA急性发作次数和口服糖皮质激素节约效应。次要观察指标是奥马珠单抗治疗后呼吸道症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水平、烟曲霉sIgE水平、肺功能、FeNO、胸部CT表现和奥马珠单抗的不良反应。结果 奥玛珠单抗治疗组经过奥马珠单抗治疗,ABPA急性发作的中位次数由基线的1次/6个月减少为用药后6个月的0次/6个月(P<0.001),12个月时为0次/6个月(与基线相比P<0.001,与用药6个月相比P=0.157)。口服泼尼松中位剂量由治疗前的10mg/d减少至治疗6个月后3.125mg/d(P<0.001),治疗12个月后口服泼尼松剂量为0mg/d(与基线相比P=0.003,与治疗6个月相比P=0.438)。中位FeNO水平由治疗前的30ppb降为奥马珠单抗治疗12个月后的26ppb(P=0.049),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总IgE水平、烟曲霉sIgE水平和肺功能无明显变化。奥马珠单抗治疗6个月后,23例(88.5%)呼吸道症状缓解,16例伴有黏液栓的患者中,8例(50%)在治疗后黏液栓明显吸收。与非奥马珠单抗治疗组相比较,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12个月的ABPA患者口服泼尼松减少的幅度更为显著(P<0.001),且停用口服泼尼松的患者比例更高(P=0.035)。奥马珠单抗治疗期间,4例(15.4%)出现轻度谷丙转氨酶升高,其中3例同时应用伊曲康唑,并在护肝治疗后恢复,1例合并肝细胞癌。结论 奥马珠单抗治疗可有效减少ABPA急性发作次数,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改善FeNO,有助黏液栓吸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新型抗TNF--制剂赛妥珠单抗(Certolizumabpegol,CZP)为一种聚乙二醇人源化Fab’片段的抗TNF-α单克隆抗体,其对中重度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患者可以诱导并维持缓解,促进黏膜愈合,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赛妥珠单抗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失去应答或者不耐受的患者仍有较好的疗效,并能促进瘘管型CD患者瘘管的闭合。与其他生物制剂相比,赛妥珠单抗可皮下注射,给药方便、不良反应少,己成为一种用于治疗CD的新型生物治疗方式。本文就赛妥珠单抗治疗C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预测利妥昔单抗治疗B细胞淋巴瘤疗效的体外方法,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增强利妥昔单抗介导的细胞毒杀伤效应。方法以Daudi细胞系作为淋巴瘤靶细胞,用^51Cr释放法分别检测18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和13名健康成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的直接细胞毒作用和抗体(利妥昔单抗)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其结果与患者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疗效进行比较。观察IL-2能否增强PBMNC的直接细胞毒作用和利妥昔单抗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并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IL-2活化前后PBMNC的细胞表型变化。结果淋巴瘤患者的PBMNC对靶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和利妥昔单抗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均较健康成人显著降低[效靶比为20:1时特异性细胞杀伤率分别为(5.80±1.16)%、(14.32±1.50)%和(14.29±1.68)%、(24.14±1.53)%];其下降水平与患者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相关(r=0.781,P〈0.05)。患者的PBMNC在体外经IL-2活化后,其直接杀伤作用和利妥昔单抗介导的细胞毒效应较未经IL-2活化组明显增强[分别为(15.43±2.62)%、(35.79±2.58)%和(5.80±1.16)%、(14.32±1.50)%,t=3.35,P=0.003和t=7.17,P〈0.001]。结论通过对B细胞淋巴瘤患者PBMNC功能的体外分析,有助于预测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IL-2体外可明显增强患者PBMNC的直接杀伤作用和利妥昔单抗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解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方案的Ⅲ期临床研究。方法 检索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gov)有关TNBC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方案的Ⅲ期临床研究,时间截至2021年12月。结果 共检索相关Ⅲ期临床研究17项,其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相关研究7项(帕博利珠单抗5项+卡瑞利珠单抗2项),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相关研究10项(阿替利珠单抗9项+Avelumab 1项)。单臂研究1项,随机对照研究16项。17项研究中仅2项研究NCT02425891(IMpassion130)和NCT02555657(KEYNOTE-119)已全部完成,6项研究仍在招募中,另外9项研究尚未完成,但不再招募患者。截至目前,共有6项研究已公布初步或更新的研究结果。IMpassion130研究结果显示,一线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全部TNB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和PD-L1阳性患者的总生存(OS)。同样,KEYNOTE-355研究发现一线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联合阳性评分(CPS)≥10患者的PF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帕博利珠单抗联合诱导化疗、放疗对中晚期肺鳞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肺部CT表现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中晚期肺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给予诱导化疗+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帕博利珠单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肺部CT表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癌胚抗原、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不良反应及生命质量(健康调查简表)。   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 < 0.05),肺部CT可用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更高(P < 0.05),CD3+、CD4+、CD4+/CD8+比值均更高(P < 0.05),CD8+更低(P < 0.05),CYFRA21-1、癌胚抗原、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水平更低(P < 0.05),健康调查简表各领域评分明显较高(P < 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诱导化疗、放疗对治疗中晚期肺鳞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地榆槐花对卡瑞利珠单抗诱发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eactive cutaneouscapillary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RCCEP)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行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的100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时接受地榆配方颗粒联合槐花配方颗粒治疗,对照组常规完成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肿瘤客观缓解率、RCCEP防治效果、RCCEP发生时间。结果 两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CCEP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RCCEP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榆槐花颗粒对卡瑞利珠单抗诱发的晚期NSCLC患者RCCEP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RCCEP发生率并延缓患者RCCEP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近年来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在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裨益。手术治疗方面,符合适应证的保乳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为早期TNBC治疗的主要趋势,而乳房重建将进一步改善全乳切除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放疗方面,区域淋巴结照射、术中放疗、大分割放疗、加速局部乳房等方面的进展,将为TNBC的精细化放疗模式提供依据。药物治疗方面,奥拉帕利、戈沙妥珠单抗、艾立布林、优替德隆、帕博利珠单抗等药物在TNBC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对肿瘤免疫机制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精准治疗和药物临床试验不断发展,TNBC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分子标记物Bcl-2、p53及CD55与利妥昔单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p53及CD55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利妥昔单抗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DLBCI。患者完全缓解(CR)38例(55.1%),部分缓解(PR)20例(29.0%),总有效率(CR+PR)为84.1%。Bcl-2表达阳性者的疗效明显好于阴性者(P=0.043);p53及CD55蛋白的表达与利妥昔单抗疗效无关(P〉0.05)。结论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DLBCL患者中,Bcl-2表达阴性者疗效较差,p53蛋白表达则与疗效元关。  相似文献   

18.
总结1例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后出现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控制感染、皮肤护理、管道护理、饮食护理(或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医护联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护理方案。发病两周后,最初的皮疹开始消失,随后发展为严重的剥脱性皮炎,随后出现弥漫性皮肤色素沉着,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文章旨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价值,总结肿瘤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出现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治疗处置与护理干预经验,以确保肿瘤患者免疫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和分析作者自行编制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病人报告表在PD-1抑制剂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月4日至2019年1月31日,作者参加全球或全国多中心PD-1抑制剂治疗肝细胞癌、食管癌的临床研究,使用的治疗药物有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SHR-1210),其剂量和用法均按药物说明书或研究方案规定的执行。结果:66例病人纳入临床研究,所有病人及其照护者都能准确理解病人报告表中的内容,电子形式的病人报告表通过微信发送给责任护士简单快捷,最为病人及其照护者接受。所发生的不良事件除血清转氨酶、肌酐、蛋白尿等实验室异常外,都能从该表中找到相应的选项。研究过程中病人的依从性良好,仅2例病人发生脱落,其原因分别是由于交通不便、自愿退出。结论:作者自行编制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病人报告表能及时准确地反映PD-1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对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滤泡性淋巴瘤(FL)是常见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亚型之一。随着对FL靶向治疗研究的深入, Ⅰ型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作为FL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使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升, 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由于耐药或者治疗相关不良发应, 出现复发或者疾病进展。奥妥珠单抗是首个人源化Ⅱ型糖基化工程CD20单克隆抗体, 可单独或者联合其他药物应用于初治或者复发/难治性FL患者。与利妥昔单抗相比, 奥妥珠单抗的抗FL活性良好, 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并且患者耐受性良好。采取奥妥珠单抗治疗FL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输注相关反应(IRR)、血细胞减少等。笔者拟就奥妥珠单抗治疗FL的作用机制、用药方案、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为奥妥珠单抗临床治疗FL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