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适宜的麻醉深度是确保患者获得最佳麻醉效果的重要前提,分析不同麻醉深度对脑外科手术患者脑氧代谢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接受脑外科手术的患者150例,根据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A组50例麻醉深度指数(NTI)为47~56,麻醉深度级别(NTS)为D1;B组50例NTI为37~46,NTS为D2;C组50例NTI为27~36,NTS为E0,术中均予以静脉麻醉诱导及维持,以丙泊酚调节和维持不同麻醉深度,记录各组患者的麻醉药品使用量,并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T3)、手术结束(T4)、拔管时(T5)测定各组血液流变学及脑氧代谢指标,测定指标数据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 麻醉药物及剂量:丙泊酚、瑞芬太尼和苯磺顺阿曲库铵中,A、B、C各组丙泊酚用量(F=682.810, P<0.001)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麻醉深度增加,用量上升(1 294.88±37.45、1 354.80±44.56和1 589.02±43.81)。(2) 3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平均动脉压、心率随麻醉深度增加,测值呈下降趋势;平均动脉压、心率随麻醉时间而波动,平均动脉压测值A组呈上升趋势,B、C组呈下降趋势,心率测值A组呈上升趋势,B、C组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3组患者脑氧代谢指标随麻醉深度增加,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血氧含量(CaO2)测值呈上升趋势,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测值呈下降趋势;随麻醉时间变化,SjvO2、CaO2、PaO2测值呈上升趋势,Da-jvO2、CERO2测值呈下降趋势,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1、D2和E0麻醉深度均能使脑外科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状态,促使脑氧供平衡相对稳定且脑代谢处于代偿范围内,同时深麻醉方案可减轻脑外科手术麻醉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和术中脑氧代谢失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维持对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脑氧代谢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择期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共两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予以常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丙泊酚组予以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维持2.0~5.0μg/ml),七氟醚组予以七氟醚吸入(维持呼气末浓度为0.7~1.3 MAC)。于两组诱导前(T0)、手术即刻(T1)和术毕时(T2)时间点经颈内静脉-桡动脉抽取血液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上述时间点的血糖及相关应激指标变化。结果在T1、T2时,丙泊酚组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明显高于七氟醚组,而动脉颈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明显低于七氟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1、T2时间点上,丙...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脑肿瘤患者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颅内肿瘤手术患者36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C组)15例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R组)21例。R组:诱导时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6ng/ml,术中根据刺激的强弱、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调整血浆靶控输注的浓度。C组:异丙酚2mg/kg、芬太尼2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诱导插管,术中吸入1%~2%异氟醚,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连续监测有创血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PETCO2)。记录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切开硬膜(T4)、取瘤30min(T5)、术毕(T6)、清醒拔管时(T7)7个时点BP、HR、SpO2、PETCO2及苏醒时间。于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30min(t2)、麻醉后1h(t3)、2h(t4)、清醒拔管时(t5) 采集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测定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及动静脉氧差(Da-jvO2)。结果:T1~T7各时点BP、HR、SpO2和PETCO2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R组患者T2时MAP分别低于T1时(P<0.05)。C组患者苏醒时间长于R组(P<0.05)。t2~t4时间点C组SjvO2均高于R组,而Da-jvO2均低于R组(P<0.05)。C组SjvO2 t2~t4时间点均高于同组t1时,而C组Da-jvO2 t2~t4时间点均高于同组t1时(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脑肿瘤患者的手术,均可维持患者平稳的生命体征,靶控输注麻醉患者术毕清醒更迅速,且比静吸复合麻醉能更好的维持脑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剂量丙泊酚用于脑动脉瘤夹闭术中降压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大剂量丙泊酚组(P组)和硝普钠组(S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微泵输注丙泊酚4mg/(kg·h)、芬太尼2μg/(kg·h)、维库溴铵0.04mg/(kg·h)及吸入异氟醚(0.8~1.5MAC之间)维持麻醉,夹闭瘤体前30min,P组微泵丙泊酚加大剂量至8mg/(kg·h),S组同时微泵输注硝普钠1~3μg/(kg·min),夹闭瘤体后P组微泵丙泊酚剂量减少至原水平,S组停用硝普钠。分别监测麻醉前(T0)、插管后10min(T1)、夹闭瘤体前30min(T2)、夹闭瘤体时(T3)、术毕(T4)的SBP、DBP、MAP和HR的变化。结果:与T0比较,两组T3时SBP、DBP、MAP均显著下降(P〈0.05),P组T3时与T0时及S组比较HR均显著下降(均P〈0.05),术毕,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大剂量丙泊酚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在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8月择期监测麻醉(MAC)下行ERCP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 98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TRP)组和Dex-瑞芬太尼(TRD)组。TRP组患者麻醉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TRD组患者麻醉采用静脉输注Dex联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2组均采用非气管插管的MAC麻醉。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进镜时(T2)、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时(T3)、退镜时(T4)、留置鼻胆管结束时(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博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指数(BIS)。于不同时点(术前、麻醉诱导后每隔15 min和苏醒即刻)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围术期优化麻醉策略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全身麻醉下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优化麻醉组(P组)和常规全麻组(R组),每组30例。P组患者进行优化麻醉管理,R组则采用传统的经验式麻醉管理。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及术后48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测量术前(T0)、术后1h、24h、48h(T1-3)时静脉血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浓度;计算T0-3时SII,随访术后1年内乳腺癌复发情况。结果 与R组比较,P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P组在T1、T2、T3时点INF-γ及INF-γ/IL-4比值升高,SII下降(P<0.05);与T0比较,R组及P组在T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夹闭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行夹闭术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输注浓度分别为6mg(/kg·h)和0.2μg(/kg·min),间断注射维库溴铵。记录收缩压、舒张压、HR的变化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HR减慢(P〈0.05),气管插管前后、切皮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改变,手术结束后HR明显减慢(P〈0.05),麻醉恢复时苏醒较快、舒适、无呼吸再抑制现象。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衡好,患者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好,适用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夹闭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麻醉方式有效控制经双腋窝-乳晕径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癌根治术(BABA-RAT)所致应激反应的最适麻醉深度。方法 选择BABA-RAT患者60例,按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目标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随机分为高目标值组(BIS:55±5)和低目标值组(BIS:45±5,不含50),每组30例。记录诱导开始前(T0)、术中1 h(T1)、术毕即刻(T2)、术后6 h(T3)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测定T0、T2、T3、T4(术后24 h)血清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丙泊酚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低目标值组丙泊酚用量高于高目标值组,MAP和HR各时点组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目标值组T3、T4时点的血清IL-6和CRP浓度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高目标值组(P<0.05);低目标值组术后...  相似文献   

9.
扬慧娟  胡壮文 《浙江医学》2023,45(8):855-858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PB)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其中采用全麻(对照组)和SPB阻滞(研究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24、48 h数字疼痛评分(NRS)评分,术后恢复情况(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不同时点[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30 min(T2)和术毕(T3)]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术前和术后48 h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变化;术中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研究组术后3、24、48 h 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T1、T2和T3时点HR和MAP较T0时点均降低(均P<0.05);研究组T1、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纳布啡预处理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80例ACC拟行LC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行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纳布啡2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丙泊酚及舒芬太尼用量,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腹建立后5 min(T2)、胆囊切除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即刻(T5)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于T0、T3、T5时刻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术后1、6、12、24 h疼痛情况,记录2组术后曲马多、哌替啶使用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在全麻下行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56例,分两组各28例,实验组采用丙泊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对照组给予丙泊酚持续泵注。两组麻醉诱导大致相同:静脉注射丙泊酚1.5~2mg/kg、阿曲库铵0.15mg/kg、芬太尼0.1mg;麻醉维持均持续泵注丙泊酚0.5mL/(kg·h)和阿曲库铵0.1mg/(kg·h),而实验组复合舒芬太尼0.15~0.7μg/(kg·h)间断静脉注射。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后、股动脉置管后、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结果两组均手术顺利,实验组在术中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毕后呼吸和意识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别,但实验组患者在术毕时拔除气管导管前后较对照组无明显燥动且各生命体征较平稳。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经DSA行脑动脉瘤栓塞术中有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全麻对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和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上段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老年患者11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组(C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组(A组),每组58例。麻醉诱导后A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h),C组静脉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手术时间,记录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气管导管拔除时间,观察患者苏醒情况并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评分。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分钟(t0)、术后3小时(t1)、6小时(t2)、9小时(t3)、24小时(t4)、48小时(t5)和72小时(t6)对患者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评分(STAI)、简易智能量表评分(MMSE)、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和数字记忆评分并记录。结果 A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C组有所延长(P<0.05),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持续泵注不同浓度的尼莫地平,观察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变化情况,寻求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最佳方案.方法 45例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15例.全麻快速诱导用咪唑安定0.1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4 μg/kg,异丙酚2 mg/kg.术中麻醉维持:用微量泵泵入异丙酚4~8 mg/(kg·h),维库溴铵80~100 μg/(kg·h),吸异氟醚1 MAC,必要时追加芬太尼2~3 μg/(kg·次).麻醉诱导后, 对照组未使用尼莫地平,观察1组采用尼莫地平7.5 μg/(kg·h),观察2组采用尼莫地平15 μg/(kg·h),均使用微量泵开始匀速输注至手术结束.三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T0)、切开硬脑膜时(T1)、动脉瘤夹闭后即刻(T2)、夹闭动脉瘤后30 min(T3)抽血测定ET水平,同时记录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结果 观察1、2组T2 ET水平均较T0明显降低(P<0.05),观察2组T3 ET水平较T0明显下降(P<0.05).观察2组T3 ET水平与对照组同时点E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1、T2 MAP值均较T0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持续输注15 μg/(kg·h)尼莫地平明显地降低ET,可起到早期预防和治疗术中及术后脑血管痉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对脑肿瘤切除手术患者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选取首次进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ON组)、利多卡因组(LIDO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组(DEX+LIDO组),记录4组患者给药前(T1)及给药后1 h(T2)、2 h(T3)、3 h(T4)、术毕(T5)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于T1、T2、T3、T4及T5时点抽取患者颈静脉球和外周动脉血5 mL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血糖和血浆乳酸水平,计算患者5个时间点的脑氧摄取率(CERO2)、葡萄糖摄取率(CERGlu)及脑颈静脉球-动脉血乳酸差值(Djv-alac);记录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观察患者呛咳、躁动、惊厥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组患者T1时MAP和HR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CPB)诱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4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其中对照组(A组)于主动脉阻断前以1 ml/min静脉输注生理盐水隔5 min,重复3次;低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组(B组)和高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组(C组)分别在主动脉阻断前以0.2、0.4 μg·kg-1·min-1静脉输注舒芬太尼5 min,间隔5 min后重复输注舒芬太尼,重复3次。于麻醉诱导前(T1)及主动脉开放后4 h (T2)、8 h (T3)、24 h (T4)、48 h (T5)采静脉血,测定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及心肌肌钙蛋白I (cTnI)浓度。记录血流动力学和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24 h收缩力评分、术后24 h引流量、重症监护病房(ICU)驻留时间等指标。结果: A组血浆cTnI水平T2时点开始升高,T3时点达到峰值,以后开始回降,至T5降至接近正常,但仍高于T1时点值(P < 0.01)。B组和C组cTnI水平于T2时点显著升高达到峰值,T3时点开始回降,T4时点已回降至接近正常水平,T5时基本正常。与A组比较,B组和C组T2~T5时血浆cTnI水平明显降低(P < 0.05~P < 0.01),B组和C组T4和T5时血浆CK-MB活性明显降低(P < 0.05~P < 0.01)。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24 h收缩力评分、术后24 h引流量、ICU留驻时间均明显减少(P < 0.05)。结论: 舒芬太尼预处理可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CPB诱导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韦国温  卢炳益 《广西医学》2020,(10):1219-1223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右美托咪定对行全身麻醉手术的脓毒症休克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乳酸清除率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9例行全身麻醉手术的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59例和右美托咪定组60例。丙泊酚组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等药物进行麻醉,右美托咪定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等药物进行麻醉。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T2)、手术开始(T3)、手术15 min(T4)、手术30 min(T5)、手术结束(T6)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心脏指数、中心静脉压(CV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血清ALT、肌酐水平、麻醉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并分析两组患者呕吐及术后30 d死亡发生情况。结果在T1~T6,两组的MAP、心率均低于T0水平,而心脏指数、CVP均高于T0水平(均P<0.05);在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和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年龄≥65岁,ASA Ⅰ~Ⅲ级,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50例,根据所采用的麻醉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2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用药相同,并于麻醉前(T0)、术后2 h (T1)、术后24 h (T2)、术后48 h (T3)、术后72 h (T4)各时点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含量,记录各时点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和POCD的发生率;同时观察2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术中麻黄碱用量、舒芬太尼追加剂量。 结果 2组患者T1时POCD发生率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2、T3和T4时点观察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1和T2时点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0时(P<0.05),而对照组T1~T4各时点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高于T0时(P<0.05)。观察组苏醒期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黄碱用量和舒芬太尼追加剂量明显多/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直肠癌根治术时,可减少全麻药物使用剂量,降低早期POCD的发生率,提高了麻醉质量,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变化对预测早期POCD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瑞马唑仑用于五官科手术患者喉罩全麻诱导与维持的效果,探索可安全用于日间手术的全身麻醉新模式。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择期行喉罩全身麻醉的眼、耳、鼻科手术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和瑞马唑仑组,每组57例。诱导开始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丙泊酚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瑞马唑仑组静脉输注瑞马唑仑0.3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行喉罩置入。丙泊酚组静脉输注丙泊酚4~8 mg/(kg·h),瑞马唑仑组静脉输注瑞马唑仑1~3 mg/(kg·h)维持麻醉。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0~60。记录镇静诱导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喉罩拔除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记录诱导前(T0)、喉罩置入前(T1)、喉罩置入后(T2)、手术开始前(T3)、停药时(T4)和喉罩拔除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麻醉诱导时注射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应用于前列腺穿刺活检舒芬太尼与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2例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1例。常规组采用文丘里面罩氧疗法应用于前列腺穿刺活检舒芬太尼与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试验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应用于前列腺穿刺活检舒芬太尼与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意识清醒时(T3)、完全苏醒时(T4)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麻醉效果、缺氧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缺氧事件、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与T4时,两组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与T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DEX)在颈椎前入路手术麻醉中对患者脑氧代谢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实施颈椎前入路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二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式进行麻醉维持;右美托咪定组,在麻醉诱导前予负荷剂量1.0μg/kg,输注时间10 min;持续0.4μg/(kg·h)泵入右美托咪定,维持至手术完毕;对照组为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代替。在患者麻醉诱导前(T0)、手术完毕后1小时(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术后第7天(T4)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患者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入率(CE-RO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并详细记录。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T1~T4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T0时间点,且在T1时间点达峰值,之后逐渐呈下降趋势;且D组TNF-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