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30例设为观察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广泛视网膜光凝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将另外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广泛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眼压、新生血管复发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眼压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眼压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注射雷珠单抗后3 d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失,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广泛性视网膜激光光凝后9例患者出现部分消退,进行睫状体光凝术后,患者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失.观察组患者术后虹膜新生血管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减少患者虹膜新生血管复发率,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16例(125眼)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3眼)和观察组(62眼),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光凝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辅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 d、1个月和6个月测量两组眼压与视力,并于术后6个月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眼压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和6个月的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6个月视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7%(55/62)比74.6%(47/63)](P<0.05)。结论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基础上,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能更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患者视力,改善患者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山东省立医院眼科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4例(24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结果随访8.6±1.7个月,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眼压分别为10.9±2.7 mm Hg、13.3±3.2 mm Hg、14.0±3.4 mm Hg、15.4±5.1 mm Hg,与术前相比,眼压均明显下降(P<0.01);患者应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分别为(0.2±0.5)种、(0.4±0.7)种、(0.4±0.8)种、(0.5±1.0)种,与术前相比,用药数量明显下降(P<0.01)。随访结束时,14例患者视力稳定,8例患者视力提高,2例患者视力下降。术后6个月时的手术成功率为91.7%。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48-50+54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小梁切除术(NPTS)+视网膜光凝术(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接诊的60例NVG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NPTS+PRP治疗,观察组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NPTS+PR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前、术后1、3、6个月的眼压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NPTS+PRP治疗NVG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眼压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周林  周岚 《海南医学》2016,(4):591-593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Conbercept)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眼科病区住院并确诊为NVG的22例(22眼)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0 mg/0.05 ml),8~14 d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的时间,眼压的变化以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术后随访3~15个月.结果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17只眼虹膜新生血管1周内完全消退,5只眼2周内完全消退.注药前平均眼压(41.53 ± 3.37) mmHg,注药后1周平均眼压(40.12 ± 2.13) mmHg,与注药前比较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周眼压(11.43 ± 1.68) mmHg,术后1个月眼压(12.15 ± 1.46) mmHg,术后3个月眼压(12.81±1.56) mmHg,最后一次随访眼压(12.03±2.31) 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4眼,视力0.01~0.1者15眼,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4例(14眼),根据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分期,选择II期和III期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14眼均于注药后1~15 d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消退,1眼于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虹膜新生血管,予以雷珠单抗注射及视网膜光凝补充治疗后消退,眼压<21 mm-Hg。10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眼术后视力无提高。术后眼压[1周:(11.33±1.82) mmHg;1个月:(12.16±1.47) mm-Hg;3个月:(12.82±1.55)mmHg ;6个月:(11.96±2.11)mmHg]。与术前眼压[(43.64±4.25)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眼出现浅前房,予以阿托品散瞳局部加压包扎3 d后恢复正常。术后滤过泡:5眼为Ⅰ型功能滤过泡;9眼为Ⅱ型功能滤过泡。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4例(34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研究组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g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研究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时间,注药后眼压、晶状体改变,以及两组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前房积血、前房渗出和滤过泡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药后,两组患者5~10 d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前房、滤过泡差异明显(P<0.05);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4例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3例眼视力与术前无差异。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补充治疗,能有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可使其虹膜新生血管快速消退或萎缩,降低术后前房积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王丽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732-3733
目的:探讨球内注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9例(11眼)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在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和心理护理的同时,指导患者术中配合,并加强球内注药与小梁切除手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9例(1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经围术期护理后,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在球内注药联合小梁切除手术前后实施有效护理,可为手术成功提供保证,也可为临床相关护理方法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 mL术后眼压变化趋势。方法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前期(临床前期组)、房角开放期(房角开放期组)、房角关闭期(房角关闭期组)、虹膜房角未见新生血管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对照组)各20眼,行巩膜隧道式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 mL,应用压陷式眼压计测量术中注射后即刻眼压,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术前以及术后30 min、1 h、4 h、1 d眼压。观察眼压变化的情况以及各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临床前期组6个时间检测点眼压分别为(16.9±3.2)、(43.4±3.7)、(25.0±4.9)、(19.1±3.6)、(18.1±3.3)、(16.2±2.0)mmHg。房角开放期组为:(25.3±8.1)、(50.1±10.9)、(45.1±9.5)、(40.0±9.7)、(36.1±8.3)、(28.9±9.7)mmHg。房角关闭期组为:(38.7±13.0)、(54.2±10.3)、(47.1±9.7)、(44.5±9.1)、(41.8±9.3)、(40.9±8.9)mmHg。对照组为:(15.7±3.1)、(44.1±5.9)、(22.1±4.5)、(18.0±4.1)、(16.0±3.6)、(16.2±2.7)mmHg。临床前期组、对照组术前眼压与术后1 h、4 h、1 d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30 min眼压高于术前眼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角开放期组与房角关闭期组:术后30 min、1 h、4 h、1 d眼压均较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前期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眼压下降较快,一般无需术中前房穿刺放液,房角开放期、房角关闭期患者眼压下降慢,24 h不能恢复到注射前眼压,建议给予术中放液或术后早期应用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减轻视神经纤维层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杨正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9):3508-3510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全视网膜光凝联合Ahmed引流阀(AGV)植入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阳市眼科医院收治的142例(163眼)NVG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71例,79眼)和观察组(71例,84眼)。给予对照组全视网膜光凝联合AGV植入术治疗,给予观察组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全视网膜光凝联合AGV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眼压、视力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眼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期末,观察组视力提高率[76.83%(63/82)]高于对照组[61.54%(48/78)],视力下降率(0)低于对照组[10.26%(8/78)](均P<0.05)。观察组前房出血发生率、引流管堵塞发生率[8.33%(7/84)、4.76%(4/84)]低于对照组[20.51%(16/79)、23.08%(18/79)](均P<0.05)。结论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全视网膜光凝联合AGV植入术治疗NVG,可有效控制患者眼压,保护视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可作为NVG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Avastin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1例(11眼)尚存部分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先行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待新生血管消退或萎缩后1周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后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的时间、眼压的变化、并发症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术后反应、术后虹膜新生血管情况,随诊6~12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2~3 d后,10例(10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1例(1眼)未完全消退,4周后再次行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后2 d新生血管完全消退,此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3月新生血管再次出现,其余10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新生血管未再出现.11例(11眼)术后6个月9眼眼压恢复在正常范围,1例(1眼)局部应用1种药物眼压可控制正常,虹膜反复出现新生血管的1眼术后3个月眼压复升,联合2种药物局部治疗无法控制,又行全视网膜冷凝联合原巩膜瓣下瘢痕切除术,眼压控制正常.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辅助方法,使新生血管消退后再行滤过性手术可避免术中术后出血,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联合青光眼引流阀(AGV)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将68例NVG患者根据AGV植入术前是否进行玻璃体腔注药以及药物的不同分为雷珠单抗组(n=26)、康柏西普组(n=21)和对照组(n=21),分别于AGV植入术前3~7 d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0 g·L-1)或者康柏西普(10 g·L-1),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GV植入术;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或前房穿刺后待眼压(IOP)平稳行AGV植入术;对屈光介质清晰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和AGV术前行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如果屈光介质不清晰,先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待能窥清眼底时再行PRP。结果:雷珠单抗组、康柏西普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均较术前降低(P<0.01);3组患者术后平均抗青光眼药物数目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雷珠单抗组和康柏西普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雷珠单抗组和康柏西普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AGV植入术可以有效、安全地治疗NVG,短期内提高患者视力,快速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联合睫状体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16眼)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25 g.L-1Avastin 0.05 mL,并联合睫状体光凝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6例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在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后3 d内新生血管消退。睫状体光凝治疗后3 d平均眼压为(22.4±3.2)mmHg(1 mmHg=0.133 kPa),1周为(19.3±2.5)mmHg,1个月为(19.2±1.7)mmHg,6个月为(18.7±1.4)mmHg,与治疗前(52.1±6.5)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联合睫状体光凝可作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以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例(22只眼),入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0.5 mg/0.05 mL),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或萎缩后,再行复合小梁切除术,以穹窿部为基底作结膜瓣,术中联用丝裂霉素C(0.4 mg/mL,3~5 min).根据患者屈光介质情况术前或术后行全视网膜光凝.小梁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原因包括视网膜静脉阻塞,其中中央静脉阻塞(11只眼)、分支静脉阻塞(6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只眼).玻璃体腔注药后1 d,新生血管开始逐渐消退,2~5 d 22只眼新生血管全部消退.术前眼压平均为(42.27±2.95)mmHg,术后1个月平均眼压降至(12.05±2.78)mmHg,术后3个月(14.22±2.70)mmHg,术后6个月降至(15.09±4.21)mmHg,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眼压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数量为(3.14±0.71)种,术后数量降至(0.82±1.14)种.完全成功12眼(54.5%),部分成功6眼(27.3%),总手术成功率81.8%(18/22).手术并发症:术后浅前房4例,经散瞳药物治疗2周内恢复正常;前房积血2例;脉络膜脱离1例,药物治疗后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和全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分析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 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5例35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1周均给予雷珠单抗0.5 mg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其中18例18眼接受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另外17例17眼接受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9个月,分别对2组的术后眼压、视力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术后不同时期眼压(术后9个月内)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1周和1个月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6个月和9个月2组眼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提高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对比小梁切除术,具有更为持久的降压作用,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药物(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取接受治疗且术后至少接受1个月随访NVG 49例,根据使用不同抗VEGF药物,分为雷珠单抗组23例(23眼)和康柏西普组26例(26眼),观察2组治疗后的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  相似文献   

19.
吴定勇 《当代医学》2021,27(13):117-118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Ex-press引流钉植入与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0)和对照组(n=10)。观察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Ex-press引流钉植入与视网膜激光光凝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与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眼压、第2次和第3次光凝新生血管消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第2次、第3次光凝后新生血管消退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Ex-press引流钉植入与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疗效显著,能取得较好的中远期眼压控制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湿性黄斑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全世界最普遍的致盲疾病之一。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是该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能导致严重的不可逆性视力损害。有研究认为,引起视网膜血管及黄斑变性的最主要因子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典型代表是雷珠单抗,因此,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成为当今国际上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新趋势和研究热点[2]。我科于2011年12月开始给予湿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现将我科26例湿性黄斑变性患者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